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在城镇化进程中,城郊农民率先成为城市扩张、撤村改居等的对象。该文从现实案例出发,通过分析发现城郊农民市民化存在社会融入问题,包括就业难,生活压力大,农转非后易致贫;身份介于农民与市民之间,待遇处于边缘位置;市民化的文化适应成本较高,社会认同感不高。这主要是由于土地制度、社保制度等产生了身份捆绑的局限性,农民专业技能水平和城市就业吸纳能力影响就业稳定性,传统的农村生活方式和观念影响农民融入城市的积极性。为提高城郊农民市民化质量,建议多管齐下提高农民综合素质,增强农民的城市责任心;提升农民非农就业技能,提高职业稳定性与经济收入;完善就业与社保等政策制度,保障农民顺利融入城市。  相似文献   

2.
重庆市转户进城农户城市融入水平及影响因素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以重庆市转户进城定居农户调查数据为基础,运用统计分析和地理探测器方法,分析了自2000年重庆市户籍制度改革以来转户进城农户的城市融入水平和影响因素,结果表明:(1)融入水平的分方面:重庆市户籍制度改革以来,转户进城农户的城市融入水平总体较低,得分为68.76,处于半市民化状态.其中社会生活融入得分最高为72.90,价值观念得分最低为65.81,表明转户进城后农户的社会生活融入最快,价值观念融入最慢,融入最难.(2)影响融入水平因素方面:个体与家庭特征因素中,解释力大小分别为转户进城时间、家庭收入水平、家庭住房情况、年龄、文化程度、家庭人口数量、老家退地情况、性别、婚恋状态其中,转户进城时间对城市融入水平的控制力最强,性别和婚恋状态的控制力最弱.融入水平评价因素中,解释力大小分别为社会生活融入、文化心理融入、价值观念融入、职业环境融入、制度环境融入,其中,社会生活融入因子对城市融入水平控制力最强,制度环境控制力最弱.  相似文献   

3.
农民工市民化的制度障碍分析   总被引:10,自引:5,他引:5  
近年来,中国大量农村剩余劳动力进城务工。为城市经济和社会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但由于种种原因,农民工很难实现向市民的转变,融入到城市中去。农民工市民化的进程十分缓慢。文章在分析农民工非市民化的艰难处境基础上,剖析了农民工市民化的制度障碍。  相似文献   

4.
改革开放40年来,农民工为城市工业化发展和新农村建设做出了巨大的贡献。然而在当前城镇化不断推进、政府鼓励农民工自由进城的背景下,农民工陷入城市融入困境,市民化的进程依然缓慢。本文从政府视角出发,分析阻碍农民工市民化的政策因素,并提出相应的对策建议,以便加快推进城镇化进程。  相似文献   

5.
《农村经济与科技》2015,(12):216-218
以贵州省毕节市1980年及以后出生的新生代农民工为调查对象,分析在毕节市城镇化背景下的市民化进程,探析新生代农民工的市民化意愿及影响因素。调查结果显示,有73.27%的农民工市民化意愿强烈,但在融入城市的过程中只有少部分农民工能适应城市生活。婚姻、留城时间、文化水平对市民化意愿影响较为显著。  相似文献   

6.
随着农民工市民化进程的加快,越来越多的农民工进入到城市生活?是否会成为回不去乡村,融不进城市的"边缘人"?作为"有梦一代",他们能否被平等对待?这些依旧是社会各界热议的话题。通过农民工市民化的调查研究,分析了解现阶段农民工融入城市的真实现状,可以更好地帮助他们融入城市,适应现代化生活。  相似文献   

7.
《农村经济与科技》2014,(7):193-195
城镇化是我国实现现代化的前提。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近年来,城镇化的速度大大加快,越来越多的农民涌入城市,为城市建设贡献力量。但是,多数农民进城的同时,也给城市的住房供给造成较大压力。能否让进城农民顺利定居城市不仅关系到他们的家庭生活问题,也关系到我国城镇化目标的实现。因此,只有妥善解决进城农民的住房问题,才能使农民真正融入城市,以有利于更好地实现城镇化。通过一系列调查与研究,深入了解我国进城农民的现有居住方式,总结现有居住方式所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一些改善建议。  相似文献   

8.
城市化进程中,失地农民由于受各种因素影响和制约,在实现由农民向市民转换的过程中,在生活方式、心理适应及文化观念等方面很难在短期内顺利融入城市生活,这必然会影响到城市的和谐、稳定和发展。因此,应从政府与失地农民自身两方面入手加以引导,妥善解决失地农民市民化的角色转换问题。  相似文献   

9.
《农村经济与科技》2017,(7):216-217
在十八大报告中,党中央首次提出"市民化"概念,要求"加快改革户籍制度,有序推进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农民工市民化的关键环节在于提高农民工的城市融入水平。通过对昆山地区农民工实地问卷调查,制定进城务工人员城市融入测评指标,运用层次分析法(AHP)测算出农民工的城市融入度,并对不同类型农民工的融入度进行比较。  相似文献   

