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选择两个不同杂交品种水牛和德宏水牛共15头,即尼本水牛(尼里水牛×德宏水牛)、摩本水牛(摩拉水牛×德宏水牛)的F1代和德宏水牛各5头,研究德宏水牛及其不同杂交组合品种的屠宰特性。结果显示,尼本与德宏水牛的宰前活重(433.00kg,339.09kg)、胴体重(271.84kg,197.37kg)、屠宰率(62.78%,58.26%)、净肉重(237.85kg,165.88kg)、净肉率(54.93%,48.96%)、胴体产肉率(87.48%,84.04%)、肉骨比(7.06:1,5.27:1)存在显著差异(P<0.05)。试验结果说明,通过尼里、摩拉水牛与德宏水牛杂交后显著提高了德宏水牛的屠宰性能,而且尼里水牛比摩拉水牛的杂交效果好。  相似文献   

2.
选择德宏水牛及其不同杂交品种共15头,即尼本水牛(尼里水牛×德宏水牛)、摩本水牛(摩拉水牛×德宏水牛)的F1代和德宏水牛各5头,进行了肉质化学和物理特性研究。结果显示,尼本水牛(57.73%)和摩本水牛(53.63%)的熟肉率有显著差异(P<0.05);尼本水牛(0.93%)比摩本水牛(1.03%)的粗灰分高10.75%(P=0.04);而其它化学成分和物理特性都没有显著差异。此项试验说明,通过尼里水牛或摩拉水牛与德宏水牛的杂交并没有显著改变德宏水牛肉质的化学和物理特性。  相似文献   

3.
通过对江汉水牛(Bubalus bubalus cv.Jianghan)主要屠宰性能的测定,并与我国地方水牛品种德宏水牛(B.bubalus cv.Dehong)、福安水牛(B.bubalus cv.Fuan)的主要屠宰性能指标进行比较,探究了江汉水牛的屠宰性能表现。结果显示,江汉水牛平均活重为487.9kg,平均胴体重为262.4kg,平均眼肌面积为45.2cm2,平均骨重为52.8kg,平均屠宰率为53.80%,平均屠体净肉率为43.03%,平均胴体净肉率为79.99%,平均肉骨比为4.01。江汉水牛的宰前活重、净肉重均高于德宏水牛和福安水牛;屠宰率比德宏水牛低4.46个百分点,比福安水牛高3.38个百分点。这些特点说明江汉水牛具有较大的肉用潜力。  相似文献   

4.
德宏水牛和摩拉水牛及杂交后代的遗传差异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解德宏水牛、摩拉水牛及二者杂交后代之间的遗传差异,本研究采用随机扩增多态性DNA标记技术,从70个随机引物中筛选出11个多态性丰富的引物对德宏水牛、摩拉水牛及二者杂交后代共80个个体进行了遗传变异检测,结果11条引物共产生89种扩增片段,多态片段73条,多态率82.02%。两亲本群体相对遗传距离为 0.220 3 ,杂交后代群体与德宏水牛、摩拉水牛群体的相对遗传距离分别为 0.101 7 和 0.135 3 ,表明杂交后代群体与两亲本群体间的遗传差异小于两亲本群体间的遗传差异,杂交后代群体与德宏水牛群体遗传关系更接近。  相似文献   

5.
奶水牛是自1997年在实施"中—欧德宏水牛发展项目"中,利用印度摩拉水牛和巴基斯坦的尼里·拉菲水牛的冻精,用人工授精的方法育成的一种乳用型水牛。引起奶水牛不孕的原因除水牛发情不明显、部分养殖户未能掌握水牛的发情规律、养殖户分散,  相似文献   

6.
德宏奶水牛是用德宏水牛与印度的摩拉水牛和巴基斯坦的尼里·拉菲水牛杂交育成的一种奶水牛.与其它奶牛所产的犊牛一样,新生犊牛是在人工培育条件下育成.犊牛下痢是在奶水牛犊牛培育过程中一种常见疾病,该病发病率高、病因复杂、难以治愈、死亡率高的疾病.临床上主要表现为伴有腹泻症状的胃肠炎、全身中毒和机体脱水.  相似文献   

7.
水牛饲养在德宏州过去只是役用,平时野放野养,使役时赶回家。近年来,由于农业机械化发展,用牛耕田种地的情况逐渐减少,水牛的存栏也在逐渐减少。自1997年起,我们引进印度摩拉水牛和巴基斯坦的尼里·拉菲水牛与德宏水牛开展杂交改良  相似文献   

