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00 毫秒
1.
评价鸭坦布苏病毒病灭活疫苗(HB株)免疫16日龄北京鸭的效力、免疫产生期和持续期。利用实验室制备的3批鸭坦布苏病毒病灭活疫苗(201401、201402和201403批),以0.5 mL/只的剂量分别经肌肉或皮下注射途径免疫16日龄DTMUV抗体阴性北京鸭,首次免疫后14 d按照同样的剂量和途径进行二次免疫。分别于首免后14 d,二次免疫后7、14、42、60d和100 d采血分离血清,用ELISA方法检测抗体。采血后以0.5 mL/只含500 DID50的剂量经胸部肌肉注射鸭坦布苏病毒进行攻毒,攻毒后2 d采血,分离血清进行病毒分离。3个批次疫苗免疫16日龄北京鸭,二次免疫后7 d均可检测到血清抗体,至60 d检测时抗体阳性率在80%以上。三批疫苗二次免疫后7 d即对试验鸭产生保护,保护率可达到60%以上,其中皮下注射途径的免疫持续期为60 d,肌肉注射途径的免疫持续期为100 d。鸭坦布苏病毒病灭活疫苗对16日龄北京鸭采用二次免疫的程序可获得良好的保护效果,胸部肌肉注射途径优于皮下注射途径。  相似文献   

2.
鸭坦布苏病毒(DTMUV)为新出现的病毒,主要引起鸭产蛋量急剧下降。本研究通过杆状病毒表达系统,利用蜂素信号肽(honeybee melittin signal peptide,Mels)构建分泌表达DTMUV JSXZ株E蛋白的重组杆状病毒,将其感染Sf9昆虫细胞,从而分泌表达DTMUV E蛋白,并对该表达E蛋白的免疫原性和保护效果进行了研究。经Western blotting、IFA试验证明E蛋白可以在Sf9昆虫细胞培养上清中分泌表达;通过免疫雏鸭试验、间接ELISA结果证明E蛋白可以诱导产生高水平的IgG血清抗体;MTT试验结果显示E蛋白能刺激T 淋巴细胞增殖;攻毒保护试验结果显示0.3 mL组免疫保护率为80%,0.6 mL组和0.8 mL组保护率均为100%,而PBS对照组雏鸭均表现为典型的DTMUV感染症状,其中3只死亡。上述研究结果为DTMUV亚单位疫苗的研究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3.
为探明鸭坦布苏病毒病重组亚单位疫苗的安全性,将3批次鸭坦布苏病毒病亚单位疫苗的实验室制品分别以高、中、低剂量免疫雏鸭,并以高剂量免疫产蛋鸭。通过对免疫雏鸭食欲、精神状态、注射部位观察及体重增加情况的监测来评价疫苗的安全性。结果显示,免疫鸭食欲、精神状态均正常,注射部位未见明显病变,体重增长情况与非免疫组鸭一致。对产蛋鸭的产蛋量与孵化率进行统计发现,疫苗对免疫后30 d内产蛋鸭的产蛋率和免疫后4~6 d入孵蛋孵化率无明显影响。攻毒保护试验结果显示,低剂量组保护率为70%,中、高剂量组与商品活疫苗组的保护率均为100%,非免疫对照组鸭均表现为典型的鸭坦布苏病毒(Duck tembusu virus,DTMUV)感染症状,其中4只死亡。以上结果表明,该重组亚单位疫苗具有良好的安全性与保护性。  相似文献   

4.
为评价真核表达的鸭坦布苏病毒(DTMUV)融合表位蛋白的免疫原性,本研究通过生物信息学技术,对DTMUV E蛋白序列进行分析,筛选2段T细胞表位和8段B细胞表位,采用柔性肽将10条多肽进行拼接,人工合成串联表位基因,利用杆状病毒表达系统对该融合表位蛋白(r TBE)进行表达。经western blot和间接免疫荧光试验证明r TBE能够在在Sf9细胞中有效表达。重组蛋白经镍柱纯化,并采用Al(OH)_3乳化(0.1μg/m L),分别以0.3 m L、0.6 m L和0.8 mL的剂量免疫雏鸭,ELISA抗体检测结果表明,rTBE可以诱导雏鸭产生高水平的IgG血清抗体;MTT结果表明,rTBE能够刺激雏鸭脾脏T淋巴细胞增殖;中和抗体试验结果表明,表达的rTBE和DTMUV病商品活疫苗均能够刺激机体产生针对DTMUV的中和抗体。Al(OH)_3对照组雏鸭均未产生IgG血清抗体与中和抗体。攻毒保护试验结果显示,0.3 mLrTBE免疫组对雏鸭的保护率为70%,0.6 m L、0.8 m L和商品化疫苗免疫组对雏鸭的保护率均为100%,而Al(OH)_3对照组雏鸭均表现为典型的DTMUV感染症状,其中4只死亡。以上结果表明,本研究预测及表达的DTMUV E蛋白融合表位蛋白r TBE具有免疫原性及保护力。以上研究结果为DTMUV新型亚单位疫苗的研究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5.
为进一步了解鸭坦布苏病毒病灭活疫苗(HB株)在生产中的使用效果,我们对该产品的临床安全和效力进行了评价。临床试验结果表明,鸭坦布苏病毒病灭活疫苗安全且有效。试验分为两个处理组:1)安全试验组,免疫后21d注射部位疫苗无残留,且该疫苗免疫对雏鸭体重、种鸭的产蛋率和孵化率均无明显影响;2)效力试验组,免疫鸭的ELISA抗体免疫后14d开始转阳,免疫后28d、60d、90d、120d和135d的阳性率均不低于90%。免疫后28d和135d的攻毒保护率均不低于80%。  相似文献   

