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4 毫秒
1.
《畜牧与兽医》2017,(8):57-61
为了从奶牛瘤胃中筛选出高产蛋氨酸微生物,无菌采集10份成年奶牛瘤胃内容物样本,经分离筛选得到18株菌株,将这些菌株进行分离纯化培养,并利用HPLC法检测各菌株发酵液中蛋氨酸的含量,最终筛选出1株蛋氨酸含量较高的菌株。经过形态观察和16S rDNA序列分析,该菌株与甲基营养型芽孢杆菌(Bacillus methylotrophicus)之间的同源性为100%。利用单因素试验确定了摇瓶发酵的最优条件:葡萄糖15%,硫酸铵3.5%,玉米浆2.5%,磷酸氢二钾1.5%,发酵时间为72 h,装液量为50 mL/500 mL。在最优条件下进行发酵试验,蛋氨酸产量提高到平均2.40 g/L,较发酵优化前产量提高了175.86%。  相似文献   

2.
通过两个试验,研究在体外模拟瘤胃发酵条件下N-乙酰-DL-蛋氨酸的降解率。试验1:N-乙酰-DL-蛋氨酸在pH值6.5、温度为39℃的缓冲液中孵育9h,其降解率为3.3%。试验2:运用瘤胃体外发酵技术研究N-乙酰-DL-蛋氨酸不同添加量对pH值、氨态氮、微生物蛋白动态变化的影响。结果表明,添加0.4、0.6gN-乙酰-DL-蛋氨酸发酵3~6h,均能够显著降低体系的pH值;添加0.6gN-乙酰-DL-蛋氨酸发酵12h能够显著提高氨态氮的浓度;N-乙酰-DL-蛋氨酸在发酵过程中不影响微生物蛋白产量。以上结果显示,N-乙酰-DL-蛋氨酸在体外模拟瘤胃发酵的条件下可以稳定存在。  相似文献   

3.
山羊瘤胃内容物菌群中分离得到的一株产纤维素酶菌株T15,采用3,5-二硝基水杨酸法(DNS法)进行优化。对菌株培养基成分碳源、氮源和金属离子进行优化时发现,6 g/L的葡萄糖为碳源和5 g/L的牛肉膏为氮源时,产生酶活力达到最高。培养基中添加0.03 mol/L的Ca~(2+),对菌株产生纤维素酶有促进作用。在最优发酵培养基成分为基础,对菌株T15的发酵培养温度、培养时间、培养pH条件和接种量等四因素、三水平进行正交试验,该菌株的产纤维素酶最优发酵条件:以9 mL为接种量,培养基pH值7,培养温度35℃和培养时间40 h,其产生酶活力达到26.76 U/mL;其中培养时间、接种量、培养温度、和培养基酸碱条件对菌株发酵产纤维素酶影响依次增大。  相似文献   

4.
1头进行了瘤胃瘘管手术的黄牛发病死亡,临床症状表现为肌肉强直性痉挛。本试验取其手术伤口部位的炎性肌肉进行了细菌分离,分离到1株破伤风梭菌CT-JX-1。该分离菌株为具有顶端芽孢的革兰氏阳性杆菌;在普通琼脂培养基形成出灰白色、扁平、粗糙的菌落,菌落中心部分致密,外缘呈蜘蛛网状;该菌株能液化明胶,对多种糖均不发酵。  相似文献   

5.
奶牛瘤胃埃氏巨型球菌的分离鉴定及对乳酸发酵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取健康奶牛瘤胃液,通过韦荣球菌科的特异性培养基分离得到了瘤胃厌氧菌株.该菌株是革兰氏阴性球菌,不能发酵大多数的碳水化合物和多元醇,但能发酵葡萄糖和果糖,不液化明胶,亦不能从硝酸盐生成亚硝酸盐,但能从半胱氨酸产生H2S,经形态学和生化反应特性分析初步鉴定为埃氏巨型球菌.通过细菌遗传学鉴定法16SrDNA PCR法,获得了527 bp的基因片段,测序分析证明与已报道的埃氏巨型球菌16S rDNA核苷酸序列的同源性可达98%;进一步确定所分离到的菌株为埃氏巨型球菌.同时观测了埃氏巨型球菌在体内、体外环境下对乳酸降解和挥发性脂肪酸生成的影响,结果表明,其能显著降低瘤胃液内乳酸的浓度,同时提高乙酸、丙酸、丁酸的浓度,且在一定时间范围内降低了乙酸与丙酸的物质的量比.上述结果为进一步研究瘤胃乳酸发酵调控提供了理论和实验基础.  相似文献   

