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以7至9日龄乳兔由口接种肠致病性大肠杆菌培养物,测定热敏性肠毒素(LT)。接种后5小时观察结果判断,与乳鼠试验测定耐热性肠毒素(ST)相仿,以肠道重与剩余体重之比值为准。其比值大于或等于0.085的为阳性反应,小于或等于0.074的为阴性反应,在0.075至0.084之间的为可疑。反应结果,较乳鼠测定ST更为分明;阳性反应的比值大都大于0.090,阴性反应,大都小于0.070,可疑反应极少。以具有阳性反应的培养物,在65°C加热10或15分钟,即使培养物具有ST与LT两种肠毒素,接种乳兔后其肠道与体重之比值,终是小于0.070,说明用乳兔试验测定热敏性肠毒素,是明确可靠的。根据37株猪源菌种的测定结果,可将菌株分为ST~+LT~+(产生两种肠毒素)、ST~+LT~-(只产生耐热性肠毒素),ST~-LT~+(只产生热敏性肠毒素)和ST~-LT~-(不产生肠毒素)四种类型。  相似文献   

2.
用血清学方法检测肠致病性大肠杆菌不耐热性肠毒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肠致病性大肠杆菌能产生直接侵害寄主肠粘膜细胞而引起腹泻的毒素——肠毒素。肠毒素有耐热性(ST)与不耐热性(LT)两种。测定肠毒素是鉴定大肠杆菌致病性的重要手段之一。一般用动物(兔或猪)作肠扎结试验测定肠毒素,但不能区分ST与LT。测定ST,常用乳鼠胃内接种试验。测定LT的方法则较多,如兔回肠扎结试验,乳兔由口接种试验,家兔或豚鼠毛细血管通透性亢进皮肤试验,小鼠Y-1肾上腺细胞或中国地鼠卵细胞培养等。已为许多作者证实有效,但均需用活体动物或适当的传代细胞,比较烦琐。最近Evans等报  相似文献   

3.
贵州羔羊致病性大肠杆菌血清型和热稳定性肠毒素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腹泻羔羊中分离到大肠杆菌80株,对80株菌株做血清型鉴定,55株为埃希氏大肠杆菌,分属为0119、O24、O8、O78、O101、O96种血清型,其中O119、024为主要“0”类型。每相血清型筛选出的CH9612、SC9938、CH9817、LL9934、GL988株菌6株。用乳鼠胃内投服试验,测定出6株菌具有产生热稳定性肠毒素的特性(ST)。  相似文献   

4.
致病性大肠杆菌能产生一种或多种肠毒素,称为毒素型大肠杆菌(ETEC)。ETEC是导致人畜腹泻的主要致病菌,借助于所产生的菌毛抗原黏附于动物小肠粘膜定居并产生作用于肠壁的外毒素称为肠毒素。主要有两类肠毒素:一类是不耐热性肠毒素,即热敏感性肠毒素(LT);另一类是耐热性肠毒素,即热稳定性肠毒素(ST)。仔猪的黄、白痢,牦牛的腹泻症及人的旅游者腹泻病通常是由毒素型  相似文献   

5.
ST1肠毒素融合蛋白的纯化及部分特性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用SAephadex G-150凝胶和ED-32离子交换层析,从重组菌PGEMST2株内分离,纯化ST1,肠毒素融合蛋白,回收的ST1肠毒素融合蛋白占细菌总蛋白的31.5%。SDS-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条件呈一条蛋白带。ST1肠毒素融合蛋白不溶于甲醇,乳鼠试验阴性。  相似文献   

6.
[目的]对从仔猪黄痢病死仔猪肝脏中分离的13株病原菌进行分离鉴定及其致病基因的PCR扩增,为该病的微生物学诊断及其病原的致病机理探讨提供参考资料。[方法]分别采集死于仔猪黄痢病仔猪肝组织,在麦康凯琼脂上进行病原菌的分离培养、革兰染色镜检、生化试验、DNA模板的制备、致病基因PCR扩增。[结果]从几个猪场采集的仔猪黄痢病死仔猪肝脏中分离到13株病原菌,其中一株为革兰阳性球菌,其余均为革兰阴性短杆菌,经PCR检测结果表明均为产肠毒素大肠杆菌并且均含有HPI~+。[结论]从上述结果可知,从发生仔猪黄痢猪场采集的病死仔猪肝脏中分离的13株病原菌一些为产肠毒素大肠杆菌并且均含有HPI~+,少数肠球菌也可引起仔猪黄痢。  相似文献   

