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以苍溪49号×6031人工杂交桑树种子为材料,采用秋水仙碱和60Co-γ射线复合诱变,从诱变群体中选择出优良单株培育成优质、高产桑树新品种川7431。经四川省桑品种区域性鉴定和农村生产试验表明,新品种川7431具有生长势旺、秋叶硬化迟、叶片大而厚、节间密、高产、优质、遗传性状稳定等特点,全年平均产叶量33 034.25 kg/hm2,比对照品种湖桑32号增产20.26%。用该品种桑叶养蚕的试验成绩为:万蚕收茧量19.56 kg,万蚕茧层量4.61 kg,5龄50 kg桑收茧量3.75 kg,分别比对照品种湖桑32号提高10.37%、10.43%、8.32%。新品种适合在四川省的平坝、丘陵,特别是容易发生干旱的蚕区栽植。  相似文献   

2.
优质高产桑树新品种“川桑98-1”的育成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以激光诱变选出的优良单株台激761、激7681和丰产型鲁桑品种湘7920为亲本,采用杂交育种方法,育成了优质、高产桑树新品种川桑98-1。该品种在四川省桑品种区域试验和农村生产试验中均表现出丰产性好的特点:枝条直立,节距密,发条能力强,生长势旺;全年平均产叶量为35 311.62 kg/hm2,比对照品种湖桑32号增产20.25%,并且秋叶硬化迟。该品种的养蚕试验成绩为万蚕产茧量18.38 kg、万蚕茧层量4.475 kg、4~5龄50 kg桑产茧量3.65 kg,分别比对照品种湖桑32号提高6.98%、6.04%、11.96%。新品种已通过四川省农作物品种审定,适于在四川盆地主要蚕区栽植。  相似文献   

3.
圌桑6号是四川省丝绸科学研究院选育研究的人工四倍体新桑品种,于2009-2012年在汉源县进行农村区域性鉴定,通过2年4期对该品种的各项指标进行试验调查,其区试鉴定成绩表现为:全年平均667m2桑产叶量为2209.41kg,比对照种湖桑32号提高32.03%,万头蚕产茧量为20.40 kg、万头蚕茧层量为4.64kg、50 kg桑产茧量4.21 kg,分别比对照种湖桑32号提高2.15%、8.66%和10.78%,达到高产优质的育种目标;并表现出发条数多,枝叶生长旺盛,耐剪伐,秋叶硬化迟,抗旱性较强,抗黑枯性细菌病等优良性状。可作为早生优质高产桑品种在当地生产中应用。  相似文献   

4.
适于条桑收获的桑树品种是省力化养蚕的基础。利用耐剪伐性能好且具备良好条桑收获生物学性状的桑品种黑叶墨斗作母本,兼具高产、优质、高抗优良品种农桑12号为父本,采用人工杂交的方法,育成适于条桑收获的桑树新品种条桑1号。用传统方法收获桑叶,条桑1号产量比湖桑32号增产152%,与农桑12号相仿;用条桑方法收获桑叶,条桑1号桑叶产量比湖桑32号增产387%,比农桑12号增产391%。条桑1号条桑育养蚕万蚕产茧层量比湖桑32号增加63%,与农桑12号相仿;养蚕公斤茧用桑量比湖桑32号低70%,与农桑12号相仿。条桑1号表现出耐剪伐性能强的生理学特性,同时具有生长旺盛、发条力强、枝条细长、直立整齐、节间较密、叶片大小适中、秋叶硬化迟等农艺性状,表现出良好的条桑收获特性。条桑1号还具有较好的抗病、抗虫能力,但对桑黑枯型细菌病的抵抗力稍弱。该品种2018年获农业农村部新品种授权,适于在浙江省及其他相似生态条件蚕区栽植。  相似文献   

5.
蚕桑产业是四川省传统特色优势产业,培育出优良桑树新品种对巩固全省蚕桑产业的优势地位,实现产业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川桑99是以川799为育种材料,通过秋水仙碱化学诱变处理后系统选育而成;2011—2013年在四川省多点进行区域性试验和农村生产试验,均表现出优良的特性。该品种树形直立稍开展,发条数多,生长势好。全年每公顷桑平均产叶量为37 239.04 kg,比对照品种湖桑32增产11.39%。新品种桑叶的养蚕成绩为:万蚕收茧量19.64 kg、万蚕茧层量4.71 kg、50 kg桑产茧量3.82 kg,分别比对照品种湖桑32提高7.15%、8.53%、7.61%。该新桑品种具有桑叶产量高、品质好、桑叶硬化迟、能提高蚕茧茧层率等优点,宜中低干养型,适合密植。该品种是一个适合稚壮蚕用叶的优质、高产型桑树新品种。  相似文献   

6.
人工高产四倍体桑品种圌桑6号育成初报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以二倍体塘10×伦109的杂种实生苗为材料,用秋水仙碱溶液诱导其体细胞染色体加倍,经无性固定育成人工四倍体桑品种"圌桑6号"(2n=4x=56)。该品种通过多年栽培和5龄蚕试养表明,每667?桑园产叶1330kg,万蚕茧层量4.068kg,100kg桑产茧9.37kg,667m2桑园产茧106kg,分别比对照种荷叶白提高22.0%、8.4%、10.1%和34.2%。  相似文献   