8.
云南省德宏水牛开发利用的前景与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德宏水牛是一个优良地方品种。包产到户以来,随着农田耕作机械化作业的推行,水牛作为南方地区农田耕作的主要役力逐渐被机械化耕作所代替,而当地的广大农户又没有吃水牛肉的习惯,导致水牛逐年减少。据统计德宏州的水牛存栏由1986年的18.97万头,下降到1996年11.63头,年降低6.3%。为保护德宏水牛这一地方优良品种,使单纯的役用型水牛向乳、肉、役方向发展,实现畜牧业发展和农民增收,自1997年实施中-欧水牛开发项目以来,加大德宏水牛杂交改良,为德宏水牛乳、肉生产提高依据。笔者想通过对德宏州水牛资源情况、养牛条件以及水牛杂技改良等情况的分析,提出发展思路与对策。  相似文献   

9.
一、摩拉水牛。原产印度,1957年引入广西水牛研究所。与中国本地母水牛杂交所得的摩杂一代平均泌乳期产奶量1494.4千克。适度育肥的青年公牛屠宰率为56.2%,净肉率为42.6%。  相似文献   

10.
1引起奶水牛饲料性疾病原因为提高奶水牛的产奶量,在奶水牛养殖过程中,饲养户多以当地各种草、菜、农副产品、工副产品作饲料,常因饲料保管不当,保管或处理不当造成饲料发霉变质,而导致奶水牛饲用后生病,轻者降低奶水牛产乳量和乳的质量,重者导致奶水牛死亡。据统计,自1998年德宏州开始利用德宏水牛与印度摩拉水牛或巴基斯坦的尼里·拉菲水牛培育奶水牛挤奶以来,每年约有3~4%奶水牛发生饲料性疾病,影响  相似文献   

11.
 对36月龄全放牧饲养条件下的8头西门塔尔与云南地方黄牛(西本)杂交公牛进行了胴体商业分割肉的测定研究。结果显示,西本杂交牛的屠宰率和净肉率分别为51.0%,36.6%。高档肉产率、优质肉产率及一般肉产率分别为9.37%,28.63%及15.38%。结果表明,西本杂交牛的商业分割高档肉及优质肉产率较高。  相似文献   

12.
 二酰甘油酰基转移酶1(DGAT1)在乳脂合成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但水牛DGAT1基因第17外显子遗传多态性及其与产奶性状的关联性还不清楚。本文采用PCR-SSCP结合DNA测序方法对48头德宏水牛和93头产奶杂交水牛(F1: 摩拉水牛×德宏水牛)的第17外显子进行了多态性检测并结合乳成分数据进行了关联分析。在水牛DGAT1基因第17外显子发现1个SNP位点,即c.1350C>G,其为同义替换。该SNP位点在德宏乳用和非乳用水牛中群体遗传组成相近,且不同基因型个体间的乳糖率、乳脂率及乳蛋白率无显著差异(P>0.05)。表明该SNP对水牛乳糖率、乳脂率及乳蛋白率等无显著影响。序列比对显示,水牛、普通牛、瘤牛、山羊和绵羊DGAT1基因第17外显子间仅存在1个编码氨基酸差异,揭示其具有较高的保守性。  相似文献   

13.
自2001年德宏州利用摩拉水牛和尼里·拉菲水牛与本地德宏水牛开展杂交改良,育成奶水牛以来,就不断有母牛不妊情况发生,特别是奶水牛不妊情况更为突出,据统计陇川县每年有5~6%母奶水牛出现不妊。笔者通过对近年来奶水牛生产繁殖中,出现的不妊不育情况进行分析总结,提出相应的防治方法,以供广大同行借鉴。  相似文献   

14.
作者引用美国婆罗门牛(Brahman)与本地黄牛进行杂交试验,取得明显的效果。对24月龄婆杂牛的生长发育,肉用性能进行测定,结果表明:其体重、体高、体斜长、胸围和管围分别比同龄本地牛提高83.7%、24.2%、27.3%、22.3%和43.0%。胴体重125.0kg,净肉重97.6kg,屠宰率51.31%,净肉率40.05%,胴体产肉率78.06%,眼肌面积63.71cm~2,分别比本地牛提高73.37%85.77%、15.98%、23.42%、6.88%和78.91%。经 t 检验差异达极显著水平(P<0.01)。对肉的成分分析表明,婆杂牛与本地牛肉的粗蛋白质含量相近,但干物质、热能及必需氨基酸含量前者更高,说明婆杂牛比本地牛具有更高的食用价值。  相似文献   

15.
分析云南德宏州发展奶水牛产业在自然气候、区位、市场、饲草资源、国家及地方政府宏观产业政策等方面的优势,及德宏州奶水牛产业总体规模小、饲养分散、杂交改良进展缓慢、饲草品质粗劣、草畜季节矛盾尖锐、相关服务体系建设滞后等存在问题。提出实现德宏奶水牛产业可持续发展的建议:正确处理德宏水牛地方品种资源保护与杂交改良之间的关系;扩大奶水牛的养殖规模,引导养殖户走规模化、集约化的发展道路;合理开展农田种草,增加优质饲草供应;完善奶水牛业相关科技和社会服务体系。  相似文献   