7.
产肠毒素大肠杆菌(ETEC)是产房仔猪腹泻的主要细菌性病原,可引起仔猪的黄痢、白痢,给各国养猪业造成较大的经济损失。这也使得很多学者对于如何预防或治疗仔猪黄痢有较深的研究,在我国饲料禁抗的政策下,通过疫苗来预防ETEC引起的黄痢显得尤为重要。文章将展示现阶段,国内外关于该类商用疫苗的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8.
为了研究猪产肠毒素性大肠埃希菌(ETEC)耐热肠毒素基因(STa、STb)的临床快速诊断方法,试验以已发表的猪ETEC耐热肠毒素基因保守区为目的片段设计合成了2对可扩增182bp和108bp的引物,建立了检测ETEC耐热肠毒素基因的双重PCR检测方法。结果表明:该方法对猪肠出血性大肠埃希菌(EHEC)EDL933、猪链球菌、鼠伤寒沙门杆菌和猪肺疫巴氏杆菌的检测结果均为阴性;对11株分离自广东佛山地区腹泻仔猪的待检菌株进行检测,结果STa+5株、STb+2株,其中STa+STb+1株。  相似文献   

9.
为了研究用不耐热肠毒素B亚基(LTB)和耐热肠毒素(STa)的融合蛋白制备鸡卵黄抗体的方法及其中和作用,试验将LTB和STa的编码基因串联并在大肠杆菌中表达获得了重组蛋白,以重组蛋白为免疫原免疫8月龄海兰蛋鸡制备了卵黄抗体,分别用兔肠段结扎试验和乳鼠灌胃试验进行了卵黄抗体对不耐热肠毒素(LT)和STa的体内中和试验。结果表明:用LTB和STa融合蛋白免疫产蛋鸡可诱导产生抗LTB和STa的卵黄抗体,其中抗LTB效价最高可达1∶8 647,抗STa效价最高可达1∶768;卵黄抗体对LT和STa均有中和作用。说明用融合蛋白作为免疫原制备的卵黄抗体具有抗LT和STa的生物学活性,对仔猪大肠杆菌性腹泻的临床治疗有潜在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0.
用SephadexG150凝胶和DE32离子交换层析,从重组菌PGEMST2株内分离、纯化ST1肠毒素融合蛋白,回收的ST1肠毒素融合蛋白占细菌总蛋白量的315%。SDS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条件呈一条蛋白带。ST1肠毒素融合蛋白不溶于甲醇、乳鼠试验阴性。对小鼠皮下注射使用安全,对K99强毒菌攻击贩保护率达60%。PGEMST2菌株可以做为预防仔猪腹泻疫苗的候备菌株  相似文献   

11.
根据氨基酸的组成把大肠艾希氏菌的耐热性肠毒素分成两种类型一型是ST_(1a),由犊牛、猪和人分离出的菌株产生;一型是ST_(1b),由人分离的菌株产生。为了诊断犊牛的大肠杆菌,用DNA—DNA杂交作了尝试,将犊牛小肠近端内容物培养在麦康盖肉汤中获得的培养物放在硝化纤维素滤器中以固定细菌的DNA,然后与ST_(1a)和ST_(1b)杂交,获得的接合体的活性经乳鼠试验加以比较,结果检测出由13头犊牛的每一头分离的三株发酵乳糖的菌株产生的耐热性肠毒素。初步资料表明:  相似文献   

