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8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17篇
基础科学   2篇
综合类   14篇
畜牧兽医   60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3篇
  2019年   3篇
  2018年   4篇
  2016年   2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5篇
  2012年   3篇
  2011年   6篇
  2010年   4篇
  2009年   4篇
  2008年   7篇
  2007年   6篇
  2006年   5篇
  2005年   6篇
  2004年   6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3篇
  2000年   1篇
  1998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7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禽白血病病毒J亚群(ALV-J)的攻毒试验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将禽白血病病毒 J亚群 (AL V- J)内蒙株 NM876 1和 NM9996人工接种于 1日龄爱维茵肉种鸡 ,通过眼观、病理组织学检查观察了攻毒鸡的病理学特征 ;通过 PCR和 EL ISA技术检测了病毒感染率、抗体变化规律以及病毒和抗体的相关性。结果显示 ,攻毒鸡从第 3周开始即可检出病毒 ,NM876 1株和 NM9996株病毒感染率分别为 71.4 %和6 4 .3% ;从第 5周开始 ,出现较明显的病理学变化 ,病变特征以骨髓、肝脏、心脏、脾、卵巢等组织内髓细胞增生为主 ,而法氏囊、脑、坐骨神经无变化 ;攻毒鸡抗体消长变化有一定的规律 ,一般在 7~ 8周龄和 18~ 2 0周龄时分别出现 1次高峰 ,而在 4~ 6周龄、10周龄和 2 3周龄分别出现 1次低谷 ,提示鸡场进行 EL ISA检测时要避开这一时期 ;攻毒鸡产生耐受性病毒血症 ,即病毒阳性而抗体阴性 (V A- )的比例较高 (7/14 ,9/14 )。通过以上的研究证明 ,AL V- J内蒙株疾病模型复制成功 ,NM876 1、NM9996可作为原型株进行相关研究  相似文献   
2.
蛋鸡中发现J亚群白血病与网状内皮增生症自然混合感染   总被引:12,自引:3,他引:12  
发病蛋鸡经组织学、免疫组化检测确诊为J亚群白血病与网状内皮增生症混合感染。与人工接种病例不同的是,在肿瘤组织内还发现一种特殊的细胞——淋巴-巨噬细胞;在骨髓和肿瘤组织中检测到部分髓细胞胞浆内有ALV—J抗原表达。从发病情况、各器官病变程度及免疫组化结果来看,2种病原存在明显的相互协同作用,脾可能是网状内皮增生症的原发器官。但其发病的时间可能不如J亚群白血病早。此次在蛋种鸡发现此混合感染提示,病毒在环境选择压及免疫选择压的作用下,其生物特性、致病作用以及宿主范围均可发生改变。应警惕J亚群白血病和网状内皮增生症混合感染在蛋鸡中的大面积暴发。  相似文献   
3.
水溶性甲壳胺体外抑菌活性的试验研究   总被引:3,自引:3,他引:0  
用二倍稀释法测定 6种甲壳胺样品的最低抑菌浓度 (MIC) ,并根据MIC制作含有甲壳胺的普通琼脂培养基和药敏试纸片。结果表明 :编号为 1 #、 3 #、 4 #、 6 #甲壳胺在一定浓度时对大肠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沙门氏菌、巴氏杆菌均有不同的抑制作用 ;2 #、 5 #在试验所用浓度下抑菌效果不明显。用与MIC相同浓度配制的甲壳胺琼脂的抑菌作用与试管MIC法相同 ,而甲壳胺试纸片则需要 8个MIC才有抑菌作用。  相似文献   
4.