16.
为研究经全哺乳饲养后,2.5岁及3.5岁麦洼公犊牦牛的生长发育及肉质特性。对2.5及3.5岁麦洼公犊牦牛进行屠宰试验研究。结果表明,2.5岁和3.5岁犊牦牛的宰前重、体高和体斜长存在极显著差异,管围具有显著差异,而胸围无显著差异。头、蹄、皮重均具有极显著差异,而生殖器睾丸重无显著差异。心脏、肝脏和肾脏重具有极显著差异,肺脏重具有显著差异,而脾脏无显著差异。2.5岁和3.5岁犊牦牛的胴体重、净骨重、净肉重、净肉率、胴体产肉率和骨肉比均具有极显著差异,眼肌面积具有显著差异,而屠宰率无显著差异。全哺乳方式对2.5岁及3.5岁犊牦牛,生长发育补充效果明显,均有较高的宰前重,且产肉性能良好。  相似文献   

17.
2号染色体牛微卫星标记与生产性能关系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研究选用草原红牛、利木赞与草原红牛杂交后代共计40头作为试验牛群体,运用SPSS软件之GLM分析了21个性状与2号染色体上的3个微卫星标记的关系。结果表明,BM2113等位基因C(142bp)对腿围、净肉重和净肉率等性状有正面影响;IDVGA46等位基因C(21lbp)对5个肌肉度评分性状肴甲、肩部、腰厚、大腿肌、臀部外形以及胴体重、屠宰率、净肉重和净肉率等屠宰肉用性状有负面影响;TGLA44等位基因E(221bp)对耆甲、腰厚、臀部外形等肌肉度评分性状和体重、胴体重以及净肉重等屠宰肉用性状有正面影响。  相似文献   

18.
【目的】剖析不同日龄槟榔江水牛机体养分的沉积量,为制定槟榔江水牛的营养需要量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选择15头不同年龄的槟榔江水牛公牛进行屠宰试验,将每头牛分成血、皮毛、内脏、消化系统、脂肪、胴体和各部分肌肉组织,分别称重并采样。通过测定组织样品的沉积量和营养成分,研究槟榔江水牛机体营养成分的时空沉积规律。【结果】槟榔江水牛的活重和空体重随日龄增加而增加,同时,随着日龄增长空体重占活重的比例呈下降趋势。随着空体重与日龄增加水牛体内的水分、蛋白、脂肪、灰分、Ca、P的沉积量也随之增加,但这些营养成分在空体重中的占比基本保持不变。随空体重和日龄增加,胴体重增加速度最快,增幅最大;肌肉生长中以臀肉生长最快,肩肉次之;各部分的重量、营养成分沉积量与空体重之间的线性回归关系明显,R2均大于0.8。【结论】总体上槟榔江水牛公牛各营养成分沉积量与空体重高度相关,可以用相关模型预测养分的沉积量。  相似文献   

19.
1.尼里拉菲水牛 尼里拉菲水牛属河流型乳甩水牛品种。主产于巴基斯坦旁遮普省,印度旁遮普州也有分布。成年公、母牛体重分别为900和700公斤左右,平均一个泌乳期泌乳量为1800-2000公斤,最高日产13.4公斤,乳脂率7%以上。屠宰率50%-55%,净肉率41.3%。我国从巴基斯坦引进,用以改良中国水牛,效果显著。现广泛分布于华南、西南、华中、华东的许多地方。[第一段]  相似文献   

20.
本文通过研究渤海黑牛的生长性能、屠宰性能以及肉品质,旨在描述渤海黑牛现阶段的生产性能水平,为今后进一步指导其选育改良提供参考,促进渤海黑牛的品种改良和品质提升。选取渤海黑牛成年阉牛,经强度育肥后屠宰,对其屠宰性能、产肉性能和肉品质进行了全面测定和分析评价。结果表明,经育肥后的成年渤海黑牛阉牛的胴体重为432.67 kg、净肉重为377.11 kg、屠宰率为60.55%、净肉率为52.78%、胴体产肉率为87.14%、肉骨比为6.84。体尺、产肉性能的各项指标较往年研究结果都有了不同幅度的增长,其中体重与胸围增长最为明显。与A3级进口雪花牛肉进行了肉品质的对比分析,结果显示渤海黑牛的粗蛋白及水分含量显著高于A3级进口雪花牛肉(P <0.05);微量元素含量与A3级进口雪花牛肉相比无显著差异(P> 0.05);必需氨基酸与非必需氨基酸含量的比值、必需氨基酸与总氨基酸含量的比值均极显著高于进口雪花牛肉(P <0.01),必需氨基酸总量显著高于A3级进口雪花牛肉(P <0.05),具有较高的蛋白质含量,是优质的高蛋白食品;饱和脂肪酸含量与总脂肪酸的比值极显著低于A3级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