12.
仔猪黄痢也称速发型大肠杆菌病,一般在生后7日龄内发病,最快有在出生后12小时发病者.仔猪白痢也称迟发型大肠杆菌病,一般在10-21日龄发病.引起此两种病的病原微生物同为致病性大肠杆菌,常出现较高的死亡率(仔猪黄痢)和容易形成僵猪(仔猪黄痢和白痢). 1病原特点 大肠杆菌是存在于胃肠道内的一大类革兰氏阴性杆菌的统称.部分可以产生一种或几种肠毒素,成为病原.致病性大肠杆菌血清型复杂,但大致可分为致仔猪腹泻型大肠杆菌和致猪水肿病型大肠杆菌.致腹泻型大肠杆菌首先黏附于小肠壁上,然后释放毒素,造成小肠不仅不能吸收水分和电解质,反而大量分泌水和盐,从而产生腹泻.  相似文献   

13.
对FC株猪源性肠毒素型大肠杆菌致病因子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FC菌株是一株从腹泻仔猪粪便中分离的肠毒素型大肠杆菌(Enterotoxigenic E.coli,ETEC)。在MRHA反应中,本菌能凝集人O型、豚鼠、马、绵羊、牛、鸡和兔的红细胞,对人O型和豚鼠红细胞有很高的血凝性,血抗K88和K99血清不能抑制其对豚鼠和绵羊红细胞的血凝。在体外小肠上皮细胞吸附试验中,本菌对仔猪小肠上皮细胞具有强烈的吸附作用;透射电镜和扫描电镜观察证实了FC株菌除表面具有一种纤毛样结构外,还能定居在仔猪小肠段。血清学试验结果表明,本菌的O抗原属于O101。K88和987P两种抗血清均不能凝集本菌,而K99和F41抗血清均可凝集。对纯化的FC株菌粘着素抗原作等电聚焦和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分析,结果表明,该菌的粘着素是由等电点分别为4.61和9.78,分子量分别为29500和17500的两种蛋白质抗原所组成。此外,用乳鼠胃内投服试验和兔肠结扎试验证明,该菌只产生热稳定肠毒素。总之,本菌是一株能产生ST的K99,F41的肠毒素型大肠杆菌。  相似文献   

14.
为确定引起山西省长治市某规模养猪场仔猪黄痢的大肠杆菌O抗原的血清型进行了试验。明确了引起该猪场仔猪黄痢的病原为O_8血清型的大肠杆菌;为了找到治疗仔猪黄痢的有效药物,针对该株大肠杆菌做了耐药试验,发现作用明显的药物有氧氟沙星、头孢曲松、阿米卡星和呋喃唑酮,而环丙沙星、卡那霉素、利福平等多种药物作用不明显或无作用。  相似文献   

15.
从一个饲养场的一只患有“黄痢”的仔兔体分离出一株大肠埃希氏杆菌,用此菌株在新生仔兔中复制出致死性腹泻。数年来,在这个饲养场内,此种类型的腹泻已呈地方性流行。这种被报道的菌株不产生耐热(StA 型)或不耐热的肠毒素,并且是非侵入性的。但体内和体外试验时,能附着于肠粘膜上。  相似文献   

16.
为了了解内蒙古地区金黄色葡萄球菌肠毒素基因的分布状况,并为评估金黄色葡萄球菌肠毒素的污染风险和研制金黄色葡萄球菌疫苗提供基础资料,试验采用PCR方法,对2015年从内蒙古地区临床型奶牛乳房炎乳样中分离的121株金黄色葡萄球菌进行16种肠毒素基因的检测。结果表明:121株金黄色葡萄球菌全部携带肠毒素基因,其中携带比例较高的是sei、selm和selj基因,分别为121株(100%)、81株(66.94%)和64株(52.89%),未检测到see、selo和selp基因。携带传统肠毒素基因(sea-see)的有59株(48.76%),携带新型肠毒素基因(seg-selq)的有121株(100%)。同时携带2种及2种以上肠毒素毒基因的有118株(97.52%),组合也很复杂。说明内蒙古地区的奶牛场存在着很大的金黄色葡萄球菌安全隐患,防治较为困难。  相似文献   

