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酶法制备n-3多不饱和脂肪酸甘油酯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鱼油中n-3多不饱和脂肪酸(n-3PUFA)是以甘油酯形式存在的。本文对鱼油保健品中n-3PUFA存在形式的选择,利用生物酶技术富集n-3PUFA的方法如脂肪酶选择性水解、脂肪酶选择性酯交换和脂肪酶选择性酯化进行了详细的综述,并对n-3PUFA甘油酯的前景进行了展望,为进一步开发n-3PUFA甘油酯产品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
棘皮动物因其富含蛋白质、氨基酸、不饱和脂肪酸和其他生理活性物质,有较高的食用及药用价值,是我国一类重要的水产经济动物,需求日益提升,因此,发展棘皮动物养殖研究及其产业化十分紧迫。微藻富含蛋白质、碳水化合物、维生素、类胡萝卜素和丰富的多不饱和脂肪酸等营养物质,在新型水产饲料资源开发中备受关注。微藻作为幼体动物的鲜活饵料,在促进幼体生长、提高存活率方面显著优于人工饵料,在棘皮动物养殖中也得到广泛应用。本文对近年来微藻及其生物活性物质在经济棘皮动物(海参和海胆)养殖中的应用及研究进展进行概括总结,首次围绕微藻在经济棘皮动物生长、发育、变态过程中的作用以及微藻饵料在经济棘皮动物养殖中的应用进行综述,概括了经济棘皮动物养殖常用微藻种类,分析了微藻对海参、海胆脂肪酸组成以及免疫功能的影响,对经济棘皮动物养殖中存在的问题进行探讨并提出建议,以期为我国海参、海胆养殖业的发展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3.
徐彬  李绍钰 《畜禽业》2007,(6):14-17
多不饱和脂肪酸(PUFA)是一种具有独特生物功能的物质,在机体免疫、脂质代谢、基因表达、细胞膜功能等方面有着重要的作用,对人和畜禽的健康有着重要的影响。文章综述了多不饱和脂肪酸主要的生物学功能,在养猪生产上的应用以及富含多不饱和脂肪酸猪肉产品的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4.
裂壶藻及其制品在水产苗种培育中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众所周知,海洋鱼类体内所含有的n-3系列多不饱和脂肪酸(PUFA)系由海洋浮游藻类所合成,经浮游动物、鱼类的食物链转移,最终积累在鱼体和生殖细胞的卵黄内。在胚胎发育过程中,积累在卵黄内的n-3系列多不饱和脂肪酸源源不断地供给发育中的胚胎所需。当积累在卵黄内的必需脂肪酸消耗殆尽时,仔鱼不得不从外界摄取的食物中继续得到自身不能合成的这类多不饱和脂肪酸(PUFA或HUFA),特别是二十碳五烯酸(20:5n-3;EPA)和二十二碳六烯酸(22:6n-3;DHA)。由于海水鱼类、虾类自身不能合成这类多不饱和脂肪酸,故将…  相似文献   

5.
不同脂肪源对真鲷幼鱼生长、存活及体内脂肪酸组成的影响   总被引:16,自引:2,他引:14  
真鲷幼鱼摄食缺乏多不饱和脂肪酸(PUFA)饵料时,其生长增重率和存活率比摄食富含PUFA配合饵料或玉筋鱼鱼糜的明显下降。幼鱼摄食含有不同脂肪酸饵料时,其肌肉和肝脏组极性或非极性脂中脂肪酸组成都有变化。肌肉和肝脏极性脂中的PUFA比非极性脂中PUFA含量高,并且当饵料中不能提供足够的PUFA时,非极性脂中的PUFA下降明显,而极性脂中的PUFA变化较小,被优先贮存。真鲷幼鱼肌肉和肝脏组织缺乏n-9、n-6和n-3相互转化的能力。因此,为提高幼鱼的生长增重率和存活率,必须保证饵料中含有足够的PUFA。  相似文献   

6.
杂色蛤软体部营养成分分析及评价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测定分析了杂色蛤软体部的营养成分。结果表明,杂色蛤软体部(鲜样)中水分、粗灰分、粗蛋白和粗脂肪的质量分数分别为82.70%、2.63%、9.63%和0.54%。杂色蛤软体部(干样)中含有18种氨基酸,总量为52.86%,其中必需氨基酸(EAA)总量为21.58%,占氨基酸总量的40.82%,必需氨基酸与非必需氨基酸的比值(WEAA/WNEAA)为88.23%,构成比例符合FAO/WHO规定的优质蛋白质标准,鲜味氨基酸(DAA)总量为18.89%,占氨基酸总量的35.74%。杂色蛤软体部的限制性氨基酸为(甲硫氨酸+胱氨酸)、异亮氨酸和色氨酸,必需氨基酸指数(EAAI)为73.83。脂肪酸中多不饱和脂肪酸(PUFA)占29.74%,其中EPA和DHA共占PUFA的67.82%,ω-3PUFA的含量丰富且明显高于ω-6 PUFA的含量。矿物元素比例合理,微量元素中Fe和Se含量较丰富,维生素中VA、VB2和VB5含量较丰富。表明杂色蛤软体部具有较高的食用价值与保健作用。  相似文献   

