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猴头菌菌丝体与子实体多糖产量相关性分析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目的]探讨猴头菌菌丝体与子实体多糖产量的相关性。[方法]以细刺猴头、猴头1号和猴头T3为供试菌株,以3个猴头菌株菌丝体和子实体为样品,利用苯酚一硫酸法测定猴头菌多糖产量并进行比较。[结果]猴头T3多糖产量略高于细刺猴头,但两者没有显著差异;猴头1号的菌丝体多糖产量显著高于其他2个菌株。猴头1号的子实体多糖产量最高,其次是猴头T3,细刺猴头最低,但是三者没有显著差异。菌丝体多糖产量高的菌株,其子实体多糖产量也高;子实体多糖产量比菌丝体平均高出18.13%。各个菌株液态发酵培养的菌丝体多糖产量都大于子实体栽培多糖产量,平均高出35.25%。[结论]该研究为猴头菌多糖的研究和生产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2.
江明珠  颜辉  闻燕  李向梅  祁欣 《安徽农业科学》2010,38(18):9538-9539,9563
[目的]为家蚕蛹虫草大米培养基的应用和提高养蚕业的综合经济效益提供基础数据。[方法]分别对家蚕蛹虫草子实体及其大米培养基残基进行脱脂、热水浸提、脱蛋白、醇沉、干燥后得到粗多糖,用同种方法提取、纯化,并比较提取、纯化结果。[结果]家蚕蛹虫草子实体提取粗多糖得率为25.75%,培养基为12.85%。家蚕蛹虫草子实体和培养基粗多糖经DEAE-纤维素柱纯化,得到相似单一峰;家蚕蛹虫草子实体多糖的洗脱峰部分多糖含量占上样多糖总量的82%;培养基多糖的洗脱峰部分多糖含量占上样多糖总量的74%。两者所含多糖类似,大米培养基粗多糖得率较低,可不提取,有直接作为添加剂等生产应用价值。[结论]家蚕蛹虫草大米培养基可以作为一种新型添加剂加入饲料或调味品酿制原料中。  相似文献   

3.
茶树菇深层发酵产物与子实体营养成分的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邓超  邬敏辰 《安徽农业科学》2007,35(5):1342-1343
对茶树菇深层发酵产物和子实体的一般营养成分、氨基酸的组成及含量、微量元素的含量以及不同来源的茶树菇多糖的单糖组成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茶树菇发酵菌丝体、发酵液和子实体均合有17种氨基酸,以谷氨酸和天冬氨酸含量最高,必需氨基酸中茶树菇菌丝体和子实体都以亮氨酸含量最高,发酵液以赖氨酸含量最高.茶树菇菌丝体和子实体中均含有较高的Ca、Fe、Zn等人体易缺少的微量元素,菌丝体中的微量元素含量的多少易受培养基成分的影响,与子实体中微量元素含量有差别.胞内粗多糖中多糖含量为11.2%,胞外粗多糖中多糖含量为20.3%.不同来源的茶树菇深层发酵多糖在单糖组成上基本相似,都是以葡萄糖作为其主要成分,其次是半乳糖,除了5种标准单糖外,可能还含有其他单糖.茶树菇胞内多糖和胞外多糖各主要单糖组成及质量分数分别为阿拉伯单糖0.74%、1.10%,木糖1.41%、0.62%,甘露糖0.96%、1.30%,葡萄糖22.3%、26.3%,半乳糖2.97%、3.15%.  相似文献   

4.
[目的]明确培养时间对小麦培养猴头菌(即小麦猴头)多糖含量的影响。[方法]用小麦培养基对猴头菌进行不同时间的固体培养,用碘-二甲基亚砜去除培养物中的剩余淀粉,苯酚-硫酸法测定猴头多糖含量。[结果]随着培养时间的延长,猴头多糖的含量逐渐增加,在培养35 d时达81.99 mg/g,是猴头子实体多糖含量的2.65倍。还初步建立了在样品含有植物淀粉时测定真菌多糖的简便方法。[结论]小麦猴头多糖含量很高,可代替猴头子实体提取多糖或进行其他深加工。  相似文献   

