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本实验试图通过采用1和2日龄工蜂幼虫产浆的王台接受率和不同时间取浆浆量的比较,确定中蜂产浆最适幼虫日龄和取浆时间。试验结果表明:①2日龄工蜂幼虫的王台接受率(87.85%)高于1日龄(68.57%)。②1和2日龄幼虫产浆的台平均产浆量最高峰分别在各自移虫后第84小时和第72小时,浆量较高时段分别在移虫后第78~90小时和第66~78小时。2日龄幼虫产浆最高浆量之间及浆量较高时段的浆量均无显著差异,但采用2日龄幼虫产浆的比1日龄幼虫提前12小时达到台平均产浆量高峰和浆量较高时段。③采用2日龄幼虫产浆,其总产浆量可比采用1日龄增加50%。通过本实验我们认为:中蜂产浆,采用2日龄幼虫并在移虫后第66~78小时内取浆最合适。  相似文献   

2.
不同周期取蜂王浆效果的试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浆的产量和质量,受着蜂群内部和外部多种因素的影响,取浆周期(从移虫到取浆所间隔的时间)就是其中之一。养蜂场生产王浆,大都采用72小时为一周期,即每3天取一次浆。而为了提高王浆产量,有的则55~56小时取一次,也有的48小时取一次。甚至有的外商只要以48小时为周期生产的王  相似文献   

3.
1.选择适龄幼虫,掌握好移虫取浆时间移虫时虫龄大小是否得当,对台内的泌浆量有一定的关系。幼虫过小,移虫时速度慢也较麻烦。若过大时,虽然移虫速度快接受率高,但因虫龄过大,消耗的王浆也较多。实践证明,移24~26小时左右的幼虫,接受率高而泌浆量大。因100小时以上的幼虫,食量会迅速增加。所以,移24~26小时的幼虫,取浆时间控制在移虫后的68小时左右比较适宜。 2.奖励饲喂: 奖励饲喂,能刺激蜜蜂出巢采集,调动其全群的工作积极性,从而增加热能,增强  相似文献   

4.
意蜂采用2,3日龄工蜂幼虫产浆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意蜂采用2和3日龄工蜂幼虫产浆的王台接受率和不同时间取浆浆量进行了研究。研究结果显示:①2日龄工蜂幼虫的王台接受率(82.42%)与采用3日龄幼虫的(81.21%)无显著差异;②2和3日龄幼虫产浆的台平均产浆量最高峰分别在各自移虫后第60小时和第48小时,浆量较高时段分别在移虫后上时和第42-54小时;③2日龄幼虫产浆最高时段台平产浆量(0.3754g)极显著高于3日龄的(0.3157g)但采用  相似文献   

5.
李树荣 《蜜蜂杂志》2005,25(5):17-17
传统的取浆方法是:在继箱中两幼虫脾之间,插入一个5条33孔台基移好虫的浆框,于移虫后的64~68小时(约3天),一次性地取出所有王浆。笔者经过仔细的观察和实际操作,发现:a.一个60群的继箱群,3天取一次浆,很难保证在上午10~12时蜜蜂泌浆的高峰期取出王浆和在最佳移虫时间移虫。b.从取出浆框到再次插入移好虫的浆框这段时间,所有的哺育蜂都受到干扰,且无事可做。c.移虫后第一天哺育蜂负担太轻,第三天又负担太重,很不合理。d.养蜂员取浆的当天,从早到晚疲惫不堪,而第二三天又无事可做。业内人士都知道,蜂群分蜂前王台中的蜂王哺育日龄不同,有的…  相似文献   

6.
产浆前对准备产浆的蜂群,可在前天晚上奖饲。根据蜜蜂喜欢接受自然王台的生物学特性,插入用黄蜡制成的蜡碗,数量不限,工蜂清理2小时后,抽出移入刚孵化的幼虫。此次移虫不考虑接受率,不需补移,够下次点浆就行,主要是调动工蜂积极性。自制蜡碗的接受率高于塑料台基。第一次移虫后48小时取出王浆。此时的王浆色白、微稀、鲜嫩,接近小龄幼虫食用的王浆,可点入事先清理好的新旧塑料台基条内。再次移虫虫龄可大一些,移虫工作也要仔细一些,接受率可在90%左右。需要的备用浆框如果不够,可先强后弱,分批进行。解决了停浆后再次产浆接受率低的问题后,…  相似文献   

