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海口是海南省经济贸易中心和最大交通枢纽,面临林业有害生物防控的严峻考验。2015年5月至2016年8月对海口市林业有害生物进行了调查。结果表明:海口市主要林业有害生物26种,虫害16种、发生面积3 637.33 hm~2、病害9种、发生面积143.53 hm2,草害1种、发生面积146.67 hm~2;其中林业检疫性有害生物3种,林业危险性有害生物6种,其他林业有害生物17种;主要有害生物有椰心叶甲(Brontispa longissima)、薇甘菊(Mikania micrantha)和红火蚁(Solenopsis invicta)。应进一步加强对海口林业有害生物的防控与管理。  相似文献   

2.
深圳市福田区薇甘菊发生危害情况调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深圳市福田区薇甘菊发生危害情况的调查表明:薇甘菊在福田区的发生总面积为562.14 hm2,占全区绿地总面积的16.39%,山地、公园、大道、街道社区等均有分布,其中以梅林山、梅林水库周边、银湖山等山地,莲花山、笔架山、梅林公园等市政公园,以及梅林街道等社区绿地的天然次生林、经济果林、人工林的发生面积较大,天然次生林发生面积最大,占发生总面积的85.65%,危害程度以覆盖20%~60%的中度危害(3级,占57.27%)和覆盖<20%的轻度危害(2级,占42.33%)为主。  相似文献   

3.
保亭县是海南省生物多样性重要地区,随着海南国际旅游岛建设步伐的稳步推进,有害生物对保亭林业资源的危险性日益增加。为摸清海南省保亭县林业有害生物种类、危害程度,于2015~2016年的5~8月对全县内9个乡镇和6个国营农场内的林木、苗圃、木材加工厂和绿化带展开调查,调查林种涉及生态公益林、用材林、经济林及各种观赏绿化苗木。结果发现有害生物26种,包括虫害15种、病害9种、草害2种。其中,林业检疫性有害生物3种,林业危险性有害生物7种,其它有害生物16种。主要有害生物有椰心叶甲(Brontispa longissima)、槟榔黄化病(yellow leaf disease)和金钟藤(Merremia boisiana)。  相似文献   

4.
<正>引言:薇甘菊是世界上十大恶性藤本,也是中国危害最严重的外来入侵恶性杂草之一,原产中、南美洲,被称为"植物杀手"。薇甘菊具有传播蔓延快,适应性强等特点,危害多种农林植物,对当地林业、农业可造成巨大损失,破坏生态平衡和生物多样性。本文主要通过阐述薇甘菊的生物学特性及其危害,结合西盟县的实际发生现状,综合云南省其它地州防控成果,介绍西盟县薇甘菊的防控措施。1薇甘菊的特征特性1.1茎:薇甘菊属多年生草质藤本,茎细长多分枝,幼茎绿  相似文献   

5.
对凤凰山森林公园景区主要园林植物进行有害生物调查发现,虫害有11种,病害有6种,有害植物有1种。有害植物为薇甘菊,是外来物种,其他为本地原有种,危害程度轻至重。薇甘菊、蛀干害虫和白蚁要引起重视,薇甘菊是世界性危害严重的杂草之一,难防治。蛀干害虫和白蚁危害严重,对树木威胁大,要加强对薇甘菊、蛀干害虫和白蚁的监测和防治。  相似文献   

6.
5种植物对薇甘菊化感作用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用水作为溶剂对云南省薇甘菊发生地伴生的常见本地物种异型莎草(Cyperus difformis)、水蓼(Polygonum hydropiper)和外来物种空心莲子草(Alternanthera philoxcroides)、三叶鬼针草(Bidens pilosa L.)以及农粮作物红薯(Ipomoea batatas)地上部分进行提取,后将各提取液配制成一定质量浓度的营养液培养薇甘菊幼苗,12 d后测其对薇甘菊幼苗的生长抑制情况.结果表明,5种供试植物的水提取物均能抑制薇甘菊幼苗的生长,且彼此间存在一定的差异.5种植物化感作用的综合抑制效应总体表现为:空心莲子草>异型莎草>三叶鬼针草,水蓼和红薯对薇甘菊幼苗生长的抑制程度相似,但强度明显弱于前3种植物;不同供试植物的水提取物对薇甘菊幼苗新增质量的受抑制程度均大于茎长和根长的受抑制程度.说明入侵地许多与薇甘菊伴生的物种具有抑制薇甘菊幼苗生长的化感作用,其中外来种群的抑制作用总体强于本地种群.  相似文献   

