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羊肚菌人工栽培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羊肚菌人工栽培技术羊肚菌人工栽培获得成功。现将其栽培技术公开如下:1.栽培料配方:(1)农作物秸粉75%,裁皮20%,磷肥1%,石膏1%,石灰0.5%,腐殖土3%;(2)木屑75%,麸皮20%,磷肥1%,石膏1%,腐殖土3%,(3)棉籽壳75%,麸皮...  相似文献   

2.
笔经过多年的栽培试验,对西瓜栽培技术进行了两项改革,可使西瓜增产30%-40%。  相似文献   

3.
商洛市商洲区牧护关镇位于秦岭之巅,该镇海拔平均1200m,年平均气温10℃,年平均降雨量1000mm,盛夏季节,雨量集中,降雨量占全年的降雨量60%以上,最热月平均气温20℃左右,温差10℃以上,温湿度适宜,夏无酷暑,气候凉爽,只要选择合理的栽培模式就能达到香菇反季节栽培(夏菇栽培)的优质高产。笔者依据牧护关镇的环境气候条件,致力于香菇反季节栽培技术探索,初步总结出一套高海拔地区香菇反季节栽培技术。现将栽培技术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4.
葡萄在双层搭架栽培技术条件下,实收每667m^2产鲜葡萄5000~8000kg,商品率达到85%,产量比对照增740%~60%,商品率提高25%~30%。该技术较适合滴灌节水工程,适合陆地栽培和温室栽培,可提高土地利用率,充分利用当地光照资源,具有较强操作性,提高了葡萄的产量和品质。  相似文献   

5.
大球盖菇栽培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古焕泉 《食用菌》2004,26(6):35-35
大球盖菇是联合国粮农组织推荐栽培的一种珍稀食用菌。我站为实施承担的省“星火计划”——珍稀食用菌引进生产与保鲜技术研究开发项目的要求,自2001年冬起引种大球盖菇试验。试栽情况表明:大球盖菇粗生易管,适应性强,栽培技术简便,可用单一稻草或加谷壳等辅料进行生料栽培,其中又以稻草加谷壳作培养料栽种效果较好,一般生物效率45%~60%。很适合在我市农村推广栽培。现将栽培技术简介如下。  相似文献   

6.
平菇生料栽培习惯接种量为10%~15%,很少超过20%。本项试验旨在通过超常量接种,以揭示发挥群体优势对于改善菌丝生育状况和提高抗杂菌能力的作用,为进一步提高生料栽培技术水平提供依据。结果报道如下。1材料与方法11菌种平菇(西德32)栽培种,本所生...  相似文献   

7.
灵芝多因子优化栽培试验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为了筛选灵芝(Ganodermalucidum)最优的栽培方式及配套的栽培技术,我们于1995年进行了多因子正交优化试验,现将试验结果总结如下。1材料与方法灵芝栽培场所为半地下式塑料大棚。母种培养使用PDA培养基,原种培养基为:棉皮88%、鼓皮10%、蔗糖1%、石灰1%、水130%。根据灵芝的栽培情况,选择品种、配方、栽培容器、栽培种接种时间四个因素参加试验,每个因素设三个位级(见表1)。表1因素位级表表2灵芝正交试验方案与分析表以上培养基中均加人8%鼓皮、l%蔗糖、回%石灰及Iki%水,搅拌均匀。试验方法采用正交法。本试验属四因素…  相似文献   

8.
李峰  赵建选 《食用菌》2011,33(3):42-43
河南省新乡市是河南省平菇生产种植规模最大、最集中区,常年种植平菇约2亿袋,是河南、河北山西、山东等地的平菇主要供应基地。近年来,在平菇常规栽培规模最大、最集中、最合适季节(在秋、冬季节),由于气温不正常、温度偏高、以及平菇栽培技术普及不够等原因,出现了菌袋大面积感染霉菌现象,个别栽培户栽培成功率只有20%~30%,  相似文献   

9.
王迪轩 《蔬菜》2001,1(2):17-18
黑木耳代料栽培是利用锯末屑、棉子壳、废棉渣、稻草、甘蔗渣、玉米芯(秆)等就地取材的廉价原料,用塑料袋作栽培容器,在室内栽培黑木耳的一种生产方式,其生物转化率可达150%,现将其栽培技术介绍如下。 一、栽培季节及品种选择 黑木耳属中温型胶质菌类,品种可选用沪耳1号、冀杂2号、草优6号、10号、陕耳一号及房耳793等。益阳地区春季栽培,2~4月接种,4~6月出耳;秋季栽培,8~9月接种,10~12月出耳。其它地区可参粉1%,石灰粉1%。 5.锯木屑78%,米糠20%,石膏粉1%,白糖1%。 生产中任选一…  相似文献   

