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为摸清绒毛白蜡和速生白蜡两种白蜡属树种对小线角木蠹蛾的抗性,通过调查小线角木蠹蛾对两种白蜡属树种的为害情况,利用被害指数抗性水平等级判定两种白蜡属树种对小线角木蠹蛾的抗性程度,并进行了虫情调查和树皮结构分析。结果表明:绒毛白蜡为2级抗性水平,对小线角木蠹蛾有较强的抗性;速生白蜡为4级抗性水平,对小线角木蠹蛾抗性很弱。为在造林规划设计中选择抗病虫害树种造林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2.
大青叶蝉Tetiigonieiia viridis(Linnaeus)又名大陆浮尘子,属同翅目叶蝉科。其分布几乎遍及全国,能为害多种农作物及果树。在我国西北地区主要为害杨、柳、桑、槐、槭、白蜡、榆、沙枣以及多种果树,也为害农  相似文献   

3.
白蜡外齿茎蜂(Stenocephus fraxini WeiYan)是危害洋白蜡树(Fraxinus pennsylvanica Marsh.)、美国白蜡(Fraxinus americana L.)和绒毛白蜡(Fraxinus velutina Torr.)的一种蛀干害虫,通过观察,初步掌握了其发生规律和危害特点,并提出综合防治方法。该虫在河北省任丘市1年发生1代,以幼虫在寄主枝条内越冬,翌年3月上中旬化蛹,4月中下旬成虫开始羽化,4月下旬初孵幼虫对寄主造成危害,幼虫一直在当年生枝条内串食为害并越冬。  相似文献   

4.
近年来,云斑白条天牛在豫东沙区白蜡杆上大肆为害,虫株率达80%以上。笔者1987~1990年在宁陵县对其形态特征、生活习性、为害规律进行了系统观察,并进行了防治试验。其结果:此虫在宁陵县两年发生1代,以幼虫和成虫在树干内越冬。用磷化锌毒签等防治,杀虫率达100%。  相似文献   

5.
<正>白蜡窄吉丁属鞘翅目、吉丁总科、吉丁科,是木犀科梣属树木的一种重要蛀干害虫,主要分布于亚洲部分国家(中国、朝鲜、蒙古)以及俄罗斯远东地区。白蜡窄吉丁严重危害中国北方部分树种,它以幼虫在树木的韧皮部、形成层和木质部浅层蛀食为害,因其隐蔽性强,防治极为困难。1白蜡窄吉丁生物学特征1.1形态特征成虫:体铜绿色,具金属光泽;头扁平,顶端盾形;复眼古铜色,肾形,占大部分头部;触角锯齿状;  相似文献   

6.
白蜡蚧是北方常见的绿篱害虫,是辽宁省补充检疫性有害生物之一。近几年在沈阳市及周边地区发生较为严重,影响了植物的绿化观赏价值。文章对该虫的为害特点及生物学特性进行了详细叙述,并提出了防治建议。  相似文献   

7.
日本双棘长蠹是城市行道树国槐、金枝槐、栾树、柿树、刺槐、白蜡、合欢、悬铃木、侧柏、紫薇、海棠等的重要害虫。其在太原市主要为害国槐,一年发生1代。笔者从寄主、为害特点、生活史、生活习性4方面介绍了日本双棘长蠹的生物学特性,并针对城市环境的特殊性,从检疫防治、诱捕器监测、剪除被害枝、生物防治、化学防治等方面提出了防控对策。  相似文献   

8.
通过对兰州市白蜡绵粉蚧的生物学特性观察,研究了其发生为害特点,并进行了相关药剂防治实验。结果表明,早春若虫出囊期(3月下旬至4月中旬)和若虫孵化期(6月下旬至8月上旬)使用20%融杀蚧螨、25%扑虱灵加99%绿颖等高效、低毒、低残留农药,可有效控制该虫危害。  相似文献   

9.
花椒白蜡绵粉蚧的生物学观察和防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白蜡绵粉蚧在涉县主要为害花椒,1年1代,以若虫在枝干上越冬。若虫和成虫活动期,可用9688-Ⅰ号或9688-Ⅱ号农药稀释10倍液涂干或分别喷洒50%辛硫磷、40%久效磷、10%克蚧灵乳油1000倍液,毒杀活动若虫和成虫。  相似文献   

10.
分析了白蜡的地理分布、形态特征、生活习性和主要用途,经过生产实践探索,总结了白蜡在山地育苗经验,详细地探讨了白蜡育苗技术要点和具体管理措施。  相似文献   

11.
山西杉苞蚧(Physokermes shanxiensis Tang)是山西省五台山林区新发现的为害云杉(Picea asperata Mast.)的一种害虫,受害木轻者树势衰弱,重者整株枯死。介绍了该虫的形态特征及其在五台山林区的生物学特性,该虫在五台山林区1a一代,以若虫在1年生枝条上越冬;4月下旬至8月上旬是为害期;营两性生殖;雌成虫分泌蜜露和棉絮状白蜡丝,枝条上出现许多棉絮物,易于识别。  相似文献   

