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南江3号烟叶采收成熟度与其烤后质量的相关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探明南江3号烤烟不同部位烟叶适宜采收的成熟度,提高其烤后烟叶质量,采用单因素试验对南江3号烤烟下、中和上部烟叶不同采收成熟度与烤后外观质量、化学成分和评吸质量的关系进行研究。结果表明:1)南江3号下部叶最适采收成熟度以成熟2级的最好,即烟叶综合变黄程度约40%,主脉1/2变白,支脉1/3~1/2变白;其上等烟率为21.95%,均价为18.61元/kg,评吸总分达62.79分,分别较同部位其他处理高6.11~14.28百分点,0.69~1.66元/kg,0.71~2.79分,且化学成分协调性较好。2)中部叶以成熟3级的最好,即烟叶综合变黄程度约60%、主脉2/3~3/4变白、支脉2/3~3/4变白;其上等烟率为83.32%,均价为24.27元/kg,评吸总分达62.92分,分别较同部位其他处理高4.99~21.86百分点,0.22~1.45元/kg,0.2~1.14分,且化学成分协调性较佳。3)上部叶以成熟3级的最好,即烟叶综合变黄程度约80%,主脉3/4变白,支脉2/3~3/4变白;其上等烟率为46.53%、均价为18.64元/kg、评吸总分达62.5分最高,分别较同部位其他处理高0.32~14.83百分点,0~1.71元/kg,0.64~1.04分,且化学成分较协调。  相似文献   

2.
为提高高温逼熟烟叶烘烤质量,烤前喷施不同浓度乙烯利试剂,研究其对烟叶烘烤特性关键指标的影响。结果表明,烤前喷施200~300 mg/kg的乙烯利试剂能够提高烟叶失水均衡性、快速抑制多酚氧化酶活性改善烟叶烘烤特性,烤后烟叶橘黄烟比例和上等烟比例增加,均价提高近1.0元/kg,促进烘烤过程高温逼熟烟叶淀粉、蛋白质、叶绿素等大分子物质降解,而总糖、还原糖积累较多、总烟碱和总氮含量基本保持稳定,烟叶整体协调性转好,评吸质量得到改善,以200 mg/kg浓度处理的效果最好,其次为300 mg/kg浓度处理,可以作为改善高温逼熟烟叶烘烤质量的技术措施。  相似文献   

3.
为探究上部烟叶一次性砍采捆绑堆积烘烤的经济效益及对烟叶质量的影响,对其与普通砍采挂竿烘烤烤后烟的等级比例、化学成分、内在质量以及烘烤经济效益进行了对比分析。结果表明:与普通砍采挂竿烘烤相比,上部烟一次性砍采捆绑堆积烘烤的烟叶上等烟、柠色烟、橘色烟比例显著提高,中、下等烟比例显著降低;烟叶化学成分含量差异不大,感官评吸质量提高;烤房装烟量与经济效益明显提高,干烟烘烤成本减少1.67元/kg,均价提高0.56元/kg,利润增加2.23元/kg。采用上部烟叶一次性砍采捆绑堆积烘烤可简化烟叶生产操作环节,减少用工量,降低烘烤成本,提高经济效益及烤后烟叶质量。  相似文献   

4.
为了探索提高上部烟叶可用性的途径,采用连续流动法测定化学成分等方法,研究了不同采烤方式对烤烟上部6叶烘烤质量及可用性的影响。结果表明:与常规带茎挂杆密集烘烤比较,上部6叶一次性采收散叶堆积烘烤可增加装烟量和装烟密度,减少用工成本和耗能成本,提高烟叶均价和上等烟率,改善烟叶外观质量,协调烟叶化学成分,提高感官评吸质量,有助于提高上部烟叶的可用性和经济效益。不同采烤方式顶部1~2叶位烟叶可用性和经济效益较低,建议弃烤。  相似文献   

5.
玉溪市K326烤烟品种定色期烘烤工艺优化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为进一步优化密集烘烤工艺技术,改善烤后烟叶的总体质量和经济性状,提高其工业可用性。【方法】本试验选取K326烤烟品种,共设置了6种不同的定色期温湿度与时间组合烘烤工艺进行对比研究,通过测定烟叶产质量指标、物理特性、内在化学成分和评吸质量等指标来判定烤后烟叶质量。【结果】在定色期6种温湿度与时间参数组合处理下,不同部位初烤烟叶物理特性均一般,仅单叶重符合优质烟叶的要求;不同部位烟叶各处理之间化学成分协调性总体较好,各项指标大都符合优质烟叶的要求。定色期相对湿度较低和较高都不利于烤后烟叶品质,适当提高相对湿度可以提升烟叶质量,提高温度虽然会提升烟叶质量,同时也会导致烟叶内在化学成分的协调性变差。【结论】以定色期采取高温中湿烘烤方式并适当缩短定色时间的处理4,即定色期3个阶段的温湿度分别为48和37℃、55和38℃、60和39℃时,烤后烟叶感官评吸得分和均价最高,分别为81.5分和21.9元/kg,烟叶等级和物理特性最好,化学成分协调性也较好。  相似文献   

