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37 毫秒
1.
目的:比较不同加工方式对鄄白芍中芍药苷含量的影响。方法:从山东省菏泽市鄄城县芍药产区采集新鲜的芍药根,采用去皮后蒸煮不同时间和不同时间蒸煮后去以及蒸煮后不同温度干燥的加工方法,HPLC检测芍药苷含量,确定鄄白芍最佳初加工方法,同时考察了不同部位芍药苷含量的差异。结果:蒸煮后去皮的芍药苷含量大于去皮后蒸煮的含量,最佳初加工工艺为煮制45分钟后去皮,烘干温度60℃。不同根部鄄白芍中芍药苷含量变化为芍药头>须根>主根;不同纵切面芍药苷含量变化为白芍韧皮部>白芍外皮部>白芍木质部。不同器官中芍药苷含量变化为根>叶>茎>花。结论:鄄白芍的最佳初加工方式为煮45min后再去皮,60℃烘干。芍药头中芍药苷含量最高。  相似文献   

2.
[目的]考察安徽亳州白芍不同采收期有效成分含量的动态变化,结合药材质量、产量和商品性状等因素综合考虑,确定其最佳采收期.[方法]采集亳州地区不同采收期的白芍药材,测定其浸出物、没食子酸、儿茶素、芍药内酯苷、芍药苷和苯甲酰芍药苷的含量,综合评价白芍药材质量.[结果]白芍的有效成分含量随着生长时间显著变化,以5年生所含的有效成分含量最高,而同一年份中以9—10月所含的有效成分含量较高.[结论]综合种植成本、经济效益、药材质量和产量考虑,亳州地区白芍应以4年生9—10月份采收为宜.  相似文献   

3.
为了优选酒制山茱萸的炮制工艺,采用单因素考察法,对炮制工艺中的加酒量、闷润时间、蒸制时间3个因素进行优选,以马钱苷、熊果酸、齐墩果酸的含量为考察指标,建立RP-HPLC-ELSD测定方法。结果表明,最佳炮制工艺为黄酒用量25%、闷润时间1 h、蒸制时间3 h。炮制工艺合理可行,经方法学考察,RP-HPLC-ELSD法准确、重复性好,适用于山茱萸饮片的质量控制。  相似文献   

4.
[目的]比较龙胆生品、酒炙、姜炙、甘草炙、炒炭等不同炮制品中龙胆苦苷的含量,并利用正交试验进一步优化其炮制工艺,探讨提高龙胆苦苷含量的最佳炮制工艺。[方法]分别对龙胆药材进行不同的炮制处理,采用超声法进行提取,利用高效液相色谱法(HPLC)分别测定其含量,选择龙胆苦苷含量最高的样品进行正交试验,进一步优化炮制工艺。[结果]龙胆不同炮制品中酒炙龙胆的含量高于其他炮制品。当炮制温度为100℃,闷润时间为1 h,龙胆与黄酒用量比例为5∶1时,龙胆苦苷含量最高。[结论]酒炙法是适用于龙胆的炮制方法,且最适宜的炮制条件为炮制温度100℃、闷润时间1 h、龙胆与黄酒用量比例5∶1。  相似文献   

5.
[目的]建立测定白芍中3种芍药苷类成分含量的一测多评法。[方法]采用HPLC法,以芍药苷为对照品,同时测定芍药内酯苷和苯甲酰芍药苷的相对校正因子,建立一测多评的方法,并用该方法测定不同产地白芍中3种芍药苷类成分的含量。[结果]一测多评法与外标法测定结果无明显差异,RSD均小于5.00%,各相对校正因子准确度、重现性良好。[结论]一测多评法的适用性和可行性在白芍3种芍药苷类成分的含量测定中得到较好的验证,可用于白芍的定量分析及质量评价。  相似文献   

6.
优选两头尖醋制最佳炮制工艺,探究醋制对两头尖的作用。通过单因素试验及正交试验的方法,以饮片外观性状及竹节香附素A含量为评价指标,以加醋量、闷润时间、炒制温度、炒制时间为考察因素,对两头尖醋制工艺进行筛选,确定最佳醋制工艺。通过药效学及毒理学试验,探究醋制对两头尖的作用。醋两头尖最佳炮制工艺为加醋量20%、闷润时间2 h、炒制温度120℃、翻炒时间10 min。药理试验结果表明,醋两头尖相对于生品而言,毒性降低,抗炎效果增强。该工艺设计合理、稳定可行。两头尖经醋制后可以达到"增效减毒"的目的。  相似文献   

