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2 毫秒
1.
共轭亚油酸异构体可导致一些疾病(如肿瘤、动脉粥样硬化、肥胖症)的发病及恶化,但也可以调节免疫反应。然而关于添加共轭亚油酸的最佳时期的相关资料很少。文章旨在研究在母猪日粮中添加共轭亚油酸时间的长短是否影响到泌乳母猪及仔猪的生长、免疫、代谢及内分泌。在妊娠母猪分娩前7d及分娩后7d直至断奶前不添加共轭亚油酸的为对照组(T1),添加共轭亚油酸5%为试验组(T2),每个处理7头母猪,收集初乳及母猪和仔猪的血液为样本测定其代谢物浓度及血清免疫球蛋白的抗体效价。与对照组相比,添加共轭亚油酸组仔猪断奶后的体重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日粮中添加共轭亚油酸显著增加母猪血清中甲状腺素浓度(P0.05),而对血清中的胰岛素、葡萄糖、非酯化脂肪酸、胰岛素样生长因子、莱普丁的浓度无显著影响。T2与T1组相比,初乳中IgG、IgA、IgM的抗体效价明显升高(P0.05),在断奶期(21d)T2组血清中IgG的抗体效价明显高于T1组(P0.05)。但在断奶后13dT1与T2组表现明显差异(P0.05),研究结果表明,分娩前7d至分娩后7d,日粮中添加共轭亚油酸0.5%可提高仔猪断奶后的的体重及免疫反应。  相似文献   

2.
研究妊娠后期和哺乳期日粮中添加大豆黄酮对母仔猪生产性能和免疫功能的影响.试验选取20头3~6胎、妊娠74 d的长×大母猪,随机分为2组.对照组饲喂基础日粮,试验组在基础日粮中添加15 mg·kg-1大豆黄酮至哺乳期第7d.结果表明,日粮中添加大豆黄酮母猪繁殖性能无显著影响.日粮中添加大豆黄酮极显著提高妊娠母猪98 d血清IgM浓度,显著提高母猪初乳中IgA、IgG的浓度和哺乳母猪14 d常乳中IgM的浓度.母猪日粮中添加大豆黄酮,显著提高仔猪7d和14 d血浆IgM浓度.试验结果显示,在妊娠后期和哺乳期日粮中添加大豆黄酮有助于增强母猪免疫功能,提高乳中免疫活性物质浓度.  相似文献   

3.
为研究β‐胡萝卜素对妊娠后期母猪繁殖性能、免疫功能和抗氧化能力的影响,选取繁殖条件基本一致的长大母猪48头,随机分成4 组,对照组饲喂基础日粮,试验组分别添加微囊化β‐胡萝卜素40、100、160 mg·kg-1 ,试验期从妊娠80 d 至分娩,在妊娠第95天和110天每组随机选取5头猪采血,测定血清免疫球蛋白含量和抗氧化能力,分娩后采集初乳,测定IgG 水平.结果表明:添加40、100、160 mg·kg-1β-胡萝卜素显著提高仔猪初生质量、母猪初乳中IgG 含量以及妊娠第110 天血清总抗氧化能力( P<0.05) .与对照组相比,添加160 mg·kg-1β-胡萝卜素组初生仔猪窝质量以及妊娠第95天和110天血清IgG、IgM 和IgA 水平显著提高,而血清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和超氧化歧化酶(SOD)活性显著降低( P<0.05) .综上所述,妊娠后期母猪日粮中添加适宜剂量β-胡萝卜素微囊能显著提高仔猪的初生质量,增强妊娠母猪的免疫功能和总抗氧化能力,其中添加量以160 mg·kg-1较为适宜.  相似文献   

4.
以0、0.1%、0.2%、0.4%4种不同毕赤酵母甘露寡糖添加剂量的日粮饲喂妊娠后期和哺乳期间母猪,试验期为妊娠85 d~产后28 d。结果表明,母猪日粮中添加毕赤酵母甘露寡糖0.2%可以提高仔猪初生重和缩短母猪再次发情间隔,母猪添加毕赤酵母甘露寡糖可以提高仔猪断奶体重和哺乳期间仔猪的日增重,0.1%、0.2%、0.4%剂量的毕赤酵母甘露寡糖均能显著提高母猪分娩血清和初乳中IgG含量。  相似文献   

