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国有林区棚户区改造是国家保障性安居工程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党中央、国务院实施的一项惠及广大林区职工的民生工程、德政工程。云南省以棚改为契机深化森工企业改革,改善林区职工住房,积极引导森工企业走向城镇,走出封闭的企业社会,融入地方社会,投身地方经济建设。  相似文献   

2.
国有森工企业文化管理探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王越芬 《森林工程》2007,23(3):88-90
在论述国有森工企业实施文化管理的必要性的基础上,提出国有森工企业要实施文化管理,并分析了国有森工企业实施文化管理的对策,阐述了文化管理是国有森工企业发展的新途径。  相似文献   

3.
<正> 1998年启动的天然林保护工程,结束了长期以来森工企业以木材生产为主的格局,如何实施分流安置,妥善解决云南4万多国有森工企业在职职工的出路,一直是云南省天然林保护工程的首要问题。通过属地管理,实现了劳动力、林地资源和工程资金的合理配置;通过一次性分流安置,减少了云南省森工企业富余人员安  相似文献   

4.
国有森工企业在历史上曾经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做出过巨大的贡献,但目前正处于“两危”之中。1998年,国家在国有林区启动天然林保护工程(以下简称天保工程),给国有森工企业的发展带来了机遇,正确地分析天保工程对国有森工企业的影响,采取科学的对策及措施,对于天保工程的顺利实施具有重要意义。1 天保工程对森工企业的影响1.1 促进企业生产转向优化产业结构 实施天保工程后,木材产量将大幅度调减,这就意味着木材生产的产值、利润水平也将大幅度下降,同时也给以木材为原料的林产加工业带来严重影响,森工企业原有的独…  相似文献   

5.
在介绍经济转型国家国有林林权改革趋势的基础上, 分析了经济转型国家在改革过程中国有林经营理念、经营主体、管理体制以及国有森工企业管理体制所发生的变化, 最后总结了经济转型国家国有林林权制度改革值得借鉴的4条经验:渐进式是改革方式, 不完全私有化是改革道路, 完善配套措施是改革保障, 推进国有森工企业管理体制转变是改革重点。  相似文献   

6.
今年7月,中共云南省委、省政府在多年调查研究的基础上,果断作出了对我省省属国有重点森工企业实行属地管理的决定。要求我省24户国有森工企业都必须实行属地管理,其中有13户国有重点森工企业务心于今年内完成移交。这是省委、省政府坚决贯彻执行党中央、国务院关于天然林保护工作重大决策的实际行动,是我省森工管理体制的重大改革,是理顺关系、振兴地方经济的一项重要举措。我们要充分认识这一决定的重大意义、以坚决的态度、果断的行动、到位的措施,把这项工作落到实处。我省的国有森工企业始建于50年代初期。进入60年代,…  相似文献   

7.
王兆君 《林业科学》2007,43(9):105-110
针对国有森工企业森林资源管护经营责任制存在的问题,提出建立国有森工企业森林资源资产共有制.国有森工企业森林资源资产共有制是与社会化生产和市场经济相适应的财产主体多元化、运作社会化的所有制形式.承认劳动力产权是建立国有森工企业森林资源资产共有制的必要条件,共有制是社会主义公有制的有效实现形式,是实现林区职工共同富裕、国有资产的保值增值和保护森林生态安全的制度保障,也是森工企业走出困境、提高经营效益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8.
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快速发展和国有森工企业改革的进一步深化,企业中青年员工的思想政治工作面临大量的新情况、新问题。如何围绕国有森工企业改革、发展和生产经营的诸多环节做好企业青年员工的思想政治工作,使企业取得更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已经成为新型国有森工企业面临的重要课题。  相似文献   

9.
国有森工企业发展非公有制林业的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从森工企业国有经济占绝对主体的现状出发,指出了其存在的弊端,提出了在国有森工企业内部大力发展非公有制林业的构想,为森工国有林区打破旧的发展模式,实现我省森工林区的跨越式发展提供了可行的途径。  相似文献   

10.
现代企业组织形式的选择实质是对公司类型的选择。基于国有林区森工企业资产所有权状况和大部分森工企业有一定时期内亏损的必然性,提出国有林业企业组织形式选择的意见;木材采运企业和电力企业选择国有独资公司,木材和林产加工、修理等企业组织形式可多样,国有场总体上仍列事业单位但可采取现代企业管理机制。  相似文献   