7.
新疆人工三倍体桑树品种9204选育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多倍体有性杂交(2X×4X),单株系统选育,定向选择和定向培育,区试鉴定,育成适宜干旱蚕区栽培的人工三倍体桑品种9204,经多年实验室鉴定和多点区试结果:(1)9204桑树品种每公顷产叶量比新桑1号增产45.61%,公顷产茧量增加38.26%;比湖桑32号产叶量增产70.78%,产茧量增产151.81%。(2)9204桑品种万蚕茧层量比新桑1号高3.97%,比湖桑32号高31.72%;9204桑品种种茧育成绩产卵数高于湖桑32号、与新桑1号相仿;良卵率均高于湖桑32号和新桑1号。(3)9201桑品种秋叶硬化期为9月下旬,比湖桑32号晚20天、比新桑1号晚30天;枝条枯梢率比新桑1号高3.94%,比湖桑32低11.12%。人工三倍体桑品种9204在多年不同区域农艺性状表现良好、生长势旺、产叶量高、叶质优、抗性强,增产幅度大,遗传性能稳定,可在新疆干旱蚕区栽植应用。  相似文献   

8.
张乃达 《蚕桑通报》1992,23(1):54-58
利用杂交桑建立桑园,在广东1985年调查,面积约4万亩。杂交桑品种的利用,是我国栽桑上的一项重大技术革新。由中国农科院蚕研所孙晓霞等育成的丰驰桑,原名中桑5801×育82,具有丰产、优质、早生、发芽率高等特性。与湖桑32号(荷叶白)比较,产叶量提高11.4~15%;叶质以全茧量、茧层量、茧层率、茧丝长、解舒率、出丝率等衡量,略  相似文献   

9.
以优质,高产,适应性强和大叶易採为育种目标,将塘10×伦109 F1杂交桑诱导为四倍体J—402,此为母本,与二倍体地方种四川花桑为父本杂交,经系统选择,优选育成三倍体桑品种圌桑13号。经实验园和田间品比试验,该品种与二倍体对照种湖32号相比,全年平均产叶量增产41.55%,养蚕的万头蚕茧层量提高6.84%,100kg桑产茧量提高8.35%;抗旱性强,抗黒枯细菌病;并表现发芽率高,枝叶生长旺盛,叶质优,叶片肥大,秋叶硬化迟,採叶效率高等优良的三倍体桑特性。  相似文献   

10.
王琴 《江苏蚕业》2005,27(2):51-54
桑叶的质量直接影响蚕的体质、茧质、造卵数、产卵量和卵质。针对江苏省生物学性状表现较好,桑叶产量高,质量优的3个主要桑品种湖桑32、育151、育71-1对原蚕的种茧育成绩进行了试验探讨,试验结果表明,春季种茧育用桑品种湖桑32与育151较好,其茧质、幼虫生命率、虫蛹率都较好,优于育71-1。秋季种茧育用桑品种育71-1较好,其茧质、造卵数、产卵量等高于湖桑32与育151。  相似文献   

11.
以高产优质、耐干旱和栽培适应性广作为桑树新品种的选育目标,选择四川蚕区保存的抗逆能力较强的桑品种北一号为母本,以丰产性能较好的川桑6031为父本进行杂交,对F1代单株连续12年进行定向选择及无性繁殖,选育出遗传性状稳定的优质高产、抗逆性较强的桑树新品种川桑48-3。新品种在四川省进行了多年多点的田间栽培试验及养蚕试验鉴定,全年桑叶产量比对照品种高19.06%,桑叶饲养5龄期家蚕的50 kg桑产茧量、万头蚕产茧量、万头蚕产茧层量分别比对照品种湖桑32号高3.97%、3.60%、2.93%,而且还具有比对照品种更强的耐干旱能力。2013年,该品种通过四川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属中晚生壮蚕用桑的桑树新品种,适合在四川省蚕区种植。  相似文献   

12.
人工三倍体嘉陵20号桑产叶量及养蚕效果试验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嘉陵20号桑与湖桑32号栽桑养蚕比较,具有产叶量高、叶质优、枝条直、节间密、无花果、无侧枝、叶肉厚等特性。与湖桑32号栽桑比较,增产效果明显,桑叶养蚕产茧量、全茧量、茧层率都高于湖桑32号桑。五龄经过缩短近1天。  相似文献   

13.
以桑叶桑葚产量高,品质优和适应性强为选种目标,对从丰驰桑F1代群体中选出的若干无性系优良单株,经系统选择和桑园比较试验,育成叶果经济性状较优的叶果兼用型桑品种团桑4号。与对照种湖32号相比,该品种全年667m2产叶2186.66kg,增产25.30%,667m2产葚692.32kg,比中桑5801增产10.57%,桑叶养蚕的万头蚕茧层量和100kg桑产茧量分别提高3.63%和4.58%,耐旱性较强,中抗黑枯细菌病;并表现株形直立,发条数多,枝叶生长旺盛,桑葚较大,座果性状较好等优良特性。该品种已列入四川省丝绸科学院第三期桑品种区域适应性鉴定试验项目。  相似文献   

