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40 毫秒
1.
花(鱼骨)耗氧率和窒息点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实验测定了花的耗氧率和窒息点,并对耗氧率的昼夜变化规律以及体重对其窒息点的影响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在实验温度(10~25℃)条件下,花的耗氧率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随体重的增加而降低;耗氧率(R0)与温度(T)和体重(W)的二元线形回归方程是:R0=0.022T-0.001W-0.05,复相关系数为0.926,F检验表明,花的耗氧率与温度和体重之间有极显著复相关关系;花的耗氧率具有昼夜节律性,耗氧高峰出现在凌晨3:00,低谷是在上午11:00;花的窒息点与体重显著相关,窒息点A(mg/L)与体重W(g)的相关关系表示为:A=0.2671W0.2801,随体重的增加而升高。  相似文献   

2.
花[鱼骨]耗氧率和窒息点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实验测定了花[鱼骨]的耗氧率和窒息点,并对耗氧率的昼夜变化规律以及体重对其窒息点的影响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在实验温度(10~25℃)条件下,花[鱼骨]的耗氧率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随体重的增加而降低;耗氧率(R0)与温度(T)和体重(W)的二元线形回归方程是:R0=0.022T-0.001W-0.05,复相关系数为0.926,F检验表明,花[鱼骨]的耗氧率与温度和体重之间有极显著复相关关系;花[鱼骨]的耗氧率具有昼夜节律性,耗氧高峰山现在凌晨3:00,低谷是在上午11:00;花[鱼骨]的窒息点与体重显著相关,窒息点A(mg/L)与体重W(g)的相关关系表示为:A=0.2671W^0.2801,随体重的增加而升高。  相似文献   

3.
赤眼鳟的耗氧量、耗氧率与窒息点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杨曦  李桂峰 《广东农业科学》2012,39(13):164-165,169
按体重将试验鱼分为4组,测定赤眼鳟的耗氧量、耗氧率和窒息点。结果表明,采用封闭静水式测量方法在28~32℃条件下,赤眼鳟的窒息点和耗氧率随体重的增加而降低,耗氧量随体重增加而升高。耗氧率(R0)与体重(W)的线性回归方程为R0=0.0011W2-0.0945W+2.0724,且赤眼鳟的耗氧率与体重之间有显著相关关系。相同年龄阶段的群体和个体比较,其窒息点、耗氧量、耗氧率三者相近;不同年龄阶段的群体和个体比较,其窒息点、耗氧量和耗氧率三者无相关性。对赤眼鳟呼吸耗氧的研究表明,赤眼鳟个体耐低氧能力较高,对水中溶氧要求不高。  相似文献   

4.
采用实验生态学方法研究了温度和体重对鲇Silurus asotus幼鱼呼吸、氨氮代谢的影响。结果表明:鲇幼鱼耗氧率具有昼夜节律性,一昼夜在4:007:00和17:007:00和17:0020:00各出现一个耗氧高峰,这两个时间段应是鲇幼鱼的摄食和活动高峰;在1820:00各出现一个耗氧高峰,这两个时间段应是鲇幼鱼的摄食和活动高峰;在1831℃下,鲇幼鱼的耗氧率随着温度的升高而增加,排氨率在1831℃下,鲇幼鱼的耗氧率随着温度的升高而增加,排氨率在1826℃的条件下随着温度的升高而增加,高于26℃时随着温度的升高而减小;耗氧率(OR)和排氨率(N)均随着体重(W)的增加而下降,并呈幂函数的关系,相关方程分别为OR=0.8784W-0.9145(R2=0.9731),N=34.665W-0.8999(R2=0.8616);随着温度的上升,鲇幼鱼耐低氧能力下降,当温度大于26℃时,窒息点超过0.5 mg/L;随着体重的增加,鲇幼鱼耐低氧的能力上升,体重低于4.06 g时,窒息点没有显著差异(P>0.05),当体重达到11.06 g时,窒息点降至(0.319±0.031)mg/L,显著低于其他组(P<0.05)。  相似文献   