6.
为探索形成适合宝鸡烟区烤烟品种烟叶烘烤工艺,采用标准密集烤房开展不同烘烤工艺对烤后烟叶内外在质量和主要经济性状影响研究。结果表明,与传统烘烤工艺相比,适当提高湿球温度,可以提高烟叶外观质量,主要改善烟叶油分、颜色、色度。烘烤工艺优化主要对叶质重、叶宽收缩率和叶片厚度影响较大,可促进上等烟比例、橘黄烟比例、均价的提升;对烟碱、还原糖、总糖、总氮含量影响较大,进而影响了主要化学成分协调性,而对钾、氯含量无明显影响;对烟叶感官评吸质量有较明显的改善作用,特别是在杂气、刺激性和余味方面。采取高低高湿球温度烘烤工艺可明显改善烟叶化学成分,提高烟叶外观质量、经济性状和感官质量,有利于烤烟优良品质的形成。  相似文献   

7.
近年来,北方烟区降雨量明显增加,为保障气候变化下烟叶的烘烤质量,以主栽品种NC55为试验材料,在产区成熟烘烤工艺基础上,研究了湿球温度对烤后烟叶经济性状、外观质量、主要化学成分以及感官质量的影响,结果显示相较于SD2处理,SD1处理烤后烟外观质量总分提升0.35分,均价提升0.98元/kg,感官评吸质量提高0.95分。综上,在青岛烟区降雨量增大的情况下,适当降低湿球温度能够提升青岛烟区烤后烟叶质量。  相似文献   

8.
烘烤工艺对云烟87上部叶烤后烟叶质量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探索不同烘烤工艺对云烟87上部叶烤后烟叶质量的影响,设置"两炖一停"密集烘烤(T1)、常规密集烘烤(T2)二种烘烤工艺,研究其对烤后烟叶等级质量、化学成分及评吸质量的影响。结果表明:T1处理烤后烟叶等级质量优于T2,其上等烟率、均价达54.5%、23.12元/kg,分别较T2高8.1个百分点和1.7元/kg;T1处理烟叶化学成分整体表现更为协调,其淀粉含量4.89%,较T2低0.14个百分点,而石油醚提取物含量为8.17%,较T2高0.84个百分点,其余化学成分含量均符合优质烟要求;T1处理烤后烟叶评吸得分略高于T2,但差异不大。结果表明,"两炖一停"密集烘烤可在一定程度上改善云烟87上部烟叶质量。  相似文献   

9.
不同散叶烘烤工艺对烟叶质量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为了完善散叶烘烤的工艺条件,对不同温湿度组合对烤烟烟叶外观质量、物理特性、经济性状和评吸质量的影响进行了试验研究。结果表明,以中温中湿条件,烤后烟叶外观质量最好,叶片厚度和叶质重最大,挂灰烟比例、杂色烟比例最低,上中等烟比例、均价最高,感官评吸总分最高。  相似文献   

10.
为完善、改进烟叶水分变化模型烘烤体系并提供相关数据支撑,研究密集烘烤过程中烟叶水分变化模型(Wang and singh模型)烘烤与常规烘烤条件下烤后烟叶的综合效益与品质。以江西吉安烤烟品种云烟87为试验材料,结合烘烤烟叶干燥程度7个阶段的经验失水量,利用Wang and singh模型数学公式推导,密集烘烤对烤后烟叶经济效益、等级结构、化学成分、感官质量进行分析。与常规烘烤相比,经济效益方面,模型烘烤可提高烤后烟叶产量60 kg/hm~2,增加产值2 500元/hm~2,提高均价0.48元/kg。等级结构方面,模型烘烤可显著增加橘黄烟比例5.55个百分点,提高上等烟比例4.52个百分点,减少低次等烟比例0.41个百分点。化学成分方面,模型烘烤可显著提高烤后烟叶总糖、还原糖含量和糖碱比,下部橘色2级(X2F)、中部橘色3级(C3F)、上部橘色2级(B2F)总糖含量分别增加6.06、2.63、2.48个百分点,还原糖含量分别增加3.01、2.82、2.55个百分点,糖碱比分别增加3.30、2.30、0.93;C3F、B2F化学成分协调性分别增加2.03、4.66分。感官质量分析方面,模型烘烤可提高烟叶香气质、香气量、浓度和劲头,模型烘烤X2F、C3F、B2F总分分别显著提高1.63、2.25、0.59分,协调性分别提高0.40、0.22、0.19分。Wang and singh模型烘烤烤后烟叶综合质量评价良好,可利用该模型在限定阶段失水量和烘烤时间的前提下实现烟叶精准烘烤。  相似文献   