6.
牛瘤胃液中链球菌的分离与鉴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牛瘤胃中,牛链球菌的数量和发酵类型直接影响瘤胃的正常生理活动,同时牛链球菌发酵产生的乳酸和其内存在的各种酶在实际的工业生产中具有重要的价值。本试验从新采集的牛瘤胃液中分离得到菌株,用微量生化反应管和16S rRNA技术分别对菌株的生化及遗传特性进行鉴定,结合革兰氏染色和形态学观察结果判定所分离的菌株即为牛链球菌,为更好地研究和改造该菌奠定了理论和试验基础。  相似文献   

7.
日粮蛋白质在反刍动物营养中起着重要作用,对反刍动物补充蛋白质是在热带地区农民的普遍做法。瘤胃细菌是蛋白质和氨基酸降解的主要作用者,但很少有研究关注饲喂热带日粮或补充瘤胃降解蛋白的动物瘤胃内超产氨菌的分离鉴定。本试验研究了添加或不添加酪蛋白补充剂饲喂热带牧草的内洛尔阉牛的瘤胃细菌群落多样性。文章还对高产氨瘤胃细菌进行了分离鉴定。聚合酶链式反应—变性梯度凝胶电泳(PCR-DGGE)分析结果表明对照组和酪蛋白补充组动物的瘤胃细菌群落组成无差异。用胰蛋白胨作为唯一碳源和有机氮源的富集和分离培养基,从饲喂Tifton 85(狗牙根属种)的杂交内洛尔阉牛体内分离出氨基酸发酵菌(n=250)。从补充酪蛋白的阉牛体内分离出的菌株脱氨率较高,NH3350nmol/(mg·min)(P0.05),而从未补充酪蛋白的阉牛体内分离出的脱氨率为NH3200nmol/(mg·min)。虽然大多数菌株(84%)可发酵碳水化合物,但所有菌株均不能水解蛋白质或用尿素维持增长。所有菌株均对拉沙里菌素、莫能菌素敏感。16SrRNA序列的相似性分析结果表明,优势细菌属于梭菌目(Clostridiales),与已知细菌种类的同源性为73%~99%。本试验结果拓展了关于超产氨菌的生化和遗传多样性的认识,并强调碳水化合物发酵细菌在瘤胃产氨过程中的作用。  相似文献   

8.
本试验对不同地区分离的3株血清6型鸭疫里默氏杆菌,通过摇瓶试验筛选出血清6型鸭疫里默氏杆菌适宜的增菌液体培养基和细菌计数培养基,通过5L发酵罐各菌株生长曲线的对比,筛选出适合工业化发酵的菌株以及发酵工艺参数,通过鸭疫里默氏杆菌疾病模型条件筛选确立了攻毒模型.结果 显示:WF201910株和TA201912株适宜的增菌液...  相似文献   

9.
试验通过选择性培养基初筛、纤维素刚果红培养基鉴别和固体发酵培养复筛,旨在从瘤胃内容物中筛选出一株产纤维素酶活性较高的细菌。结果表明,试验共分离得到19株有纤维降解作用的菌株,其中R2、R3、R4、R5、R7、R14及R197株的降解作用显著,通过刚果红染色及对纤维素酶活、干物质(DM)消失率的测定,最终以R3效果最佳,其透明斑直径/菌落直径为6.27、羧甲基纤维素酶活(CMCase)为5.94 U/g,滤纸糖酶活(FPase)为1.12 U/g、DM消失率达到23.73%。结果提示,筛选出的瘤胃菌中以R3对稻草秸秆的降解作用效果最佳。  相似文献   