10.
利用沼肥(包括沼渣和沼液)栽培双孢菇,拓宽了蘑菇高效生产途径,有效满足了牛粪少、稻草多、沼气池多地区栽培蘑菇的要求,同时较传统种植方式具有杂菇少,管理方便,节省劳力,成本下降36%,产量可提高15%,一、二级菇比重大等特点。现将其栽培技术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11.
西瓜嫁接育苗技术概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10多年来全国西瓜栽培面积一直保持在100万公顷以上,福州市是我省西瓜主产区,每年种植面积都在3400公顷左右,在许多主栽区连作导致西瓜枯萎病危害严重。造成减产甚至绝收。采用西瓜嫁接育苗栽培技术是防治西瓜枯萎病有效的途径。长乐市从1982年即开展西瓜嫁接育苗栽培技术的研究工作,经过十多年试验、示范、推广,长乐已成为福建省最大的西瓜嫁接育苗基地,嫁接苗栽培面积占栽培总面积80%以上,嫁接苗成活率可达95%。现将长乐市西瓜嫁接育苗技术做一概述。1 砧木与接穗的选择砧木:长乐市西瓜嫁接采用本地葫芦形…  相似文献   

12.
金针菇强化墙式栽培陈卫东(江苏省响水县食用菌开发公司224614)经过几年的栽培试验,我们摸索出强化墙式高产优质栽培技术。现将有关技术要点总结如下,期望能起抛砖引玉之效。1资料我们栽培所用配方比一般配方增产约10%。配方为:棉籽壳100kg,木屑10...  相似文献   

13.
“双孢蘑菇大棚地栽”,顾名思义,就是在利用空闲大棚搭阴棚,直接在地床上栽培双孢蘑菇。该项技术是一项投资省、操作简便、栽培管理方便、周期短、效益高、实用性强的蘑菇栽培技术。浙江省菇房床架栽培110m。面积用干料2500-3500kg,收鲜菇800—1000kg,生物转化率为25%-30%;而大棚地栽110m。投料1350-1500kg,通常可收500-700kg鲜菇,生物转化率为37.1%-46%,高的可达50%。  相似文献   

14.
金华市农科院于2000年引进凯特杏进行栽培,表现为:平均单果重82.3g,最大单果重145g,可溶性固形物含量13.2%,可食率达94%,品质佳,丰产、抗病;大棚栽培极少裂果,成熟早,商品性好。大棚栽培技术要点:合理密植,合理控制棚内温、湿度及光照、水分条件。合理留果。  相似文献   

15.
2002年浙江省杭州风林发展有限公司为调整种植结构,从北方引入冬枣进行栽培,取得成功.成活率达到98%,并且当年种植当年结果。现将有关栽培技术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16.
山东省济宁市任城区长沟镇近几年来进行葡萄露地延迟栽培,藤稔、巨峰葡萄于9月中下旬采收,果穗整齐,果粒大,着色好,可溶性固形物含量16.0%~18.0%,较好地满足了“十一”节日市场,所需成本大大低于设施栽培,从而提高了果农的收益。现将该地区采取的葡萄露地延迟采收栽培技术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17.
芦苇屑再生法工厂化栽培白金针菇要点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年来,用棉籽壳加蔗渣工厂化栽培白金针菇,以产量高、质量好、生产周期短等优点,被福省广大厂家所采用。但是蔗渣资源缺乏,且需求量大,价格也随之涨高。然而在该省山区各地,芦苇屑资源丰富,价格低廉。笔者从2008年初开始用芦苇屑代替蔗渣作为栽培基质,采用再生法栽培,每袋产菇250g以上,A级菇96%,B级菇4%,生物学效率高达59%,生产周期约59d。现将栽培技术要点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18.
由庆元县科委真菌研究所完成的“长根菇人工栽培技术研究”科技成果,于1998年11月18日在庆元通过县科委组织的专家评审委员会评审。长根菇子实体肉质细嫩,食味鲜美,营养丰富,有降高血压功能,具有较高食用和药用价值。该项目完成人姚传榕、姚平生和姚秋生等从1988年开始对长根菇进行人工栽培驯化研究,通过多年的大量试验研究、示范推广工作,基本摸清了长根菇的生物学特性和人工栽培特性,探索出一套高产稳产的栽培技术。人工栽培生物效率平均达120%,最高可达175%。自1993年以来,该项技术已在庆元县及周边地…  相似文献   

19.
杏鲍菇工厂化栽培技术要点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高君辉 《食用菌》2001,23(5):34-34
杏鲍菇最早在意大利进行小规模人工栽培。主要利用麦草为原料,低温杀菌处理,冷却后菌种混合,然后装袋培养,待菌丝满袋后,脱袋覆土,在自然环境下出菇。我国从20世纪90年代中叶起,对杏鲍菇的生物学特性、栽培技术进行研究,但主要以自然栽培为主。最近1、2年,有设施的企业也开始着手工厂化栽培技术研究。现将杏鲍菇工厂化栽培技术要点简介如下:1 栽培工艺 原料混合→杀菌→冷却→接种→培养→搔菌→催蕾→生育→采收、挖瓶。2 技术要求2.1 原料混合 木屑或木屑和玉米芯以6:4的比例混合。营养物质以米糠和麸皮各50%…  相似文献   

20.
四川黄背木耳高产栽培技术刘本洪(四川省农科院土肥所微生物室成都610066黄背木耳是一种大众化食用真菌,具有易栽培、抗病性强、经济产量高、生产周期短等特点。四川年栽培量一直稳定在25亿袋左右,占全国生产量的90%以上。随着栽培规模的扩大,产量高低悬...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