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李正  李健  刘淇  王群 《安徽农业科学》2008,36(17):7271-7272
[目的]研究黏红酵母(Rhodotorula glutinis)、鼠李糖乳杆菌(Lactobacillus rhamnosus)、纳豆芽孢杆菌(Bacillus natto)、嗜酸乳杆菌(Lactobacillus casei)对牙鲆肠黏液的黏附能力,探讨黏红酵母在牙鲆肠道中的定植规律及对牙鲆抗病能力的影响。[方法]采用体外黏液黏附模型测定上述4株益生菌的黏液黏附能力,平板菌落计数法测定黏红酵母在肠道的数量。[结果]黏红酵母对牙鲆肠黏液黏附能力最强,其次是鼠李糖乳杆菌,纳豆芽孢杆菌黏附能力最弱。投喂含黏红酵母饲料的牙鲆肠道其酵母数量达到了103~104cfu/g内含物。鳗弧菌攻毒后,对照组牙鲆死亡率显著高于黏红酵母组。[结论]黏红酵母在牙鲆肠道具有较好定植潜能并能降低牙鲆因弧菌引起的死亡率,因此具有较好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2.
双歧杆菌是人体肠道的一种微生态调节剂,对人体消化道环境的抗逆性是其发挥抗肠道感染作用的关键。分别利用激光共聚焦显微镜,测定五株分别来源于药物和婴儿粪便的双歧杆菌对结肠癌细胞Caeo-2的黏附性,再通过耐酸和耐胆汁盐初筛,模拟胃液和模拟肠液复筛,筛选出消化道高抗逆性双歧杆菌L-1,其对Caco-2的黏附数为166±21黏附菌数/细胞;在pH3.0模拟胃液中作用2h后的存活率为72%;在胆汁盐浓度为0.2%的模拟肠液中24h,其存活率为14%。结果表明,五株双歧杆菌肠道抗逆性有所不同,L-1菌株消化道抗逆性能力最好,可用做微生态制剂菌株。  相似文献   

3.
乳酸菌作为益生菌目前在水产养殖业已经得到了广泛的应用,而益生菌发挥益生功能的重要基础是能黏附到宿主消化道内。因此,黏附机制对于探讨乳酸菌的益生机制极为重要。综述了乳酸菌黏附相关的研究进展,主要包括乳酸菌黏附因子、影响因素和评价体系,探讨了其可能的作用机制,以期为下一步挖掘黏附相关益生元件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4.
乳酸菌对动物肠道的黏附作用研究进展   总被引:5,自引:2,他引:3  
乳酸菌作为益生菌可以产生乳酸、细菌素以及其他抗菌物质来抑制大肠杆菌等肠道病原菌的增殖,但是其对动物肠道的黏附性是选择其作为益生菌株的重要依据。文章就乳酸菌对动物肠道的黏附机理、影响因素以及黏附的生理效应方面的研究做一综述。  相似文献   

5.
为了探讨副猪嗜血杆菌(Haemophilus parasuis,Hps)与原代培养的猪气管黏膜上皮细胞的相互作用,应用气管支气管结扎灌注酶冷消化法分离气管黏膜上皮细胞,于胶原覆盖的盖玻片上培养,使上皮细胞分化成假复层黏膜纤毛上皮细胞,然后以对数生长期不同Hps含量的菌液感染上皮细胞和猪脐静脉血管内皮细胞,分别作用1、2、34、h后,通过革兰氏染色法观察Hps对细胞的黏附情况。结果表明,Hps可黏附在上皮细胞和内皮细胞表面;Hps对气管上皮细胞有毒性作用,致细胞变性坏死和凋亡;Hps对细胞的黏附力与其在菌液中含量和作用时间有关,以菌落形成单位计,当含量为1.0×108mL-1且感染4 h后,黏附效果最好。高倍显微镜下可见大量Hps黏附于猪气管上皮细胞,只有个别Hps黏附于猪血管内皮细胞表面。说明Hps对猪气管黏膜上皮细胞的黏附能力远强于猪血管内皮细胞,可以利用猪气管黏膜上皮细胞建立副猪嗜血杆菌的黏附细胞模型。  相似文献   

