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结合形态学与分子生物学分析,对采自重庆地区疑似由链格孢引起的枇杷叶斑病样品进行病原菌分离鉴定。结果表明,所得病原菌的rDNA-ITS序列与GenBank中登录的4株链格孢菌Alternaria alternata(登录号分别为FJ228163、KT192329、KM100451、KP278185)的相似性均为99%,结合病原菌的菌落、分生孢子形态特征及致病性测定结果,将其初步鉴定为链格孢菌A.alternata,GenBank登录号为KY397985,并命名为24-CQYB。室内毒力测定结果显示,咪鲜胺、嘧菌酯、甲基硫菌灵、多菌灵及苯醚甲环唑等5种杀菌剂对24-CQYB菌株生长均有抑制作用。其中,苯醚甲环唑的抑制效果最好,EC50为3.84mg/L。  相似文献   

2.
以感黄瓜枯萎病的病株为试材,采用组织分离法对其病原菌进行分离和形态观察;采用生长速率法,研究测定了12种化学药剂对黄瓜枯萎病菌的毒力;并通过盆栽试验测定了室内抑制效果较好的7种化学药剂对黄瓜枯萎病的防治效果。结果表明:经鉴定,感黄瓜枯萎病病菌为尖镰孢菌(Fusarium oxysporum);抑菌效果最好的是36%噁霉·福美双可湿性粉剂1 000倍液,抑制率为93.92%,其次是10%苯醚甲环唑水分散粒剂1 500倍液、62.5%精甲·咯菌腈悬浮剂1 500倍液和99%恶霉灵粉剂3 000倍液,抑制率分别为85.48%、81.20%和80.45%;80%嘧霉胺水分散粒剂1 500倍液、99%恶霉灵粉剂3 000倍液和32.5%苯甲·嘧菌酯悬浮剂1 500倍液对黄瓜枯萎病的防治效果为79.48%~93.61%,可作为土壤处理剂防治黄瓜枯萎病,而且对黄瓜安全无害,具有较好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3.
以苯甲丙环唑、多菌灵、多抗霉素、异菌脲、戊唑醇5种杀菌剂和水杨酸、水杨酸钠2种诱导剂为试材,以链格孢菌(Alternaria alternata)为靶标病原菌,采用菌丝生长速率法和孢子萌发抑制法测定其对链格孢菌的毒性,并进行了林间药剂防治试验。结果表明:5种杀菌剂中对链格孢菌的抑制效果较好的药剂有苯甲丙环唑和异菌脲,其EC50值分别为0.519 6、0.517 5mg·L-1,对链格孢菌孢子萌发的抑制率分别为73.5%和74.9%;0.5~3.0mmol·L-1水杨酸和0.5~7.0mmol·L-1水杨酸钠对链格孢菌的孢子萌发和菌丝生长均无抑制作用。林间防治中,苯甲丙环唑和异菌脲防治效果最好,防效分别为94.7%和92.9%;施用3.0mmol·L-1的水杨酸和水杨酸钠后,枣缩果病的发病率均显著低于对照,水杨酸和水杨酸钠的诱导抗病效果分别为72.0%和57.3%。  相似文献   

4.
为筛选防治厚皮甜瓜白粉病的有效药剂,我们引进了几种药剂开展药效试验。试验结果表明,10%苯醚甲环唑WDG1 200倍液与25%乙嘧酚磺酸酯EC1 000倍液防治厚皮甜瓜白粉病效果显著,生产中可交替使用,施药间隔期7~10 d。  相似文献   

5.
为筛选由小孢拟盘多毛孢菌Pestalotiopsis microspora引起的柑桔黄斑落叶病的防治药剂,2014年通过室内菌丝生长速率法、孢子萌发法及田间药效试验评价了几种药剂的效果。结果表明,在室内,25%咪鲜胺乳油、80%代森锰锌可湿性粉剂、10%苯醚甲环唑水分散粒剂、80%乙蒜素乳油、25%吡唑醚菌酯乳油等药剂均能完全抑制小孢拟盘多毛孢菌的菌丝生长,25%咪鲜胺乳油、25%嘧菌酯悬浮剂、10%苯醚甲环唑水分散粒剂、80%乙蒜素乳油和25%吡唑醚菌酯乳油等药剂均能完全抑制小孢拟盘多毛孢菌的孢子萌发。在田间,25%吡唑醚菌酯乳油250或175mg/L单用,25%吡唑醚菌酯乳油250mg/L与99%矿物油乳油(2 973或4 950mg/L)混用,60%吡唑醚菌酯·代森联水分散粒剂400mg/L的表现较好,防治效果均在96%以上,可在生产中应用。  相似文献   

