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生理性病害又称非侵染性病害,是由于生长条件的不适或环境中有害物质的影响而造成的生长不良现象.这种病害虽无病原物,不会相互传染,一旦发生则会造成重大损失.在浙江丽水地区以及整个南方菇区最常见的生理性病害有:菌丝淡化、烧菌(闷堆)、菌棒黄水、菌棒衰败和畸形菇等.1998年香菇病虫害综合防治研究列入国家科技攻关项目后,我们对以上生理性病害进行研究,并归纳如下.  相似文献   

2.
代料香菇畸形菇是指外观组织形态与色泽出现部分或全部变化的非正常香菇子实体。畸形菇是代料香菇最常见的一种生理性病害,主要由于产菇期生长环境不良和内部遗传缺陷而引发。另外,栽培管理措施不当,菌棒和子实体被病虫害侵染也是引发畸形菇的重要因素。畸形菇(花菇例外)既降低了香菇的商品价值,又消耗了菌棒养分,造成减产和欠收,危害极大。  相似文献   

3.
周伟坚 《食用菌》2000,22(6):41-41
在袋栽香菇培菌和出菇过程中,菌棒腐烂常常可见。因此,如何减少菌棒腐烂,提高袋栽香菇的经济效益,是菇农所关心的问题。1 发生原因11 袋栽香菇的培养基是木屑加麸皮或米糠,这些培养料富含淀粉、蛋白质、多种维生素,既可作袋栽香菇的营养源,也很适合其他微生物如绿霉、黄曲霉、木霉、根霉和细菌等杂菌生长,特别是老菇场还堆放着废培养料,这些都会成为杂菌的原始发生源。杂菌的发生并吸引喜食腐植质的菇蚊、菇蝇和跳虫等害虫,带杂菌孢子的害虫扩大传播到培菌健壮的菇棒,形成杂菌和害虫交叉危害菌棒。12 菌棒生长环境不良,在高…  相似文献   

4.
食用菌在菌丝和子实体生长期间,若因管理不当造成生态失调,会引起多种生理性病害,严重影响食用菌的产量、品质,甚至造成绝收。常发生的生理性病害种类及防治措施如下:  相似文献   

5.
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 ,食用菌产业已逐步成为一个出口创汇、繁荣城乡经济和农村脱贫致富的重要行业。但在大面积袋栽食用菌过程中 ,菌棒杂菌污染一直严重威胁食用菌产业的发展。为此 ,笔者进行了多年试验调查和研究 ,找到了菌棒杂菌发生根源。现将菌棒杂菌发生原因及其防止措施总结如下 :1 菌棒杂菌发生原因1.1 原辅材料品质低劣 发霉、结块、掺假、劣质原辅材料直接削弱菌棒抗病虫能力 ,严重影响菌丝正常生长 ,促使杂菌的侵染和滋生。1.2 培养料酸败 在高温时节 ,由于培养料调水拌好后没有及时装袋灭菌 ,常常引发培养料发酵酸败 ,而杂…  相似文献   

6.
在夏季高温期间,香菇菌棒每出一潮菇后需要一个间歇养菌期(复菌期)。这个养菌期是高温期间香菇出菇管理中极其重要的一个时期,被菇农形象地称为菌棒的"坐月子"。在此时期菌棒能否得到良好的休养生息,不仅决定着下一潮菌棒出菇的质量和产量,也决定着菌棒能否安全渡过病虫害侵染的高发危险期。这也是高温反季节香菇管理的难点所在。菇农往往就是在这个时期管理上发生错误,使菌棒整体产量下降,甚至菌棒报废,造成经济损失。笔者根据多年的经验总结出夏季菌棒间歇养菌三步走,供同行参考。  相似文献   

7.
我国食用菌菌棒出口现状与发展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曹斌 《北方园艺》2017,(14):185-190
基于实地调研和贸易数据分析结果,该研究认为目前我国食用菌菌棒主要以木腐菌菌棒对美日韩三国出口为主,贸易方式正在由简单的贸易型向投资型出口方式转变。并指出我国菌棒出口面临菌棒生产标准化程度低、菌棒出口成本增加以及外部市场环境日益恶化的问题,建议通过提升出口菌棒的标准化生产水平、开展食用菌工厂化生产研究、加强行业组织的服务能力以增强我国菌棒出口竞争力。  相似文献   

8.
西瓜苗期生理性病害是指西瓜幼苗在生长过程中因为温度、湿度、土壤、光照等环境条件不良和栽培措施不当导致生理障碍而引起的生长异常症状。西瓜苗期生理性病害影响幼苗的正常生长,导致幼苗细弱、僵化或死苗,并易诱发侵染性病害的发生,且一旦发生,治疗恢复较为困难,常对生产造成不同程度的影响。所以,西瓜苗期生理性病害防治应以做好预防为主,加强苗期管理,避免生理性病害的发生。  相似文献   

9.
梁爽  高继海 《蔬菜》2022,(10):59-62
摘要:工厂化白灵菇栽培中的菌棒出一次菇后,由于含水量过低不能二次出菇,一般就被废掉不再使 用,即使进行二次出菇,也表现产量较低,且造成其他资源浪费。通过多年试验与生产实践,探索出通 过覆土方式进行菌棒二次出菇的技术,可以大大提高产量和经济效益,使菌棒资源得到充分利用。其关 键技术包括:栽培季节、栽培设施、覆土前准备工作、覆土方法、出菇管理等方面。  相似文献   

10.
香菇栽培面积不断扩大,如何保证高质量香菇菌棒供应是香菇菌棒培养需要面对和解决的问题。在分析文献,总结生产经验基础上,结合赣北地区的气候特色总结出高质量培养香菇菌棒技术。  相似文献   

