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蚕茧生产和鲜茧收烘是茧丝绸产业链中的两个核心环节,蚕农和茧丝企业(茧站)之间存在利益冲突。国务院近期取消鲜茧收购资格认定行政审批事项,标志着政府将全面放开桑蚕茧市场。新的机遇期,蚕桑主产区要培育和壮大龙头企业、专业合作社、家庭农场、强村大户等蚕业经营主体,鼓励农民专业合作社代烘蚕茧,让蚕农分享鲜茧初加工利润。茧丝企业要创新蚕茧经营模式,调活价格机制,建立和完善贸工农、产加销一体化利益联结机制和运行机制。政府部门要加强市场监管,规范蚕茧经营主体的收烘行为,维护市场流通秩序。  相似文献   

2.
随着我国加入WTO后,茧丝绸市场竞争越来越激烈,市场行情波动频率加快.县、乡政府机构改革后成立了农林局,蚕茧收烘主体发生改变.为了更好地权衡蚕茧收烘经营各参与方的利益,充分调动各方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增加蚕茧生产经营的组织程度,提高市场竞争力,仪征市成立了公司(蚕桑站) 茧站 蚕农的联合收烘经营模式.  相似文献   

3.
<正> 茧丝绸是中江县财政增收、农民致富的骨干产业。1995年全县有桑树2.5亿株,小桑园4.5万亩,制合格蚕种19万张,养蚕农户28万户,发蚕种35万张,产茧15.6万担,收购鲜茧14.2万担,年产干茧2750余吨,蚕农茧款收入5700余万元。全县目前有蚕茧收烘站五十个。其中:国营茧站40个,乡办代收烘蚕茧站10个。全县从事蚕茧生产收  相似文献   

4.
蚕茧收烘工作是茧丝绸生产经营中的一个重要环节。收烘工作的好坏对蚕茧生产乃至整个茧丝绸行业都会带来很大影响。而良好的茧站管理是收烘工作顺利进行的保障。自1998年以来靖江市通过加强茧站管理,强化责任考核,完善生产设施,狠抓收烘技术落实,蚕茧上车率、解舒率、茧丝长等主要指标均达到了较高水平(表1)。由于茧质较好,在省内外赢得了良好声誉,尽管2002年全国茧丝绸行业处于低谷状态,但本市的蚕茧仍然实现了畅销、高效。  相似文献   

5.
蚕茧收烘的组织管理就是以县丝绸公司牵头,围绕提高茧站素质,强化职能、明确任务,协调其内部和外部、人和人以及人与物之间的关系,建立起正常的生产秩序和工作秩序,保证收烘工作顺利进行,完成鲜茧收购任务,提高烘茧质量,增加经济效益,达到稳定蚕桑生产的目的.近几年来,仪征市丝绸总公司加强对蚕茧收烘的组织管理,严格执行蚕茧收购政策,蚕茧收烘工作逐步走上健康运行轨道,使得"政府放心、蚕农满意、茧站有利、公司不亏",收到了较好的社会效果.现结合本市蚕茧生产购销实际情况,就发挥组织管理在蚕茧收烘中的作用谈几点体会.  相似文献   

6.
曹波 《四川蚕业》2000,28(4):10-12
<正> 1 非法收茧的现状与危害茧丝绸行业是一个覆盖育苗、种桑、育种、养蚕、收烘、缫丝、织绸、印染、服装等十多个环节,且各环节紧密相扣的系统工程,鲜茧收购又是茧丝绸产业链条中联结工农、承上启下的最敏感、最重要的环节之一,蚕茧收购秩序的好坏直接关系整个行业的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7.
<正> 近年来,由于种种原因,我省蚕茧质量有所下降,影响了蚕茧出丝率与生丝品质,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使我省茧丝绸行业面临着不利的形势。提高茧丝绸产品的质量,是一项系统工程,而蚕茧收烘是一个重要环节。本人就如何加强收烘管理,改进收烘技术和设备,提高蚕茧质量,谈几点看法。  相似文献   

8.
1996年淳安县委、县政府大刀阔斧地对茧丝绸经营体制进行改革,将淳安县茧丝绸联合公司、县供销社特产公司、县农业局蚕桑技术推广站合并,组建了淳安县茧丝绸总公司,行使蚕茧生产技术服务、蚕茧收烘经营、茧丝绸行业管理等职能,实现了"产供销一条龙、贸工农一体化"的格局,历时10年  相似文献   

9.
卢克松 《江苏蚕业》2001,23(2):38-40
江苏富安茧丝绸股份有限公司是江苏省茧丝绸行业改革的试点,江苏省贸工农一体化重点龙头企业。多年来,在各级领导的关心支持下,我们大力实施茧丝绸贸工农一体化改革,积极探索“公司+工厂+农户”的运行模式,促进了富安茧丝绸支柱产业持续、快速、健康发展 全镇现有优质丰产桑园近2000hm2,养蚕农户近1.5万户,有1个蚕桑技术推广服务站,9座蚕茧收烘站,6个茧丝绸配套加工企业,年产优质鲜茧3000吨,蚕茧总产连续12年名列全国乡镇前茅,干茧上车茧率、解舒率和出丝率等主要质量指标分别达到95%、70%和40%…  相似文献   

10.
当前蚕茧收烘市场的无政府状态,价格之间的竞争、评茧质量标准,烘茧工艺的不规范都为我市蚕桑业的可持续发展埋下了隐患。目前我市蚕茧上车率低于80%,解舒率徘徊在50%~60%之间,丝厂严重亏损。   1 蚕茧收烘存在的问题   1.1 收烘茧站数量泛滥   我市年发种7万余张,而各种类型的收烘茧站五花八门,私人茧站增多。年发种300张左右的村均有茧站。以南郑为例,南郑县年发种5000张左右,而各种类型的茧站10个,以集体为名的只有2个,其余全是个体户经营。如此多的茧站虽使养蚕户不会发生“售茧难”,但严重违背了蚕茧市场规律,导致互相争夺原料。   1.2 收烘技术不规范   目前收茧过程中没有一个固定的评茧标准,仅告肉眼、手抓进行。只要蚕茧形成,养蚕户就采茧售茧。有的茧站为了争夺原料,走村串户预定蚕茧,所收的蚕茧均是含水率高的毛脚茧。烘茧技术更差,烘茧过程中的工艺参数配置,根本没有一种通用的、固定的组合。大部分茧站不是根据蚕茧含水率情况、化蛹情况,来决定烘茧的温度、湿度。而是按常规临界点烘率来配置温度,导致蚕茧质量一再下滑。   1.3 收烘人员业务素质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