5.
温度和体重对双齿围沙蚕呼吸和排泄的影响   总被引:5,自引:2,他引:3  
研究了不同温度和体重对双齿围沙蚕PerinereisaibuhitensisGrube呼吸和排泄的影响。试验设置7个温度梯度(10、12、16、20、24、27、29℃),沙蚕按体重分成S、M、L3组,平均体重分别为(0 40±0 19)、(1 00±0 22)、(2 00±0 50)g。结果表明:1)在10~27℃下,不同体重的沙蚕耗氧率均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加,但当温度达到29℃时,各体重组的沙蚕耗氧率均明显下降;耗氧率(R)与体重(W)呈负幂函数关系R=aWb-1,其中a值为0 1182~0 3894,b值为-0 3672~-0 5971;2)体重和温度对耗氧率交互作用的方程式为R=0 01993+0 04323T-0 07663WT(F=5 85,P=0 01);3)方差分析表明,温度对排氨率的影响显著(F=3 651,P<0 05),体重对排氨率的影响未见显著。  相似文献   

6.
鲇幼鱼耗氧率与氨氮排泄率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采用实验生态学方法研究了温度和体重对鲇Silurus asotus幼鱼呼吸、氨氮代谢的影响。结果表明:鲇幼鱼耗氧率具有昼夜节律性,一昼夜在4:00-7:00和17:00-20:00各出现一个耗氧高峰,这两个时间段应是鲇幼鱼的摄食和活动高峰;在18-31℃下,鲇幼鱼的耗氧率随着温度的升高而增加,排氨率在18-26℃的条件下随着温度的升高而增加,高于26℃时随着温度的升高而减小;耗氧率(OR)和排氨率(N)均随着体重(W)的增加而下降,并呈幂函数的关系,相关方程分别为OR=0.8784W-0.9145(R2=0.9731),N=34.665W-0.8999(R2=0.8616);随着温度的上升,鲇幼鱼耐低氧能力下降,当温度大于26℃时,窒息点超过0.5 mg/L;随着体重的增加,鲇幼鱼耐低氧的能力上升,体重低于4.06 g时,窒息点没有显著差异(P〉0.05),当体重达到11.06 g时,窒息点降至(0.319±0.031)mg/L,显著低于其他组(P〈0.05)。  相似文献   

7.
罗氏沼虾仔虾耗氧率与窒息点的初步测定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在室内条件下测定了体重、温度对罗氏沼虾(Macrobrachium rosenbergii)仔虾耗氧率与窒息点的影响。结果表明,仔虾的耗氧率与窒息点随体重的增加而降低,耗氧率与体重呈负相关的幂指数关系;耗氧率、窒息点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加。  相似文献   

8.
大鳞鲃耗氧率和窒息点的测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实验测定了不同温度、不同规格大鳞鲃(Barbuscapito)的耗氧率和窒息点。水温16~34℃范围内,大鳞鲃1龄鱼[(24.78±2.19)g]和2龄鱼[(185.94±5.53)g]的耗氧率和窒息点随温度的升高都表现出上升的趋势。水温26℃时,随着体重规格(10 g、30 g、180 g)的增大,大鳞鲃的耗氧量逐渐升高,耗氧率逐渐下降。1龄大鳞鲃[(34.61±3.75)g]白天的耗氧率显著高于夜间耗氧率,白天12:00~14:00最高,平均耗氧率为(0.195 8±0.037)mg/(g.h),夜间22:00~24:00最低,平均耗氧率为(0.145 9±0.029)mg/(g.h)。测得1龄大鳞鲃在水温26~32℃时的窒息点为0.180 5~0.525 2 mg/L,2龄大鳞鲃的窒息点为0.292 1~0.588 8 mg/L。  相似文献   

9.
欧洲丁鱥鱼种耗氧率与窒息点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水温23~24℃下,测定了体重为(3.20±0.20)~(18.25±0.72)g欧洲丁鱥Tinca tinca的耗氧量、耗氧率,以及体重为(4.20±0.15)~(15.25±0.40)g欧洲丁鱥的窒息点。结果表明:耗氧量与鱼体重呈显著正相关,关系式为Y=0.512W0.559(r=0.9903,P<0.05),耗氧率则与鱼体重呈显著负相关,关系式为Y′=0.3165W-0.283(r=-0.9900,P<0.05);欧洲丁鱥的耗氧率具有昼夜节律性,一昼夜出现两个高峰值,分别在7:00~9:00和19:00~21:00,低峰值出现在22:00~2:00;欧洲丁鱥的窒息点为(0.360±0.015)~(0.300±0.010)mg/L(以O2计)。  相似文献   

