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免疫系统可以看做是淋巴细胞、巨噬细胞及与巨噬细胞相似的无吞噬能力的辅助细胞的结合体系。淋巴细胞是免疫系统的主体,其中胸腺来源的 T-淋巴细胞和法氏囊来源的 B-细胞是不同的。淋巴细胞具有不同的功能可能是由于存在不同的亚群,尤其是 T-细胞亚群的功能是不同的。有些 T-细胞可以辅助或抑制免疫应答的产生,包括对抗体的产生都有辅助或抑制作用。其他一些细胞可产生一些可溶性的物质,这些物质可溶解带有抗原的细胞,甚至也可溶解器  相似文献   

2.
为了研究动物胸腺发育结构与功能的关系,本试验以健康昆明小鼠为研究对象,通过组织形态和流式细胞术研究不同日龄小鼠胸腺的形态特点和淋巴细胞亚群的动态变化。结果表明:随着日龄的增加,小鼠胸腺髓质逐渐增宽,胸腺小体增多,结缔组织增加并分隔胸腺形成明显的小叶结构;外周血CD3+、CD3+CD4+、CD3+CD8+T淋巴细胞逐渐增多。可见小鼠到50日龄时胸腺已开始发育成熟,免疫功能逐渐增强。  相似文献   

3.
动物免疫功能药剂发展与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动物机体的免疫系统包括参与免疫反应的各种免疫细胞、组织与器官,包括巨噬细胞、淋巴细胞、浆细胞以及胸腺和淋巴组织(淋巴结、脾、扁桃体).在执行免疫过程中,巨噬细胞分化为B细胞、T细胞和浆细胞.  相似文献   

4.
<正>血液发生产生机体所需的各种血细胞。对脊椎动物造血过程的研究发现,造血干细胞是一群多能干细胞,其能够分化产生包括红系的红细胞和血小板、髓系的巨噬细胞和粒细胞以及淋系的T、B淋巴细胞等多种血细胞。在造血干细胞形成T细胞的过程中,T淋巴前体细胞迁移进入胸腺非常关键,但调控这一过程的分子机制并不清楚。另外何种机制决定造血干细胞特异分化成T细胞前体而非其它血细胞也尚不明确。而阐述清  相似文献   

5.
T细胞的发育分化及胸腺激素的作用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胸腺既是免疫器官,又是内分泌器官。胸腺是T淋巴细胞发育、分化和成熟的场所。原胸腺细胞,经过前胸腺细胞、CD4-CD8-双阴性细胞、CD4 CD8 双阳性细胞以及CD4 CD8-或CD4- CD8 两个单阳性胸腺细胞亚群共5 个阶段,发育分化为成熟的T淋巴细胞。胸腺微环境是T淋巴细胞发育分化的重要条件。胸腺上皮细胞分泌产生的胸腺激素在T淋巴细胞发育分化过程中起重要作用。文章着重综述了T淋巴细胞发育分化过程及胸腺激素的生化性质和生物学功能。  相似文献   

6.
动物免疫功能药剂的发展与应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动物机体的免疫系统包括参与免疫反应的各种免疫细胞、组织与器官,包括巨噬细胞、淋巴细胞、浆细胞以及胸腺和淋巴组织(淋巴结、脾、扁桃体)。在执行免疫过程中,巨噬细胞分化为B细胞、T细胞和浆细胞。在抗原的刺激下,B细胞和T细胞分别增殖、分化为浆细胞和致敏小淋巴细胞;而后由将浆细胞合成多种免疫球蛋白IgG、IgM、IgA、IgD、IgE等抗体,并与抗原发生反应,产生体液免疫;由致敏小淋巴细胞与抗原发生反应,产生细胞免疫。此外,淋巴细胞、巨噬细胞还可产生干扰素、白细胞介素、巨噬细胞因子等参与免疫功能的调节。颗粒白细胞…  相似文献   