11.
为探究云南玉溪烟区烤烟品种K326在干筋期不同干湿球温度和时间组合对初烤烟叶质量的影响,寻找该阶段的最佳烘烤工艺。选取烤烟品种K326为研究对象,设置6种不同的干筋期干湿球温度参数组合烘烤工艺进行对比研究,通过测定初烤烟叶物理特性、化学成分、感官质量和等级质量等指标来综合判定烟叶品质。结果表明,在干筋期适当的高温,有利于烟叶内含物质的转化,促进烟叶品质提升,但温度过高容易发生烤红烟现象;中、下部烟叶在干筋前、后2个阶段的干湿球温度参数组合为63℃和39℃、66℃和40℃时,初烤烟叶的上等烟率、中上等烟率、均价和评吸得分均最高,其中下部叶分别高达41. 83%、79. 25%、29. 84元/kg和83. 0分,中部叶分别高达45. 65%、84. 52%、31. 73元/kg和82. 5分,烟叶等级质量和感官质量最佳;上部烟叶在干筋前、后2个阶段的干湿球温度参数组合为63℃和39℃、68℃和40℃时,初烤烟叶的等级质量和感官质量最佳,上等烟率、中上等烟率、均价和评吸得分分别高达53. 50%、86. 80%、32. 24元/kg和83. 5分。  相似文献   

12.
 为了提高烤烟散叶密集烘烤烟叶外观等级质量和内在品质,尤其是香气质量。对比研究了散叶烘烤不同采收成熟度烟叶(尚熟、成熟和完熟)烤后外观等级质量、化学成分、感官评吸质量及香气成分含量的差异。散叶烘烤后烟叶外观等级质量(均价、上等烟率和橘黄烟率)以成熟处理最佳;烤后烟叶香气成分总量随成熟度的提高而增加;除新植二烯外,成熟烟叶中性香气成分总量最高;在12种酸性香气成分中,成熟烟叶有10种组分含量最高;成熟和完熟处理烟叶化学成分和感官质量均较好;香气质、香气量、吃味等感官指标均随成熟度的提高而增加。成熟采收是获得烟叶优质外观等级质量的基础,完熟采收可提高烟叶内在品质,但会增加杂色烟叶的比例,导致烤后烟叶外观等级质量下降。  相似文献   

13.
以中烟100为对照,研究4种不同密集烘烤工艺对豫烟7、9、10号烤后烟叶质量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烤烟品种间烤后烟叶外观、内在质量差异明显。与中烟100相比,豫烟7号表现为不易烘烤且处理间差异较大,淀粉含量适宜(平均降低1.21个百分点,平均为5.79%),K_2O含量提高(平均为1.71%),总体以工艺2处理表现最好,烤后烟叶经济性状较好,外观质量总体评价较高,淀粉含量适宜(5.93%),总糖、还原糖含量较高,K_2O含量最高(1.96%),钾氯比高(2.33),化学成分协调性相对较佳,感官质量综合得分最高,尤其是香气质好、香气量足,浓香型特征明显;豫烟9号表现为较易烘烤,整体烘烤质量明显好于中烟100,均价提高2.27元/kg,淀粉含量平均降低1.46个百分点,感官评吸香气质较好、香气量较足,无明显缺点,工业评价较好,具有浓香型特征,总体以工艺1处理表现最好,烤后烟叶经济性状最好,均价达到19.92元/kg,总糖含量较高、淀粉含量适宜(5.83%)、化学成分协调性较好,香气质较好、刺激性较小、余味舒适,感官质量综合评价较高;豫烟10号表现为较易烘烤,整体烘烤质量均好于中烟100,稍差于豫烟9号,总体以工艺1处理表现最佳,烤后烟叶经济性状最高,均价达到19.50元/kg,外观质量评价最高,总糖含量较高、化学成分协调,香气质较好、杂气少、刺激性小,感官质量综合评价较高。综合分析,豫烟7、9、10号配合适宜烘烤工艺均可烤出浓香型特征突出的烟叶,符合特色烟发展需求,值得在浓香型产区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4.
以烤烟品种K326为材料,研究密集烤房不同装烟密度对江西下、中、上部烤后烟叶化学成分、评吸质量、经济性状及烘烤成本的影响。结果表明,合理控制装烟密度能够提高烟叶烤后质量,节省烘烤成本,装烟过多或过少对烟叶内在化学成分协调性和评吸质量均不利。在江西省生态条件下,密集烤房下部烟叶装烟密度为288竿/烤,中、上部叶装烟密度为384竿/烤时提质节能效果最好。  相似文献   

