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5 毫秒
1.
以废弃纤维板为原料,KOH为活化剂,制备了低成本的活性炭。通过单因素试验来选择处理含铜离子废水的工艺。同时研究了活性炭吸附铜离子的吸附动力学和吸附等温线。结果表明,用活性炭处理200 mL的初始质量浓度为20 mg/L的铜离子溶液时,活性炭用量为65 g,温度为30℃,pH=5时,240 min后吸附就达到平衡,活性炭吸附铜离子的吸附性能最佳。活性炭对铜离子的吸附行为遵循二级动力学规律,Langmuir等温线更符合铜离子在活性炭中的吸附行为的描述。  相似文献   

2.
 废弃茶叶等非活性生物质脱除废水中铬具有广阔的发展前景。采用室内吸附实验方法,考察了振荡时间、铬离子初始浓度、加入茶渣量、pH及茶叶粒径等对废水铬吸附率的影响,得出废弃茶叶渣对Cr6+最佳的吸附条件。结果表明, 当废水的pH为7、振荡时间为1h时,茶叶渣对浓度为30mg/L和50mg/L的Cr6+溶液的吸附最佳。且废水的pH对吸附效果的影响最大,振荡时间次之。  相似文献   

3.
[目的]研究无患子活性炭制备的最佳工艺及其对苯酚的吸附。[方法]以H3PO4为活化剂制备无患子残渣活性炭,通过正交试验对制备工艺进行优化,探讨浸渍比、活化温度、活化时间对活性炭亚甲基蓝和碘吸附值的影响。利用N2吸脱附试验、SEM,对活性炭的结构与性能进行表征。选取了投炭量、苯酚溶液pH、苯酚初始浓度、吸附温度为单因素,探讨其对苯酚吸附的影响。[结果]浸渍比为1∶1、活化温度为500℃、活化时间为60 min时,制备的活性炭对亚基蓝的吸附值为82 mg/g、碘吸附值为773 mg/g、BET比表面为738m2/g、总孔容达0.669 2 cm3/g、平均孔径为3.625 7 nm。活性炭在中性条件下对苯酚吸附效果最佳;低温有利于吸附,但温度的影响不大。[结论]所制备的活性炭具有良好的苯酚吸附效果。  相似文献   

4.
蒋卉 《安徽农业科学》2010,38(35):20239-20240
[目的]研究棉杆活性炭制备的最佳试验条件及其孔隙结构特征。[方法]以农业废弃物棉杆为原料、ZnCl2为活化剂,马弗炉加热制备活性炭,用正交试验方法得出活性炭制备的最佳试验条件。同时,用扫描电镜对其结构进行观察。[结果]在活化剂浓度为50%、浸泡时间16 h、反应温度600℃、反应时间70 min的工艺条件下,可得产率13%、碘吸附值1 008.1 mg/g、亚甲基蓝吸附值489.6mg/g的活性炭,亚甲基蓝吸附值达到国家木质净水一级活性炭标准的3.62倍,并且棉杆活性炭具有丰富和发达的蜂窝状孔隙结构。[结论]该研究为拓宽活性炭生产的原料来源提供了一定的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5.
为探寻一种从废弃茶叶中提取分离茶多酚有效、经济和快捷的方法,本研究以废弃茶叶为原料,采用超声波辅助提取结合离子沉淀法和溶剂萃取法,对物料中的茶多酚进行提取和分离。试验探究了乙醇体积分数、料液比、提取温度3个因素对茶多酚提取得率的影响,并在单因素试验的基础上,通过响应曲面法优化超声波辅助提取茶多酚的最佳工艺条件。试验尝试使用Zn2+代替Al3+作为沉淀离子,并对比了离子沉淀法和溶剂萃取法分离纯化茶多酚的效果。研究结果表明,使用超声波—离子沉淀法提取分离废弃茶叶中茶多酚的优化工艺条件以60%的乙醇为浸提液,料液比(g∶m L)为1∶20,在61℃浸提30 min,用m(硫酸铝)∶m(硫酸锌)=1∶4作为沉淀剂进行分离纯化为最佳,用此条件提取茶多酚其得率为10.9%,纯度为94.3%。  相似文献   