6.
为进一步解析牛支原体(Mgcoplasma bovis)VspX蛋白的黏附特性,采用间接免疫荧光法检测VspX蛋白在M.bovis中的分布,通过黏附试验和抗体黏附抑制试验检测VspX蛋白的黏附性,采用ELISA方法进一步分析VspX蛋白和突变株结合纤连蛋白(Fn)的特性。结果显示,M.bovis VspX蛋白位于M.bovis菌体表面;重组VspX蛋白(rVspX)能黏附到EBL细胞表面,且M.bovis VspX基因缺失突变株(M.bovisΔVspX)体外黏附EBL细胞能力与M.bovis野生株(M.bovis WT)相比显著下降,两个结果说明rVspX蛋白具有黏附特性;并且抗rVspX蛋白单抗能抑制M.bovis黏附EBL细胞,进而证实rVspX蛋白黏附的特异性;此外,rVspX蛋白与Fn呈剂量依赖性结合,且M.bovisΔVspX结合Fn能力与M.bovis WT相比显著下降,证明M.bovis VspX蛋白与Fn为特异性结合,且Fn分布在EBL细胞表面。以上结果表明,M.bovis VspX蛋白是一种具有Fn结合特性的黏附相关蛋白,能通过EBL细胞外基质成分Fn介导其黏附EBL细胞。  相似文献   

7.
确定消化道环境胁迫对青春双歧杆菌KLDS2.0003粘附能力、菌体表面性质及菌体细胞膜脂肪酸组成影响。采用体外方法模拟消化道环境,以Caco-2细胞作为粘附模型,青春双歧杆菌KLDS2.0003相继经过模拟唾液、模拟胃液以及模拟肠液处理后,测定经历模拟消化道环境前后存活率、粘附能力、自动聚集能力和表面疏水性,同时采用扫描电镜和透射电镜观察菌体形态以及采用GS-MS法测定菌体处理前后细胞膜脂肪酸组成变化。结果表明,青春双歧杆菌KLDS2.0003经模拟消化道环境胁迫后,粘附能力下降,菌体表面疏水性、自动聚集能力菌下降、菌体细胞形态发生改变,膜不饱和脂肪酸与饱和脂肪酸比例增加,而且有一种新长链不饱和脂肪酸C18:2n6c产生。结果显示,消化道环境胁迫会降低青春双歧杆菌KLDS2.0003粘附能力,同时菌体自动聚集能力和表面疏水性均降低,三者之间呈现一定相关性,此外,在消化道环境胁迫条件下,膜脂肪酸组成发生改变,诱导产生一种新长链不饱和脂肪酸C18:2n6,c推测该菌通过调节膜脂肪酸组成变化以抵抗消化道环境中不利因素。  相似文献   

8.
确定消化道环境胁迫对青春双歧杆菌KLDS2.0003粘附能力、菌体表面性质及菌体细胞膜脂肪酸组成影响.采用体外方法模拟消化道环境,以Caco-2细胞作为粘附模型,青春双歧杆菌KLDS2.0003相继经过模拟唾液、模拟胃液以及模拟肠液处理后,测定经历模拟消化道环境前后存活率、粘附能力、自动聚集能力和表面疏水性,同时采用扫描电镜和透射电镜观察菌体形态以及采用GS-MS法测定菌体处理前后细胞膜脂肪酸组成变化.结果表明,青春双歧杆菌KLDS2.0003经模拟消化道环境胁迫后,粘附能力下降,菌体表面疏水性、自动聚集能力菌下降、菌体细胞形态发生改变,膜不饱和脂肪酸与饱和脂肪酸比例增加,而且有一种新长链不饱和脂肪酸C18:2n6c产生.结果显示,消化道环境胁迫会降低青春双歧杆菌KLDS2.0003粘附能力,同时菌体自动聚集能力和表面疏水性均降低,三者之间呈现一定相关性,此外,在消化道环境胁迫条件下,膜脂肪酸组成发生改变,诱导产生一种新长链不饱和脂肪酸C18:2n6,c推测该菌通过调节膜脂肪酸组成变化以抵抗消化道环境中不利因素.  相似文献   

9.
双歧杆菌具有促进人体肠道正常微生物菌群平衡、抑制肿瘤增殖、加强非特异性免疫反应、阻止肠道内微生物毒素形成、降低血清胆固醇水平等作用.双歧杆菌为厌氧菌,其营养需求、生长特点等与生产酸奶的保加利亚乳杆菌差别较大.目前,市场上双歧杆菌相关产品已较多,但通常是以冻干的活菌制剂或发酵乳制品的形式出现.火龙果具有独特的风味和良好的营养价值,以双歧杆菌发酵制成果汁饮料,不仅可以丰富火龙果果汁的口感风味,还具有双歧杆菌的相关保健功效.由于火龙果营养丰富,其果汁在不添加辅助营养成分的情况下仍能使双歧杆菌在其中很好地生长.  相似文献   