15.
张鹏 《安徽农学通报》2013,(15):126-128
为了研究装烟密度对烤后烟叶品质及评吸质量的影响,为密集烤房烘烤工艺完善提供依据,设低密度(装鲜烟50kg/m3)、中密度(装鲜烟60kg/m3)、高密度(装鲜烟70kg/m3)3个装烟密度,对比分析了装烟密度对烤后烟叶外观质量、经济性状、化学成分及感官评吸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1)装烟密度为中密度时,烟叶结构疏松,颜色金黄至橘黄,色度强,烤后烟叶的外观质量表现较好。(2)装烟密度为中密度时,上等烟和中等烟比例最高,均价最高,经济效益最高。(3)提高装烟密度能够极显著地降低烟叶还原糖和淀粉的含量,中密度处理的糖碱比表现最好,最为接近优质烟叶标准。(4)中密度处理的烟叶香气量和劲头最好,感官评吸质量最佳。综合认为,烤烟密度为60kg/m3时最佳。  相似文献   

16.
以云烟87为供试烤烟品种,分别采用密集烤房一烤一方案和当地烟农习惯使用的烘烤方法进行烟叶烘烤,考察2种烘烤工艺对烟叶外观质量、化学成分协调性、评吸质量的影响,为优化密集烤房烟叶烘烤工艺提供参考。结果表明:采用一烤一方案烘烤工艺烘烤的烟叶在外观质量、评吸质量、化学成分协调性上都有明显提高,主要表现在颜色较深、油分增加、色度增强、橘黄烟比例增加、杂色烟叶比例减少、香气质中偏上、香气量尚足、杂气减少、刺激性降低、余味较好。  相似文献   

17.
采用单因素试验设计,研究了微晶无机保温材料在提高烤房热能利用率、节约烤烟烘烤成本、提高烤后烟叶质量等方面的影响。结果表明:与对照相比,添加微晶无机保温材料烘烤成本较低,烤后烟叶等级质量好、评吸质量好;在5个不同添加厚度和比例的处理中,以内墙厚度1.5cm添加75%的微晶无机保温材料的处理效果最好,具体表现为能耗较低,每烘烤1 kg干烟平均节煤0.20 kg,节煤率达14%以上;在经济性状方面,烤后烟叶的上等烟比例提高了4.6个百分点,烟叶均价平均提高2.0元/kg;感官评吸质量较高,化学品质均衡。  相似文献   

18.
为解决广元市烤烟上部烟叶烘烤中存在的问题,对广元主栽品种"云烟87"进行上部叶一次带茎采收、一次逐叶采收、常规采收的烟叶进行采收及烘烤,并分析烤后烟叶的经济性状、内在化学成分协调性、感官评吸质量.结果表明,上部叶一次性带茎采收的烟叶经济性状较好,内在化学成分协调性较好,感官评吸香气质、香气量较好,综合比较较优于其它采收...  相似文献   

19.
为探明不同热源烤房烘烤效果,以烤烟NC102为试验材料,设置三种热源烤房,研究其烤后上部烟叶质量及烘烤收益。结果表明:T3烤后烟叶等级质量表现最佳,其上等烟率最高为44.2%,较T1、T2分别高2.5个百分点、1.65个百分点;T2石油醚提取物含量方面表现优于T1和T3,总体看T2烤后烟叶化学成分更为协调;T2烤后烟叶评吸得分最高为61.3分,其中香气质、香气量及刺激性方面表现较好;烘烤收益以T2最高为16.94元/kg,较T1、T3分别高0.93元/kg、0.53元/kg。结果说明,针对烘烤上部烟叶而言,电磁能热源烤房有利于提高上部烟叶烘烤等级质量,而空气能热泵烤房则有利于改善上部烟叶烘烤内在质量并降低烘烤成本。  相似文献   

20.
为探明烘烤工艺对红花大金元初烤烟叶整体质量的影响,提高烟叶质量及工业可用性,对低温低湿和中温中湿2种不同烘烤工艺初烤烟叶的内在化学成分含量、感官评析质量、初烤烟叶物理特性及外观质量和经济性状进行对比研究。结果表明:与低温低湿烘烤工艺相比,中温中湿烘烤工艺烟叶化学成分的协调性、感官评析质量和外观质量提高,物理特性表现更优,烟叶均价提高3.5%~4.8%。综合比较分析,建议保山植烟区红花大金元采取中温中湿烘烤工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