5.
广东虫草多糖的提取及含量测定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正交试验方法优化了广东虫草多糖的提取工艺.利用优化的提取工艺对广东虫草子实体、子实体采收后的大米培养基、液体发酵菌丝体以及发酵液4种样品的多糖进行提取,并采用苯酚-硫酸法测定了多糖含量.结果表明,广东虫草多糖的最佳提取工艺为:提取温度90 ℃、提取时间3 h、提取次数3次、乙醇体积分数100%.子实体、大米培养基、广东虫草菌丝体及发酵液的精多糖含量有所差异,分别为:6.92%、5.40%、6.15%和3.42%.  相似文献   

6.
对菌草和传统木屑两种培养料栽培的猴头菌子实体不同生长发育时期营养成分的含量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菌草和木屑栽培的猴头菌在菌蕾期、成熟期和衰老期的生长发育过程中,子实体的各种营养成分含量都在不断变化.其中,成熟期用菌草栽培的子实体蛋白含量是木屑栽培的1.14倍,总糖含量与木屑栽培的相当,氨基酸总量和各种氨基酸含量均略高于木屑栽培的子实体,除总汞外,铅、镉、总砷等重金属含量均略低于木屑栽培的子实体.可见,用菌草栽培的猴头菌子实体的营养成分含量高于木屑栽培的子实体.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碱提香菇菌丝体粗多糖抗氧化能力的影响因素。[方法]按Sevag法去除粗多糖中蛋白质,以考马斯亮蓝法、苯酚-硫酸法和DPPH法分别测定碱提香菇菌丝体粗多糖在脱蛋白过程中多糖含量、蛋白含量和清除自由基能力的变化。[结果]碱提香菇菌丝体水溶性多糖经Sevag洗脱后,多糖含量降低了33.10%;蛋白含量降低了97.08%;自由基清除率降低了74.38%。[结论]碱提香菇菌丝体多糖具有较高的抗氧化能力,并与其糖蛋白浓度成正相关,过分脱除香菇菌丝体多糖提取物结合态蛋白会降低其抗氧化活性。  相似文献   

8.
[目的]对天麻多糖的提取工艺进行研究并测定其各组分中多糖、蛋白质和糖醛酸的含量。[方法]用正交试验对天麻多糖的提取工艺进行优选,然后采用苯酚-硫酸法、间羟基联苯法和考马斯亮兰法分别测定天麻多糖及其各组分中总糖、糖醛酸和蛋白质的含量。[结果]最佳提取工艺条件为A2B2C3,即:提取温度为70℃,提取时间为2.5 h,提取次数为3次;在此条件下,多糖提取率达13.15%。天麻多糖及其各组分中糖含量分别为65.8%、84.6%和87.3%,蛋白质含量分别为2.9%、0.28%和2.7%,糖醛酸含量分别为29.7%、26.3%和39.6%。[结论]该方法简便、快速、准确,灵敏度高,为天麻多糖生产的质量控制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9.
猴头菌属(Hericium)真菌多糖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猴头菌属(Hericium)真菌是珍贵的药膳兼用菌。从猴头菌属真菌的子实体、菌丝体及菌丝发酵液中分离得到的多糖统称为猴头菌属真菌多糖。现代医学和药理学的很多研究表明,猴头菌属真菌多糖在提高机体免疫力、抗癌抑瘤、降血压、降血糖等多方面均具有一定的疗效。文中简要介绍了猴头菌属真菌多糖提取、分离纯化的研究现状,着重阐述了目前国内外对猴头菌属真菌多糖的组成、结构分析及生物活性、液态发酵工艺的研究进展,并对其发展前景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10.
猴头菌对木质纤维素的降解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实验测定了4个猴头菌株在4种培养基质上生长时的营养规律。结果表明,猴头菌在废棉及棉籽壳基质上生长时子实体转化率较高,能够利用纤维素、半纤维素和木素为碳源。纤维素是猴头菌子实体阶段的主要碳源;猴头菌对不同纤维素含量的培养基质的利用率有显著不同;猴头菌生长期间能向基质中释放胞外 CMC 酶、FP 酶和 HC 酶,3种酶的活性高峰均出现在子实体生长阶段。  相似文献   