6.
[目的]提高糯稻秸秆的综合利用价值,并为活性炭的制备提供新的原材料。[方法]以氢氧化钾为活化剂,糯稻秸秆为原料制备活性炭。[结果]以糯稻秸秆制备活性炭的最佳工艺条件:活化剂浓度为2 mol/L,活化时间为60 min,活化温度为600℃,碳化温度为450℃,在此工艺条件下制备的糯稻秸秆活性炭的亚甲基蓝吸附值和碘吸附值分别为10.21ml/0.1 g和920.74 mg/g,制备出的活性炭吸附剂质量指标达到水质净化用活性炭二级品质标准。[结论]该研究为糯稻秸秆的综合利用和制备高性能活性炭的工艺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7.
磷酸活化棉秆制备活性炭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磷酸活化棉秆制备活性炭.[方法]以棉秆为原料,磷酸为活化剂,采用一步法制备活性炭,考察了浸渍比、活化温度、活化时间对活性炭吸附性能和活化得率的影响.[结果]棉秆制备活性炭的最佳工艺条件:浸渍比为1.5,活化温度450℃,活化时间60 min.此时,活性炭的碘吸附值为1 376 mg/g,亚甲基蓝吸附值为163.5 mg/g,活化得率为35.67%.制得的活性炭比表面积为1 462 m2/g,总孔体积为1.178 cm3/g,中孔体积为0.792 cm3/g,平均孔径为4.4nm,最可几孔径为3.9nm.[结论]该研究对于扩大制备活性炭的原料,带动产棉区的农业经济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8.
氯化锌法制备木质素活性炭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优化氯化锌制备高性能活性炭的操作参数。[方法]以从棉浆黑液中提取的酸析木质素为原料,采用氯化锌活化法制备木质素活性炭,并以得率和碘吸附值为考察指标,选择氯化锌浓度等4个因素进行正交试验,确定最佳工艺条件。[结果]4因素对氯化锌制备活性炭的影响依次为:陈放温度>陈放时间>浸渍比>氯化锌浓度;最佳工艺条件为:陈放时间12 h、陈放温度120℃、浸渍比1∶3、氯化锌溶液浓度40%、活化温度600℃、活化时间70 min、升温速率10℃/min;制备的活性炭得率为46.39%、碘吸附值839.68 mg/g、亚甲基蓝吸附值5.5 ml/0.1g、A法焦糖脱色率120%、水分4.81%、灰分5.29%。[结论]用氯化锌活化法制备棉浆木质素活性炭方法简单,节约资源,减少环境污染,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9.
曹伟  王晓雪  贾斌  陈龙  钟成华 《安徽农业科学》2014,(27):9495-9498,9634
[目的]探讨鸭粪作为活性炭制备原料的资源化利用可行性.[方法]以鸭粪为原料,采用氢氧化钾为活化剂制备活性炭,以碘吸附值和亚甲基蓝吸附值为评价指标,研究鸭粪活性炭制备过程中固液比、活化剂浓度、活化时间、活化温度等因素对活性炭产率和吸附性能的影响.[结果]鸭粪活性炭最佳制备工艺条件:固液比为1∶2.5、KOH浓度为40%、活化时间为45 min、活化温度为800℃,其活性炭产率、碘吸附值和亚甲基蓝吸附值分别为32.3%、388 mg/g和53 ml/g.在最佳制备工艺条件下添加25%的锯木屑,能明显提高活性炭的吸附性能.[结论]该研究结果为鸭粪的资源化利用提供了一种新型环保的技术.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索糠醛渣炭化学法制备活性炭的最佳工艺条件,同时找到有效的灰分去除方法。[方法]以糠醛渣炭为原料,采用磷酸活化的方法制备活性炭,并采用合适的方法去除活性炭的灰分。[结果]通过正交试验确定了磷酸活化的最佳条件为:浸渍比1∶4,活化液质量分数60%,活化温度500℃,活化时间60 min。用12%的氢氟酸溶液除灰分,80℃环境下搅拌12 h(在通风橱中反应),测得的灰分含量为9.53%,亚甲蓝吸附值178.3 mg/g,碘吸附值899.1 mg/g。[结论]糠醛渣炭是制备活性炭的优良原料,用其制备活性炭可解决糠醛渣炭的堆积污染问题,还可避免资源浪费。  相似文献   