11.
甘小芳 《食用菌》2005,27(4):23-23
补水控温,保暖防寒 香菇、平菇经发菌和秋季生长,菌棒失水较多,为原重的50%~60%,须及时补水。补水前应敞开棚门通风3~4d,补水时可用注水针刺入菌棒内,借助水泵的压力使菌棒在短时间内吸足水分,以井水为宜。喷水的原则是:喷雾状水、菇多多喷,菇少少喷,蕾期多喷,采收期少喷。蘑菇在冬季基本不需要补水。  相似文献   

12.
食用菌菌棒出口现状与发展对策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几年,海外客商对中国菌棒的需求日益增加,以菌棒的方式出口食用菌成为国内食用菌行业的新热点。本文就菌棒的海外营销现状进行分析、研究,并根据笔者的实际工作经验提出一些行之有效的策略,以期为正在运作菌棒海外营销的同行提供有益的参考。  相似文献   

13.
贾亚妮 《食用菌》2006,28(3):55-56
2003年6月底至8月上旬,浙江省丽水市出现了历史罕见的持续40d以上高温少雨天气,气温超过40℃以上的达14d,其中丽水市区达43.2℃,突破历史极值,居全国首位。给人们的生产和生活带来了严重影响,尤其是对香菇生产造成了毁灭性的打击。香菇菌棒菌丝因受高温危害,出现流黑水、腐烂散筒等现象。全市3.5亿袋花菇菌棒,因高温烧菌引起腐烂的达1.5亿袋,占花菇总数的43%,其余2亿多袋菌棒电受到不同程度的影响,造成巨大经济损失,全市有4万多户菇农的菌棒全部腐烂,血本无归。  相似文献   

14.
随着代料香菇向全国推广应用,香菇产业得到了迅速发展,但在代料香菇生产过程中,香菇菌棒烂筒时有发生,菌棒烂筒是代料香菇栽培从菌丝培养到出菇期间发生的一种腐烂病,烂筒从菌棒发菌到一定程度后便可能发生。一般是前期发生少,中后期发生多,严重时菌棒腐烂殆尽,香菇绝收。笔者就菌棒烂筒发生原因开展了广泛调查与研究,总结形成了香菇菌棒烂筒控防技术,供广大菇农参考,对菌棒烂筒须引起足够重视,及早采取控防措施,提高菌棒成品率,避免或减少损失。  相似文献   

15.
香菇菌棒转色技术的管理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香菇菌棒转色技术的管理浙江省平阳县农业局钱玉夫香菇菌筒脱袋后约经5天的脱袋管理后,棒进入转色的管理。菌棒转色理想与否,是代料栽培中关系到香菇产量高低,质量好坏的“大关”。转色的好坏与品种、菌丝长势、脱袋迟早、温度、湿度、光照等多因子有关。转色期间必须...  相似文献   

16.
香菇菌棒工厂化生产技术规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香菇菌棒生产过程中拌料、装袋、灭菌、接种、培养、转色、合格菌棒要求及包装运输等环节进行研究,并结合实际生产经验,制定香菇菌棒工厂生产技术规程。  相似文献   

17.
菌棒栽培是食用菌生产的主要应用方式,传统的制棒工艺及分步制棒模式存在用工多、污染率高、灭菌能耗大、操作环境消毒用药多等“瓶颈”,导致生产效率低、质量差、成本高,严重制约着产业的专业化升级和持续发展。食用菌菌棒自动化生产技术可实现散料灭菌冷却、全料均匀接种、终点装袋成型,全程省时省工,节能降药。本试验以食用菌菌棒自动化生产模式为研究对象,分析了自动化生产模式下的食用菌散料灭菌及快速冷却技术的应用效果,比较了液体菌种自动化拌匀接种与传统袋装扎孔固体接种的效果差异,统计了生产10万包香菇的投入与产出。研究结果表明,自动化生产模式下散料灭菌技术省时78.5%、节能23.2%,快速冷却技术省时95.8%,二者生产过程污染率低;采用的液体菌种技术成本低,省人工,可保证菌种活力,使繁殖后菌丝生长一致且菌丝满袋所需时间短(10~12 d)。自动化化生产全程省时95.7%、省工71.2%、节能70.6%、减药90.4%,缩短养菌期75.1%,香菇出菇期缩短59.8 d,且年内复种批次多。  相似文献   

18.
鸡腿菇菌棒储存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保全 《食用菌》2007,29(5):50-50
鸡腿菇具有不沾土不出菇的特性,故可分批制作菌棒,分批出菇,这样就有一个菌棒的储存问题,特别是温度偏高季节的储藏,常发生病虫、杂菌的危害,轻者减产,严重者会造成绝收。笔者把在生产中发现的问题及防治措施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19.
邓春海 《食用菌》2014,(1):39-40
<正>食用菌菌棒是人工栽培食用菌出菇的载体,菌棒质量的优劣直接关系到人工栽培食用菌的产量与质量。制作食用菌菌棒的方法目前有三种为熟料、生料、发酵料,发酵料制作食用菌菌棒具有方法简单,制作周期短,产量高,成本低,病虫害少的优点,适宜在广大农村地区及个体栽培户中推广使用。但很多菇农在使用发酵料制作食用菌菌棒的过程种,不能很好地把握其技术要点,造成了不必要的损失。笔者在实践中总结出利用发酵料制作食用菌菌棒的七条技术要点,希望对菇农的生产具有一定的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20.
容易错判误诊的蔬菜营养失调症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现实生产中,生产者常把蔬菜生理性病害与侵染性病害混淆,这种错误的判断,往往会因不对症的治疗而延误病情,造成因植株生长受阻导致的死亡减产。正确判断侵染性病害与非侵染性病害,对防止此类问题的发生十分必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