5.
发酵白术对断奶仔猪生长性能和血清生化免疫指标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试验将发酵白术作为添加剂以0.1%,0.2%,0.3%三个梯度添加于基础日粮中,与添加0.2%未发酵白术组,添加抗生素组以及基础日粮组对照,研究其对断奶仔猪生长性能影响。结果表明,①生长性能:与对照组相比,日粮中添加发酵白术饲料添加剂能增强断奶仔猪食欲,提高断奶仔猪采食量和日增重,降低断奶仔猪腹泻率。与添加抗生素组相比,添加发酵白术组在采食量、日增重方面优于抗生素组。与添加未发酵白术组相比,添加发酵白术组断奶仔猪生长性能和腹泻率要优于未发酵白术组。②免疫功能:在试验前期(1~14 d),0.2%发酵白术组能够显著提高断奶仔猪血清中IgA、IgG、IgM及总蛋白(TP)和白蛋白(ALB)含量(P<0.05),谷丙转氨酶(ALT)和谷草转氨酶(AST)含量有下降趋势,但差异不显著(P>0.05)。在试验全期(1~28 d),0.2%发酵白术组IgA、IgG和IgM含量显著(P<0.05)高于对照组和未发酵组,0.2%和0.3%发酵白术可以显著提高血清中总蛋白(TP)和白蛋白(ALB)含量,0.2%发酵白术组可显著降低血清中尿素氮(BUN)及ALT含量,0.3%发酵白术组AST含量显著降低。综合试验各项指标,断奶仔猪饲粮中发酵白术最适宜添加量为0.2%。  相似文献   

6.
选用30日龄断奶的新西兰白兔,以饲喂基础日粮为对照组,试验组为在基础日粮中依次添加0.10%、0.15%、0.20%微生态制剂(酿酒酵母+枯草芽孢杆菌),试验期30 d,研究不同剂量微生态制剂 对新西兰幼兔生长性能、免疫性能的影响。结果显示,幼兔日增重组间差异显著,0.20%微生态制剂试验组显著高于对照组,0.10%和0.15%微生态制剂试验组低于0.20%微生态制剂试验组,高于对照组,试验组料重比较对照组下降3.5%~7.5%,组间差异不显著;试验组各组死亡数明显下降,腹泻率显著低于对照组;0.20%微生态制剂试验组显著低于0.10%和0.15%微生态制剂试验组;血清IgG、IgA、IgM指标,组间差异均显著,0.20%微生态制剂试验组显著高于对照组,0.10%和0.15%微生态制剂试验组显著高于对照组,试验表明,日粮添加0.10%~0.20%复合益生菌能改善幼兔生长性能,降低腹泻发生率,提高机体的免疫功能。在本次试验中,该复合益生菌制剂在幼兔饲粮中的适宜添加量为0.2%。  相似文献   

7.
【目的】研究NS复合乳酸菌对猪生长性能及其肠道菌群平衡的影响,为进一步推广使用NS系列复合乳酸菌制剂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将30头重胎母猪及其所产342头仔猪随机分成3组,其中A组饲喂添加0.2% NS复合乳酸菌制剂的基础日粮,B组饲喂加0.2%六味酸制剂的基础日粮添,C组饲喂基础日粮。试验期间对猪的日增重、饲料转化率、成活率和经济效益进行分析,并检测仔猪肠道中大肠杆菌和乳酸菌的含量。【结果】试验后期(63~150日龄),A组猪的日增重和饲料转化率均显著高于C组(P<0.05);但从整个试验过程(0~150日龄)来看,各组间的日增重和饲料转化率差异均不显著(P>0.05)。除仔猪回肠内容物中的大肠杆菌数量是C组略低于A、B组外,其他肠道各段的大肠杆菌数量均是C组高于A、B组;在乳酸菌方面则恰好相反,仔猪肠道各段的乳酸菌数量均是A、B组高于C组。经济效益评估分析,发现A组的平均毛收益较C组高16.7元/头,较B组高6.7元/头,但差异不显著(P>0.05)。【结论】NS复合乳酸菌通过改善仔猪生长前期胃肠道的菌群平衡,增强仔猪抵抗断奶应激能力和提高成活率,在中后期能有效提高饲料转化率,显著促进肉猪增重,提高养猪生产的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8.
[目的]本试验旨在研究不同水平复合中草药对蛋鸡生产性能和免疫性能的影响。[方法]选用120日龄健康、体重相近的海兰褐蛋鸡300只,随机分为5组,每组6个重复,每个重复10只鸡。对照组饲喂基础日粮,试验组分别在基础日粮中添加0.4%、0.3%、0.2%、0.1%的复合中草药。试验期40d。[结果]与基础日粮组相比,1)添加复合中草药能够提高平均蛋重和产蛋率(P0.05);但对料肉比和采食量无显著影响(P0.05),2)IgA、IgM、IgG、C3和C4无显著影响(P0.05);但添加4%、3%、2%和1%水平的中草药能够分别降低血清NOS17.8%、18.3%、13.4%和18.3%(P0.05),添加4%和3%的中草药能够分别降低血清中NO 27.3%和32.2%(P0.05);3)添加复合中草药能够显著提高血液中性粒细胞绝对值和百分比、白细胞数(P0.05),降低淋巴细胞绝对值(P0.05),对其它血常规无显著影响(P0.05)。[结论]饲粮中添加复合中草药能够改善蛋鸡生产性能和免疫功能,以添加4%的复合中草药制剂效果较好。  相似文献   

