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蒙虎棉 《安徽农学通报》2007,13(20):132-133
多元智能理论的提出,动摇了传统的智力观念.依据多元智能理论的观点,在教育过程中,教师应该认识到每个学生有不同的优势智能和弱势智能,在课程设置和学生的评价过程中,充分考虑学生的个体差异,树立正确的教学观.  相似文献   

2.
1用巧妙的导入激发学习兴趣 教学过程是促进儿童“自我发展”的变化过程。教学的对象是人,是具有潜在智能,充满着情感和个性差异的活生生的人,教学的目的只有通过学习者本身的积极参与、消化、吸收才能实现。  相似文献   

3.
创设一种师生积极对话、合作与探究的体育教学环境已成为高校体育课程改革和发展面临的共性问题.师生对话、互动、合作的方式取决于教师的角色定位,而教师教育观念决定了教师的行为角色,因此转变教师的教育观念是关键所在,也是教学环境优化的趋势所在.  相似文献   

4.
课堂问题行为的处理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课堂问题行为是存在于课堂中影响教学正常进行的行为,许多教师往往用简单、粗暴的方式处理课堂问题行为,这不仅无助于问题行为的解决,还直接影响教学的进程,降低教学效率,本试图从问题行为的起因、种类处理原则和方法上进行探讨,以便给广大教师提供借鉴和帮助。  相似文献   

5.
社会阶层与不同社会阶层消费者行为差异的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刘伟 《甘肃农业》2004,(6):66-66
当前中国社会正处于政治转型、经济转型和文化转型期 ,市场经济体制下的阶层分布呈现出同质性、多维性和动态性等特征 ,不同的社会阶层内部在价值取向、行为取向等方面又有不同的特征表现。本文通过对不同社会阶层消费行为差异的分析 ,探求转型时期消费者行为的新动向、新趋势  相似文献   

6.
智能识别技术是水产养殖由粗放型向集约型转变的关键技术。水产养殖中的智能识别是通过研究并利用机器视觉和机器学习技术实现水下生物和环境的监测,并对生产管理中出现的问题进行判断、分析和预测,以实现自动化养殖为目的。本文从生物的物种识别与分类、年龄识别、性别识别和行为识别4个方面分析了水产养殖中智能识别技术的研究和发展现状,阐述了水产养殖中采用的主要智能识别技术和原理,并对今后水产养殖中智能识别技术的发展进行了展望,以期为中国渔业现代化、智慧化发展提供参考和新思路。  相似文献   

7.
课堂评价言语行为是教师为实现教学目标,依据教学大纲和教案,在课堂教学中对学生学习行为即时实施评价的一种言语行为,包括评价对象、评价标准、评价性质和量级、语言形式等因素,具有致歉、夸赞、表扬、认同、建议、指瑕、批评等七种基本模式,不同类型的模式所采用的语用策略也不相同。  相似文献   

8.
多媒体教学环境下教师职能转变问题的探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多媒体教学环境下的教学方法、教学手段以及整个教学过程的特点对教师的知识技能和创新能力提出了新的要求,而多媒体教学环境带来了新的教育观念和教学艺术,同时也必将引起教师职能的转变。  相似文献   

9.
【目的/意义】从区域视角出发研究我国居民环境行为及其影响因素,结论可为政府制定相关环境政策提供参考,促进生态可持续发展。【方法/过程】基于CGSS2013数据,用Stata16软件进行多元OLS回归分析,从宏观层面考察城乡、地区因素对我国居民环境行为的影响。【结果/结论】结果表明:(1)城乡因素与居民环境行为有显著的正相关,城市居民环境行为优于农村居民;(2)地区因素与居民环境行为有显著的相关性,东部地区居民环境行为最好,西部次之,中部最差;(3)居民环境行为还受性别、受教育程度、个人收入水平、政治面貌等个体人口特征的影响;(4)性别、年龄、民族因素对城乡居民环境行为的影响不同;(5)城乡、年龄、个人收入、民族因素对不同地区居民环境行为的影响不同。  相似文献   

10.
邸彦珍 《河北农业》2011,(12):24-26
大棚内的温度、湿度、光照等生态环境与外界明显不同,但其变化又随外界的变化而改变,大棚内的温度和湿度存在着明显的季节差异与日变化差异,大棚内的环境即有利于蔬菜的生长,又容易导致病害的发生,因此,必须根据蔬菜生长发育对环境的要求,进行合理、灵活的调节和控制,即满足蔬菜生长发育的需要,又要避免病害的发生。  相似文献   

11.
依据江西某大学调查样本数据,基于教师、学生、督导人员等不同对象课堂敬畏表现的描述性统计分析,比较分析影响不同对象课堂敬畏的影响因素,进而运用多元线性回归模型进行检验。研究结果表明:课堂敬畏的影响因素因课堂敬畏主体的不同而存在一定的差异。影响教师课堂敬畏的因素有教师基本情况与固有习惯因素、现有评价体制因素、教学辅助设备因素、学生课堂表现因素、微观文化的氛围因素;影响学生课堂敬畏的因素有学生自身特征因素、教师课堂教学技能因素、外部环境影响因素等。  相似文献   

