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本试验针对在特克斯县山地草甸类典型草原地区家庭牧场上实施的两种不同放牧制度对家畜生产的影响做比较分析,通过对比研究自由放牧与划区轮牧制度对草地植物群落多样性和群落数量结构等方面的影响,旨在了解和分析两种放牧制度对草地植物群落的作用,从而选择山地草原家庭牧场适宜的放牧制度。  相似文献   

2.
在草甸草原家庭牧场尺度上,研究了划区轮牧和自由放牧两种放牧制度下群落动态变化规律.结果表明:在草甸草原,划区轮牧较自由的放牧可以提高建群种和优势种的高度、盖度、密度(P<0.05),使草群结构优于自由放牧区.自由放牧使一年生植物和杂类草高度增加(P<0.05),从而降低了优势种和建群种的优势地位.放牧制度对建群种、优势种的群落数量特征影响较明显,在盖度和密度方面,两种放牧制度对其他伴生种、杂类草以及一年生植物影响不显著.  相似文献   

3.
当前,草畜生产关系的不平衡是影响我国天然草原可持续利用的瓶颈。本文以现行的家庭牧场草畜生产体制为基础,选择草原牧区单户、联户等形式的家庭牧场、合作社、嘎查(村)等不同利用单元的示范典型.调查不同形式的草地合理利用技术、先进的放牧制度,草畜资源配置、优化草畜生产管理等生产经营方式,研究探讨草原畜牧业新型生产经营模式,为推进牧区生产经营方式的改变提供可借鉴的方法与经验。  相似文献   

4.
在草甸草原家庭牧场比较研究了不同放牧制度对群落物质动态变化规律及植物补偿性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划区轮牧较自由放牧可提高现存量、生长量、生产力;与对照相比2001年两种放牧制度下群落均表现为欠补偿生长;2003年划区轮牧区群落表现为等补偿生长,自由放牧区群落表现为欠补偿生长;两种放牧制度草群营养物质变化规律基本一致.  相似文献   

5.
在草甸草原家庭牧场比较研究了不同放牧制度对群落物质动态变化规律及植物补偿性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划区轮牧较自由放牧可提高现存量、生长量、生产力;与对照相比2001年两种放牧制度下群落均表现为欠补偿生长;2003年划区轮牧区群落表现为等补偿生长,自由放牧区群落表现为欠补偿生长;两种放牧制度草群营养物质变化规律基本一致.  相似文献   

6.
草甸草原不同放牧制度群落物质动态及植物补偿性生长研究   总被引:13,自引:1,他引:13  
邢旗  双全  金玉  松梅 《中国草地》2004,26(5):26-31
在草甸草原家庭牧场比较研究了不同放牧制度对群落物质动态变化规律及植物补偿性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划区轮牧较自由放牧可提高现存量、生长量、生产力;与对照相比2001年两种放牧制度下群落均表现为欠补偿生长;2003年划区轮牧区群落表现为等补偿生长,自由放牧区群落表现为欠补偿生长;两种放牧制度草群营养物质变化规律基本一致。  相似文献   

7.
随着现代化技术的不断发展,现代草原畜牧业家庭示范牧场也逐渐发展成熟。本文通过对红原县现代草原畜牧业家庭示范牧场建设情况进行分析,从而进一步提升现代草原畜牧业产业化水平。  相似文献   

8.
正家庭牧场作为一种新型农牧业经营主体,是以牧民家庭成员为主要劳动力,以畜牧业经营收入为主要收入来源,从事科学规模化养殖生产的经营形式,是传统畜牧业向现代畜牧业转变发展的一种措施。发展以家庭经营为基础的家庭牧场,对保护草原生态环境有着积极的意义,可以促进草原生态得到保护和恢复,使草原畜牧业向标准化、规模化、集约化方向转变,也为草原牧区实施禁牧、休牧、草畜平衡创造条件,使草  相似文献   