7.
采用UPLC法测定亳白芍中芍药苷、苯甲酰芍药苷、芍药内酯苷、没食子酸、儿茶素、丹皮酚6种成分含量,研究水煮时间、去皮、去皮水煮顺序等初加工方法对亳白芍中6种指标性成分含量的影响,利用主成分分析法综合评价白芍初加工方法。结果表明,水煮后白芍中的没食子酸、儿茶素含量增加,在15 min时达到最高值,分别为2.53、3.11 mg/g;丹皮酚含量降低,水煮20 min含量由0.065 mg/g降至0.006 mg/g;芍药内酯苷、芍药苷和苯甲酰芍药苷含量先降低后增加再降低,在15 min时含量最高,分别为14.21、38.33、1.66 mg/g。去皮后没食子酸含量稍有增加,而其他5种成分含量下降。水煮后去皮没食子酸、儿茶素、芍药内酯苷含量高于去皮后水煮,而芍药苷、苯甲酰芍药苷、丹皮酚含量较低。白芍初加工方法为沸水煮15 min取出,冷却,刮去外皮,干燥。  相似文献   

8.
杭白芍过氧化物酶同工酶及芍药苷HPLC图谱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采用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法分离杭白芍的过氧化物酶(POD)同工酶,经活性染色后显示:杭白芍13个品系的POD同工酶谱带数为2~5条,相对迁移率分布在0.567~0.685之间,根据酶谱带数和相对迁移率可归为3个类型.高压液相色谱(HPLC)法测定结果表明:杭白芍以芍药苷为主,仅含少量的芍药内酯苷,并且未出现氧化芍药苷的吸收峰;不同炮制方法加工的杭白芍样品的芍药苷含量存在差异,但芍药苷HPLC图谱基本相同.  相似文献   

9.
盐炙北五味子最佳炮制工艺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优选北五味子最佳盐炙炮制工艺。以五味子醇甲和五味子醇乙含量为评价指标,分别选择加盐量、闷润时间、炒制时间为考察因素,采用正交试验法,对五味子进行盐炙工艺的优选。北五味子最佳炮制工艺为加盐1%、闷润1h、炒制80s。优选出的北五味子盐炙工艺稳定可行,重现性好。  相似文献   

10.
目的建立湘白芍、亳白芍与杭白芍HPLC指纹图谱分析方法,并对3种不同产地药材进行主要化学成分的比较。方法采用HPLC对11批白芍样品进行指纹图谱分析,并测定了主要化学成分芍药苷和芍药内酯苷的含量。结果所建立的方法精密度、稳定性和重现性良好;11批白芍样品的指纹图谱有8个共有峰。结论通过建立白芍指纹图谱的定性、芍药苷及芍药内酯苷的定量,为白芍的质量控制提供了更为全面的方法。  相似文献   

11.
以芍药总苷含量为考察指标,采用正交试验探讨了草芍药中芍药总苷的最佳提取工艺.结果表明:优化工艺为草芍药以14倍水煎煮2 h,煎煮2次,浸泡时间为6 h.  相似文献   

12.
产地及生长年限对白芍根中芍药苷含量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原植物为芍药(Paeonia lactiflora)的3年生白芍根中芍药苷含量从4.11%至6.77%不等,其中鲁红、苏红中芍药苷含量最高,陕红、川粉次之,亳线、亳蒲最低。原植物为毛果芍药[P.lactifloraPall.va.r trichocarpa(Bunge.)]的浙白芍3个居群根中的芍药苷含量明显低于其他原植物为芍药的居群。川白含量较高,在所有的白芍10个居群中位居第三。白芍根中芍药苷含量与其原生境中年降水量有显著正相关性(0.882 2)。根据不同生长年限芍药苷含量的差异,芍药以3~4年生采收为宜。  相似文献   

13.
北五味子高压醋蒸炮制加工工艺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探讨五味子的最佳高压醋蒸工艺。以五味子总木脂素、五味子醇甲及五味子乙素为指标,选择闷润时间、蒸制时间、醋的用量3个因素,以L9(3^4)正交设计表,采用方差分析方法,对五味子进行醋蒸工艺的优选。最佳醋蒸工艺为加入30%醋,拌匀闷润3h,蒸制1h。采用优选的炮制工艺能有效保证醋制北五味子中木脂素含量,为饮片质量标准制定及临床应用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4.
为贵州省威灵仙酒润麸炒饮片的开发与利用提供参考,以黄酒用量、闷润时间、蜜麸用量和炒制温度4个因素为考察对象,以齐墩果酸含量为响应值,设置4因素3水平Box-Behnken响应面法优化酒润麸炒威灵仙饮片的炮制工艺。结果表明:酒润麸炒威灵仙饮片的最佳炮制工艺为净威灵仙药材100 g,黄酒用量6%,闷润时间10 h,蜜麸用量10%,炒制温度180℃。在该工艺下测得齐墩果酸含量为1. 90%,制备的酒润麸炒威灵仙饮片质量达标。  相似文献   