14.
陈立福 《四川蚕业》2006,34(2):47-49
嘉陵20号是西南大学新近选育的超高产人工三倍体新桑品种,具有很好的经济效益。本试验是以湖桑32号为试验对照品种,在会东县大崇乡,按照桑树品种区域试验要求,间行嫁接湖桑32号与嘉陵20号,调查两者的生物学性状,经济性状如条长、条粗、每米条产叶数、每米条长产叶量、每公斤叶片数。结果表明嘉陵20号与对照品种湖桑32号相比,在条长、条粗、每米条长产叶数、每米条长产叶量、每公斤叶片数等经济性状上均明显优于对照,每株仅春季就比对照多产桑叶100g,增产幅度为39.53%,试验表明超高产人工三倍体嘉陵20号适合会东县的气候与生态环境,可以在该县推广。  相似文献   

15.
刘荣涛  张正国 《四川蚕业》2013,(2):12-13,42
圌桑11号是从国桑21号四倍体植株中选出的强势单株,经株系比较,多年定向培育而成的人工同源四倍体品种。2009-2012年在江油的区试成绩,圌桑11号与二倍体对照种湖桑32号相比,全年667m2桑平均产叶量增产26.54%,养蚕的万头蚕茧层量提高3.63%,100kg桑产茧量提高3.39%,抗黑枯性细菌病、抗旱性较强;并表现发芽率高,长势旺盛,叶片肥大,採摘省工,秋叶硬化迟等综合农艺性状。该品种于2013年5月5日通过四川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办公室专家组的田间技术鉴定,适于本省或相似生态条件蚕区的平坝或丘陵缓坡地种植。  相似文献   

16.
川7637系采用人工杂交与Co~(60)r射线快照射处理相结合的育种方法培育出的优质高产、适应性较强的新桑品种。经室内多年和二年区域性鉴定,以湖32为对照平均亩桑产叶量高19.38%,平均条长长25-32%,发芽率高10.29%;养蚕试验万头收茧量、万头茧层量、单蛾产正常卵量春高6.73%、7.41%和20.08%,秋高12.66%、10.45%和4.18%;茧层转化率、茧重转化率、茧层生产效率和茧重生产效率高5.62%、5.40%、4.39%和4.54%。该品种适于我国西南地区栽培。  相似文献   

17.
以鲁桑系二倍体湘7920为母本,以化学诱导广东桑组合塘10×伦109获得的四倍体诱59为父本,采用杂交育种的方法育成了人工三倍体桑树新品种湘桑6号(2n=3x=42)。该品种具有丰产优质的特点:桑叶产量比对照湖桑32号提高30.8%;养蚕试验万蚕茧层量提高6.2%,100 kg桑叶产茧量提高6.5%,单蛾良卵数提高7.8%;桑叶干物粗蛋白的含量提高2.35%。  相似文献   

18.
实钴11-6优良变异单株,经多年的室内及农村栽培、养蚕鉴定,证明该品种具有生长旺盛,根系发达,发条数较多,树势强健,耐阴蔽,产叶量高,增产桑叶27%,全茧量、茧层量增加3%~5%,五龄担桑产茧量增加4%~9%。万头产茧量增加7%~10%,全年亩桑产茧量比对照湖桑32高35%~39%,  相似文献   

19.
以优质,高产,适应性强和大叶易探为育种目标,将塘10×伦109 F1杂交桑诱导为四倍体J-402,此为母本,与二倍体地方种四川花桑为父本杂交,经系统选择,优选育成三倍体桑品种圌桑13号.经实验园和田间品比试验,该品种与二倍体对照种湖32号相比,全年平均产叶量增产41.55%,养蚕的万头蚕茧层量提高6.84%,100kg桑产茧量提高8.35%;抗旱性强,抗黑枯细菌病;并表现发芽率高,枝叶生长旺盛,叶质优,叶片肥大,秋叶硬化迟,探叶效率高等优良的三倍体桑特性.  相似文献   

20.
新桑品种人工三倍体嘉陵16号光合速率的比较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研究以人工三倍体新桑品种嘉陵16号叶片为供试材料,以二倍体品种湖桑32号叶片为对照,采用氧电极法测定叶片的光合速率.结果发现,在光照强度1.8万勒克司(Ix),水槽温度 30℃的条件下,嘉陵16号叶片的光合速率为5.9134mgCO_2/dm~2·hr,较对照湖桑32号(4.0492mg CO_2/dm~2·hr)高1.8642mg CO_2/dm~2·hr.其指数关系是:湖桑32号为100.00,嘉陵16号为146.01.经统计分析,两品种间的光合强度达极显著差异(|t|=6.3603>to.01= 4.604).该研究结果,从光合生理角度证实了人工三倍体新桑品种嘉陵16号优于二倍体对照品种湖桑32号.为进一步扩繁推广人工三倍体新桑品种嘉陵16号提供了生理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