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15 毫秒
1.
《畜牧与兽医》2015,(11):99-103
为探究新疆南疆某奶牛场疑似感染牛乳头状瘤病及病毒基因型,本试验采取牛皮肤病变肿瘤样组织,进行组织病理学检查,并提取病料DNA,以乳头状瘤病毒(bovine papillomavirus,BPV)L1基因简并引物和通用引物(FAP59/FAP64和MY11/MY09)进行PCR扩增、测序、序列分析及遗传进化树构建。测序结果表明:新疆南疆Aks-01株与Gen Bank收录的BPV-2基因型参考株核苷酸序列比较,核苷酸同源性可达95%,为BPV-2基因型;与BPV-1、BPV-13基因型参考株遗传进化关系最近,同属Delta属。结合临床症状、组织病理学检查,确定该奶牛场牛乳头瘤由BPV-2基因型感染引起。  相似文献   

2.
为建立犊牛乳头状瘤病毒(BPV)的实验室检测和体外感染C127细胞的方法,本研究通过光镜和电镜对牛乳头状瘤组织进行观察,采用PCR方法对瘤组织BPV进行检测,测序后确定其基因型。并将分离的BPV感染C127细胞,利用光镜观察细胞形态学变化,透射电镜观察C127细胞的病毒粒子分布。结果显示,光镜可见瘤体组织呈多个指状突起,每个突起的中心为纤维组织和血管,突起外为多层鳞状上皮细胞;异型性低,未见明显角化且无异常核分裂象。透射电镜观察可见基底细胞、棘细胞及颗粒细胞均出现细胞形状不规则、线粒体空泡状等病理变化。采用PCR方法检测到在约450 bp处出现特异片段,测序结果显示该基因序列与分离自中国的BPV-2SW株(KC256805.1)L1基因的相似性高达99%,表明该病毒株为BPV-2型。利用BPV感染C127细胞经培养后可见细胞变小、细长、生长密集、排列紊乱等明显的形态变化。本研究结果表明牛乳头状瘤是由BPV-2感染引起的,并且BPV-2能够感染C127细胞,呈现出明显的形态学病理变化。  相似文献   

3.
牛纤维乳头状瘤病毒(BPV)是导致牛纤维乳头状瘤的病原。国外根据发病部位将BPV分为6个血清型(BPV1—6),并且认为不同血清型的病毒DNA有差异,且对组织的特异性不同。根据临床症状和病理变  相似文献   

4.
为了解牛乳头瘤病毒1型(bovine papillomavirus genotype 1,BPV-1)广西GX01株全基因组序列、结构特征及遗传变异情况,同时了解该毒株引起宿主产生的病理组织学变化情况,本研究选取广西贺州市患病牛皮肤肿瘤样物制作石蜡切片后镜检观察,提取病料DNA,以乳头瘤病毒L1基因的简并引物FAP59/FAP64进行PCR扩增以确定此病毒的基因型,根据GenBank中BPV参考株设计嵌套引物,对GX01株进行全基因组扩增、克隆测序及序列分析。病理组织学检查结果显示,可在病变部位发现表皮细胞增生、肿胀,角质过度及挖空细胞等乳头瘤病毒感染的特征性病变。序列分析结果表明,GX01株为BPV-1,其全基因组长为7 945bp,包含E1、E2、E4、E5、E6、E7、L1、L2 8个开放阅读框,符合BPV-1型基因组的结构特征;GX01与BPV-1参考株全基因组核苷酸序列同源性为98.6%~99.6%,与BPV-2型参考株(M20219.1)、BPV-13型参考株(JQ798171.1)同源性分别为86.9%和87.2%。GX01株为广西地区首次经检测确认并测定全基因组序列的牛乳头瘤病毒。本研究为广西地区乃至全国的牛乳头状瘤的病原鉴定、流行规律、遗传变异、疫源追溯及科学防控提供了基础数据。  相似文献   

5.
为了掌握牛乳头瘤病毒基因1型(BPV-1)全长基因序列特征,提取已鉴定为牛乳头状瘤病毒基因1型病料的病毒基因组DNA,参照GenBank中参考序列设计扩增引物、测序引物,扩增各片段,纯化回收后送样测序,对得到序列进行全长序列分析。结果显示,新疆南疆SY-12株为BPV-1基因型,其全基因组长度为7 946 bp,具有BPV-1基因型的结构特征,与GenBank中的BPV-1基因型参考株核苷酸同源性高达99.4%。与BPV-2、BPV-13基因型参考株的进化关系最近,同为Delta属。表明新疆南疆BPV-1基因型SY-12株为Delta属牛乳头瘤病毒。  相似文献   