12.
健康三字歌     
陈妮 《农家顾问》2003,(3):64-64
人在生病的时候,小仅机体发生病理改变,心理和行为也会发生变化,患慢性病的病人更是如此,作为病人的亲人和朋友,应针对病人的心理变化,做好心理护理,促使早日康复。病人的心理变化随病情、年龄、环境、文化、经历、经济等不同而异,最常见的有三种类型:  相似文献   

13.
饲料投喂是影响水产养殖效率和成本的主要因素,判断、分析鱼类摄食行为是进行智能投饲的前提。介绍基于机器视觉的鱼类摄食行为研究以及利用声学、水质参数变化开展智能投饲技术研究的现状,详细介绍了利用图像处理、饵料残留反馈、鱼群摄食声音监测对鱼群摄食行为进行分析及智能投饲的研究进展,对各种研究方法的优点和存在问题进行了讨论,并提出今后可以将机器视觉、声学和水质参数相结合进行全方位多角度的摄食强度评估,以实现智能投饲。  相似文献   

14.
通过在陕西省阎良、西安、临潼等地对十几个农民合作组织的调查发现,在组织内部由于职位差异成员产生了不同的意愿和行为,有些意愿和行为促进组织发展有些则危害组织生存.通过分析职位差异的影响,提出相应的对策和建议,这对农民合作组织具有重要和长远的意义.  相似文献   

15.
选择北京植物园3个植物空间为研究对象,对其植物环境与游人行为之间的关联性在定性研究基础上进行定量研究,分析植物环境(植物种类、郁闭度)对游人行为特征的影响差异。采用相关分析及多元Logit回归分析表明:不同年龄游人对植物环境的选择不同,游人年龄越大就越趋向于选择植物种类丰富、郁闭度高的环境;游人行为时长与植物环境相关,时长超过15 min的活动更容易发生在植物种类少、郁闭度低的环境;不同类别、不同性质的行为发生受植物环境影响,植物种类丰富、郁闭度高的环境更容易触发自发性、个人性行为。研究说明植物环境与游人行为特征存在联系,并对部分行为特征有显著影响。通过植物环境对游人行为的影响机制的认识,从而指导建设园区植物环境的规划。  相似文献   

16.
浅议农业推广活动中的农民行为问题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农民作为农业推广的主体对象 ,在我国人口结构中所占的比例是最大的 ,由于他们所处的经济环境、经营条件和自身所具备的文化素质、经验等多方面的差异 ,使得农民的各种需求行为具有多样性。农业推广人员就得必须深入到农村中去。全面了解不同类型农民的需要。根据行为科学的理论 ,有的放矢地激励各类农民 ,促使他们能自觉地改变自己的行为 ,这样才能使农业新技术得到农民的广泛采用 ,使他们从农业科技中获益。1 农民行为的改变在我国加入 WTO的新形势下 ,农民为了应对国内外市场的竞争 ,就要不断地改变传统农业的观念和旧习惯 ,采用先进…  相似文献   

17.
网络英语教学与传统英语教学相比对教师的要求有很大不同,从教学观念、教学方法到业务素质等都对教师构成了挑战。而教师要应对网络教学挑战就要不断完善自己:学习电脑知识、提高业务素质转变教学观念及加强品德修养。  相似文献   

18.
为了解雌性圈养马麝Moschus sifanicus的行为特征,于2002—2003年在甘肃省兴隆山麝场采用焦点取样、扫描取样和连续记录结合的方法,对雌性马麝在非交配季节及交配季节的行为进行取样和比较分析。研究结果表明,相对于非交配季节,雌麝在交配季节的静卧频次较少,但差异不显著,站立凝视、环境探究、冲突行为和运动,显著或极显著增加,而摄食、反刍行为极显著减少,亲和行为下降,但差异不显著。此外,在繁殖交配季节,雌麝有蹭尾行为发生。雌麝季节间的行为差异同它们繁殖策略和时间、能量投资的调整有关。  相似文献   

19.
扎龙自然保护区丹顶鹤繁殖期的个体行为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采用目标取样法和所有事件取样法研究了4对野生丹顶鹤在繁殖期的各种行为。结果表明:丹顶鹤的行为类型主要有觅食、静栖、警戒、游走、修饰、繁殖(包括求偶、交配、筑巢、产卵、孵化、育雏)。丹顶鹤为保证繁殖成功而建立领域,在繁殖期的不同阶段,其行为存在一定的变化:在产卵前期,觅食行为显示的强度最高;在孵化期,繁殖行为显示的强度最高,静栖行为显示的强度下降,警戒行为显示的强度则显著升高。  相似文献   

20.
目前国内环境行为研究大多是一种包含于环境意识和环境问题研究的间接研究,因此为了更好地把握我国环境行为研究,侧重从环境意识与环境行为关系、环境社会学研究对象、环境问题研究等方面对当前国内环境行为研究进行梳理。研究发现,环境意识和环境知识对环境行为的影响存在落差;环境价值观念、政策法规和社会结构可能是影响我国农村居民环境行为的三大因素。然而间接研究使得这些发现并没有获得深入的探讨,因此,将环境行为剥离于环境意识,进行专门而深入的研究应是今后相关研究的重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