10.
在实验室条件下研究了不同温度、盐度下近亲真宽水蚤Emytemora affinis的耗氧率和窒息点。结果表明:温度和盐度对近亲真宽水蚤的个体耗氧量和耗氧率影响显著。当水温为5—25℃时,近亲真宽水蚤的个体耗氧量和耗氧率随温度的升高而呈缓慢上升,当水温为25~33℃时,个体耗氧量和耗氧率则骤然升高,其回归方程分别为y=0.1354e0.0574a(R2=0.9582)和y=0.7746e0.574a(R2=0.9584);当温度为5—33℃时,窒息点为(0.96±0.04)~(3.94±0.17)mg/L。盐度为5~15时,蚤体的个体耗氧量和耗氧率随盐度的升高而升高,当盐度为15~35时,个体耗氧量和耗氧率呈明显下降趋势,其回归方程分别为Y=-0.0003x0+O.0061x+0.4549(R。=0.9047)和y=-0.002x2+0.0352x+2.6059(R2=0.9047);盐度为5~40时,窒息点为(0.46±0.05)~(0.98+0.03)mg/L。  相似文献   

11.
110只二日龄白洛克健雏随机分为三组,喂以缺硒(0.0065ppm)、补维生素E(100IU/kg)和补硒(0.2ppm)日粮,进行了系统临诊观察。缺硒雏鸡三周龄开始发病,四周龄达到高峰,发病率为100%,死亡率达71.79%。病雏主要表现为精神沉郁,食欲减损或废绝,生长缓慢,消瘦或呈恶病质。特征性症状-渗出性素质(发生率达74%),皮下明显水肿,尸检见皮下充血出血并积有多量兰绿色胶样水肿液。补维生素E能明显推迟发病时间,降低发病率(20%)、死亡率(10%)和预防渗出性素质。补0.2ppm硒可预防发病且促进了雏鸡的生长发育。  相似文献   

12.
1983—1984年研究了红玉血橙(Citrus sinensis Osbeck)、兴津和尾张温州(C.unshiu Tanaka)在雅安生态条件下抹芽放梢和修剪效应的研究。研究结果表明,三个供试品种抹除夏梢,放春、秋两次梢,对于减少初投产树的落果,提高早期产量有显著作用。八月上旬为放梢适期,八月梢为最佳梢类。秋梢结果母枝可以进行人工摘心,九、十月摘心对第二年结果影响不大。秋梢母枝二、三月摘心或较重程度短截,能减少花量,促发春梢营养枝。为柑桔密植、早结丰产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3.
用四川麻鸭母鸭与建昌鸭、北京鸭和狄高鸭公鸭杂交,纯种设平行的对照。在放牧为主、人工给饲为辅的条件下每隔10日龄测定鸭群至70日龄的体重,并于60和70日龄分别屠宰一半,进行屠体分析。建川、京川和狄川鸭60日龄体重分别为1458.0、1500.0和1436.0克,70日龄分别为1638.5、1792.5和1648.0克,均显著高于四川麻鸭(p<.05)建川和京川还具超双亲表现。自出壳至70日龄体重的杂种优势一般较高而显著。60日龄建川、京川和狄川鸭屠体重(分别为884.0、887.0和882.5克),胸肌重(分别为59.2、49.7和50.5克)和腿肌重(分别为142.4、140.2和136.6克)均超过各自的双亲,屠宰性状的杂种优势,建川和狄川70日龄比60日龄明显下降,而京川则有上升之势。建川鸭胸腿肌赖氨酸和蛋氨酸含量居参试品种和杂种之首,屠体脂肪含量以狄高鸭最高。试验还观察到三个优良肉用品种在放牧为主的条件下不能发挥其快速生长潜力。据此,在四川稻田养鸭条件下推广这三个杂种,可获较大的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14.
本试验分析了两种家鸭(建昌鸭和北京鸭)和绿头鸭(Anas platyrhynchos的核型及G带带型。结果表明,三种鸭的核型相似。染色体数目2n=80(♂、♀)染色体基本臂数为86(♂)或85(♀)。性染色体为ZZ(♂)/ZW(♀)型。1号和2号染色体分别属亚中部(sm)和中部(m)着丝粒染色体。Z染色体(4号)属亚端部着丝粒染色体,具有明显的短臂。W染色体(大小相当于7-9号)和其余常染色体均属端着丝粒染色体。三种鸭的染色体G带带型显示出很大的同源性。本试验结果从核分类学角度说明了,在起源上家鸭与绿头鸭的亲缘关系密切,绿头鸭很可能是家鸭的祖先。  相似文献   