7.
为了解肉鸡生长期内免疫前后的细胞免疫反应,本实验采用CD3/CD4/CD8三色流式细胞术、MTT法和Griess法依次检测了AA肉鸡免疫禽流感灭活疫苗和非免疫状态下外周血、胸腺和脾脏中T淋巴细胞及其亚群的相对含量、外周血中T淋巴细胞对PHA-P的增殖反应能力和诱导巨噬细胞NO分泌量的变化。结果表明,非免疫状态下,AA肉鸡外周血CD4+、CD8+、CD3+T淋巴细胞相对百分含量在7日龄时均为最低,脾脏中CD4+T淋巴细胞相对百分含量在整个试验期一直呈下降趋势,免疫后外周血、脾脏和胸腺中CD4+、CD8+、CD3+T淋巴细胞相对百分含量均明显高于非免疫组,且脾脏CD4+T淋巴细胞呈阶段性上升状态;各时期淋巴细胞刺激指数(SI)值和巨噬细胞NO分泌量检测结果表明,免疫组均高于同期对照组(p<0.05)。研究结果还表明:肉鸡在7日龄时细胞免疫水平最低,灭活疫苗可以激发肉鸡产生较强的细胞免疫应答。  相似文献   

8.
为探讨香菇β-葡聚糖(lentinan,LTN)对雏鸡免疫增强作用的机理,从体内和体外2种途径研究了LTN对雏鸡脾和胸腺淋巴细胞以及腹腔巨噬细胞NO产生的影响.体内试验的4组21日龄雏鸡分别腹腔注射1 g/L的LTN、10 g/L的LTN、20 g/L的硫乙醇酸钠和生理盐水各2 mL,3 d后测脾和胸腺淋巴细胞以及腹腔巨噬细胞产生NO的量;分别以50、100、200、400 mg/L的LTN刺激经硫乙醇酸钠活化的巨噬细胞,测定其N0的生成量.结果显示,1 g/L和10 g/L的LTN均能刺激体内脾和胸腺淋巴细胞以及腹腔巨噬细胞产生NO;不同浓度的LTN均能使体外巨噬细胞NO的生成量增加.证实,适度促进免疫细胞NO的生成可能是LTN的主要免疫作用机理之一.  相似文献   

9.
胸腺中含有两类细胞:淋巴细胞和上皮细胞,淋巴细胞位于上皮细胞形成的网状结构中,上皮细胞是产生胸腺激素的主要细胞。胸腺肽(Thymosm)是胸腺组织上皮细胞分泌的一组蛋白质和多肽激素,其主要活性成份是由28个氨基酸组成的胸腺肽α1(Tα1)。胸腺肽对胸腺依赖性淋巴细胞(T细胞)的  相似文献   

10.
鸡的免疫系统是指具有识别、杀灭和清除入侵病原的一种特殊系统,包括胸腺、法氏囊、骨髓、哈德氏腺、脾脏、盲肠扁桃体等组织,以及淋巴细胞和巨噬细胞等免疫相关细胞。 在传染性病原(如细菌和病毒)侵染鸡体,激发机体免疫的最初阶段,必须有巨噬细胞、T淋巴细胞和B淋巴细胞的参与和相互协调、相互作用。当某种传染因子进入鸡体后,  相似文献   

11.
维生素D3是一种新的神经内分泌-免疫调节剂,主要表现为对单核/巨噬细胞、T淋巴细胞、B淋巴细胞、胸腺细胞的增殖分化及细胞功能具有重要影响。维生素D3与T淋巴细胞、B淋巴细胞和巨噬细胞分泌抗体、淋巴因子、补体和单核因子等功能紧密相关。但关于维生素D3对家禽免疫细胞、免疫因子调节的研究甚少。本文就维生素D3的免疫功能及其对家禽T淋巴细胞、抗原呈递细胞(APC)和免疫因子调节的研究现状和展望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白花蛇舌草多糖对小鼠胸腺和脾脏体外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采用MTT法研究不同浓度(500μg/m L、250μg/m L、200μg/m L、150μg/m L、100μg/m L、50μg/m L、25μg/m L)的白花蛇舌草多糖对体外培养的小鼠胸腺和脾脏淋巴细胞的代谢及其与Con A或LPS协同诱导的转化作用、小鼠胸腺和脾脏巨噬细胞吞噬活性及自然杀伤细胞活性的影响。结果:白花蛇舌草多糖可显著提高脾脏巨噬细胞吞噬功能(P0.01),促进脾脏淋巴细胞代谢及其与Con A或LPS协同诱导的转化作用(P0.01),但对小鼠胸腺淋巴细胞代谢及其与Con A或LPS协同诱导的转化作用、小鼠胸腺巨噬细胞吞噬功能无显著性影响(P0.05);白花蛇舌草多糖能够显著增强小鼠胸腺和脾脏NK细胞活性(P0.01),并呈现明显的量效双向作用关系。结论:一定浓度范围内的白花蛇舌草多糖可提高小鼠脾脏和胸腺淋巴细胞、巨噬细胞和NK细胞的体外免疫活性。  相似文献   