6.
通过室内毒力测定与田间试验相结合的方法,研究7种不同药剂对欧李叶黑斑病的室内毒力及田间防效。室内毒力测定结果表明,25%吡唑醚菌酯乳油、50%戊唑·咪水剂、50%乙嘧酚乳油、10%苯醚甲环唑水分散粒剂对欧李叶黑斑病病菌具有较强毒力,菌丝生长速率与药剂浓度高度相关。田间药效试验结果表明,在欧李叶黑斑病发生初期,使用50%戊唑·咪水剂2 000倍液、25%吡唑醚菌酯乳油1 500倍液、50%乙嘧酚乳油1 500倍液、10%苯醚甲环唑水分散粒剂1 500倍液可以有效地控制病害的发生,防效可达78%~88%。  相似文献   

7.
吡唑醚菌酯等5种杀菌剂对香蕉叶斑病的防治试验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试验了25%吡唑醚菌酯乳油等5种杀菌剂对香蕉叶斑病的田间防治效果.结果表明,75g/L氟环唑乳油500倍液的防效最好,喷药3次后10天防效达80.61%,其次为25%吡唑醚菌酯乳油1 000倍液和250 g/L苯醚甲环唑乳油2 500倍液,防效均超过75%.供试药剂在试验浓度范围内对香蕉安全,适宜大面积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8.
为丰富防治苹果斑点落叶病的药剂种类,研究苯醚甲环唑与克菌丹混配对其室内抑制效果与田间防治效果。结果表明:室内生测试验中,苯醚甲环唑和克菌丹的有效成分配比在1:1至1:8均表现增效作用,其中配比1:4增效作用明显,增效系数达4.04,为最佳配比;40%苯醚甲环唑·克菌丹可湿性粉剂1 000~1 500倍液田间防治苹果斑点落叶病取得了与常规药剂相当的防效,且减少制剂用量50.55%以上,降低农药投入成本35.37%以上。综上,40%苯醚甲环唑·克菌丹可湿性粉剂1 000~1 500倍液可作为防治苹果斑点落叶病的农药品种。  相似文献   

9.
为筛选有效的防控苹果斑点落叶病杀菌剂,采用菌丝生长速率法测定了苯醚甲环唑、吡唑醚菌酯单剂以及不同比例的混配制剂对病原菌的室内毒力,并选取相应的混配制剂进行田间药效试验。结果表明:室内毒力试验中,苯醚甲环唑与吡唑醚菌酯的配比在1∶3时,对病原菌的增效作用最为显著,共毒系数为137.15。田间药效试验中,30%苯醚甲环唑·吡唑醚菌酯悬浮剂120 mg/kg对苹果斑点落叶病的防治效果最佳,为86.14%,显著优于其他对照处理的防效。分析认为,苯醚甲环唑和吡唑醚菌酯的混配制剂可作为防控苹果斑点落叶病的有效药剂,进行示范推广。  相似文献   

10.
黄露  安星宇  熊鑫  姚令  何海永  吴石平 《中国果树》2023,(5):84-87+97+142
为明确贵州省红阳猕猴桃叶片上一种病害的病原菌,对病叶采用组织分离法分离得到6株病菌,通过ITS、EF-1α、β-tubulin基因进行多基因分子鉴定,6株病菌均为多主棒孢霉Corynespora cassiicola (Berk.&M.A.Curtis) C.T. Wei。采用菌丝生长速率法测定了10种杀菌剂对病原菌的抑菌效果,其中45%咪鲜胺微乳剂、20%咪鲜·嘧菌酯悬浮剂、30%吡唑醚菌酯悬浮剂、250 g/L丙环唑乳油、50%唑醚·喹啉铜水分散粒剂、10%苯醚甲环唑水分散粒剂的抑菌效果较好,EC50分别为0.52、0.88、2.56、2.94、4.80、4.90 mg/L。同时对6种杀菌剂进行了田间药效试验,结果表明20%咪鲜·嘧菌酯悬浮剂800倍液、10%苯醚甲环唑水分散粒剂750倍液、50%唑醚·喹啉铜水分散粒剂1 500倍液、45%咪鲜胺微乳剂1 500倍液防效较好,防效分别为80.86%、79.54%、76.86%、76.17%,可用于田间防治由多主棒孢霉引起的猕猴桃棒孢叶斑病。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