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杜喜忠  杨民  楼芳芳  孔旭东 《养猪》2012,(2):108-109
试验采用伪狂犬病gB抗体ELISA试剂盒,分别检测3日龄和1、2、3、4、5、6、7、8、9、10周龄未免疫猪伪狂犬病母源抗体和相应日龄免疫后3周的伪狂犬病gB抗体,以gB抗体阳性率和S/N值分析猪伪狂犬病母源抗体衰减规律和最佳首免时间。结果表明,母猪分娩前1个月免疫伪狂犬病gE基因缺失弱毒苗,所产仔猪能获得高水平的母源抗体;随着仔猪日龄增加,抗体水平逐渐降低,能维持到10周龄。仔猪在5周龄前免疫伪狂犬病疫苗,母源抗体干扰主动免疫,5周龄后免疫抗体水平均有上升;该场仔猪伪狂犬病最佳首免时间为35~42日龄。  相似文献   

2.
采用猪瘟正向间接血凝试验(IHA)检测方法,对7头烟台黑猪和5头鲁烟白猪母猪及其哺乳仔猪进行母猪猪瘟抗体和哺乳仔猪母源抗体效价检测,研究烟台黑猪和鲁烟白猪仔猪母源抗体变化规律,通过试验找到烟台黑猪和鲁烟白猪最佳首免时间。试验表明,烟台黑猪和鲁烟白猪母猪的猪瘟抗体效价,从分娩到产后21 d一直维持较高水平;产后28天鲁烟白猪母猪猪瘟抗体效价下降速度快于烟台黑猪;烟台黑猪和鲁烟白猪仔猪的猪瘟母源抗体水平变化差异显著,产后21~35 d鲁烟白猪仔猪的猪瘟母源抗体水平下降明显快于烟台黑猪。根据猪瘟母源抗体的变化情况,确定烟台黑猪仔猪猪瘟首免时间最好在40日龄,可有效减少猪瘟母源抗体对疫苗免疫的干扰;鲁烟白猪仔猪猪瘟首免时间在30~35日龄为最佳。  相似文献   

3.
选择广东梅州地区3个规模化猪场A、B、C场,通过采用ELISA抗体检测法对产后母猪进行0、7、14、21 d猪瘟抗体检测,对新生仔猪进行0、1、7、14、21、28、35、42、49日龄猪瘟母源抗体检测,研究其消长规律,据此确定仔猪的首免日龄,通过二免后免疫效果的观察,制定有针对性的免疫程序。结果表明:未吃初乳的0日龄仔猪无母源抗体,7日龄仔猪母源抗体较高,之后逐渐降低,A猪场猪瘟母源抗体对21日龄仔猪仍有保护,随后母源抗体水平骤减;B猪场和C猪场猪瘟母源抗体对35日龄仔猪仍有保护,随后母源抗体水平骤减;而且母源抗体对仔猪保护持续时间和母猪自身的抗体呈正相关。确定3个猪场不同的首免时间,首免后30 d进行二免,其较高的免疫抗体水平可以维持到二免后4个月,因此生产中建议应根据科学的监测跟踪依据,制定合理的首免日期,以有效保护仔猪免受猪瘟的威胁。  相似文献   

4.
浙江灯塔种猪有限公司,猪瘟免疫程序:生产母猪妊娠90 d时实施免疫接种,临产时母猪猪瘟抗体水平达到最佳时期,免疫抗体阻断率、阳性合格率和离散度分别达到86.15%、100%和5.41%;哺乳仔猪则可获得较高的母源抗体,10日龄仔猪母源抗体阻断率、阳性合格率和离散度分别为73.10%、84.62%和26.81%;45日龄仔猪分别为50.93%、62.32%和42.90%。仔猪实施45日龄首免,65日龄二免,后备母猪160~170日龄三免,种公猪每年4月和10月各免疫一次,经2508例猪瘟免疫抗体检测,阻断率、阳性合格率和离散度分别达到65.69%、82.70%和32.68%。  相似文献   

5.
农六师垦区规模场和散养户猪瘟母源抗体消长试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制定科学的仔猪猪瘟免疫程序,以规模化养猪场和散养户中经猪瘟疫苗免疫后母猪所产仔猪为研究对象,利用正向问接血凝试验对其猪瘟母源抗体消长情况进行检测。结果表明:仔猪通过母乳获得被动免疫保护,在7日龄母源抗体达到高峰;规模场仔猪7-28日龄保护率在70%以上,35日龄保护率下降到63.2%,42日龄时仍然有7头仔猪有保护力;散养户仔猪7~21日龄保护率在70%以上,到28日龄下降至60%,42日龄时基本无保护。因此,规模化猪场仔猪猪瘟疫苗的最佳首免时间为28~35日龄,散养户仔猪的最佳首免时间为2l~25日龄。  相似文献   