9.
[目的]研究中草药饲料制剂对哺乳母猪繁殖性能的影响,为其在哺乳母猪生产中的应用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选择60头经产母猪,随机分为5组,每组12头母猪,对照组饲喂玉米-豆粕型基础饲料,试验Ⅰ组基础日粮+0.5%中草药添加剂,试验Ⅱ组基础日粮+1.0%中草药添加剂,试验Ⅲ组基础日粮+1.5%中草药添加剂,试验Ⅳ组为基础日粮+0.04%强力霉素,研究中草药饲料制剂对哺乳母猪繁殖性能的影响。[结果]试验Ⅰ组、Ⅱ组、Ⅲ组、Ⅳ组母猪的窝产仔数、健仔率和10日龄仔猪日增重显著提高,母猪恶露的排出率显著提高。在基础日粮中添加中草药制剂能促进母猪的子宫恢复。试验Ⅰ组、Ⅱ组、Ⅲ组、Ⅳ组初生猪黄白痢的发生率显著降低,各试验组间差异不显著。[结论]中药制剂能增强新生仔猪及母猪的抗病力,提高母猪的繁殖力,以添加1%中草药制剂的效果最佳。  相似文献   

10.
试验旨在确定柠檬酸(CA)对妊娠后期、哺乳期母猪全消化道粗蛋白质(CP)、钙(Ca)、磷(P)表观消化率(CTTAD),血液生化指标、初乳和常乳成分和免疫球蛋白的影响。将48只母猪(长白×大白,3.82±1.00)随机分为4个处理组(每个处理12头猪),分别添加CA 0、5、10、15 g·kg-1。试验在妊娠第90天开始,到哺乳期24 d结束,共48 d。在妊娠第107天、哺乳期0 d(分娩)、24 d(断奶)采血。在哺乳期第0天(分娩)和第14天收集初乳和奶样品。在哺乳期第20和21天收集粪样。结果表明,CA 15 g·kg-1组的CP和P的CTTAD显著增加(P0.05)。CA 10和15 g·kg-1组Ca的CTTAD显著增加(P0.05)。各处理对母猪和产子性能无显著影响(P0.05),包括母猪的平均日采食量(ADFI)、母猪体重(BW)产子数、出生窝重和仔猪增重的变化。在整个试验中,CA 10 g·kg-1组的血浆中Ca的浓度显著增加(P0.05)。添加CA提高了妊娠第107天血浆中磷的浓度(P0.05)。CA 15 g·kg-1组分娩和断奶时期血浆中的总蛋白、初乳和常乳中的总蛋白显著提高(P0.05)。CA 10和15 g·kg-1组提高了母猪血浆中IgG和IgA的水平。与对照组相比,CA 15 g·kg-1组初乳和常乳中免疫球蛋白显著提高(P0.05),常乳中IgG除外。因此,在妊娠后期和哺乳期饲粮中补充CA对母猪和产仔性能无显著影响。添加CA 10和15g·kg-1可以增强母猪对饲粮中Ca、P和蛋白质的吸收,提高母猪血液免疫功能,并且可以改善初乳和常乳对仔猪有益。  相似文献   