7.
微藻营养丰富,是鱼、虾、贝等经济动物人工育苗的基础。特别是海洋微藻,由于富含EPA和DHA,在许多方面受到人们的青睐。在微藻的培养和应用中,保种技术十分重要,它是微藻培养和进一步应用的基础和关键环节。  相似文献   

8.
周成  杨旭  杨报国  王少琴 《中国水产科学》2023,30(10):1202-1213
黄鳍金枪鱼(Thunnus albacares)是生态系统中的顶级捕食者, 是海洋生态系统能量流动及物质循环的重要一环。为研究太平洋黄鳍金枪鱼在个体发育过程中的摄食变化以及不同海域营养生态位差异, 根据 2019 年东太平洋和 2021 年中西太平洋海域金枪鱼渔船采集的黄鳍金枪鱼样本, 对其肌肉的脂肪酸组成及特征进行了分析研究。结果显示, 黄鳍金枪鱼肌肉检测出 34 种脂肪酸, 包括 16 种饱和脂肪酸(SFA), 8 种单不饱和脂肪酸(MUFA), 10 种多不饱和脂肪酸(PUFA)。黄鳍金枪鱼肌肉脂肪酸中 SFA 含量与 PUFA 含量呈负相关, MUFA 含量与 PUFA 含量呈正相关。SFA 含量与叉长呈显著负相关, MUFA、PUFA 含量与叉长呈显著正相关。中西太平洋和东太平洋黄鳍金枪鱼肌肉脂肪酸含量存在差异, 两海域之间脂肪酸组成平均不相似性为 18.85%, 主要差异来自 n-3 系列多不饱和脂肪酸(n-3 PUFA)、SFA、PUFA、C22∶6n3 (DHA)、Cl6∶0、Cl8∶1n9、MUFA、C22∶6n3/C20∶5n3 (DHA/EPA)、 C18∶0、n-6 系列多不饱和脂肪酸(n-6 PUFA)。主成分分析显示, 黄鳍金枪鱼的营养级越高, 肉食性越高, 以甲藻和硅藻为食源的生物对黄鳍金枪鱼的能量来源贡献越大。相反, 营养级越低的黄鳍金枪鱼主要摄食以细菌、陆地植物和植食性桡足类为食源的生物。主成分回归表明, 黄鳍金枪鱼随叉长增大, 其营养级增加, 肉食性提高, 食性逐渐由以甲壳类和头足类向虾和硬骨鱼等富含多种特征脂肪酸的生物转变。东太平洋黄鳍金枪鱼较中西太平洋肉食性更强, 营养级更高, 甲壳类对其能量贡献更大。  相似文献   

9.
海洋微藻多不饱和脂肪酸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多不饱和脂肪酸在人和动物的生理活动中具有重要的作用.海洋微藻中富含多不饱和脂肪酸.因此,利用海洋微藻生产多不饱和脂肪酸具有广阔的前景.本文综述了温度、光辐射、培养液的化学组成、通气量、存贮和培养方式等环境影响因子对海洋微藻中多不饱和脂肪酸含量的影响,以及利用光生物反应器培养微藻的现状,为后续的研究奠定了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10.
测定了锈斑蟳(Charybdis feriatus)肌肉的氨基酸含量与脂肪酸组成,对其氨基酸含量和脂肪酸组成进行了分析和评价。结果显示,锈斑蟳肌肉干样中共检测出包括牛磺酸在内的19种氨基酸,组成蛋白质的氨基酸总含量为肌肉干重的75.36%,其中,8种必需氨基酸(EAA)的总量为25.41%,占氨基酸(AA)总量的33.73%,非必需氨基酸(NEAA)总量为40.91%,而必需氨基酸与非必需氨基酸的比值(EAA/NEAA)为62.13%;肌肉中4种鲜味氨基酸的含量为28.84%,占氨基酸总量的38.28%;锈斑蟳肌肉中检测出了12种脂肪酸,其中,饱和脂肪酸(SFA)的含量为38.04%,单不饱和脂肪酸(MUFA)的含量为31.58%,多不饱和脂肪酸(PUFA)的含量为29.80%,多不饱和脂肪酸与饱和脂肪酸比值(PUFA/SFA)为0.78,n-3 PUFA与n-6PUFA的比值达到了17.75,多不饱和脂肪酸中EPA和DHA两者的含量达到了20.24%。结果表明,锈斑蟳肌肉中必需氨基酸、鲜味氨基酸含量与不饱和脂肪酸比例较高,具有较高的营养保健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