10.
双歧杆菌与人体胃肠道微生态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根据国内外近期研究成果 ,介绍了胃肠道微生态与人体健康的关系 ;阐述了人体肠道中双歧杆菌的功能及其微生态调节机制 ;探讨了影响肠道菌群演替及双歧杆菌定植数量的因素 ;提出了保持肠道双歧杆菌正常数量与微生态平衡的建议  相似文献   

11.
对几种附着系数计算模型进行了深入研究,在全面分析了主要影响附着系数因素的基础上,采用神经网络优化算法,分别建立了以路面状况、胎压及车速为输入,以附着系数为输出的3种轮胎花纹的神经网络附着系数计算模型,并验证了模型的有效性。该模型能够计算汽车在不同的行驶工况下的轮胎/路面间的附着系数,从而为附着系数实时监控提供理论依据,为行车安全提供保障。  相似文献   

12.
 采用固定化猪小肠粘液蛋白模型,结合细菌同位素标记方法,对来源于猪胃肠道的乳杆菌、双歧杆菌和大肠杆菌附着活性以及细菌表面凝集素和粘液蛋白的受体的化学组成进行了初步研究。结果表明,乳杆菌、双歧杆菌和大肠杆菌均可附着于固定在细胞培养板上的猪小肠粘液蛋白上,且乳杆菌和双歧杆菌的相对附着数量比大肠杆菌高。3种菌经高碘酸钠和蛋白水解酶修饰后的附着试验表明,大肠杆菌和乳杆菌在粘液蛋白上的附着数量显著降低(P<0.01),推测细菌表面的凝集素为具糖蛋白性质的物质;而化学和酶修饰对双歧杆菌的附着活性没有明显影响。粘液蛋白经蛋  相似文献   

13.
通过分析轮胎胎冠形态的一些典型特征,讨论了胎冠形态对轮胎在湿滑路面上附着性能的影响.基于胎冠形态的湿滑路面附着性能分析,可以为改善轮胎的湿牵引性能和胎面形态的合理设计提供理论指导,进一步提升机动车辆的行驶安全性.  相似文献   

14.
黄剑飞  李健  刘淇  王群 《安徽农业科学》2008,36(7):2779-2781
[目的]研究纳豆芽孢杆菌在对健康和鳗弧菌感染牙鲆肠粘液粘附中的作用。[方法]应用5 mol/L LiCl提取纳豆芽孢杆菌表面蛋白,利用蛋白印迹法鉴定在纳豆芽孢杆菌表面蛋白中分子量及参与粘附的特异蛋白。[结果]对提取的纳豆芽孢杆菌表面蛋白进行SDS-PAGE后,发现仅出现一条明显的主要蛋白条带,分子量为29.58 kDa。经蛋白印迹分析,该蛋白质参与了健康和鳗弧菌感染牙鲆肠粘液的粘附过程;纳豆芽孢杆菌全菌蛋白在健康和鳗弧菌感染牙鲆肠粘液中有一个相同的粘附受体,蛋白分子量为13.91 kDa;健康个体还有一个粘附受体,分子量是29.86 kDa。[结论]纳豆芽孢杆菌的表面蛋白在对牙鲆肠粘液的粘附过程中起着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蛋白激酶C抑制剂对吸烟大鼠脑血管内皮细胞细胞间粘附分子1蛋白和mRNA表达的影响。方法无脑梗死大鼠18只,随机分为不吸烟组6只、吸烟组6只和吸烟蛋白激酶C抑制剂组6只。脑梗死大鼠48只,随机分为脑梗死组24只和蛋白激酶C抑制剂组24只,分别于梗死后2、6、12及24h干预,每个时间点6只。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法和原位杂交法分别测定细胞间粘附分子1蛋白和mRNA。结果吸烟大鼠脑血管内皮细胞细胞间粘附分子1蛋白和mRNA均有表达,吸烟蛋白激酶C抑制剂组脑血管内皮细胞细胞间粘附分子1蛋白和mRNA的表达明显低于吸烟组(P<0.05)。蛋白激酶C抑制剂组细胞间粘附分子1蛋白和mRNA的表达均低于对应时间点脑梗死组(P<0.05),且梗死后2h蛋白激酶C抑制剂组细胞间粘附分子1蛋白和mRNA的表达明显低于其他时间点组。结论蛋白激酶C抑制剂可阻断吸烟大鼠脑血管内皮细胞细胞间粘附分子1蛋白和mRNA表达,并且早期用药效果可能更好。  相似文献   