13.
应用流式细胞仪结合免疫荧光抗体技术对固始鸡和固始鸡胚胎免疫器官内T淋巴细胞亚群的动态变化和发育分化规律进行了研究.结果发现,(1)胚胎时期,胸腺内T淋巴细胞发育分化低,表现为成熟的T淋巴细胞(CD3~+)和不成熟的胸腺细胞均较少;出壳后,固始鸡胸腺内成熟T淋巴细胞增多,占胸腺细胞的30%左右,但大部分仍是未成熟的胸腺细胞.(2)脾脏内T淋巴细胞为成熟的T淋巴细胞(CD3~+),占淋巴细胞的60%左右.胚胎时期脾脏内CD3~+水平低,出壳后2周已达脾脏内正常水平(60%左右).(3)法氏囊内有少量的成熟T淋巴细胞(10%左右).结果表明,T淋巴细胞在固始鸡胸腺内增殖分化和成熟,脾脏和法氏囊内的成熟T淋巴细胞均来源于胸腺.  相似文献   

14.
鸡的免疫系统包括法氏囊、胸腺、骨髓、脾脏、哈德尔氏腺、盲肠扁桃体和初级淋巴结。主要的免疫功能是在网状内皮系统参与下,由分化的淋巴细胞来完成。 细胞的免疫机能 成熟的T细胞形成“抗原识别系统”,还能产生在细胞免疫中起重要作用的数种物质。此外,T细胞也参与B细胞的激活。感染之后,T细胞通过产生记忆细胞,特殊的效应细胞(淋巴细胞)、抑制细胞进行应答。成熟的B细胞连续地从法氏囊,向其它淋巴器官移动,一直持续到大约8周龄。B细胞移出法氏囊时,它的表面被非特异性抗体所覆盖。它对感染的应答是通过记忆细胞、产生抗体的细胞(浆细胞)来进行的。  相似文献   

15.
为了研究桦木酸对小鼠淋巴细胞和巨噬细胞的影响.从白桦树皮中提取桦木醇,经琼斯试剂氧化制备中间产物桦木酮酸后,用硼氢化钠还原合成桦木酸;取6周龄KM小鼠168只,随机分为4组,按0、0.25、0.5和1 mg·kg-1体质量连续灌胃14 d,检测桦木酸对淋巴细胞的增殖,脾和胸腺淋巴细胞亚群以及脾淋巴细胞的溶血空斑数和巨噬细胞的吞噬能力的影响.结果表明,桦木酸能提高小鼠的免疫器官指数,协同促进ConA或LPS诱导的小鼠脾脏T淋巴细胞或B淋巴细胞的增殖活性,提高胸腺淋巴细胞CD4+百分率,脾淋巴细胞的CD19+百分率以及CD4+/CD8+的百分比;桦木酸增加SRBC免疫小鼠溶血空斑数,还能显著增强腹腔巨噬细胞吞噬中性红的能力.结果提示,桦木酸具有一定的免疫调节作用,对小鼠的细胞免疫、体液免疫功能和非特异免疫有明显的增强作用.  相似文献   