10.
采用不同比例的动物油包被蛋氨酸制成瘤胃保护性蛋氨酸I(RPMetⅠ)、瘤胃保护性蛋氨酸Ⅱ(RPMetⅡ)和瘤胃保护性蛋氨酸III(RPMetⅢ)。通过人工唾液消化试验、体内尼龙袋试验和人工真胃液消化试验,检验DL蛋氨酸(DLMet)、商品过瘤胃蛋氨酸(BypassMet)和瘤胃保护性蛋氨酸(RPMetⅠ、RPMetⅡ和RPMetⅢ)的稳定性。试验结果表明,三种动物油包被蛋氨酸的稳定性均好于商品过瘤胃蛋氨酸和DL-蛋氨酸;不同比例的动物油包被对瘤胃保护性蛋氨酸稳定性的影响差异显著(P<0.05)。  相似文献   

11.
为研究干燥和贮存对瘤胃固氮菌和纤维素分解菌存活率和活性的影响,本试验以瘤胃中分离的自生固氮菌和纤维素分解菌作为试验菌株,经过冷冻干燥和室温干燥处理,室温贮存30 d和90 d。平板计数法测定干燥菌株活菌数,通过瘤胃体外发酵评定干燥后存活菌株的活性。按活菌量4×109cfu/L(纤维素分解菌和固氮菌的活菌数比为4∶1)添加于瘤胃体外发酵体系中,培养24 h测定发酵参数、干物质降解率和产气量。结果表明:(1)冷冻干燥处理的菌株存活率高于室温干燥,后者为前者的53%~77%。(2)与对照组相比,室温干燥降低了产气量和干物质降解率(P0.05),但两种干燥方法处理的菌株对发酵pH值、氨氮(NH3-N)浓度、菌体蛋白含量、产气量和干物质降解率无显著影响(P0.05)。由此可见,冷冻干燥菌株存活率高于室温干燥,但两种干燥方法处理后存活菌株活性相近。  相似文献   

12.
一株分离自冬虫夏草子座的具鲜香味的灰色菌株,经形态学及分子鉴定,确定该菌株为Geomyces pannorum;该菌株的最低、最适、最高生长温度分别为<5℃、15~20℃和25℃;用正交试验法对该菌株进行了液体发酵培养基筛选试验,试验因素包括马铃薯、黄豆、蔗糖+葡萄糖、蛋白胨、酵母膏、矿物盐、维生素等,筛选出最佳液体发酵培养基为蔗糖20g+葡萄糖10g+酵母浸出物5g+大豆25g+马铃薯100g+Co.B 0.2g(1000ml培养基).  相似文献   

13.
为了分析评价瘤胃筛选真菌在瘤胃微生物降解利用秸秆等纤维性饲料中的功效。本研究通过模拟瘤胃内环境,运用体外法研究了瘤胃厌氧真菌筛选菌对瘤胃发酵指标的影响,确定筛选真菌A、B、C和D对产气量、NH3-N、菌体蛋白和挥发性脂肪酸(VFA)4种瘤胃发酵指标的影响。旨在初步探讨瘤胃真菌筛选菌株对其瘤胃发酵功能的影响,为研究瘤胃真菌筛选菌株添加到瘤胃内对瘤胃降解粗纤维饲料的可能性提供参考。试验结果表明,按培养底物玉米秸秆添加2%真菌D对改善瘤胃发酵功能的综合作用效果最为理想。  相似文献   

14.
利用乳酸细菌分离培养基瘤胃耐酸乳酸杆菌进行分离,革兰氏染色、生化鉴定、形态学观察初步鉴定,16 Sr-RNA进行最终鉴定.结果表明,分离鉴定8株乳酸杆菌,其中2株为瘤胃内首次分离鉴定的乳酸杆菌新菌株--粘膜乳杆菌.并且其中1株能够在pH3.24生长,具有很强的耐酸性.旨在为克隆耐酸基因、研制瘤胃微生态制剂打下基础.  相似文献   