6.
为制订合理的猪瘟免疫程序,本研究采用正向间接血凝试验(IHA)对某规模化猪场进行猪瘟免疫监测和分析。结果表明:猪瘟母源抗体的合格率、抗体效价平均值均存在随着仔猪日龄的增长而呈逐渐下降的趋势;35 d~40 d仔猪母源抗体的合格率达78.79%、抗体平均效价为5.97 Log2;仔猪35 d~40 d实施猪瘟首免,其一免抗体合格率和抗体效价均比20 d首免有所提高;同一窝仔猪的猪瘟母源抗体,有11%窝次的猪差距在3个~8个滴度;母猪猪瘟免疫抗体的合格率,一胎母猪稍低,其它经产母猪基本接近;猪瘟抗体效价的平均值随胎龄增加而升高,并且抗体的离散度则随胎龄增加而缩小。因此,在母猪实施与仔猪同时免疫的猪场,40日龄左右是较佳的首免日期。  相似文献   

7.
仔猪吸吮经猪瘟疫苗免疫的母猪的初乳后,对10头母猪和各所产仔猪中的任意2头在14、21、28、35日龄分别采血,采用正向间接血凝试验检测猪瘟抗体水平,监测母源抗体在仔猪体内的消长规律,以探索金华猪仔猪猪瘟疫苗最佳首免时间;检测母猪抗体水平以探索对仔猪母源抗体的影响。结果发现,仔猪母源抗体水平随着日龄增大而逐级降低,半衰期为17d左右;仔猪母源抗体水平与母猪抗体水平成正比,随着日龄的增加母猪对仔猪母源抗体影响越来越低。  相似文献   

8.
<正>仔猪可通过吮吸免疫母猪的初乳获得猪瘟母源抗体使仔猪获得对猪瘟病毒(HCV)的被动免疫保护,这种获得性免疫可以使仔猪在疫苗免疫之前免受HCV的感染,但这种保护会随着仔猪日龄的增长和母源抗体滴度的衰减而降低。根据仔猪母源抗体水平及母源抗体消长规律选择最佳的首免时间对预防猪瘟的发生相当关键,为此我们选择了3个饲养条件不同、仔猪来源不同的猪场的仔猪进行猪瘟母源抗体情况调查,以了解仔猪的母源抗体水平,探讨首免日龄  相似文献   

9.
为探索猪瘟疫苗首次和二次免疫的最佳时间,对淮阳某规模化猪场7头母猪及其各自哺乳仔猪的猪瘟抗体水平进行检测.通过猪瘟IHA试验,发现试验母猪和仔猪的猪瘟抗体水平均较高,仔猪到42日龄时猪瘟母源抗体水平才不能有效保护仔猪.因此,35日龄左右时对仔猪进行猪瘟首免,可以有效减少猪瘟母源抗体对疫苗免疫的干扰,为猪场免疫程序的制订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0.
为了解接种猪圆环病毒2型(PCV-2)疫苗对母猪繁殖性能及其仔猪母源抗体水平的影响,通过对合肥某猪场640头母猪的PCV-2疫苗免疫,统计其免疫前与免疫后各1年的繁殖性能数据,并分析其繁殖性能的差异,同时采用ELISA和PCR方法检测4头免疫母猪所产仔猪不同日龄血清中PCV-2抗体及其核酸。母猪PCV-2疫苗免疫后与免疫前的繁殖性能进行比较显示,窝产仔数和窝产活仔数分别增加0.36头和0.43头,差异极显著(P<0.01);窝产弱仔数减少0.11头,差异显著(P<0.05);仔猪吮初乳后10日龄时抗体水平高于其他检测日龄,至30日龄时迅速下降,之后随着日龄增长母源抗体逐渐下降,各组试验仔猪均未检测到PCV-2核酸。表明母猪接种PCV-2疫苗能显著提高母猪的繁殖性能,并能降低所产仔猪的PCV-2感染,仔猪20日龄左右首免PCV-2疫苗最佳。  相似文献   

11.
实验旨在观察猪场母猪与仔猪猪瘟的免疫程序。在南堰猪场根据其母猪与仔猪的猪瘟免疫程序,选取15日龄乳猪、25~80日龄断奶保育猪、产后15d母猪、产后25d母猪,采用猪瘟病毒间接ELISA抗体检测法,检测其猪瘟母源抗体与免疫抗体水平,其中,母源抗体合格率随着仔猪日龄的增长有下降趋势,但25日龄断奶时仍然高达97.8%,所以仔猪断奶前无需进行猪瘟疫苗的免疫,还可适当推迟猪瘟活疫苗的首免日龄;而仔猪猪瘟苗首免4周时抗体合格率为100%,因此仔猪猪瘟苗二免的间隔时间应大于1个月;母猪在断奶时猪瘟免疫抗体合格率也为100%,说明该母猪断奶时不需要注射猪瘟活疫苗。从检测的母猪与仔猪的猪瘟母源抗体与免疫抗体的合格率来看,母猪、仔猪在猪瘟免疫注射间隔时间上均有待调整。  相似文献   