7.
泽桑梓  季梅  杨斌 《江苏农业科学》2014,(3):97-98,100,102,103
以显著低于常用药剂浓度、完全降低薇甘菊盖度、可彻底抑制薇甘菊有性传播种子萌发、灭杀薇甘菊无性繁殖体茎作为高效、减量薇甘菊防除药剂评判标准。选取薇甘菊防除常用药剂草甘膦、灭薇净、耘乐、森草净、2,4-D钠盐自制森草净+2,4-D钠盐复合药剂,按照浓度梯度10-1、10-2、10-3、10-4、10-5稀释,用稀释后的药剂浸泡处理薇甘菊种子,培养7、14 d观察记录薇甘菊种子萌发情况;按照10-2、5×10-2、10-3、10-4、10-55个浓度梯度稀释药剂,用量1 000 mL/m2,均匀喷施薇甘菊,调查、记录薇甘菊盖度变化情况、茎校正死亡率情况。结果表明,供试药剂仅有自制森草净+2,4-D钠盐复合药剂是能以极低浓度(10 000、100 000倍液)彻底抑制薇甘菊有性传播种子萌发,完全降低薇甘菊盖度,并灭杀薇甘菊无性繁殖体茎;换言之,自制森草净+2,4-D钠盐复合药剂是可用于防控薇甘菊的一种高效、减量药剂。  相似文献   

8.
广东地区是我国大陆薇甘菊入侵的首发区,同时也是薇甘菊危害最为严重地区,分布较广,入侵范围较大。至今,薇甘菊几乎覆盖广东全省各地区,对广东的经济、社会以及生态环境等造成巨大的危害。薇甘菊的防治主要有人工防治、化学防治以及生物防治3种手段。化学防治是现今防治薇甘菊较为常用的方法,主要的化学药剂有森草净、草甘膦、2,4-D、灭薇净等。在生物防治方面,常用防治薇甘菊的主要天敌有薇甘菊蓟马、艳婀珍蝶、安婀珍蝶、小衰蛾、紫红短须螨、菟丝子等。在利用方面,至今我国对薇甘菊的利用研究还不够深入,研究较少,还有待进一步发展。  相似文献   

9.
薇甘菊(Mikania micrantha H.B.K)属菊科假泽兰属,是世界上最具危害性的杂草之一。原产于中美洲和南美洲,现广泛分布于东南亚各国,在中国香港、广东、海南、台湾等地均有发生,危害严重。德宏州地处祖国西南边陲,与缅甸接壤,经过观察、走访,初步分析认为薇甘菊是20世纪90年代前后从境外传入。目前,在全州5县(市)46个乡(镇)均有发生,占全州乡(镇)数的92%。多在山林、荒地、道路旁、沟渠边及园地发生,发生面积2.9万hm2,给德宏州农业生态环境造成了巨大危害。  相似文献   

10.
高旭华  陈勇  张海娟 《安徽农业科学》2012,40(10):5925-5927,5980
对惠阳区不同生境下的薇甘菊(Mikania micrantha)的盖度、附近水源、周围植物和防治情况进行调查。结果表明,薇甘菊在沟渠边、果园、田边和荒废地等生境发生严重,盖度范围从10%~90%,有水源的地方发生严重,防治后易复发;惠阳区薇甘菊的发生对当地农业、林业和渔业等都有危害;不同生境应选择人工防除、化学防除、生物防治和生态防除等多种方法相结合的综合防治措施。该研究为给薇甘菊的综合防治和入侵风险评估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11.
通过3年的系统调查,掌握了上海地区杜瓜主要病虫草害的发生种类及危害状况,其中草害主要有马唐等10种,病害主要有炭疽病等5种,虫害主要有栝楼透翅蛾等7种,灰巴蜗牛等其他有害生物2种。防除杜瓜有害生物应以农业、物理防治为主,兼以高效低毒低残留的化学药剂防治的综合治理措施,保证杜瓜种植的生态、安全。  相似文献   

12.
2015—2016年,通过林业有害生物全面普查,查清了赣州市经济技术开发区林业有害生物的种类、分布、发生面积及危害情况。结果表明,全区共有林业有害生物101种,包括病害28种、虫害69种;外来林业有害生物3种,本土林业有害生物98种;重要发现3种害虫为该区新记录(新寄主)。最后,论述了该区林业有害生物发生的原因,并提出了防控策略。  相似文献   

13.
王莹 《新农业》2022,(16):37-38
<正>1 2023年总体发生趋势预测根据2021年全省林业有害生物发生与防治情况及主要林业有害生物发生发展规律,综合分析预测,2023年全省主要林业有害生物发生面积与2021年相比总体呈平稳态势,发生面积在760万亩左右,其中预测病害发生55万亩,虫害发生697万亩,鼠兔害发生8万亩。危害程度总体呈轻中度发生,但成灾面积同去年相比仍然持平。  相似文献   