16.
[目的]从实验室保藏的乳酸菌中筛选出耐酸耐胆盐能力较强的乳酸菌,并研究其对肠上皮细胞的黏附能力及对肠道病原菌的抑制能力。[方法]通过模拟人工胃肠液及体外与IEC-6细胞共培养来分别研究乳酸菌的耐酸耐胆盐能力及对细胞的黏附能力,并利用单层琼脂平板扩散法测定其抑菌效果。[结果]试验的27株乳酸菌中,10株乳酸菌在p H 3.0的人工模拟胃液中培养3 h的存活率均大于44.00%,在p H 8.0的人工模拟肠液中培养4 h的存活率均大于51.56%,在含0.30%胆盐的培养基中培养24 h的存活率均大20.00%;其中菌株C13、A03、A17及A90对IEC-6细胞的黏附个数均大于8个/cell;菌株C13、A03对艰难梭菌、沙门氏菌和大肠杆菌的抑制能力较强,抑菌圈直径均大于22 mm。经16S rRNA测序将C13和A03分别鉴定为鼠李糖乳杆菌(Lactobacillus rhamnosu)和植物乳杆菌(Lactobacillus plantarum)。[结论]L.rhamnosu C13、L.plantarum A03的耐酸耐胆盐能力及对上皮细胞的黏附能力较强,对肠道病原菌有较好的抑制作用,可作为良好的抑制肠道病原菌的候选益生菌株。  相似文献   

17.
桃果肉颜色、离粘核性状的SSR标记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以油桃(Prunus persica L.var.nectarina)品种‘秦光2号’和‘曙光’的90株正交F1代为试材,采用SSR分子标记技术和遗传作图的方法寻找与桃果肉颜色基因、桃果实离粘核基因相连锁的分子标记。研究结果显示,SSR标记BPPCT035(151bp)与桃果肉颜色性状(Y/y)位于同一连锁群,连锁距离为4cM;SSR标记BPPCT006(50bp)与桃果实离粘核性状(F/f)位于同一连锁群,连锁距离为5cM。  相似文献   

18.
目的:克隆、表达猪链球菌2型菌株ZY05719的膜蛋白二氢硫辛酰胺脱氢酶基因(hm6),分析其重组蛋白的生物学活性。方法:基于GenBank中S.suis P1/7SSU1634蛋白的基因序列设计引物,克隆ZY05719株的二氢硫辛酰胺脱氢酶基因并进行序列分析;构建pET28a-hm6原核表达质粒,在大肠杆菌BL21中诱导表达,重组HM6蛋白即二氢硫辛酰胺脱氢酶用His亲和层析镍柱纯化后,通过SDS蛋白电泳鉴定分析并利用新西兰大白兔制备抗血清,研究其酶活性及其在介导猪链球菌粘附HEp-2细胞中的作用。结果:克隆了1 761bp的二氢硫辛酰胺脱氢酶基因,纯化的70kD重组融合蛋白具有良好的酶活性和免疫原性,且在介导猪链球菌粘附HEp-2细胞中具有作用。结论:成功克隆、表达了ZY05719株的二氢硫辛酰胺脱氢酶基因,初步揭示了其生物学活性,为深入研究二氢硫辛酰胺脱氢酶在猪链球菌致病机制中的作用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9.
蚯蚓非光滑体表试样的法向土壤粘附特性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以赤子爱胜蚓(Eisenia foetida)为研究对象,利用微粘附力测试系统,通过单因素试验探讨蚯蚓非光滑体表的法向粘附力随含水量的变化规律;通过正交多项式设计法寻求正压力与卸载速度对蚯蚓非光滑体表法向粘附力的影响,建立了回归方程。试验结果表明,蚯蚓体表试样的法向粘附力随含水量的增加呈抛物线趋势增加,与钢试样相比,最大减粘率达到44%;正压力对法向粘附力呈二次效应关系,卸载速度对法向粘附力呈一次效应,随正压力和卸载速度的增加粘附力增加。本研究可为生物非光滑表面仿生研究以及揭示仿生耦合机制提供基础数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