11.
[目的]研究不同生长阶段正常鸡法氏囊内B淋巴细胞的动态变化规律。[方法]以海兰白鸡的200枚种蛋为试验材料,利用免疫组化法研究了IgM、IgG和IgA3种B淋巴细胞在法氏囊内的发育变化规律。[结果]在胚胎13日龄时,法氏囊内可检测到IgM+和IgG+2种B细胞,但IgM+B细胞的数量显著高于IgG+B细胞,而IgA+B细胞在胚胎18日龄的法氏囊内才可检测到。随着日龄的增长,IgM+、IgG+、IgA+3种B淋巴细胞整体变化呈上升趋势,并在21日龄时达到稳定。IgM+、IgG+、IgA+3种B细胞分布部位相似,开始均出现在粘膜上皮内,随后分布在皮质中,而在成熟后主要分布在髓质中。[结论]在胚胎13日龄前,IgM+B细胞可能在法氏囊内已经出现;鸡出壳后初期,法氏囊的体液免疫功能迅速增强,并在21日龄时达到成熟水平。  相似文献   

12.
席进华  耿娟  王永才  陈丽颖 《安徽农业科学》2010,38(24):13109-13110,13131
[目的]研究免疫乳对断奶仔猪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将30头断奶仔猪随机分为3组,即抗大肠杆菌免疫乳组、抗沙门氏菌免疫乳组和对照组,10头/组,分别饲喂抗体滴度均为28抗大肠杆菌免疫乳、抗沙门氏菌免疫乳和普通常乳。饲喂方法为经口灌服,20ml/次,2次/d,持续2周。2周后,测定血清中总蛋白、白蛋白、球蛋白、IgA、IgM和IgG含量、血清抗体水平和淋巴细胞转化率。[结果]免疫乳能显著提高断奶仔猪血清中总蛋白、白蛋白、球蛋白、IgA、IgM和IgG的含量,血清中抗体水平以及淋巴细胞转化率(P〈0.05)。[结论]口服免疫乳可明显增强仔猪免疫力。  相似文献   

13.
谷氨酰胺对早期断奶山羊免疫功能影响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颈静脉注射不同剂量的丙氨酰谷氨酰胺对山羊免疫功能的影响,选用出生日期和体重相近的12头波尔山羊,随机分为4组,(60±1)d一次性断奶。连续注射不同剂量的丙氨酰谷氨酰胺7 d。结果表明:补充不同剂量谷氨酰胺可有效地增加外周血CD4+和CD8+淋巴细胞的含量,使CD4+/CD8+比值增高,同时使血清IgA和IgG含量及十二直肠、空肠、回肠、盲肠和结肠黏液中S-IgA含量显著升高,从而使山羊机体的免疫能力增强。  相似文献   

14.
中药饲料添加剂对仔猪生长性能和免疫功能的影响   总被引:20,自引:10,他引:20  
在基础日粮中添加2种不同精制的中药饲料添加剂,研究其对仔猪生长性能和免疫功能的影响.结果表明,中药饲料添加剂 和 均能有效地防止保育阶段的仔猪发生腹泻,改善其生长性能,并能促进免疫球蛋白(IgA、IgM、IgG)、补体(C3、C4)和白细胞介素-2的生成,增强机体免疫功能.  相似文献   

15.
探讨不同运动强度对大学生免疫球蛋白、T淋巴细胞亚群水平的影响。随机选取我校体育专业二年级学生38人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A组(13人)、B组(13人)和C组(12人)。A组学生给予中等强度的运动,B组学生给予小强度的运动,C组学生不进行运动锻炼,进行运动锻炼时每次40 min,3次/周,时间为3个月。三组学生均在相应运动强度干预前及干预后第二天,在同一时间抽取空腹肘静脉血液进行相关指标的检测。观察并记录三组学生在干预前后的免疫球蛋白、T淋巴细胞亚群水平的变化。运动干预前,三组学生的相关检查指标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3个月的不同运动强度干预后,A组研究对象的免疫球蛋白Ig G明显升高(P0.05),Ig A、Ig M变化不大;B组、C组研究对象的Ig G、Ig A、Ig M均无明显变化。三组研究对象的CD4+升高、CD8+降低、CD4+/CD8+升高,但只有A组研究对象的变化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中等强度的运动可以提高学生的免疫功能,值得在大学中推广。  相似文献   

16.
应用免疫SPA菌体花环法和间接ELISA法测定了雏鸭饲喂异源乳酸菌后其外周血液中T淋巴细胞、B淋巴细胞数量和IgGI、gMI、gA 3种免疫球蛋白的含量。结果表明:雏鸭应用异源乳酸菌后,外周血液中T淋巴细胞、B淋巴细胞数量和IgGI、gMI、gA 3种免疫球蛋白的含量均较未饲喂异源乳酸菌的对照组雏鸭不同程度地增加,且于饲喂后9~13 d达到高峰,说明应用异源乳酸菌能使雏鸭免疫功能增强。  相似文献   

