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6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大曲预处理技术对天然酱油风味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对成熟大曲进行预处理,提升天然酱油的风味。[方法]以正常大曲作为对照组,研究不同闷制时间后对应大曲的酶活及菌体自溶率;再向最佳闷制后的大曲中加入不同浓度的盐水进行发酵考察最适的盐水浓度。[结果]大曲闷制时间越长,其自溶率越高,但大曲酶活会先升高,后降低,最佳闷曲时间是使大曲温度接近40℃,即闷制5~6 h最佳,大曲酶活较对照组高5.5%。将闷制5~6 h的大曲加入不同浓度盐水发酵,盐水浓度越高,天然油氨基酸越低,当盐水的浓度为19.5 Be'时,对应天然油风味最好,且氨基酸提升6.1%。故大曲预处理最佳时间为5~6 h,最适盐水浓度为19.5 Be'。[结论]研究可为提升天然酱油品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
[目的]确定超临界CO2萃取紫苏子油的单因素工艺参数。[方法]采用超临界CO2萃取法提取紫苏子油,通过4因素5水平试验,考察萃取温度、萃取压力、CO2流量、萃取时间对紫苏子出油率的影响。[结果]随着CO2流量的增加,出油率增大,CO2流量在25~30 L/h较合适。随着萃取温度的增加,出油率增大,萃取温度的适宜变化范围为35~40℃。随着萃取压力的增加,出油率增大,萃取压力在20~25 MPa较合适。随着萃取时间的增加,出油率增大,萃取时间的适宜变化范围为1.5~2.0 h。[结论]超临界CO2萃取法提取紫苏子油的单因素试验最佳工艺参数为:CO2流量25~30 L/h,萃取温度35~40℃,萃取压力20~25 MPa,萃取时间1.5~2.0 h。  相似文献   

3.
[目的]制备低吸油率面包糠,以有效利用挂面面头,并为改进油炸食品质量提供新源料。[方法]以挂面面头为主要原料,以吸油率为考察指标,在单因素试验的基础上,进行4因素3水平正交试验,优化低吸油率面包糠的制备工艺,并比较分析了不同原料制备的面包糠的感官、吸油率、微观特性。[结果]低吸油率面包糠的适宜制备工艺条件为发酵温度28℃,发酵时间2.5 h,烘烤时间30 min,烘烤温度190℃,此条件下面包糠的吸油率为20.41%。面包糠的显微结构致密度与其吸油率高低密切相关。[结论]以挂面面头和面粉为主要原料制备低吸油率面包糠不仅拓展了挂面面头的应用市场,而且为油炸食品提供了新型的涂膜材料。  相似文献   

4.
阳晖  刘燕 《安徽农业科学》2011,39(2):657-659
[目的]探索一条经济、简单易行的乳清浓缩蛋白提取工艺。[方法]以乳清废液为原料,分别采用醇沉法、碱沉法、醇+碱沉法提取其中的乳清浓缩蛋白,比较不同方法的提取效果。[结果]影响醇沉法提取乳清蛋白产量的因素依次为:沉淀时间〉乙醇浓度〉沉淀温度,最佳醇提条件为:乙醇浓度100%,沉淀温度50℃,沉淀时间1.5 h;影响碱沉法提取乳清蛋白产量的因素依次为:沉淀时间〉pH值〉沉淀温度,最佳碱提条件为:pH值10,沉淀温度30℃,沉淀时间1.5 h;影响醇+碱沉法提取乳清蛋白产量的因素依次为:沉淀时间〉沉淀温度〉pH值〉乙醇浓度,最佳提取条件为:乙醇浓度90%,沉淀时间2.0 h,pH值7,沉淀温度20℃。[结论]醇+碱沉法提取乳清浓缩蛋白的效果最佳。  相似文献   

5.
[目的]研究在酱油制曲过程中添加酶制剂以提升原料的蛋白质利用率。[方法]利用腐乳制作过程中的副产物豆渣为主要原料培养酶制剂,然后在酱油制曲的过程中添加,研究其对制曲时间、大曲酶活及蛋白质利用率的影响。[结果]试验表明,在第1次松曲时添加5%的酶制剂,大曲酶活提升61%,且制曲时间由原来的44 h缩短至36 h,天然油酿造时蛋白质的利用率比对照组高4.38个百分点。[结论]在第1次松曲时添加豆渣酶制剂,可明显提升原料蛋白质利用率,经济效益显著。  相似文献   