15.
以五味子酯甲含量及炮制品外观性状为指标,采用正交试验法优选蜜炙南五味子的最优炮制工艺条件;得优选工艺参数为:炼蜜用量5%,闷润时间2 h,烘干时间60 min,烘干温度95℃;结果表明采用该工艺制得的蜜炙南五味子炮制品外观性状良好,其五味子酯甲含量为0.79%,较生品中含量更高,为蜜炙南五味子的较优方法。  相似文献   

16.
[目的]建立中药白芍愈伤组织培养的方法,并测定其中芍药苷的含量。[方法]以白芍叶、茎为外植体,接种于不同的愈伤诱导培养基和继代培养基上培养愈伤组织,并提取愈伤组织中的芍药苷,用TLC和HPLC法测定愈伤组织中芍药苷的含量。[结果]适合白芍茎的诱导愈伤培养基是1/2MS+0.2 mg/L 2,4-D+2.0 mg/L 6-BA+0.2 mg/L NAA,叶的最适诱导培养基是1/2MS+1.0 mg/L 2,4-D+1.5 mg/L 6-BA,白芍愈伤继代培养适合培养基为1/2MS+0.1 mg/L 2,4-D+1.0 mg/L ZT+0.5 mg/L NAA。经HPLC测定每克干白芍愈伤组织中的芍药苷含量为0.068 9 mg。[结论]中药白芍的叶和茎可诱导形成愈伤组织,且形成的愈伤组织中含有芍药苷。  相似文献   

17.
白芍中两个单萜苷的结构鉴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硅胶柱色谱法从白芍中得到蒎烷型单萜苷类成分芍药苷、白芍苷和芍药新苷外,进一步分离得到2个同类化合物Ⅰ和Ⅱ以及苯甲酸,Ⅰ、Ⅱ分别为白芍新苷和4-O-乙基芍药苷(4-O-ethy lpaeon iflorin),通过波谱分析鉴定了它们的结构,并明确归属了Ⅰ和Ⅱ的1H和13C NMR信号。  相似文献   

18.
[目的 ]优选菟丝子盐炙的最佳工艺,为菟丝子的炮制加工提供参考。 [方法 ]以外观性状及金丝桃苷为综合评价指标,采用正交试验法考察菟丝子闷润时间、盐炙温度及盐水炒制时间3个因素,优选菟丝子盐炙的加工炮制工艺。 [结果 ]菟丝子盐炙的工艺为:取净菟丝子,用2%盐水拌匀,闷润0.5 h,置于130℃的炒药机中,炒制25 min,取出,晾凉,过筛即可。 [结论 ]优选的菟丝子盐炙工艺稳定可行,可为菟丝子盐炙的扩大生产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9.
李海丽  颜鲁青 《安徽农业科学》2009,37(13):5833-5834
[目的]为消瘀康胶囊优选制备工艺条件。[方法]以出膏率、浸出物、芍药苷及药材卫生学检验为指标,用正交试验法优选工艺条件。[结果]优选出消瘀康胶囊的制备工艺,重复试验结果满意。结合生产实际,确定其最佳工艺条件为水提量为6—7倍,提取时间为2h;乙醇浓度为85%,量为7~8倍,提取时间为1h,提取2次;乙醇闷放时间为12h,乙醇最佳浓度为95%,烘干温度为70℃。[结论]通过正交工艺优选试验,降低了成本,保证了药品质量。  相似文献   

20.
白芍     
《天然产物分离》2006,4(5):39-40
白芍为毛茛科植物芍药(Paeonia Lactiflora Pall.)的干燥根,别名抗芍、毫芍、川芍。芍药为多年生草本。白‘芍有平肝止痛、养血调经、敛阴止汗功效,治头痛眩晕、胸肋疼痛、泻痢腹痛、手足痉挛疼痛、腓肠肌痉挛、月经不调、痛经、崩漏等症。将白芍药用的除前述药典收载芍药外,尚有其变种毛果芍药(P.Lactiflora var.trichocarpa)。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