旨在比较ALV-J-SD1005毒株和ALV-J-NX0101毒株感染鸡只致病性、诱发先天性免疫因子和致肿瘤因子表达的差异,用感染剂量为103TCID50的两株病毒分别颈部皮下接种75只1日龄海兰褐鸡,感染后7、14、21 d检测体重、肿瘤病变、死亡率、血液和皮下纤维组织中病毒含量以及肝中鸡TRIM25、MDA5、IRF7、IFN-α/β、14-3-3σP53、STAT1等免疫因子或肿瘤因子的mRNA表达量。结果显示,雏鸡感染ALV-J-SD1005毒株后最早于第10天出现纤维组织增生,14 d致纤维组织增生率为100%(18/18),死亡率为5.2%(1/19);随着感染日龄的增加,增生组织指数和死亡率不断升高,21 d时分别达34.4%(74.5/209.5)和58.3%(7/12)。血液和皮下纤维组织的病毒载量显著升高;同时,显著上调鸡肝中MDA5、IRF7、P53等基因的表达量,下调IFN-α/β和14-3-3σ基因的表达量;而鸡TRIM25基因呈现感染早期(7 d)表达显著下调,后期(14~21 d)表达显著上调。ALV-J-NX0101毒株感染后21 d未检测到肿瘤发生,也没有鸡只死亡,但见鸡血液等组织中病毒载量显著增多,鸡TRIM25、MDA5、IRF7、IFN-βIFN-α基因表达显著下降,STAT1基因表达显著上调。上述结果可以看出,ALV-J-SD1005毒株与ALV-J-NX0101毒株在感染鸡体内诱发不同的抗病毒反应和抗肿瘤反应,导致产生明显不同的病毒增殖和致病特点。本研究为深入理解两株ALV-J病毒致肿瘤机制、探索新诊断标识提供重要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5.
为确定转移因子纳米脂质体的最佳制备工艺,以及保质期。本研究采用逆相蒸发法制备,以包封率为优化指标,正交试验优选最佳配方。电镜下观察形态,检测包封率、渗透率。结果确定最佳制备工艺:卵磷脂/胆固醇(摩尔比)为2:1,转移因子(TF)浓度为6mg/m l,吐温-80为1m l,有机相/水相(体积比)为4:1。电镜下大部分粒径小于100nm,分布均匀,包封率高达49.5%,四个半用后的渗透率为52.4%。优选工艺制备的转移因子纳米脂质体质量符合标准,具有一定的稳定性。  相似文献   
6.
2010—2011年检测3批病例,分别来自泰安新泰的110日龄麻鸡、济宁泗水的90日龄麻鸡和济南20日龄蛋雏鸡。病鸡均表现消瘦、精神萎靡、嗜睡、鸡冠稍苍白或发绀等,死亡率分别为20%、12%和18%。剖检,3批病鸡均可见肝脏、脾脏及肾脏严重肿大,胸腺、肌肉、腺胃等组织器官出血。新泰病鸡肝脏和肺脏表面有明显的白色肿瘤结节。血液涂片与骨髓涂片观察发现大量红细胞转变为体积较大,胞质丰富蓝染,胞核大呈圆形、核内有很纤细的染色质、核周围有空泡的成红细胞,以晚幼成红细胞为主;组织学检查发现,在所有组织脏器血管及间质内均可观察到大量聚集的与血涂片中形态相一致的成红细胞,并且可观察到核分裂相,但未见淋巴细胞聚集。通过血液学和组织学观察不仅排除马立克氏病和网状内皮组织增生症,而且排除中毒及代谢性疾病的可能。以肝脏组织DNA为模板,在3批病鸡中利用PCR检测均扩增出J亚群禽白血病病毒(ALV-J)gp85基因924bp的特异性片段,而A亚群禽白血病病毒(ALV-A)、B亚群禽白血病病毒(ALV-B)阴性。免疫组织化学检测结果表明,发病鸡肺脏和脾脏等含血量丰富的组织内发现组织细胞及成红细胞胞质呈ALV-J抗原阳性。根据以上检测结果确定此3批患有成红细胞白血病病鸡均由ALV-J感染引起。ALV-J引起单纯鸡成红细胞白血病在国内为首次发现。ALV-J在我国鸡群中的多潜能致瘤机制需要进一步的研究。  相似文献   
7.