6.
该研究使用不同孔径的有机膜和无机膜过滤设备,对广式高盐稀态酱油产品进行了膜过滤实验。通过与传统烛式过滤机过滤后的酱油在理化指标、微生物指标、感官等方面进行对比,结果表明,膜过滤机处理效果优于传统烛式过滤机处理效果,且无机膜与有机膜的过滤效果并无明显差异;使用0.1~0.4μm孔径的膜过滤机,在保障过滤后的酱油维持原有风味不变的基础上,能有效除去酱油中的微生物和颗粒沉淀。  相似文献   

7.
为提高原料利用率及酱油风味,通过在酱油酿造的泡豆工序中增加黄豆焙炒工艺,以减少泡豆工序中黄豆水溶性蛋白质的流失。结果表明,黄豆焙炒的最佳温度为200℃,在此条件下,黄豆中的蛋白质充分变性,降低了泡豆时黄豆蛋白质的溶解度,进而减少了黄豆水溶性蛋白质的流失。在制曲阶段,大曲蛋白酶活力≥2000U/g,天然油氨基酸≥1.0g/100mL,原料利用率达85%。  相似文献   

8.
[目的]采用超临界二氧化碳技术萃取新疆地产的芫荽籽油,并对其工艺进行优化。[方法]以新疆地产芫荽籽为研究对象,采用超临界二氧化碳萃取技术,以芫荽籽油的提取率为指标,先利用单因素试验,分别考察了原料粒度、携带剂种类、携带剂用量、萃取压力、温度、时间以及分离温度7个因素对芫荽籽油收率的影响,筛选了超临界二氧化碳萃取芫荽籽油的工艺参数,然后用4因素3水平正交试验设计,重点探讨了萃取压力、温度、时间以及分离温度对芫荽籽油收率的影响,优化超临界二氧化碳萃取芫荽籽油工艺。[结果]研究表明,超临界二氧化碳萃取新疆芫荽籽油较适宜的工艺条件为:以料液比为1∶0.6的乙醇作为携带剂,萃取压力为20 MPa,萃取温度为55℃,萃取时间为60 min,分离温度为30℃,油脂提取率可达14.99%,得到具有怡人芳香气味的芫荽籽油。[结论]研究建立了新疆芫荽籽油超临界二氧化碳萃取工艺,可为新疆自然资源的开发利用和维吾尔药的二次开发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9.
[目的]通过对大豆进行预处理,提高酱油中氨基酸含量,从而提升酱油氨基酸得率。[方法]以完整颗粒的大豆做为对照样,确定大豆的最佳破碎程度,再在不同时机对大豆进行破碎,确定大豆的最佳破碎时机。[结果]试验得出,对照样的大豆做出的大曲酶活达1 762 U/g,对应天然油氨基酸为9.0 g/L,出油量为2 400 g/kg,随着大豆的破碎程度越严重,出油量越少。而将大豆打碎程度为1颗大豆破碎成1~2瓣,虽出油量减少,但天然油氨基酸提升至10.1 g/L,提升幅度为12.0%,氨基酸得率有一定的提升;再将大豆在不同时机破碎成1~2瓣,在冷却后将大豆打碎,其天然油氨基酸最高,且出油量也不受影响,酱油氨基酸得率最高,较对照组提升13.3%。[结论]大豆制作酱油时的最佳预处理方式为:破碎程度为将1颗大豆破碎成1~2瓣;破碎时机为在冷却后进行破碎。  相似文献   

10.
[目的]研究高温α-淀粉酶和糖化酶对怀山药的分解效果。[方法]利用高温α-淀粉酶和糖化酶对怀山药分步进行水解糖化以减小分散颗粒直径和沉淀率,在控制一定温度和时间的条件下,采用正交设计和因素分析来确定最适酶解条件,从而提高山药汁的可溶性固形物百分含量,降低其沉淀率和色泽。[结果]试验表明,双酶法分解怀山药的最适酶解条件为:高温α-淀粉酶添加量0.4%(20 000U),山药浓度10%,酶解温度85℃,时间2 h条件下酶解效果最佳;糖化酶添加量0.4%(10 000 U),糖化温度55℃,时间3 h,pH 5.0。[结论]研究可为怀山药的深度开发提供一定的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1.
黄芳  郑甜甜  刘燕晓 《安徽农业科学》2011,39(31):19607-19609
[目的]探讨用二甲基黄褪色光度法测定酱类食品中微量碘的方法。[方法]将待测的酱类样品在碱性条件下进行灰化,碘被还原后与碱金属结合生成碘化物,再用溴水将碘化物定量氧化物碘酸钾,然后在酸性条件下,以溴化钾为催化剂,利用IO3-的氧化性使二甲基黄褪色,从而测定酱类食品中微量碘。[结果]在硫酸介质中,碘酸根对二甲基黄有褪色作用,且褪色程度与碘酸根的量在一定范围成正比关系。通过试验,确定了最佳试剂的用量:硫酸为3.50 ml,二甲基黄溶液为6.00 ml,溴化钾为3.00 ml;确定了最佳反应温度为90℃,反应时间为4 min。标准曲线表明,在最大吸收波长510 nm处,碘测定的线性范围在0~1μg/ml。[结论]该方法重现性好,准确度高,操作简便,用于酱类食品中碘含量的测定,结果令人满意。  相似文献   