10.
农民市民化是我国实现工业化和稳步推进城镇化所必然经历的一个过程,是加快推进我国城乡统筹发展步伐的重要途径。以人为核心,从生存基础、社会融入、人口素质、心理认同、公共服务水平等5个方面全面系统地构建新型城镇化进程中农民市民化评价指标体系,采用层次分析法(analytic hierarchy process,简称AHP)确定指标权重,并以天津市为例评价其目前市民化发展水平。结果表明,天津市农民市民化率为60.09%,严重滞后于城镇化发展水平,农民在生活模式、行为方式、价值观念等方面的市民化水平不高,亟待通过提升人口素质、促进社会融合、均等化公共服务等方式提升农民的市民化水平。  相似文献   

11.
返乡农民工创业问题及对策研究——以阜阳市口孜镇为例   总被引:4,自引:2,他引:2  
何玲玲  张平风 《安徽农业科学》2010,38(10):5388-5390
在界定了农民创业概念的基础上,通过对安徽省阜阳市口孜镇的问卷调查,分析了当地返乡农民工创业的现状及制约因素,并提出了促进返乡农民工创业的相关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2.
以广州市的农民工为主要研究对象,对其社会融合现状作了深入调查,并从农民工在城市的经济融合、政治融合、社会权益融合以及心理融合等方面展开分析,最后提出促进农民工城市社会融合的对策和建议。  相似文献   

13.
农民工市民化障碍及其子女市民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农民工市民化是城市化发展的必然趋势。农民工子女与其父辈相比在自身素质和适应、融入城市环境等方面具有明显的优势,可通过进一步放宽户籍限制和重视农民工子女教育等途径,让农民工子女率先实现市民化。  相似文献   

14.
针对外来务工人员的城市融入问题在长三角地区进行了调查。研究发现:外来务工人员的城市融入存在代际差异,他们的符号资本是其身份认同的决定因素,而他们思想观念的差异则来源于社会网络结构的差异。  相似文献   

15.
通过实地调查分析与个人访谈,定西市新生代农民工自身精神文化需求与现有文化资源设施供给有较大差距,现有的文化设施与服务供给不能完全满足新生代农民工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生活需要。丰富新生代农民工精神文化生活,要从根本上建枸和完善供给体制与机制创新。  相似文献   

16.
根据对郑州市120名农民工的问卷调查,分析了农民工留城意愿及其影响因素。结果表明,农民工留城意愿表现出显著的代际差异,第2代农民工强于第1代农民工;收入水平与农民工留城意愿呈现正向相关关系,财富积累水平成为农民工留城的重要影响因素;家乡自然经济状况与打工所在城市经济发展水平依然对农民工的留城形成"推—拉"作用。  相似文献   

17.
郭明亮  蒋远胜  李瑶  徐慧贞 《安徽农业科学》2012,(12):7479-7480,7483
采用重点调查及抽样调查相结合的方法分别对成都市温江区和金堂县的农民工进行问卷调查。了解了样本农民工参加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的现状,分析了农民工参加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对策建议:采用多种类型医疗保险;开设农民工异地通用报销点和缴费制度;公开透明报销比例;建立健全农民工医疗保障制度。  相似文献   

18.
重庆市北碚区返乡农民工现状调查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邵雪亚  邵前程  魏昭林  黄兴 《安徽农业科学》2010,38(28):15964-15966,15969
[目的]对重庆市北碚区返乡农民工生活、思想、就业等现状展开调查研究,并就返乡农民工问题提出合理的解决措施。[方法]按行政区范围将北碚区划分为3个不同类型区,采用文献资料法、抽样调查法、座谈法、对比分析等方法,研究了返乡农民工状况。[结果](1)返乡后农民工生活质量明显下跌,但不同区域间存在差别;(2)返乡农民工大多希望能够得到政府的支持,提高自身技能,以便就业、创业。[结论]政府加大对返乡农民工的政策扶持力度,提高返乡农民工技能水平,扶持返乡农民工创业是解决返乡农民工问题的关键。  相似文献   

19.
采用随机抽样、整体抽样和典型抽样相结合的方法,对南京市各城区农民工进行问卷调查,针对当前南京市农民工法律援助工作存在的法律援助机构职能混乱、部门间缺乏协调性、政府支持力度不足、专业人才队伍建设滞后等问题,提出完善法律援助规章制度、明确机构职责,健全"部门联动"机制,强化政府扶持与保障的同时扩大援助经费来源,大力培养专业人才的建议,旨在探索具有南京市特色的法律援助模式。  相似文献   

20.
作为包含经济融入、社会融入、心理与身份融入三方面的综合融入过程,农民工城市融入程度的提升会显著促进该群体的农村土地流转行为。其中,经济融入主要提升农民工作出土地流转抉择的可能性;社会融入明显拓展了农民工土地流转的对象范围;心理及身份融入则主要对农民工土地流转期限的提升具有显著影响。但由于中央对农民工的保护性政策倾向,城市融入度对农民工土地退出的影响却并不显著。细化出不同融入指标对农民工土地流转行为的差异性影响,旨在为我国新时期构建新型工农城乡关系,推动城乡融合发展提供一定借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