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林业生态措施在鼠害控制中的应用   总被引:14,自引:6,他引:8  
利用林业生态措施控制林区害鼠的结果表明,在造林设计时,应按地域或不同立地条件选择造林树种,加大造林密度,营造混交林,抑制林区鼠害的发展蔓延;利用灌木和次生林发达的根系阻止害鼠活动;改变不合理的造林技术,抑制害鼠蔓延;在林业经营管理过程中,采取各种耕作措施,恶化害鼠栖息环境,除草抚育,减少害鼠食源,或者利用代替性食物预防害鼠对林木的危害,同时利用驱鼠植物如紫苏、蓖麻等进行林间套种间作,起到预防害鼠的作用.  相似文献   

2.
通过对锦州市农区鼠情的多年普查,介绍了锦州市农区主要优势鼠种、害鼠地理分布、农区害鼠鼠种分布、农区害鼠的时间分布等鼠害分布与发生概况,简要阐述了包括生物防治、生态控制、器械灭鼠、化学灭鼠等鼠害防治对策.  相似文献   

3.
珠江三角洲作物结构变动与害鼠可持续控制技术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研究了作物结构变动对害鼠数量、生物量的影响,重点防治鼠种及其数量季节变动状况;害鼠栖息地生态控制和抗凝血灭鼠剂持续使用技术,黄毛鼠抗药性;果园、菜地害鼠发生规律和防治技术;害鼠分布、空间格局与灭鼠技术等。提出害鼠可持续控制技术方案。  相似文献   

4.
为了解害鼠的繁殖特征、种类组成及种群数量灾变规律,对云霄县下河乡四坂村2015年农区害鼠情况进行调查及监测,结果发现:全年共捕获害鼠144只,总密度为2.94%,其中:褐家鼠有73只,占49.65%,为优势鼠种;黄毛鼠54只,占38.30%;黄胸鼠17只,占12.06%.根据鼠密度消长规律,提出最佳防治时机和防治意见.  相似文献   

5.
生物措施在林业鼠害治理中的应用   总被引:18,自引:2,他引:16  
从害鼠的捕食性天敌、寄生性病原微生物、生物毒素和遗传控制等4个方面论述了林区鼠害生物控制措施的研究现状,提出了在天敌动物的利用过程中要注意招引、保护和饲养天敌以及在应用寄生性病原微生物防治害鼠时,病原菌要对人畜无害,对害鼠的毒力要强而稳定,对多种害鼠均有致病力,同时不与其它微生物产生交叉免疫等.  相似文献   

6.
森林资源在建设发展的过程中,需要积极加强森林害鼠的综合管理工作。有效减少害鼠危害,能够提升森林生态系统运行的安全性和稳定性。本文主要是从森林害鼠综合管理的内涵和森林害鼠综合管理的主要内容入手,对森林害鼠综合管理的相关情况进行全面细致的分析和说明,针对甘肃省森林害鼠的发生情况进行分析、研究,有效提出了甘肃省森林害鼠综合管理对策。  相似文献   

7.
鼠类的危害与可持续控制技术研究   总被引:11,自引:2,他引:11  
通过对我国西部地区农林鼠害的大量调查数据分析,从环境协调性和可持续控制性两个方面入手,探讨了各种害鼠治理措施在害鼠综合管理中的作用和地位,阐述了农林害鼠综合管理的生态学原理和制定原则,提出了以生态措施调控为主,无公害药剂预防和治理为辅的多策略的害鼠可持续控制途径.  相似文献   

8.
2004年10月~2005年12月尝试林间放牧控制害鼠试验.结果表明林木受害株率低于3%,实现了林地有鼠不成害的目标.  相似文献   

9.
我县害鼠主要有鼢鼠、黄鼠、沙土鼠、金花鼠、仓鼠等.  相似文献   

10.
稻田鼠害发生特点及防治对策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调查了稻田害鼠种类、数量、生物量及害鼠在稻田的空间配置、对水稻的趋向为害和水稻鼠害株的消长。研究结果明确了危害水稻的重要害鼠是黄毛鼠和板齿鼠,它们具有聚集危害的特点;造成水稻损失最严重的时期是幼穗形成至齐穗期;黄毛鼠聚集早熟稻田危害时,多在稻田田面活动与危害,少在田埂上活动;板齿鼠聚集在适宜其栖息的稻田危害。根据害鼠聚集稻田危害的时问和特点、害鼠空间配置,提出相应的防治对策。  相似文献   

11.
克拉玛依市土地荒漠化评价及动态监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红  苏香玲 《安徽农学通报》2010,16(13):235-237
应用RS与GIS技术,利用2004年和2009年TM遥感数据,对克拉玛依市境内的荒漠化土地现状与动态变化进行监测研究,并对其时空特征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克拉玛依市荒漠化土地面积2009年为727472.85hm2,占总面积的94.73%。其中,风蚀荒漠化面积431803.62hm2,占监测区总面积的56.23%。2004年荒漠化总面积为732893.96hm2。近5a来,克拉玛依市荒漠化土地面积总体呈略微减少趋势,但荒漠化程度明显变轻,主要表现为极重度风蚀荒漠化和盐渍化荒漠化分别减少了21.96%和7.44%。  相似文献   