11.
[目的]对几种香菇属真菌子实体中的蛋白质和氨基酸等营养成分进行分析,为香蘑属真菌的开发利用提供依据。[方法]以花脸香蘑、紫丁香蘑、白香蘑和灰褐香蘑4种香蘑属真菌子实体为材料,对其粗蛋白、氨基酸等营养成分进行了测定和分析。[结果]花脸香蘑、紫丁香蘑、白香蘑和灰褐香蘑子实体粗蛋白含量分别为23.23%、21.03%、19.60%和18.32%,氨基酸种类齐全,必需氨基酸含量分别占总氨基酸的41.46%、42.56%、42.55%和44.49%,4种香蘑的氨基酸配比比较合理。4种香蘑子实体中必需氨基酸含量占氨基酸总量(E/T)、必需氨基酸与非必需氨基酸比值(E/N)均超过了世界卫生组织/联合国粮农组织(WHO/FAO)提出的E/T在40%、E/N值在60%以上的要求。紫丁香蘑子实体中蛋白质的第一限制性氨基酸为酪氨酸+苯丙氨酸,白香蘑子实体中蛋白质的第一限制性氨基酸为异亮氨酸,花脸香蘑子实体中蛋白质的第一限制性氨基酸为亮氨酸,灰褐香蘑子实体中蛋白质的第一限制性氨基酸为异亮氨酸和赖氨酸。[结论]花脸香蘑、紫丁香蘑、白香蘑和灰褐香蘑子实体均具有较高的营养价值和保健功能。  相似文献   

12.
陶阿丽  戴一  张国升 《安徽农业科学》2012,40(33):16120-16122
[目的]分析女贞子水提物中成分并测定多糖含量。[方法]利用煎煮法提取女贞子中的水提物成分,然后通过化学方法对成分进行分析鉴别,并采用苯酚-硫酸测定其水提物中多糖含量。[结果]女贞子水提物中含有水溶性蛋白质、三萜皂苷类、黄酮或其苷类、二氢蒽醌类、挥发油、多元酚类和多糖类等;女贞子多糖含量为10.3 mg/g。[结论]女贞子水提物成分种类较多,且多糖含量较高。  相似文献   

13.
苏晓田  孟凡丽  王雅华 《安徽农业科学》2012,40(24):12023-12025
[目的]优选苯酚-硫酸法测定人参茎叶多糖含量的因素条件。[方法]采用紫外分光光度法测定人参茎叶多糖的含量,并采用正交试验优选测定的条件。[结果]苯酚-硫酸法测定人参茎叶多糖含量的最佳测定波长为485 nm;苯酚-硫酸法的最佳显色条件为A1B2C1,即:浓度6%苯酚的体积为1.0 ml,浓硫酸的体积为6.0 ml,反应时间为25 min;粗多糖含量在10~70μg/ml之间与吸光度有很好的线性关系,回归方程为Y=0.013 2X-0.085 7,相关系数R为0.999 6;试验方法的回收率为100.36%,RSD为1.26%,显色液在120min内稳定性良好。[结论]该方法准确可靠,为人参茎叶的进一步开发利用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14.
[目的]研究不同提取方法对桦褐孔菌多糖抗氧化活性的影响。[方法]采用水煮醇沉法和碱液醇沉法提取粗多糖;采用三氯乙酸法纯化水溶和碱溶粗多糖;采用羟基自由基清除试验和超氧阴离子自由基清除试验进行抗氧化活性对比研究。[结果]水溶粗多糖、碱溶粗多糖、水溶纯多糖、碱溶纯多糖的多糖得率分别为14.0%、27.7%、7.0%、6.2%。对羟基自由基的清除,水溶粗多糖在0.9 mg/ml时有最大清除率,为54.3%,碱溶纯多糖在0.06 mg/ml时有最大清除率,为10.9%;对超氧阴离子自由基的清除,水溶粗多糖在0.1mg/ml时有最大清除率,为24.2%,水溶纯多糖在0.07 mg/ml时有最大清除率,为27.2%。[结论]水溶多糖比碱溶多糖抗氧化能力强,桦褐孔菌可成为一种新的高效天然抗氧化药用真菌。  相似文献   