6.
为筛选出理想的鸭TMUV-AIV(H9亚型)二联灭活疫苗免疫佐剂,将灭活的坦布苏病毒液和禽流感病毒(H9亚型)尿囊液分别与白油佐剂、卡波姆佐剂、铝胶佐剂、蜂胶佐剂制成抗原含量相同的TMUV-AIV二联灭活疫苗。应用阻断ELISA方法和血凝抑制方法测定免疫鸭血清中坦布苏病毒和禽流感病毒抗体,比较不同佐剂疫苗对试验鸭的免疫效力。结果表明,以白油作为佐剂的灭活疫苗组免疫效果最好,抗体产生快、抗体水平优于其他各组,免疫2周后60%(6/10)血清样品HI抗体可达1∶8以上,80%血清样品呈TMUV抗体阳性,是制备鸭TMUV-AIV(H9亚型)二联灭活疫苗的理想佐剂。  相似文献   

7.
鸭坦布苏病毒(DTMUV)为新出现的病毒,主要引起鸭的产蛋量急剧下降.为评价真核表达DTMUV的E蛋白的免疫原性,本研究利用杆状病毒表面展示技术,构建表面展示DTMUV JSXZ株E蛋白的重组杆状病毒(rBV-DTMUV-E),将其感染昆虫细胞,从而将E蛋白展示在杆状病毒的表面,并对表达的重组E蛋白(rE)的免疫原性和保护效果进行研究.经western blot和间接免疫荧光试验证明rE能够在Sf9细胞中有效表达;并且呈可溶性表达.重组蛋白经镍柱纯化,并采用氢氧化铝乳化(0.1 μg/mL),分别以0.2 mL、0.4 mL和0.6 mL的剂量免疫雏鸭,通过ELISA抗体检测结果证明,rE可以诱导产生高水平的IgG血清抗体;MTT试验结果表明,rE能够刺激T淋巴细胞增殖;攻毒保护试验结果显示,其0.2 mL组免疫保护率为80%,0.4 mL和0.6 mL组保护率均为100%,而对照组雏鸭均表现为典型的DTMUV感染症状,其中4只死亡.以上研究结果为DTMUV亚单位疫苗的研究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8.
将鸭坦布苏病毒浓缩后制备灭活苗,免疫试验鸡制备卵黄抗体,鸡胚中和试验表明,第3次免疫后15d,卵黄抗体中和效价为1:10^3.5,雏鸭攻毒保护试验结果表明,预防组和治疗组的保护率分别达到90%和78%,说明本试验制备的卵黄抗体对鸭坦布苏病毒病有着显著的预防和治疗作用。  相似文献   

9.
鸭坦布苏病毒JM株E蛋白的截断表达及间接ELISA方法的建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研究利用RT-PCR扩增鸭坦布苏病毒(Duck Tembusu virus,DTMUV)JM株E基因截断片段(822 bp),并将其克隆至原核表达载体p ET32a(+),成功构建了重组质粒p ET32a-E。重组质粒转化大肠杆菌Rosseta,经IPTG诱导得到了高效表达。Western blot分析表明,重组蛋白能与DTMUV阳性血清发生特异性反应。将纯化好的DTMUV E蛋白作为包被抗原,建立了检测DTMUV血清抗体的间接ELISA方法。经过条件优化,确定了抗原最适包被浓度为0.093μg/孔,血清的最佳稀释度为1∶100。批内和批间重复试验的最大变异系数分别为3.53%和9.73%。用建立的ELISA方法对免疫鸭坦布苏病毒灭活疫苗的鸭血清和对照鸭血清进行抗体检测,同时与攻毒保护试验进行比较,两者的阳性符合率为86.67%,阴性符合率为100%。  相似文献   

10.
鸭瘟鸡胚化弱毒活疫苗与鸭坦布苏病毒病活疫苗通过肌肉注射途径,同时接种21日龄健康易感肉鸭,检测两种活疫苗联合免疫的安全性和免疫效力。将两种活疫苗同时免疫雏鸭,免疫后14d检测血清抗体值,并在14d时采用鸭瘟强毒和鸭坦布苏病毒强毒株同时攻毒,观察试验组与对照组的攻毒保护情况。结果表明:两种活疫苗联合免疫健康易感雏鸭后,血清抗体上升快,可同时抵御鸭瘟强毒与鸭坦布苏病毒强毒株的攻击,保护效果良好。结论:鸭瘟与鸭坦布苏病毒病活疫苗联合免疫,对雏鸭安全,免疫保护效果好,避免多次免疫对雏鸭带来的应激反应,提高养殖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