15.
病、健鸡不同肠段正常菌群的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本项研究测定了病、健鸡空肠和直肠的双歧杆菌等11种细菌,结果显示鸡白痢病具有明显的肠内菌群失调。拟杆菌显著减少(P<0.01),大肠杆菌菌数增加(P<.0.1)而乳酸杆菌等7种茵无明显变化。  相似文献   

16.
几个水稻同核异质雄性不育系的比较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以三个水稻同核异质雄性不育系为材料,研究水稻雄性不育细胞质在异交习性,花药细胞解剖和同工酶方面表现的效应。结果是:1、不同雄性不育细胞质显著地影响着异交率、外露柱头长度、双柱头外露率、柱头羽部平面积、包粒率和闭颖率。对花时也有明显影响。2、不同雄性不育细胞质对部分花粉母细胞坏死、药壁细胞层之间的联系,和药隔维管束的退化等均有一定影响。但败育类型相同。3、在花粉发育过程中,不同雄不育细胞质明显影响着过氧化物酶同工酶一些强带的活性。本文还对作物雄不育胞质效应的利用,和形态表现,细胞结构及同工酶之间的关系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17.
以6组水稻同核异质杂种F_1和亲本为材料,用系×测验系分析法和主成份分析法研究了四种水稻细胞质在19个性状上的杂种优势效应及其遗传距离。系×测验系分析表明,供试胞质对结实率等4个性状的杂种优势仅表现胞质基因效应,对剑叶光合强度等5个性状的杂种优势既表现胞质基因效应,又表现核质互作效应,可育胞质对这些性状多数表现正向胞质基因效应。遗传距离分析表现,雄不育胞质与可育胞质间的遗传差异大于不育胞质间的遗传差异,D胞质、G胞质与野败胞质的遗传差异大于D、G胞质问的遗传差异。以上结果表明,胞质可用来改良作物目标性状,遗传距离分析可作为研究胞质亲缘关系的一种方法。  相似文献   

18.
成都麻羊的生态特征和其生态条件紧密联系。麻羊产区,在海拔升高、生态条件改变的情况下,麻羊的某些生态特征亦发生相应的变化。如汶川县麻羊的体重、体高、体长、胸围、管围、胸深、胸宽等指标都高于大邑县麻羊,红血球、白血球、血红蛋白和血清钾的量亦较大邑县麻羊为高;汶川县麻羊被毛深厚,粗毛较稀,皮肤变厚,气管粗而长,环状软骨两端问距离大,心脏发育良好;汶川麻羊的消化系统除小肠外,均较大邑麻羊发达;甲状腺和肾上腺发育亦好。此外,成都麻羊的耐热性较差,汗腺属“顶浆分泌型”,但不能排汗。  相似文献   

19.
实验考察了在舍饲条件下,饲喂混合精料和干草时补硒对断乳山羊全血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活性、组织硒含量及其它指标的影响。风干基础日粮含硒0.03ppm,各实验组的补硒量分别为0、0.05、0.10、0.20、0.30ppm。结果表明;日粮含硒0.23ppm试羊全期增重、饲料/增重最佳,但各组间差异不显著。补硒后试羊全血GSH-Px活性显著升高,日粮含硒量大于或等于0.23ppm时酶活呈平稳状态,全血GSH-Px活性是表示山羊硒营养状况的较好指标。组织含硒量随日粮硒水平增加而上升,血硒、肾硒含量在日粮含硒0.23ppm时上升程度增大。由此可见,断乳山羊风干日粮硒需要量约为0.23ppm。  相似文献   

20.
成都白鸡数量性状遗传参数的初步估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用半同胞测定法,估测了成都白鸡主要数量性状的遗传参数。估递结果: 1.蛋重的遗传力和重复力分别0.504和0.770。 2.开产日龄月龄、300 产蛋量和500日龄产蛋量的遗传力分别为0.63,0.33和0.10。 3.300日龄产蛋量和500日龄产蛋量间的遗传相关是0.83。 4.2月龄体重和6月龄体重的遗传力,母鸡分别为0.686和0.660,公鸡分别为0.600和0.040。 5.2月龄体重和6月龄体重之间的遗传相关,公鸡和母鸡分别为0.83和0.89。根据上述结果,我们可以办出这样的结论:仔母鸡300日龄的产蛋量,可以办未来产蛋量的选择指数。2月龄体重可用办为肉类济的选择指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