7.
程永春 《中国蜂业》2002,53(6):44-44
我在育王方面采用过很多方法 ,实践证明王台内剩浆多少与蜂王个体大小无关。采用复式移虫育王 ,前后间隔时间有 48小时 ,也有 2 4小时 ,也有上午移虫下午复式移虫。以上培育方法与蜂王个体大小关系不大。这里需要强调的是复移间隔时间越长王台内剩浆亦越多。复移育王的缺点是在二次移虫时 ,由于台内存浆多容易将移入的幼虫捅到浆内 ,降低接受率。复移的目的是幼虫移入王台内有现成的王浆食用而不致于挨饿 ,这种想法是好 ,但不正确。王台内现成的王浆并不适合此时幼虫食用 ,工蜂还需重新饲喂适合幼虫食用的王浆。因此 ,复移时王台内的存浆显…  相似文献   

8.
本试验旨在探讨取浆时间与王浆产量的关系,为王浆生产中取浆,移虫的时间选择提供科学依据。通过试验对比和统计分析表明:上午取浆和下午取浆在王浆产量和移虫接受方面的差异不显著。在生产中可根据具体条件和时间选择取浆时间。  相似文献   

9.
最近两年王浆价格好,购销两旺。养蜂者日益重视王浆生产,急需改进王浆生产技术以提高产量。笔者介绍的垫框取浆法,经过生产实践验证是行之有效的。在粉源丰富的油菜流蜜期中,强群采用垫框取浆比往常做法增产20~30%。王浆生产中一般采用移虫60~70小时后取浆。如是1日移虫至4日取浆,取浆后重  相似文献   

10.
蜂王浆不但给人类提供了优质天然的营养食品,同时作为蜂产品的一种,给养蜂生产者也增加了不少经济收入(一般王浆生产将占整个蜂产品收入的2/5—3/5)。因此,采取相应的措施提高王浆产量,对消费者和生产者都是极为有利的。要提高王浆产量和质量除作好:加强繁殖,培育强群采浆;把握移虫日龄,提高幼虫质量;掌握取浆时间;新旧蜡碗分级;重复利用旧蜡碗;奖励饲喂等。还应采取以下措施:一、人为制造无王区生产王浆  相似文献   

11.
6.酌情调整取浆周期。所谓取浆周期,就是从移虫到取浆所间隔的时间。通常是每三天(间隔72小时)取一次浆,也有两天(48小时)或两天半(60小时)取浆的。试验证明,在一般情况下,用48小时和72小时两种取浆周期相比,其总产量无明显差异。如果在外界蜜粉源条件较好,蜂群泌浆积极性高的时期,实行48小时或60小时取浆,其它时间实  相似文献   

12.
(二)蜂王浆 蜂王浆是6~12日龄工蜂头部内王浆腺分泌的一种乳白色或淡黄色浆状物质。 1.产浆群的组织和管理:生产王浆时,无论是继箱群还是平箱群,均需要用隔王板分隔成有王区(繁殖区)和无王区(产浆区)两部分,产浆区的组织是虫脾(小幼虫脾)放中间,粉脾放其两侧,依次是新封盖蛹脾及蜜脾,产浆框插在小幼虫脾之间或小幼虫脾与蜜粉脾之间。  相似文献   

13.
余申俊 《蜜蜂杂志》2006,26(7):15-16
1分组垫框法的构成将蜂场生产群均分为两组,隔天分批进行蜂王浆生产,称为分组。这样做合理调节了养蜂人的劳动强度。利用1日龄幼虫受浆量甚小,对泌浆蜂构成负担甚微的生物特性,在王浆生产群中1只浆框在取浆前一天再插入1只刚移过虫的王浆框,使2只王浆框同时存在不超过24h。次日取出取浆框,生产群又恢复只有1只浆框的常态,周而复始,称为垫框法。这种做法缩短了王浆生产周期,提高了产量。在分组、分批生产王浆的基础上,对每组生产群进行垫框,构成了分组垫框法。2实施分组垫框法的步骤采用分组垫框法,强群增产效果可达30%~50%。在王浆生产刚开…  相似文献   