17.
为科学评价河南省仔猪黄痢大肠杆菌地方分离株的耐药性和不同给药方法对仔猪黄痢疗效的影响,本研究首先自河南省25个临床发病猪场病猪体内分离鉴定仔猪黄痢大肠杆菌;通过小白鼠致病力试验以检测大肠杆菌分离株的毒力;采用20种抗菌药物对分离株进行药敏试验以筛选对仔猪黄痢大肠杆菌最敏感的药物;选取敏感药物分别采用口腔灌服、肌肉注射和腹腔注射3种给药方法对临床上仔猪黄痢发病猪进行治疗效果比较试验以确定最佳给药方法。结果自河南省25个发生仔猪黄痢的猪场的病猪体内共分离鉴定出25株大肠杆菌。25株大肠杆菌分离株对小白鼠的致病率为100%;对临床上常用的20种抗菌药物都有耐药现象,但耐药率高低不同(4%~100%);20种抗菌药物中诺氟沙星、氧氟沙星、新霉素和利福平等4种药物的敏感率较高,高敏率分别为92%、88%、88%和80%。3种不同的给药方法对仔猪黄痢病例的治疗效果不同,其中通过口腔灌服和腹腔注射的给药方法对仔猪黄痢的治愈率(分别为92.3%、95.0%)显著高于肌肉注射给药方法(58.8%);腹腔注射组治愈率稍高于口腔灌服组,但二者差异不显著。本研究为临床上仔猪黄痢的防制提供了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8.
耐热肠毒素(STa)是产肠毒素大肠杆菌(ETEC)引起仔猪黄白痢的关键毒力因子,但其本身在动物体内无免疫原性。本试验为制备基于STa的完全抗原,首先采用利凡诺沉淀法纯化兔血清白蛋白(RSA),以RSA为载体,以戊二醛为交联剂,采用两步交联法制备STa与RSA的共价偶联物,再经凝胶电泳(SDS-PAGE)鉴定偶联效果,测定偶联物分子量及偶联比。电泳结果显示RSA及其STa偶联物制备获得成功,偶联物呈单一条带,分子量约为108.5 KDa,STa与RSA偶联比(摩尔比)为20.5∶1。本试验结果可为制备抗STa特异性抗体、研发STa检测试剂盒、筛选STa减毒突变体及发展仔猪黄白痢类毒素疫苗提供必需的实验材料。  相似文献   

19.
产肠毒素性大肠杆菌重组菌PSLM004质粒经IaqI酶切,其840bp的片段用~(82)P-dATP标记后作为STI基因探针。菌落原位杂交表明,该探针可以和人源、猪源产STI的ETEC有阳性杂交反应,而不与不产STI的载体菌株pBR322、非致病性E.coli和其它肠道杆菌有杂交反应。用该探针对35株已知血清型的E.coli、65株从人腹泻分离的E.coli.和7株猪腹泻E.coli进行STI基因检测,分别有6株、7株和2株STI探针菌落杂交阳性,阳性率分别为17%(6╱35)、11%(7╱65)和28%(2/7)。乳鼠生物学试验比较研究表明,70%(11/16)的STI探针栓测阳性菌株其乳鼠生物学试验也为阳性。用该探针可以对产STI的ETEC进行临床检测和流行病学调查。  相似文献   

20.
为了解河北省腹泻仔猪源产毒素性大肠杆菌肠毒素的流行分布情况,试验采用PCR方法以质粒DNA为模板对40株大肠杆菌进行肠毒素基因Sta和Stb的检测,并通过对其序列比对分析菌株之间的同源性。结果表明:在40株大肠杆菌中成功扩增出Sta基因36株,Stb基因23株,其中有19株同时携带2种肠毒素,占全部菌株的47.5%(19/40);单独携带肠毒素Sta基因的有17株,占肠毒素阳性菌株的42.5%(17/40)。Sta和Stb基因序列同源性分析显示,已测序的试验菌株之间的同源性在99.6%~100%之间。说明河北省致仔猪腹泻大肠杆菌流行株所携带的肠毒素主要是Sta+Stb及Sta,各地区流行菌株所携带的ST基因具有高度的同源性,具有相近的亲缘关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