12.
为确定口蹄疫O型灭活疫苗(O/Mya98/XJ/2010株+O/GX/09-7株)的最佳首免和二免日龄,对母源抗体消长规律进行检测、分析。试验选用哺过初乳的同窝健康仔猪10头,检测母源抗体消长情况;同时选用30-70日龄哺过初乳的健康仔猪50头,每组10头,分别于30、40、50、60和70日龄首免,50、60、70、80和90日龄二免,各组分别于首免后至130日龄测定免疫抗体效价。结果表明,30日龄仔猪母源抗体效价达到高峰后逐渐下降;仔猪40日龄首免、60日龄二免的情况下,110日龄内免疫抗体合格率均维持在70%以上。  相似文献   

13.
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母源抗体和免疫抗体的消长规律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为制定科学的免疫程序,从根本上控制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的发生,用ELISA诊断试剂盒分别对母猪、仔猪进行了母源抗体和免疫抗体检测。试验证明母猪在配种前15 d首免,怀孕2个月时二免,在下一次配种前15 d再免,如此按生产周期免疫可以抵抗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的感染。在母猪产前1个月免疫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灭活疫苗,所产仔猪母源抗体60日龄时为阴性,故45日龄左右对仔猪进行首免最佳,为确定仔猪首免日龄提供了理论依据。对40日龄仔猪免疫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灭活疫苗后,仔猪58日龄时抗体S/P平均值最高,到160日龄育肥猪时抗体S/P平均值为阴性,这时不能抵抗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的感染。对40日龄仔猪肌肉注射2 mL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灭活疫苗,70日龄同剂量二免,85日龄时抗体S/P值平均值最高,到180日龄育肥猪时抗体S/P平均值仍为阳性,还能抵抗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的感染,如果作为肉猪可以安全上市;作为后备母猪,在配种前进行免疫即可。非免疫母猪、仔猪对照组抗体均为阴性。通过试验基本上查明了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母源抗体和免疫抗体的消长规律,为以后制定免疫程序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4.
本试验通过研究免疫状况良好的母猪群所产仔猪母源抗体的获得方式,仔猪体内母源抗体的持续时间,仔猪不同免疫程序的免疫效果,发现初生仔猪遵守被动免疫传递规律,仔猪体内的口蹄疫抗体水平也有自己的消长规律:哺乳后3~7d抗体水平达到最高,35日龄后开始下降,63日龄左右抗体保护率已经低于60%。所以,仔猪口蹄疫疫苗首次免疫的时间应定在35日龄,49日龄还需加强一次;疫苗的剂量:首免为1头份(2mL),加强时为2头份(3mL)。  相似文献   

15.
为了明确仔猪体内A型口蹄疫母源抗体衰减规律,为仔猪口蹄疫疫苗首免时间的确定提供理论依据,选取预产期相同、口蹄疫抗体水平(A型)有差异的5头母猪,每头母猪随机选取5头仔猪并分16个时间点采集外周血,利用液相阻断ELISA对仔猪体内A型口蹄疫抗体进行检测,评估其消减规律。结果显示:脐带血不传播母源抗体,仔猪获得母源抗体保护的唯一途径是吃母乳;仔猪采食初乳后体内A型口蹄疫母源抗体可在吃初乳后当天达到峰值,而后随时间增加而降低;当母猪分娩时抗体水平为1∶1024时,仔猪63日龄左右体内抗体水平降低至1∶45;当母猪分娩时抗体水平为1∶720时,仔猪56日龄左右体内抗体水平降低至1∶45;当母猪分娩时抗体水平为1∶360时,仔猪28日龄左右体内抗体水平降低至1∶45。仔猪体内A型口蹄疫抗体衰减时间和分娩时母猪抗体水平呈正相关性。本文研究结果为制定科学合理的仔猪口蹄疫疫苗免疫程序提供数据支撑。  相似文献   