17.
患子宫内膜炎奶牛免疫应答变化规律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流式细胞仪及ELISA技术,通过对血液中CD4+、CD8+和血液及子宫分泌物中三种免疫球蛋白(IgA、IgG、IgM)含量进行检测,探讨在炎症状态下,各指标的动态变化与诊断子宫内膜炎的相关性。结果表明,在感染后期CD8+占主导地位,CD4+/CD8+也随之降低。而产后奶牛血液中IgA、IgG、IgM均呈现升高趋势(...  相似文献   

18.
将75只体重为18-22 g的雄性昆明小鼠随机均分为5组:芪苓制剂多糖低、中、高剂量组及空白对照组和环磷酰胺(CY)组.芪苓制剂多糖的3个剂量组小鼠分别灌服低(200 mg.kg-1)、中(400 mg.kg-1)、高(600 mg.kg-1)剂量的芪苓制剂多糖,空白对照组和CY组分别灌服等量的蒸馏水,每天1次,连续19 d.第20天,空白对照组小鼠腹腔注射生理盐水,其余4组均腹腔注射100 mg.kg-1CY,24 h后,各组小鼠摘眼球采血,检测小鼠血清免疫球蛋白(IgG、IgM、IgA)含量、补体(C3、C4)含量和溶菌酶活性,并测定胸腺指数和脾脏指数.结果表明:与CY组相比,芪苓制剂多糖高剂量组小鼠血清IgG含量极显著升高(P0.01);芪苓制剂多糖3个剂量组血清IgM、IgA含量均极显著升高(P0.01),C3含量显著或极显著升高(P0.05或P0.01);芪苓制剂多糖中、高剂量组小鼠的胸腺、脾脏指数显著或极显著升高(P0.05或P0.01).可见,芪苓制剂多糖能在一定程度上对抗CY所致的免疫损伤.  相似文献   

19.
为比较分娩后患子宫内膜炎奶牛和健康奶牛血清及子宫黏液中IgA、IgM和IgG的变化,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测定法分别对奶牛血清和子宫黏液中IgA、IgM和IgG的质量浓度进行定量检测。结果表明,患病奶牛血清中的IgA和健康奶牛子宫黏液中的IgA持续降低,子宫黏液中IgA先降低后升高,健康奶牛血清中IgA变化不大;患病奶牛和健康奶牛子宫黏液和血清中IgG均先降低后升高;健康奶牛血清和子宫黏液中IgM先降低后升高,患病奶牛子宫黏液中IgM先升高后降低,后又升高,患病奶牛血清中IgM逐渐降低;患病奶牛血清中IgG始终高于健康奶牛的,说明IgG在全身体液免疫中发挥主要作用;患病奶牛子宫黏液的IgA和IgM高于健康奶牛,说明IgA和IgM在子宫局部免疫中发挥主要作用。  相似文献   

20.
不同硒源对仔猪生长性能及体液免疫指标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为研究不同硒源及水平对仔猪生长性能和体液免疫指标的影响,选用35日龄断奶三江白猪仔猪90头,随机分为10组。将纳米硒、酵母硒和亚硒酸钠3种硒源分别以0.1、0.3、0.5 mg·kg~(-1)3个硒水平添加到基础日粮中,配制成试验日粮,基础日粮作对照,试验期为35 d。试验期结束测定血清中的IgG、IgA、IgM、C_3、C_4。结果显示:①饲喂不同硒源及各添加水平仔猪的平均日增重、日采食量、料肉比,各组间差异均不显著(P0.05);②血清中IgG、IgA、IgM、C_3的水平均以0.5 mg·kg~(-1)的纳米硒组最高,且显著高于纳米硒、酵母硒、亚硒酸钠的0.1 mg·kg~(-1)添加组,显著高于0.5 mg·kg~(-1)的亚硒酸钠组及对照组。C_4的水平以0.3 mg·kg~(-1)的酵母硒添加组最高,且显著高于0.5 mg·kg~(-1)的亚硒酸钠组及对照组。结论:日粮中添加0.5 mg·kg~(-1)的纳米硒能提高机体体液免疫能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