14.
梁河县薇甘菊发生危害及防治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外来有害杂草薇甘菊(Mikania micrantha H.B.K)在云南省德宏州蔓延成灾,梁河县隶属德宏州,地理位置在德宏边境一线和内地交界处,薇甘菊传人德宏州,梁河县也深受其害,全县发生面积1640hm^2,危害甘蔗、林木、竹子、人工草场、香蕉、橘子、水稻等,并存在扩大发生危害和向省内传播扩散的潜在威胁。  相似文献   

15.
为全面掌握定安县林业有害生物的发生与为害情况,满足科学防治和生态文明建设的需要,于2016年12月至2017年10月,对定安县区域内的天然林、人工林以及花卉、苗木、种实、果品、木材及其制品展开调查。调查结果经鉴定,林业有害生物46种,其中害虫21种,发生面积为1 318.20 hm2;病害23种,发生面积为1 733.20 hm2;有害植物2种,发生面积为86.67 hm2。在分析定安县林业有害生物的发生、防控现状的基础上,提出应加强植物检疫工作、提升监测预警能力和壮大林业有害生物防治队伍的建议。  相似文献   

16.
进行外来有害杂草薇甘菊的防除以后,热带亚热带经济园林和林地中的薇甘菊容易再次发生危害,成为薇甘菊防除的一大难题,防除后及时种植其他覆盖植物是减少薇甘菊再次发生的有效措施.为寻找在经济园林和山林等荫蔽或半荫蔽环境下,能有效覆盖地面并且减少薇甘菊发生的植物,分别选择果树下的阴地和光照充足的阳地2种类型地块,用薇甘菊和甘薯进行1∶1人工混种,比较薇甘菊和甘薯在不同光照地块上的生长优势.结果表明,阴地上甘薯的长势超过薇甘菊,阳地上薇甘菊的长势则强于甘薯,因此在具有荫蔽条件的地块上栽种甘薯,能起到抑制薇甘菊危害的作用.  相似文献   

17.
四海集萃     
《世界农业》2004,(2):61-62
国家环保总局日前公布首批外来入侵物种名单近年来,外来入侵物种已对中国生物多样性和生态环境造成了严重的危害,同时造成了巨大的经济损失。为此国家环保总局公布了首批入侵中国的外来物种名单。国家林业局日前也成立了“国家林业局防止外来林业有害生物入侵管理办公室”。国家环保总局这次共公布了16种外来入侵物种,分别为紫茎泽兰、薇甘菊、空心莲子草、豚草、毒麦、互花米草、飞机草、凤眼莲(水葫芦)、假高粱、蔗扁蛾、湿地松粉蚧、强大小蠹、美国白蛾、非洲大蜗牛、福寿螺、牛蛙。(赵萱)世界人口发展新趋势对食品加工业提出新要求在20…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索桉树混交林对薇甘菊的入侵控制效果。[方法]以桉树纯林作对比,设置1行桉树+1行相思树(混交模式A)、2列桉树+2列相思树(混交模式B)2种混交模式,对3种造林模式的林木生长状况、薇甘菊生物量、叶生物量、林分透光度、薇甘菊盖度等相关指标进行分析,揭示控制薇甘菊的关键因素。[结果]混交林中,相思树的平均树高、平均胸径、平均冠幅、单株叶生物量等均比桉树纯林的大;林分透光度、林分薇甘菊生物量表现为桉树纯林>混交模式B~混交模式A(P<0.05),林分乔木层的总叶生物量、薇甘菊生物量表现为混交模式A~混交模式B>桉树纯林;3种造林模式内,薇甘菊盖度达70%以上只在桉树纯林内存在,盖度只有5%~10%或者没有薇甘菊的只在混交林内存在。[结论]综合以上因素,3种造林模式对薇甘菊入侵控制效果为混交模式A~混交模式B>桉树纯林,说明林分密度、枝叶繁茂程度、林分透光度等因素是控制薇甘菊入侵的关键。  相似文献   

19.
湟源县苗圃云杉林业有害生物发生情况及防治建议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对湟源县苗圃云杉林业有害生物的发生情况进行调查,结果发现:在调查的333.33 hm2苗圃中,云杉林业有害生物发生面积95.74 hm2,其中为害云杉的主要害虫为松皮小卷蛾(90.40 hm2)、云杉大灰象甲(4.67 hm2),云杉食老叶害虫零星发生。分析上述害虫发生的原因,并据此提出了防治建议。  相似文献   

20.
黑龙江省森林资源面积广、战线长、林木种类繁多、纯林比重较大,林业有害生物种类繁多,发生危害十分严重。截止2009年10月末,黑龙江省林业有害生物发生面积为20.52万hm^2,轻度发生面积为9.64万hm62,中度发生面积为8.94万hm^2,重度发生面积为1.94万hm^2。其中病害发生面积为1.23万hm^2,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