J亚群白血病病理学观察及抗原定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通过病理组织学和免疫组织化学技 术对1日龄感染鸡定期进行病理组织学观察 及gp85病毒糖蛋白检测,确定病理变化和J 亚群白血病的组织学嗜性及二者的关系。结 果在3周龄时出现第1只发病鸡,以后所有 鸡发病且病变随着日龄的增加而加重,主要 在骨髓、肝脏、脾脏、肾脏、卵巢、心肌等组织 中出现瘤细胞增生,并有炎性反应;免疫组在 3周龄时,肝脏、心脏、肺脏、小肠、肾脏、卵巢、 骨骼肌开始出现阳性反应,抗原主要在胞浆 中出现,呈深蓝色颗粒。在10周龄~14周龄 时,骨髓呈中度的阳性反应,而其它组织的阳 性信号出现的程度未见大的变化;在23周龄 时,肝内肿瘤呈较强阳性反应,信号主要集中 在细胞核;整个实验过程中,法氏囊、脑始终 呈阴性反应。研究发现,骨髓及肿瘤的抗原 性较强,并且肿瘤的抗原性要强于骨髓;另外 还发现,在阳性反应强的组织中,病变较明 显,肿瘤细胞增生明显,即阳性反应的组织器 官易形成肿瘤转移灶。  相似文献   
8.
扩增口蹄疫病毒(FMDV) 3C蛋白编码基因,将其克隆到原核表达载体,并转化至大肠杆菌BL21中进行诱导表达; 3C重组蛋白纯化后免疫新西兰大白兔,制备多克隆抗体,通过ELISA和Western blot检测多克隆抗体的效价和特异性,并将该抗体通过间接免疫荧光(IFA)和Western blot应用于3C的检测。ELISA结果显示,制备的3C蛋白多克隆抗体效价达1∶256 000; IFA结果显示,该抗体能够检测到3C蛋白在细胞中的定位; Western blot结果显示,该多克隆抗体能够检测到在细胞中过表达的3C蛋白。本研究制备的FMDV 3C蛋白多克隆抗体为FMDV及其3C蛋白的相关研究提供了重要的物质基础。  相似文献   
9.
REV感染肉种鸡后动态病理学观察与抗原分布及检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用网状内皮组织增生病病毒(REV)人工接种1日龄肉种鸡,定期剖杀,通过病理组织学观察病变特征及肿瘤的发生发展;用免疫组化、PCR检测抗原与病毒在体内各器官的分布规律;超薄切片观察肿瘸细胞、病毒的形态.结果显示,肝脏、脾脏、胸腺、法氏囊较早出现明显的肿瘤增生灶,在这些器官内免疫组化阳性信号出现最早,且信号最强,在5周龄时,心肌、腺胃、肺、肾、骨髓等器官才开始出现阳性信号,但呈中度的阳性反应,9周龄后阳性信号开始减弱.肝脏、脾脏、胸腺、法氏囊、骨髓扩增出REV的LTR基因片段,超薄切片显示病毒多分布在胞浆内和细胞间隙内.研究发现病变明显的组织中,阳性反应较强,肿瘤细胞增生明显,即强阳性反应的组织器官易形成肿瘤转移灶及肿瘤结节,同时,抗原最早出现在这些器官说明其中可能存在REV的靶细胞.虽然阳性信号在腺胃出现较晚,但90%以上的腺胃肿大说明腺胃也是REV的主要侵害器官.  相似文献   
10.
将禽白血病病毒J亚群(ALV-J)NX0101毒株接种1日龄和7日龄SPF雏鸡并设阴性对照组,采用实时荧光定量RT-PCR方法,定期检测病毒在体内的复制情况。根据GenBank发表的ALV-Jenv基因保守序列(AY897227)设计1对特异性引物扩增目的基因;根据鸡的3-磷酸甘油醛脱氢酶(GAPDH)基因序列(K01458),在保守区内设计1对引物扩增内参照基因,分别克隆入质粒作为标准品制作标准曲线,采用SYBR GreenⅠ染料建立荧光定量PCR法,并对方法的特异性、敏感性和重复性进行评价。结果显示,标准曲线的Ct值与标准品浓度的对数值之间存在线性关系;最低每个反应可检测到60个拷贝的病毒数,比常规PCR灵敏度高1 000倍。检测结果分别采用绝对定量法和相对定量法进行分析,都达到了良好的效果。通过对病毒含量变化的检测发现,在雏鸡4周龄时,2个接毒组ALV-J病毒突然呈对数式增长。据此分析ALV-J病毒在体内经过3~4周潜伏后,突然呈暴发式增长,这种情况可能和临床表现的免疫抑制直接相关。结果表明,本试验建立了一种特异性强、敏感性高、可定量分析ALV-J病毒增殖的方法,为进一步相关研究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