15.
本试验选取酵母菌Y和纤维素分解菌———担子菌A、C ,木霉T作为供试菌株。菌株初筛采用平板培养法进行单菌培养和组合拮抗试验 ,复筛采用玉米渣固体培养法进行菌株及菌株组合发酵试验 ,并通过发酵培养基配方试验、最佳发酵条件研究、生化指标测定、营养分析、菌丝长速长势对照 ,确定了最优发酵菌种、最佳发酵培养基配方 ,最适发酵条件及发酵期  相似文献   

16.
为了分离鸡消化道中的乳酸菌,用BL和改良MRS培养基进行菌种分离,通过生化试验、乳酸纸层析等方法进行鉴定,结果自鸡嗉囊和盲肠中分离到产酸能力强的菌株8株,经鉴定为唾液乳杆菌、发酵乳杆菌和肠球菌为主.其中嗉囊中以唾液乳杆菌为主,盲肠中以发酵乳杆菌为主,其次是唾液乳杆菌和肠球菌.  相似文献   

17.
本试验旨在分离筛选瘤胃源酵母菌添加至不同精粗比饲粮中,研究酵母菌对反刍动物瘤胃体外发酵的影响,为研制出防治亚急性瘤胃酸中毒(SARA)的微生态制剂提供菌株。抽取4头荷斯坦公牛和4只肉羊瘤胃液,使用麦芽汁琼脂培养基,通过分离筛选,测定乳酸利用率及生长曲线,18S rRNA鉴定,最终获得1株乳酸利用率较高、生长速率较快的酵母菌,即褶皱假丝酵母菌(Candida rugosa),命名为N09号酵母。采用体外模拟瘤胃发酵技术,试验饲粮精粗比分别为5:5、6:4、7:3,测定在不同精粗比饲粮中添加活菌数为3×10~8CFU/mL的该酵母菌对瘤胃主要发酵参数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日粮精粗比的提高,产气量呈降低趋势,干物质降解率和微生物蛋白浓度呈升高趋势;在9、12、28、36 h时,精粗比为6:4和7:3组pH显著高于5:5组;3组发酵液氨态氮浓度差异不显著;总挥发性脂肪酸、乙酸、丙酸和丁酸浓度随时间延长呈上升趋势,乙酸/丙酸呈下降趋势。  相似文献   

18.
采用厌氧分离技术从奶牛瘤胃中分离出1株细菌,通过对其形态、培养特性、生理生化特性、16SrRNA基因序列测定与同源性分析等研究,确定分离菌株为反刍兽月形单胞菌(Selenomonas ruminantium),为进一步研究其对瘤胃发酵的影响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9.
瘤胃保护性蛋氨酸稳定性检验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根据氨基酸过瘤胃保护原理 ,将硬脂酸 (C1 8)、膨润土和蛋氨酸按一定比例制成包被蛋氨酸 ,通过体外法和半体内法检验该包被蛋氨酸在瘤胃中的稳定性以及在小肠中的消化率。试验结果表明 ,包被蛋氨酸在人工唾液、瘤胃液及真胃液中的溶解度分别为10 .2 1%、12 .2 1%和 18.68%。经人工唾液、瘤胃尼龙袋、真胃液和两级离体消化试验 ,结果表明 ,包被蛋氨酸样品在人工唾液和瘤胃液中较为稳定 ,蛋氨酸的释放率分别为 14 .73%和 2 2 .0 5 % ;在真胃液中也具有较好的可消化性 ,蛋氨酸的释放率为 90 .10 % ,两级离体消化试验中蛋氨酸释放率为 91.5 2 %。瘤胃尼龙袋法和真胃液体外法计算结果显示 ,样品中的蛋氨酸在试羊整个消化道内释放率为 89.0 3%。  相似文献   

20.
从霉交猪血粑中分离筛选获得生长旺盛,酶活力强的猪血发酵菌M1-3、M1-2、M1-4和M1-6进行发酵猪血试验,结果为分离菌株接种于以猪血为主要原料的发酵培养基上培养后,发酵后比发酵前增加蛋白质4.534倍、氨基酸1.434倍。说明可以此作为猪血发酵菌的出发菌株,进行进一步的研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