15.
[目的]为出口南瓜子的质量研究提供科学系统的评价方法。[方法]以4种出口南瓜子为研究对象,对其营养成分和矿物质含量进行测定,并利用显微鉴别、气相色谱、高效液相色谱等方法对其质量进行评价。[结果]南瓜子品种艾碧斯红栗营养成分和矿物质元素综合指标均居于首位,其含47.50%的粗脂肪、34.58%的粗蛋白、65.65%的多糖;K、Mg、P、Ca等含量均较高;气相色谱和液相色谱分析结果均显示艾碧斯红栗中含有油酸、亚油酸和亚麻酸等不饱和脂肪酸,总含量达82.18%。[结论]该研究对开发降压降脂、抗炎、抗衰老保健食品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6.
[目的]从保藏16种杏鲍菇品种中筛选出高蛋白、高多糖含量的优势菌株,为杏鲍菇功能研发发掘出优势材料。[方法]通过菌丝发酵的方法获得16种杏鲍菇的菌丝体,经过组织处理,利用二喹啉甲酸(BCA)检测法和苯酚-硫酸法进行蛋白和多糖的筛选工作。[结果]16个品种中蛋白质含量较高的品种为杏21,其蛋白含量占菌丝体鲜重的5.20%;水溶性多糖含量较高的为杏4,占菌丝体干重的6.37%。[结论]16个品种中蛋白质含量和多糖含量存在较大差异,可以根据对功能成分开发的需要,选择优势菌株并对其进行高产发酵方面的研究。  相似文献   

17.
玉米须多糖的提取及脱蛋白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比较不同时期玉米须多糖含量的差异及蛋白质的纯化。[方法]采用热回流法提取多糖及木瓜蛋白酶除去蛋白质。通过单因素和正交试验找到木瓜蛋白酶的最优条件。[结果]吉林和松原乳熟期多糖含量为9.87%、10.15%,成熟期为4.85%、4.55%,乳熟期平均产率花柱为7.90%,柱头为12.58%,成熟期平均产率花柱为4.91%,柱头为3.51%。酶水解正交试验最优条件:酶底比1.00%,pH值5.5,体系在水浴中水解1.5h,温度为40℃。[结论]乳熟期多糖含量高于成熟期;乳熟期柱头含量最高,酶法可作为玉米须多糖的脱蛋白的工艺,除蛋白率60.31%,损失率为14.71%。  相似文献   

18.
黑豆主要营养成分分析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目的]分析研究黑豆的各种化学成分。[方法]用GC9800气相色谱仪、高效液相色谱仪、电热鼓风干燥箱等仪器对黑豆粉的灰分、粗脂肪、蛋白质的含量,脂肪酸的组成,维生素E的含量进行测定。[结果]黑豆中灰分含量为4.47%,高于其他豆类;黑豆中蛋白质含量为45.70%,高于黄豆;粗脂肪的含量为15.60%,油脂中所检出的不饱和脂肪酸成分为83.00%,其中软脂酸、油酸、亚油酸的含量较高,人体不能自身合成的必需脂肪酸亚油酸和亚麻酸的相对含量分别为49.19%和8.41%。黑豆中富含维生素E,100 g黑豆粉中含21.9mg维生素E,具有较强的抗氧化能力。[结论]黑豆营养成分丰富,开发黑豆食品对改善人类膳食结构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9.
丁晨  郭彬歆  徐琛 《安徽农业科学》2012,40(28):14008-14011
[目的]优化中华芦荟多糖的提取工艺,比较几种精制方法,并建立多糖含量的测定方法。[方法]以多糖得率和含量为评价指标,采用正交试验法对多糖提取工艺进行研究,并比较透析法、AB-8型大孔树脂吸附法和活性炭吸附法3种多糖精制方法;采用芦荟多糖标准品测得芦荟多糖对葡萄糖的换算因子后,用苯酚-硫酸法测定多糖含量。[结果]中华芦荟多糖的最佳提取工艺为料液比1∶10g/ml,提取2次,提取时间3 h;不同精制方法得到的多糖含量:透析法AB-8型大孔树脂吸附法活性炭吸附法,多糖收率:活性炭吸附法透析法AB-8型大孔树脂吸附法;苯酚-硫酸法测定芦荟多糖对葡萄糖的换算因子为1.32,平均回收率为98.4%,相对标准偏差为2.36%。[结论]优选工艺经济、简单、稳定、可行,透析法精制芦荟多糖简单快速、成本低、多糖含量高,苯酚-硫酸法简便、准确、重现性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