12.
克拉玛依市生态农业开发区主要林木病害名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03~2005年,首次对克拉玛依市农业开发区林木病害按树种进行了全面系统的调查.根据克拉玛依市林木病害种类的历史资料和实地调查的结果,列出了克拉玛依市农业开发区林木的病害名录,共计病害(按病原菌)28种.  相似文献   

13.
概要地介绍了利用专家打分法、层次分析法以及指数和法模型,构建克拉玛依市中心城区绿地系统研究区的健康评价体系的过程;同时结合该评价体系的评价结果与实际状况,划分了该市绿地种类。通过各主要权重指标分析了克拉玛依市中心城区绿地系统绿地现状,认为该市绿地系统总体处于亚健康状态,从而提出该市提高绿地健康指数的管理对策及措施。  相似文献   

14.
农业生物灾害是一类重要的自然灾害,它是指有害生物(包括病毒、细菌、菌物、有害植物、有害动物等)种群数量大暴发对农业生产、农业生态环境以及人类经济活动造成严重威胁或重大危害,主要包括农作物病、虫、草、鼠害等。四川丘区农作物生物灾害种类多、发生范围广、危害程度重,严重影响农产品产量和品质。通过结合四川丘区旱作农业的发展现状,本研究开展了生物灾害的灾害种类、为害情况、为害趋势、为害加重原因等几方面的大量资料分析研究。文章总结了丘区旱作生物灾害发生的种类和其为害情况,提出防治策略“植物检疫为前提,农业措施防治为基础,物理措施为支撑,生物措施为重点,化学防治为保障”。掌握丘区生物灾害的发生种类及为害规律,有利于对其采取针对性的防治方法,并为减少在丘区农业生产过程中的损失提供了研究方向。  相似文献   

15.
克拉玛依新垦土壤养分现状评价及培肥措施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对克拉玛依农业开发区的1.13×104hm2(17万亩)168块条田进行土壤养分现状调查及评价,提出改良培肥措施.[方法]在新垦区内采集耕层土壤样品,采用<土壤农业化学常规分析方法>[1]、<新疆土壤分析方法标准>[2]分析土壤中大量养分和微量元素含量,并进行土壤养分现状评价和分级.[结果]大量元素中含量较低的有全氮、有机质、速效钾占到样本总数的70.70;~89.48;,含量极低的元素有速效氮、速效磷占到样本总数的35.91;~55.24;;微量元素中有效铁含量属较高水平,占到样本总数71.43;,有效铜含量属中等水平,占样本总数的96.43;,有效锌、有效硼、有效锰含量很低,占总样本数的89.29;~100;,达到稀缺程度.[结论]克拉玛依新垦土壤培肥地力的施肥措施,应遵循有机肥与无机肥配施,大量元素与微量元素相结合的原则.  相似文献   

16.
提出了将退耕地鼠害防治与退耕户利益挂钩的管理措施,组建鼠害专业防治队到鼠害发生较重的退耕地进行有针对性的鼠害防治,同时进一步研究林业鼠害无公害防治措施。  相似文献   

17.
克拉玛依市林木害虫天敌名录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在克拉玛依市林木昆虫种类、分布、寄主及密度情况调查的基础上,对克拉玛依昆虫资料作了较为全面的搜集、整理和统计,记载克拉玛依市林木害虫天敌种类9目、19科、50种.  相似文献   

18.
马铃薯是新疆重要的经济作物之一,在生产中马铃薯植株出现黄化矮化现象明显,严重影响了产量.为了摸清马铃薯黄矮病发生及危害情况,于2006~2007年对新疆天山以北乌鲁木齐、沙湾、奇台、玛纳斯、克拉玛依、奎屯、阿勒泰、伊犁和塔城等主要马铃薯种植区的马铃薯黄矮病进行了调查,典型症状为:植株极端矮化偶伴有顶端丛生,由新叶向老叶黄化,病薯块茎小而轻,出现龟裂,表面凹凸不平.其发病率为22;~80;,病情指数为0.19~27.56.对上述调查结果从种植地区海拔高度、马铃薯品种、栽培管理、栽培土壤的方面进行了分析.同时,通过对马铃薯黄矮病的发病情况和近3年马铃薯产量分析,初步了解马铃薯黄矮病的危害程度并做出病害损失估计.  相似文献   

19.
利用1961~2013年河南省信阳市各气象站气象资料,对近53年来信阳市水稻生育关键期内高温热害的发生规律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近53年来,信阳市水稻生育关键期高温热害年代际变化呈现"V"型趋势,即1960s和1970s较重,1980s最轻,1990s和2000s又呈加重趋势。2013年是近53年来发生持续时间最长、强度最大的高温热害年份,其次为1966年。信阳市高温热害空间分布基本呈现由西向东、由南向北逐渐增强的变化趋势,水稻种植面积较大的中东部地区高温热害发生较多。2001和2003年是受高温热害影响最严重,灾损率分别达到了35.3%和24.5%。随着水稻品种的不断更新,高温热害对产量的影响也在逐渐减小,但生产中对于高温热害的预警及防御工作仍不可忽视。  相似文献   

20.
对林业有害植物造成的生态效益损失进行动态评估,依据有害植物的生长规律建立生态效益损失评估模型及综合评估模型,利用动态评估的方法能真实地评价有害植物所造成的损失,并根据模型利用MATLAB模拟计算出15年来白云山风景区因有害植物所造成的总的生态效益损失为163.27万元,约为原有评价方法所得结果的7.17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