16.
本研究对14 周龄的42 只 S P F鸡经气囊感染鸡喉气管炎病毒,通过病理组织学和扫描电镜检查,对不同感染阶段试验鸡进行研究。试验结果表明:感染后12h 气管粘膜淋巴细胞开始增生,以后逐渐增多,在8~9 d 时逐渐减少,12 d 时基本降到原有水平;感染后24 d 气管粘膜上皮细胞开始形成合体细胞,3~4 d 时普遍转变为合体细胞,并坏死脱落,6~7 d 时出现再生,12 d 时基本恢复原有结构;腺体细胞在感染后坏死最早最严重,腺体细胞也是包涵体形成最早的细胞;在感染12 d时,气管粘膜上皮细胞纤毛项端开始融合并缩短,随后融合加剧,最终变成颗粒状或断裂脱落,上皮细胞表面裸露。除气管的病变外,肺脏发生支气管炎及出现核内包涵体,脾脏淋巴细胞,巨噬细胞增生及坏死,胸腺和法氏囊淋巴细胞增生及轻度坏死等变化。  相似文献   

17.
原虫感染可引起严重的肠道黏膜免疫应答,其侵入机体时,会触发机体的固有免疫应答和适应性免疫系统反应,包括诱导特异性抗体的产生以及效应T淋巴细胞的形成。T淋巴细胞包括CD_4~+和CD_8~+两大类,CD_4~+为辅助性T淋巴细胞,通过膜表面分子及其所分泌的细胞因子辅助并调控B淋巴细胞和巨噬细胞的活化与功能;CD_8~+是杀伤细胞,也是肠道上皮细胞主要表达因子,功能与自然杀伤细胞相似,可以与被感染上皮细胞接触将其杀死。B淋巴细胞主要功能是制备抗原特异性抗体,发挥体液免疫作用。文章将从两方面论述原虫与机体免疫应答之间的相互调节作用。  相似文献   

18.
雏鸡淋巴细胞变化规律的流式细胞仪检测研究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为进一步研究鸡在出孵1个月左右时间内T、B淋巴细胞及其亚群的发育状况,将SPF雏鸡分别在3、5、7、9、11、14、17、22、27、32日龄时取血液、脾脏、法氏囊及胸腺,分离并制成淋巴细胞悬液,流式细胞仪双染色法检测Bu-la^+B淋巴细胞、CD3^+、CD4^+、CD8^+和TCRγδ^+CD3^+T淋巴细胞含量及血液淋巴细胞的凋亡规律。结果:在出孵1个月内T、B细胞处于分化发育阶段的初期,除胸腺外,呈上升趋势,但T细胞亚群的变化无规律,B细胞在法氏囊中和T细胞在脾脏中3~9日龄发育最快;血液淋巴细胞凋亡趋于下降,尤其是在9日龄以后:此间不断有成熟的淋巴细胞产生,不断进入血液和脾脏,使其数量有上升趋势。但是,血液中第7日龄时Bu—la^+B淋巴细胞和CD3^+、CD4^+、CD8^+T淋巴细胞数量均最低,说明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水平第7日龄时都最低,并在17日龄时进入水平较高的又一个低谷。TCRγδ^+CD3^+T细胞则变化幅度不大。  相似文献   

19.
试验主要应用扫描电子显微镜,同时辅以透射电子显微镜对健康的、人工感染马传染性贫血病的和接种了马传染性贫血病弱毒疫苗的马和驴的外周血淋巴细胞进行了形态观察。根据其表面形态,正常马的淋巴细胞基本可分为两群:第一群细胞是能形成EAC玫瑰花的淋巴细胞,多为表面有绒毛型的淋巴细胞——B细胞;第二群是能形成E玫瑰花的淋巴细胞,体积较第一群的稍小,表面相对光滑,有少数突起或管状物——T细胞。 在用马传染性贫血病弱毒疫苗免疫后数月,产生较为坚强免疫力的阶段中,可见到绒毛型淋巴细胞百分率降低,光滑型淋巴细胞百分率增高,细胞表面的突起或管状物增多,因而变得较为粗糙。  相似文献   

20.
1组成 仔猪的免疫系统由具有免疫作用的细胞及其相关组织和器官组成,是产生主动免疫力的物质基础,包括中枢和外周免疫器官。仔猪的中枢免疫器官包括骨髓和胸腺,是淋巴细胞等免疫细胞发生、分化和成熟的地方。胸腺作为T细胞成熟的场所,也产生胸腺激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