14.
本新型实用新型专利涉及一种养蜂用具,具体涉及一种天然鲜王浆生产器. 目前,蜂农采集王浆的操作过程通常包括以下步骤:第一步移虫——每个王台移入1日龄工蜂幼虫,哺育蜂就会向王台饲喂王浆;第二步下框——将移好虫后的王浆框放入箱内,每箱蜂放置1个浆框(一般4~5根浆条,根据需要放单排或双排王台在每根浆条上);第三步抽取浆框——3天后把王浆框取出;第四步取出王浆虫,把王台内3~4日龄的幼虫用镊子夹出,取出后就可以用取浆笔挖出蜂王浆. 随着消费者对绿色、天然鲜王浆的消费需求,蜂农们通常直接将浆条上盛有王浆的王台卖给消费者,市场上现有的王台通常为一整体,上面排列1排或2排王台.但是,在蜂王浆的实际生产过程中,王台并非全部受浆,通常造成局部王台没有接受到王浆,导致空台现象的经常发生.在王浆生产过程中,出现空台现象,不但容易导致王浆生产效率低下,而且同时也会增加蜂农的生产成本.  相似文献   

15.
高永 《中国蜂业》2004,55(4):33-33
我是20世纪80年代初开始取浆的,那时产浆量每框只有10~15克.当时育王是采用复式移虫方法,效果一直不错.到了80年代末90年代初开始引进"浆王",一开始是平湖浆王,产浆量20~30克/框,最多40克,此时用复式移虫育王还没有发现什么问题,后来用萧山洪德兴的浆王,产量大幅提高,每框从40克提高到60~80克,随之而来的问题也出现了,同样用复式移虫育王,个体小的蜂王时有出现.  相似文献   

16.
分析了移虫后不同时间(24h、48h和72h)所采收的蜂王浆的常规理化指标.结果表明,24h采收的蜂王浆水分含量显著低于48h和72h采收的蜂王浆.以每100g王浆干重计,不同时间采收的王浆的粗蛋白、糖含量均没有明显差别,但10-HDA含量与采浆时间呈正相关,与王浆酸值呈良好的线性关系.  相似文献   

17.
蜂王浆是目前养蜂生产中的主要项目,王浆产量高低,直接关系到蜂场收入的多少,尤其是定地养蜂喂糖产浆的蜂场。我于1967年开始养蜂,当时王浆产量很低,年均群产王浆1.5kg左右。为使王浆高产,我不断探索、研究,总结养蜂技术,掌握了蜂群生活规律,从而使王浆产量不断提高,近几年来王浆群均产量一直在5kg以上。2003年养蜂57群,共产王浆375kg,年均群产6.5kg;其中19号群年产王浆10kg多。由于比周围蜂场产量高,来移虫、购王的蜂友较多。甚至数百千米外的东阳、绍兴等地的蜂场也来移虫。怎样获得王浆高产?现谈谈我的体会。体会之一:优良的蜂王是王浆高…  相似文献   

18.
今年从嵊州引进浆蜂种王,王浆产量没有售王者所称的高产量,而且,每次取浆时,王台中部分幼虫已被工蜂拖掉(排除王台中幼虫患病的可能),王台中只剩下1/3左右的王浆,所以何谈高产.  相似文献   

19.
蒋志农 《蜜蜂杂志》2013,33(2):12-12
蜂王浆幼虫的营养价值不低于鲜王浆本身,如何利用王浆幼虫成了养蜂员的难题。笔者试着将王浆幼虫用细纱布过滤后,将幼虫浆汁对入白糖水中饲喂产浆蜂群,发现能显著提高缺蜜期的蜂群产浆量。  相似文献   

20.
<正> 蜂王浆产量直接关系养蜂者的经济收益。以前,养蜂者的取王浆方法是,在一只蜂箱中,只放一个装框取浆。近年来,用新的方法取浆,能提高蜂王浆的产量35%左右。新方法是:(1)整理蜂群:在取浆期间,改为每群峰15框,底箱7框,继箱8框,再用隔王板把蜂王隔于底箱的一侧,以后经常调换有王区的片,同时注意检查。(2)及时移虫;当蜂群一整理好,就要在第二天上午移第一浆框幼虫,移虫时要保证每个浆框的蜡碗在80个以内。移虫后,即把浆框放在继箱的中间。第三天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