9.
亚高山草甸“4+3”划区轮牧模式是四川省草原科学研究院在传统放牧方式基础上,结合现代畜牧业中划区轮牧理念开发的适于青藏高原的天然草地放牧管理的一种方式,适于在草场面积66.667~666.667km2之间的家庭牧场或草场共用的联户中应用.  相似文献   

10.
本研究以内蒙古乌兰察布市四子王旗家庭牧场调研数据为基础,利用ACIAR草畜平衡模型对荒漠草原家庭牧场在全年放牧和季节牧场及补饲措施的家畜需求与草地供给之间的能量平衡关系进行模拟研究,目的是了解家庭牧场的草畜平衡状态,为草地畜牧业管理提供理论依据。结果表明,划分季节牧场利用可增加家畜在冬季的实际能量摄入,减少在夏季的能量摄入;补饲可以缓解在家畜关键生长期对于能量的需求,并在不额外增加补饲量的条件下,划分季节牧场的家畜也表现出冬季实际能量摄入增加,夏季能量摄入减少。  相似文献   

11.
本文在分析国内外草地畜牧业家庭牧场优化经营模式,针对牧区所面临改善草原生态、提高放牧管理水平,发展现代畜牧业的问题,通过政府支持、部门资金整合、项目捆绑、嘎查自筹及融资,牧民自筹,企业赞助等形式,在基础设施日臻完善,人居环境优美,生态环境逐步好转、牧业稳步增效、牧民持续增收的新牧区发展道路上迈出了第一步,为总结草地畜牧业家庭牧场优化经营模式打下基础,成为呼伦贝尔市新牧区建设的典型试点嘎查。  相似文献   

12.
本文分析了草原畜牧业可持续发展与水资源的关系,论述了目前我国草原畜牧业可持续发展面临的问题,提出了发展家庭牧场水利必须走节水灌溉之路,并简述了家庭牧场水利中水源的选择及灌水技术的确定。  相似文献   

13.
草原是草食家畜赖以生存的场所,通过放牧采食是发展草地畜牧业的最经济形式。阐明放牧牲畜对草场植被的影响,在理论上和实践上都很重要。就此,本文进行研究探讨。一、基本情况研究地点为安达市先锋牧场红星分场的放牧场。北靠明沈公路,以畜舍为中心向南放牧奶牛540头,采取自由满天星的放牧生产方式。地势平坦,为羊草十杂类草草场,以羊草为优势种。近两年连续发生洪涝灾害,而本年代初则严重干旱。  相似文献   

14.
草原家庭承包经营实施30多年来,畜牧业取得了辉煌的成绩。随着科技的进步、社会的发展、机械化水平的提高,草原家庭承包经营模式逐渐显露出制约畜牧业发展的弊端。因此,草原家庭承包经营需要向草原家庭生态牧场经营转型升级,实现以家庭经营为基础,实行规模化养殖、标准化生产、集约化经营,畜牧业和草原生态建设双赢的畜牧业生产基本单位。  相似文献   

15.
<正>传统的四季放牧是新疆新源县草原畜牧业生产的主要方式之一,近些年来,随着畜牧业的发展,牲畜总量扩大造成春秋草场春季放牧过早、夏牧场超载过牧,草场界线不清,放牧混乱,草原退化日益严重。退化草场超过500万亩,占全县草场面积的67%,毒害草及不可食草逐步侵占了草场,降低了草原的生产能  相似文献   

16.
为大力发展家庭牧场,促进畜牧业翻番,特设计本方案供在建场中参考。本方案适用于我国北方有草原、草山、草坡的草原或丘陵地区,有4—5个劳动力的家庭牧场。设计的依据是:饲养奶牛以青粗饲料为主,适当搭配精料。年产奶每头在4.5吨左右(中等水平)。饲养方式采用冬季舍饲,夏季放牧饲养,实行半手工半机械的生产方法。计划全年纯收入43,991元,人均收入6,284.4元。  相似文献   