12.
[目的]研究以黑豆代替部分黄豆为原料生产酿造酱油的工艺,利用黑豆的营养性和功能性来提高酱油的营养价值,为开发酿造酱油的新品种提供借鉴。[方法]采用低盐固态发酵的生产方式进行生产,对制曲物料配比、发酵过程中的温度等工艺进行了研究。[结果]当原料中黑豆、黄豆、麸皮的配比为75∶55∶10时,在黑豆酱油理化指标中,无盐固形物为20.130 g/ml,氨基态氮为0.815 g/ml,总氮为1.719 g/ml,出品率为5.3%;低盐固态发酵过程中,当温度为43℃时,黑豆酱油中总氮为1.794 g/ml,氨基态氮为0.826 g/ml,糖分为3.760g/ml,波美度为22.7,pH值为4.6。[结论]低盐固态发酵生产黑豆酱油时,最佳的制曲物料的配比为黑豆∶黄豆∶麸皮=75∶55∶10,最佳发酵温度为43℃。  相似文献   

13.
[目的]为了改良酱油生产的传统工艺,生产出添加北虫草的营养丰富的特色酱油。[方法]在酱油生产工艺不同时期内添加北虫草培养基,经过淋油后继续发酵10 d,对所制得的酱油半成品进行还原性糖、总酸、氨基酸态氮以及虫草多糖的测定。[结果]北虫草培养基添加量为10 g,米曲霉按0.3%接种到发酵基料中,盐分浓度为16%时,发酵生产北虫草特色酱油比较适宜。北虫草培养基与发酵基料共同发酵时的工艺4比前3个酱油发酵工艺营养物质含量多,此时所测得的总酸含量2.23 g/ml、氨基酸态氮含量0.89%、还原糖含量3.11%、虫草多糖含量为260 mg/ml。[结论]研究提出了北虫草特色酱油的总的发酵工艺,为实际的工业化生产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4.
该文研究了酱油产品的体态澄清度与原料利用率及菌体自溶的关系,结果表明:黄豆在121℃下蒸煮20min,原料夹生率达到6%以下;在原油灭菌工序中利用菌体的自溶,先缓慢加温至45℃并保温40min,再加温至80℃后冷却,产品的体态澄清且理化结果达到特级酱油的指标要求。  相似文献   

15.
郝育忠  李星  徐远明 《安徽农业科学》2013,41(15):6856-6856,7027
[目的]研究硅藻土在豆油脱皂中的应用。[方法]以离心脱皂油为试样,硅藻土为吸附剂,研究豆油无水脱皂的最佳条件。[结果]硅藻土用量为0.5%,吸附温度为110℃,吸附时间为25 min时,所得的油样残皂为68.5 mg/kg,残磷为1.317 mg/kg,均优于工业上水洗脱皂后的油品质量。[结论]硅藻土在豆油脱皂中的应用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16.
任秋壮  袁春龙 《安徽农业科学》2012,(27):13555-13556,13560
[目的]优化葡萄籽油的精炼工艺,找出相对提取率较高的提取方法。[方法]为获得优质精油,将葡萄籽毛油经脱酸、脱胶、脱色、脱臭工艺精炼,通过正交试验对葡萄籽毛油精炼工艺进行优化。[结果]毛油精炼的最佳脱酸方案为碱液浓度18%,碱炼初温44℃,超碱用量0.3%;最佳脱胶方案为水化温度77℃,水化加水量为4倍毛油磷脂含量,水化作用时间为9h;选择白土脱色的最佳脱色方案为2次脱色工艺,第1次加入白土量为4%,温度为90℃,脱色时间为30 min,第2次加入白土量为3%,温度为85℃,脱色时间为15 min,2次的真空度均为0.1 MPa;脱臭的最佳方案:真空度0.08 MPa,控制温度180℃,控制时间90 min。[结论]该研究为葡萄籽油的提取及开发应用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