11.
文章从国有森工企业的现状分析入手,阐述了实施天然林保护工程对国有森工企业的影响以及相应的对策措施。  相似文献   

12.
根据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快林发展的决定》的最新精神,结合国有森企业实际,吉林省珲春林业局认为规范有森工企业的改革,促进国有森工企业持续发展,首先要抓好“林业厅(林管)”与“林业集团”,“林业局”与“林业有公司”,政企分开,严格职能区分,各司职。其次要对政企分开后的林业有限公在产权清晰、权责明确、管理科学上采有效措施,建立起先进的现代林业企业度。1.实现国有森工企业的政企分开国有森工企业经营和发展所依托的源是国家的。中共中央、国务院2003年月25日下发的《关于加快林业发展的决》指出,林业的发展方向首先就是管好林…  相似文献   

13.
吉林森工集团是我国国有四大森工企业之一。在“十一五”期间,经过改革攻坚,实现了加工企业全部股份制改造、辅业全部转制民营、社会职能全部移交、职工全部转换劳动关系、集团整体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的“四全部、一建立”目标,破解了长期困扰集团发展的思想和体制障碍,为集团注入了生机活力,为国有森工企业改革发展探索了新路,开创了全国森工企业改革的先河。  相似文献   

14.
《天然林保护修复制度方案》是未来相当长的时期内关于国有森工企业生态保护的指导性文件。在保护生态环境的前提下,如何依托自身环境优势促进经济发展,是国有森工企业发展的重中之重。文中以黑龙江国有林区为例,从生态保护与产业协调发展视角出发,分析天然林保护背景下利用森林空间和环境发展生态产业的举措。研究表明:黑龙江国有森工企业生态保护成效显著,但未能很好地兼顾到产业的发展,没有充分发挥企业的生态资源优势;目前,企业债务包袱沉重、经营效益低下、人才短缺,致使企业缺乏活力,亟需通过产业发展扶持和保障政策破解当前面临的发展困境。鉴于此,文中进一步提出国有森工企业产业发展的政策建议:持续发掘天然林资源禀赋优势的多重价值、加快探索生态保护与产业发展互利共生路径、建立健全天然林保护修复的多元化投入机制、积极推进天然林保护公益事业向前发展、持续开展生态产品价值实现制度创新。在此基础上,提出促进国有森工企业生态保护与产业发展的政策保障体系:1)强化生态保护与经济发展协同共赢的思想认识;2)持续完善森工企业产业发展的政策扶持体系;3)以积极的财政政策激发企业经营发展活力;4)不断探索生态资源价值转化的新业态新模式。  相似文献   

15.
<正> 东北、内蒙古林区是我国最大的国有林区。仅森工企业就拥有82个林业局,占国家131个森工企业的2/3,林地面积2521.2万ha,森林蓄积18.17亿m~3,担负着国家统配材生产任务的95%。可以说这片森林经营好坏对我国林业的发展和国民经济建设乃至人民生存条件,都有举足轻重的作用。建国40年来,这片国有林区管理体制历经几次变革,但始终没有理顺,目前这些森工企业经济危困,可采资源枯竭;管理体制  相似文献   

16.
他是一位国有大型森工企业的董事长,他以超凡的勇气和自信完成了企业的市场变革,使之成为年产值超过80亿元、利润总额超亿元的全国森工企业的一个标杆。  相似文献   

17.
为加强对国有林区木材生产的管理,严格控制森林资源消耗,林业部和国家计委于1987年颁发了《东北、内蒙古国有林区森工企业木材总产量计划管理暂行办法》(以下简称《管理办法》),把过去由国家统配的商品材和森工企业自行销售使用的抚育伐材等所有符合国  相似文献   

18.
随着市场经济体系的逐步完善,沿袭多年的国有森工企业组织结构已跟不上时代的发展,改革势在必行。本文通过对吉林、黑龙江国有林区几个典型林业局的实际调研,采用层次分析法(AHP)对其组织结构的影响因素进行了定性和定量分析。结果表明,天保工程禁伐政策、国有林生态优先发展政策、企业管理水平是影响国有森工企业组织结构的关键因素。根据分析结果,提出了国有森工企业组织结构改革的政策与建议。  相似文献   

19.
生态建设是国有森工企业的重要职责.本文从生态环境建设、生态经济建设和生态文化建设三个方面阐述了国有森工企业加强生态建设的一些主要做法和今后努力的方向.  相似文献   

20.
本文分析了目前国有森工企业技术创新和人力资源开发的现状、相互关系、特点及创新、开发过程中容易走的误区(弯路),通过分析提出了解决问题的对策措施,为大力推进国有森工企业科技进步和创新,实现两个转变,提高资源的有效利用率提供了保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