11.
[目的]为普洱生茶和熟茶中茶多酚的开发利用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采用有机溶剂萃取法、离子沉淀法和吸附分离法分别从普洱生茶和熟茶中提取茶多酚,测定提取物对2,2-二苯代苦味酰基自由基(DPPH.)的清除作用。[结果]普洱生茶的茶多酚提取率都高于熟茶,普洱生茶茶多酚对DPPH.的清除率高于熟茶。[结论]普洱生茶的抗氧化活性高于熟茶。  相似文献   

12.
[目的]比较分析绿茶中的西湖龙井和碧螺春、红茶中的祈门红茶和立顿红茶以及普洱茶的云南特级地方标准样和临沧普洱茶的水溶性多糖和蛋白质含量。[方法]茶叶样品经沸水浸提和透析等前处理,采用蒽酮-硫酸法和硫酸-咔唑法分别测定茶叶多糖的中性糖和酸性糖含量,用Bradford法分析蛋白质含量。[结果]绿茶的总多糖平均值接近39.58 mg/g,红茶为30.73 mg/g,普洱茶为60.12mg/g,约是红茶的2倍。普洱茶的水溶性蛋白质含量约为18.57 mg/g,高于绿茶和红茶。[结论]3类茶中,均以普洱茶的水溶性多糖及蛋白质含量最高。  相似文献   

13.
安吉白茶茶多酚提取工艺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研究安吉白茶茶多酚的提取工艺,为安吉白茶茶多酚的工业化生产提供理论指导。[方法]以安吉白茶为原料,以茶多酚得率为指标,通过单因素试验和正交试验,对离子沉淀法、醇提法、微波辅助提取法3种提取方法进行了比较。[结果]离子沉淀法在沉淀比为3∶20、沉淀pH为6、浸提时间为2.5 h、浸提温度为80℃的条件下茶多酚得率为20.8%;醇提法在浸提温度为80℃、料液比为1∶25、浸提时间为2 h、乙醇浓度为70%的条件下茶多酚得率为15.9%;微波辅助提取法在浸提温度为70℃、料液比为1∶25、微波时间为40 s、微波功率为80 W的条件下茶多酚得率为20.7%。[结论]微波辅助提取法是茶多酚工业化生产较理想的一种提取工艺。  相似文献   

14.
梁艳  黄亚亚  邓永亮  胡歆  陈桂梅  纪晓明  周兴长 《安徽农业科学》2012,(19):10267-10268,10293
[目的]研究不同的提取方法对茯砖茶中的多酚类物质和咖啡碱含量的影响,为建立最佳的茯砖茶浸提方法提供参考。[方法]采用高效液相色谱(HPLC)法测定了5种不同的提取方法对茯砖茶中的8种多酚,包括没食子酸(GA)、没食子儿茶素(GC)、表没食子儿茶素(EGC)、表没食子儿茶素没食子酸酯(EGCG)、没食子儿茶素没食子酸酯(GCG)、表儿茶素(EC)、表儿茶素没食子酸酯(ECG)及儿茶素没食子酸酯(CG)和咖啡碱(CAF)的含量的影响。[结果]8种多酚类物质在0.000 6~0.300 0 mg/ml范围内具有良好的线性关系,且70%甲醇70℃水浴浸提法较蒸馏水100℃水浴和70℃水浴更能有效地提取茯砖茶的多酚组分;而咖啡碱的含量,蒸馏水超声提取法的测定值最高。[结论]对于多酚总量,70%甲醇浸提法较优,而对于咖啡碱类较稳定的化合物,蒸馏水超声浸提更具有优势。  相似文献   