17.
天山北坡季节牧场牧草营养动态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对天山北坡四季牧场牧草营养动态测定分析,结合放牧绵羊体重变化态势,揭示“夏壮、秋肥、冬瘦、春乏”这一传统草原畜牧业的规律,转变经营方式,揭高冷季饲养水平是实现草原畜牧业可持续发展的正确途径。  相似文献   

18.
何欣  牛建明  郭晓川  张庆 《草业学报》2013,22(4):257-265
以内蒙古锡林郭勒盟典型草原为研究区域,依据牧户调查样本数据及统计资料,研究家庭牧场草地资源利用行为分异机制及管理策略。结果表明,因牲畜规模不同,家庭牧场在融资、草场流转、超载经营等方面表现出差异性;分大户组和小户组对家庭牧场面板数据(Panel Data)生产函数模型回归,发现规模报酬和要素弹性存在分组差异。可见,家庭牧场草地资源利用行为分异的内在机制是以牲畜特殊资产性质为基础的家庭牧场融资能力-生产经营行为-草地资源利用行为的关联性差异,外部驱动条件则是市场化经营和草畜平衡管理制度。现行草原制度管理政策与家庭牧场差异性行为存在矛盾,建议设立草场流转补贴,以改善当前草场流转不畅的局面;考虑家庭牧场超载差异,减轻违规超载处罚力度,重视合法超载限额管理;加强牧业技能培训和非牧就业培训等,发展现代生态畜牧业。  相似文献   

19.
付刚  沈振西 《草业学报》2017,26(10):170-178
本研究基于2008年7月布设的3个围栏与自由放牧样地(一个高寒草原化草甸,冬季牧场;一个高寒草原化草甸,夏季牧场;一个典型高寒草甸,夏季牧场),开展了藏北高原高寒草甸土壤微生物群落组成对放牧的响应研究。土壤微生物群落组成采用磷脂脂肪酸方法(phospholipid fatty-acid,PLFA)测定。结果表明,冬季放牧显著降低了高寒草原化草甸的土壤真菌、革兰氏阴性细菌、放线菌和原生动物。夏季放牧显著降低了典型高寒草甸的土壤总PLFA、真菌、细菌、革兰氏阳性细菌、革兰氏阴性细菌、放线菌、丛枝菌根真菌和原生动物。基于冗余度分析,3个放牧与围栏条件下的土壤微生物群落组成都存在显著差异。土壤无机氮和水溶性有机氮显著影响着高寒草原化草甸冬季牧场的土壤微生物群落组成,而硝态氮和水溶性有机碳显著影响着高寒草原化草甸夏季牧场和典型高寒草甸夏季牧场的土壤微生物群落组成。因此,放牧对高寒草甸土壤微生物群落的影响与放牧季节和草地类型有关。  相似文献   

20.
基于可持续发展评价的家庭牧场生产经营分异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丁勇  牛建明  侯向阳  张庆  王海  尹燕亭 《草业科学》2010,27(11):151-158
草原退化引起我国对家庭牧场作为草原畜牧业生产和生态保护基本单元的关注,评价家庭牧场可持续利用发展力对正确认识家庭牧场的作用具有重要的意义。研究通过构建家庭牧场可持续利用发展力评价指标体系与综合评价,以揭示家庭牧场生产经营特征及分异规律。指标体系分为3个层次,包括1个决策目标、3个准则和16个指标,并以内蒙古白音锡勒牧场的30个样本为例进行了评价分析。结果表明,1)建立的框架模型,能够充分反映评价对象特征,评价结果与已有成果相关性较高;2)家庭牧场生产经营决策差异是导致其生产收益和生活水平分化,进而成为可持续利用发展力明显分异的关键动因,其中,食品消费结构、生活性资产、经营的草地资源、投资回报、生活消费、人均纯收入及资本积累是家庭牧场分异的主要特征指标。研究认为,加强并优化生产经营管理是挖掘家庭牧场发展潜力,推进草原牧区可持续发展的重要途径之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