6.
为了解牛乳头瘤病毒1型(bovine papillomavirus genotype 1,BPV-1)广西GX01株全基因组序列、结构特征及遗传变异情况,同时了解该毒株引起宿主产生的病理组织学变化情况,本研究选取广西贺州市患病牛皮肤肿瘤样物制作石蜡切片后镜检观察,提取病料DNA,以乳头瘤病毒L1基因的简并引物FAP59/FAP64进行PCR扩增以确定此病毒的基因型,根据GenBank中BPV参考株设计嵌套引物,对GX01株进行全基因组扩增、克隆测序及序列分析。病理组织学检查结果显示,可在病变部位发现表皮细胞增生、肿胀,角质过度及挖空细胞等乳头瘤病毒感染的特征性病变。序列分析结果表明,GX01株为BPV-1,其全基因组长为7 945 bp,包含E1、E2、E4、E5、E6、E7、L1、L2 8个开放阅读框,符合BPV-1型基因组的结构特征;GX01与BPV-1参考株全基因组核苷酸序列同源性为98.6%~99.6%,与BPV-2型参考株(M20219.1)、BPV-13型参考株(JQ798171.1)同源性分别为86.9%和87.2%。GX01株为广西地区首次经检测确认并测定全基因组序列的牛乳头瘤病毒。本研究为广西地区乃至全国的牛乳头状瘤的病原鉴定、流行规律、遗传变异、疫源追溯及科学防控提供了基础数据。  相似文献   

7.
新疆南疆地区某奶牛场3月龄犊牛陆续出现咳嗽、气喘、黏性鼻液等临床症状,发病死亡数只,怀疑为支原体感染引起。为确定病原,本研究采集发病犊牛鼻拭子30份、病死犊牛肺脏1份,提取基因组DNA进行PCR检测。同时,使用支原体培养基进行支原体分离,对纯化后单菌落进行分子生物学鉴定。结果显示,病牛鼻拭子中牛鼻支原体PCR阳性率为70%,从病死牛肺脏组织中分离到1株牛鼻支原体,未检测、分离到其他支原体。  相似文献   

8.
对贵州省晴隆县某种牛场暴发的疑似牛乳头状肿瘤病进行诊断,采用流行病学调查、临床症状观察、病理切片观察、PCR检测和分子分型。结果显示,该种牛场牛乳头状瘤病发病率为35%(7/20)。瘤体多呈结节状及菜花状,颜色多呈灰白色。病理切片显示,瘤体呈现角质化过度和细胞空泡化现象。遗传进化树分析显示,贵州省晴隆县暴发的牛乳头状肿瘤病是由BPV2型牛乳头瘤病毒所引起。本研究为贵州地区牛乳头状瘤病的科学防控提供了一定的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9.
乳头状瘤是牛的常见病和多发病,是由病毒引起,而且可人工接种复制。我们在北京市某奶牛场对本病进行了研究,报道如下。材料和方法在北京某奶牛场,对所有牛只(犊牛、育成牛、青年牛、成乳牛)进行了除乳头以外的皮肤检查,统计了乳头状瘤在牛群的发  相似文献   

10.
《畜牧与兽医》2019,(12):96-100
为了对河北省石家庄市某奶牛场发病及死亡奶牛进行确诊,试验对腹泻奶牛的粪样进行了牛病毒性腹泻病毒(BVDV)和牛冠状病毒(BCoV)PCR检测,同时对病死奶牛脏器样品进行BVDV、BCoV、传染性鼻气管炎病毒(IBRV)、牛轮状病毒(BRV)及牛细小病毒(BPV)的PCR检测。试验结果显示,6份粪样BVDV阳性率为50%,BCoV阳性率为33.3%,同一份粪样中可同时检测出BVDV和BCoV两种病毒。小肠、肺脏和肝脏中均检出BVDV和BCoV,未检测出IBRV、BRV和BPV。结果表明,BVDV和BCoV为阳性,IBRV、BRV和BPV结果为阴性。最后确诊为BVDV和BCoV的单一感染和混合感染。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