15.
金建华  马金林 《安徽农业科学》2014,42(36):13036-13037
[目的]考察青海黑枸杞茶叶中荼多酚含量的较优提取工艺.[方法]以青海黑枸杞茶为原料,水为浸提溶剂,采用AlCl3为沉淀剂对茶叶中茶多酚的提取进行了研究,探讨了沉淀剂用量、溶剂用量、浸提温度、浸提时间4个因素对茶叶中茶多酚提取的影响.[结果]试验表明,以A1C13为沉淀剂,沉淀剂∶茶叶的质量比为0.9∶2.5、茶叶∶水的料水比为1∶32 g/nl、浸提温度为80℃、浸提时间50 rain时,茶多酚的提取率最高,为6.42%.[结论]研究可为青海黑枸杞茶叶的进一步开发利用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6.
水法提取普洱茶茶多糖条件优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金婷  谭胜兵 《安徽农业科学》2012,(12):7382-7384
[目的]筛选热水浸提法提取普洱茶中水溶性茶多糖的最佳条件。[方法]采用热水浸提法提取普洱茶中的水溶性茶多糖,根据浸提时间、浸提温度、料液比、提取次数对多糖得率的影响,通过正交试验得到普洱茶水溶性多糖浸提工艺优选因素组合。[结果]影响普洱茶茶多糖得率的因素主次顺序为浸提时间提取次数浸提温度料液比;最佳浸提条件为固液比1∶20 g/ml、温度90℃、时间1.5 h、浸提2次;在最佳浸提工艺条件下进行浸提试验,得到的最佳提取率是54.5%。[结论]为普洱茶中茶多糖的提取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17.
庐山云雾茶茶多酚超声提取工艺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陈剑  刘频健  占小翠 《安徽农业科学》2014,(35):12661-12662
[目的]研究庐山云雾荼茶多酚的最佳超声提取工艺.[方法]以庐山云雾茶为研究对象,考察超声时间、料液比、乙醇浓度对庐山云雾中茶多酚提取率的影响,在单因素试验的基础上设计L9(33)正交试验优化提取工艺.[结果]试验得出,庐山云雾茶茶多酚最佳提取工艺为:70%乙醇提取20 min,料液比为1∶6 g/ml,在此条件下,茶多酚的提取率为14.35%.[结论]该研究得出的工艺合理可行,可为茶叶中茶多酚的提取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究一种适用于高山茶园推广的肥料。[方法]采用随机区组试验设计,以传统复合肥和菜籽饼肥为对照,通过检测肥效、茶叶一芽三叶百芽重、茶叶内质成分和土壤肥力,分析微生物肥、三合一茶叶叶面肥对茶叶品质和土壤的作用。[结果]微生物肥施用效果与菜籽饼肥相当,显著提高茶叶品质,并有效补充土壤全氮、有效磷含量;茶叶三合一叶面肥对提高茶多酚和水浸出物总量效果明显,并有效补充土壤中有效钾含量。[结论]微生物肥使用便捷易运输,建议作为高山茶园推广肥料。  相似文献   

19.
绿茶茶多酚超临界CO2提取及体外抗氧化活性检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林 《安徽农业科学》2009,37(34):17061-17063
[目的]研究绿茶茶多酚超临界CO2提取工艺及茶多酚体外抗氧化活性。[方法]利用超临界CO2(SCFCO2)萃取绿茶中的茶多酚,以茶多酚提取率为响应值,采用响应面法对萃取工艺予以优化,对所得粗品茶多酚精制后进行体外抗氧化活性研究。[结果]萃取试验结果表明优化萃取工艺条件为:CO2压力25MPa、萃取温度80℃、萃取时间2.5h,在此条件下,SCFCO2可将绿茶中47.50%的茶多酚提取出来;抗氧化试验结果表明:SCFCO2萃取的茶多酚具有优异的清除DPPH自由基、羟自由基活性和较强的清除超氧负离子自由基活性,具有突出的还原能力(与VC基本相当)和抑制猪油氧化的能力,其抗氧化活性相当于或优于VC且明显高于乙酸维生素E。[结论]该研究提取的绿茶茶多酚具有较强的体外抗氧化活性。  相似文献   

20.
唐淯桓  梁青  邹佳佳  丁新  丁立孝 《安徽农业科学》2012,40(33):16350-16352,16365
[目的]确定红茶酚类物质超声波辅助提取的最佳工艺条件。[方法]以日照红茶为材料,采用Box-Behnken响应面设计法对茶多酚超声波辅助提取工艺进行优化,建立了乙醇体积分数、超声时间、超声温度、乙酸乙酯萃取静置时间4个因素与茶多酚提取率之间的回归优化模型。[结果]4个因素对红茶酚类提取率的影响大小依次为超声时间>乙醇体积分数>静置萃取时间>超声温度,从模型得出的日照红茶酚类物质最佳提取工艺为超声时间80 min,乙醇体积分数88.99%,静置萃取时间89.97 min,超声温度80℃,在此最佳工艺参数下,红茶酚类提取率最高可达73.50%。[结论]该研究可为茶叶深加工和红茶的深度开发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