16.
吴海超  覃旺  赵攀  杨帆 《猪业科学》2019,36(2):94-95
为了找到适合本场合理的商品猪猪瘟疫苗免疫程序,通过测定21日龄保育猪猪瘟母源抗体水平,再根据保育猪猪瘟母源抗体水平高低进行分组。低抗体水平组(试验组)在35日龄进行首次免疫加56日龄第二次免疫,并在二免之后21 d(77日龄)再补免一针;高抗体水平组(对照组)则在42日龄首次免疫加63日龄第二次免疫。通过ELISA方法对一免后15 d,二免后15 d、30 d、45 d、60 d及150日龄试验猪群进行猪瘟特异性抗体监测。结果显示,试验组和对照组猪瘟疫苗二免之后抗体水平均较好,但是试验组的猪瘟抗体相对比对照组好。由此得出,猪瘟整体抗体水平较低的场可将商品猪猪瘟首免时间提前,抗体水平较高的场可将猪瘟首免时间推后,即21日龄仔猪猪瘟母源抗体平均阻断率低于32%的仔猪群可将首免时间提前至21日龄至35日龄,进行3针免疫,猪瘟免疫效果更好。21日龄仔猪猪瘟母源抗体平均阻断率在44%以上,可将首免时间推迟至42日龄,免疫两针,到出栏前150日龄猪瘟阳性率能达到68%。  相似文献   

17.
试验采用ELISA法,对湖南省浏阳市5个不同规模商品化猪场共60头母猪及所产180头仔猪的PRV-g B抗体水平进行跟踪调查。试验发现每个场仔猪PRV-g B母源抗体在7~75日龄期间均呈逐渐下降趋势,到75日龄时,C、D场仔猪母源抗体水平仍较高,平均S/N值均在0.4以下,A场次之,平均S/N值均接近0.5,B、E场母源抗体水平最低,平均S/N值均在0.6以上。联系各场仔猪首免时间,只有A场合理,C、D场需推迟而B、E场需提前。这说明在当前母猪常规普免PR疫苗3~4次/年的情况下,各场仔猪均能获得较好的免疫保护,但在实际生产一线中,由于饲养管理、免疫程序、猪只免疫应答能力的不同,仔猪母源抗体水平确实存在较大差异。若想提高仔猪母源抗体水平,应当综合考虑加强产房仔猪和哺乳母猪饲养管理,提高初乳质量和初乳摄入量,同时监测仔猪母源抗体水平,适当调整首免时间显得非常重要。  相似文献   

18.
在研究猪伪狂犬病基因缺失活疫苗 (SA 2 15 )免疫接种母猪所产仔猪母源抗体消长规律 ,并绘制其消长曲线的基础上 ,确定了仔猪首免日龄。对免疫母猪所产仔猪于不同日龄进行抗体检测结果表明 ,全部仔猪均获得了高水平母源抗体 ,7日龄高达 2 8.56 ,6 0日龄降至 2 2 .56 ;随着日龄增长 ,抗体水平呈逐渐降低趋势 ,2次大幅下降出现在 14~ 2 1日龄、30~ 6 0日龄。对免疫母猪所产仔猪分别于不同日龄免疫接种 1头份剂量疫苗 (SA2 15 ) ,7d后采血进行抗体检测 ,结果表明 ,7日龄、14日龄、2 1日龄免疫接种仔猪均未引起明显抗体水平升高 ,反而较同期仔猪略有降低 ,30日龄和 6 0日龄免疫接种仔猪则出现了抗体水平的升高 ,其中以 6 0日龄仔猪升高幅度为大。结合母源抗体消长规律 ,确定猪伪狂犬病基因缺失活疫苗 (SA2 15 )免疫母猪所产仔猪的首免日龄为 30日龄  相似文献   

19.
猪瘟免疫程序筛选优化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猪瘟是目前危害养猪业的主要疾病之一,其主要控制方法是免疫。为了制定科学合理的猪瘟免疫程序,特进行本试验。试验主要采用猪瘟兔化弱毒疫苗于不同日龄、不同剂量对母猪、生长育肥猪进行注射免疫,然后定期采集试验猪血清检测猪瘟抗体水平。结果显示,母猪于产后30d4头份剂量免疫,其抗体水平保持最好,至分娩前2周抗体仍保持在7d以上,其所生仔猪母源抗体log2值4以上持续到40日龄以后;生长育肥猪30日龄4头份剂量首免,60日龄6头份剂量二免。应坚持猪瘟抗体水平监测,依据本场具体情况随时调整猪瘟免疫程序,从而达到控制猪瘟的目的。  相似文献   

20.
正猪瘟是由猪瘟病毒引起的一种急性、热性和高度接触性传染病。研究数据表明:维持初乳的0日龄仔猪无猪瘟母源抗体,1日龄仔猪猪瘟母源抗体达到高峰,以后逐渐降低;猪瘟母源抗体对1~28日龄的仔猪有保护,少部分猪在35日龄还有保护,但母源抗体的存在也是导致仔猪猪瘟疫苗免疫效果不好的一个重要因素,因此确定正确的首免日龄非常重要。通过实验,应于28~35日龄对仔猪进行首免,可获得比较合格的免疫保护率,是仔猪在保育阶段避免发生猪瘟的重要保障,同时做好猪群猪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