12.
分析了云南省的土地资源、水资源、植物资源、人文资源等发展白蜡产业的优势和气候特征 ,介绍了白蜡生产的特点和必要条件 ,认为云南具有发展白蜡产业的优越条件。  相似文献   

13.
分析了白蜡的地理分布、形态特征、生活习性和主要用途,经过生产实践探索,总结了白蜡在山地育苗经验,详细地探讨了白蜡育苗技术要点和具体管理措施。  相似文献   

14.
白蜡窄吉丁Agrilus planipennis Fairmaire是一种国际性检疫害虫,其自然分布于东北亚国家,20世纪初相继在美国和加拿大被发现并造成严重危害。20世纪60年代在我国东北和华北地区发生最为严重,而后在天津、北京、辽宁、吉林等地危害加重。其在我国主要危害的是引进的北美白蜡树种,如美国红梣(洋白蜡)Fraxinus pennsylvanica Marsh.、毡毛梣(绒毛白蜡)F. velutina Torr与美国白蜡F. americana Linn.等,目前白蜡窄吉丁的防治是森林害虫防控研究的重点内容之一。感觉器官在昆虫生命活动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特别是嗅觉和视觉在白蜡窄吉丁交配、产卵与寄主定位过程中起到了关键的作用。本文综述了昆虫视觉和嗅觉感受系统和感受机制的研究现状,总结了白蜡窄吉丁嗅觉和视觉的应用研究,列出了白蜡窄吉丁信息素与寄主植物挥发物的鉴定结果以及嗅觉感受蛋白和视觉感受蛋白的鉴定情况。同时对白蜡窄吉丁视觉和嗅觉的综合作用机理研究提出了展望,旨在为完善利用嗅觉和视觉防治白蜡窄吉丁的研究提供基础。  相似文献   

15.
白蜡绵粉蚧生物学特性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白蜡绵粉蚧 Phenacoccus fraxinus主要为害白蜡树 F raxinus sp.,在西宁市 1年 1代 ,以 2龄若虫越冬。化学防治适期为 3月下旬至 4月上旬雌虫成虫期 ,用 4 0 %氧化乐果或天王星 2 0 0 0倍液均匀喷洒 ,杀虫效果 93%以上 ,可有效控制该虫的危害与传播  相似文献   

16.
为了探讨白蜡属植物种间、品种间亲缘关系以及同品种不同区域间的基因型差异,利用荧光AFLP分子标记技术,采用8对Pst I/Mse I引物组合对90个白蜡种质进行了DNA遗传多样性分析。结果表明:8对引物组合扩增出1 630条带,其中多态性条带1 399条,平均多态位点百分率为85.8%,平均有效等位Ne基因数为1.258 8,Nei’s平均遗传多样性指数为0.171 7;Shannon平均信息指数为0.286 9,表明白蜡属种间具有丰富的遗传多样性。采用NTSYS-PC软件的DICE法计算样本间的相似系数,UPGMA法进行聚类分析,结果表明,白蜡属植物种的聚类结果与传统的分类结果基本一致,绒毛白蜡及新品种(鲁蜡1号-鲁蜡4号)、美国紅梣及新品种(鲁蜡5号、鲁蜡6号)、美国白蜡及新品种(红叶白蜡、秋紫白蜡、秋火白蜡和秋欢白蜡)聚为一类;秦岭梣、庐山白蜡、花曲柳、中国白蜡、和窄叶白蜡聚为一类;不同之处在于花具花萼的象蜡树和对节白蜡与花无花萼的欧洲白蜡、水曲柳、新疆小叶白蜡和狭叶白蜡聚类为一类,象蜡树和水曲柳的亲缘关系较近,对节白蜡和象蜡树的起源与分类学地位有待于进一步的研究。说明AFLP标记技术能较好地揭示白蜡属种质资源的亲缘关系及演化规律,为种的分类及亲缘关系分析提供有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7.
介绍了白蜡蚧的形态特征、生物学特性和生态学习性,阐述了白蜡蚧的防治方法,以期为东台市的女贞白蜡防治工作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8.
近年来 ,白蜡条 Eraxinuschinensis虫害在河南白蜡条产区日趋严重。该文记述了 3种白蜡条害虫的生活习性和防治  相似文献   

19.
白蜡是优良的行道树、庭荫树,也是我国北方地方常见的城市绿化树种。树形优美、枝叶茂密,秋天叶片呈金黄色,极具观赏性。介绍了白蜡生长习性及生物学特点,探讨了白蜡育苗、栽培技术。  相似文献   

20.
以大叶白蜡(Fraxinus chinenses var.rhynchophylla Hemsl.)为试材,建立了优质的大叶白蜡母树林,通过对母树林以及子代的多年观察和测定,选育出雄株大叶白蜡1、2、3号,雄株大叶白蜡可以通过嫁接大量繁育,延长了绿化时间,提高了城市绿化效率,可作为新疆城市绿化的首选树种之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