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从鞍山、营口、大连部分规模化养鸡场采集临床诊断疑似禽沙门氏菌病的病鸡肝脏进行细菌分离,通过形态学检查、生化鉴定,结果发现,分离到的3株细菌均符合沙门氏菌特征,对其进行药物敏感性试验。结果显示,3株沙门氏菌均对阿米卡星、卡那霉素和庆大霉素高度敏感;对链霉素、氟哌酸和氧氟沙星中度敏感,对氨苄青霉素、氧哌嗪青霉素、头孢唑啉和环丙沙星耐药。  相似文献   

2.
利用细菌分离、生化鉴定及药敏试验方法,从河南省信阳市鸭场病死鸭脑、脾脏中分离出鸭大肠杆菌和鼠伤寒沙门氏菌各1株。药敏试验结果显示,分离菌对头孢曲松、黏杆菌素、左旋氧氟沙星、恩诺沙星、新霉素高度敏感;对磺胺甲基异恶唑、洁霉素、强力霉素耐药。  相似文献   

3.
本试验对实验室分离的2株狐源沙门氏菌进行药物敏感性检测及耐药基因携带情况调查,为临床治疗提供依据。采用K-B法检测菌株的药物敏感性,并通过PCR方法检测耐药基因的携带情况。药物敏感性试验结果显示,2株沙门氏菌对头孢类药物、左氧氟沙星和多粘菌素较敏感;对氨基糖苷类药物、四环素、氨苄西林、诺氟沙星、环丙沙星和氯霉素全部表现为耐药。耐药基因检测结果显示,2株沙门氏菌均检测出aac(3')-Ⅱc、aac(3')-IV、aadA1、tet(A)、tet(C)、cat2、blaTEM-17种耐药基因。由此可知,2株沙门氏菌呈现出多重耐药现象,且携带多种耐药基因,严重影响了抗生素的使用,对临床用药治疗造成巨大的影响。  相似文献   

4.
从送检病死兔肺和肝中分离培养出5株细菌,经过细菌培养、染色镜检、生化试验、PCR鉴定和动物致病性试验对其进行鉴定.鉴定结果表明,分离到的菌株为荚膜血清A型多杀性巴氏杆菌,对小鼠有较强的致病性.药敏试验结果表明,分离菌株对环丙沙星、氧氟沙星、氟苯尼考、恩诺沙星和磺胺六甲氧嘧啶等药物敏感.  相似文献   

5.
为调查甘肃省某奶牛场奶牛子宫内膜炎的病原菌并选择治疗用敏感药物,采用细菌分离培养、革兰氏染色镜检和16SrDNA序列分析,对采集的子宫内膜分泌物样品进行细菌分离鉴定;同时采用K-B法测定这些分离株对抗菌药物的敏感性。结果表明,从10份样本分离得到12株细菌,其中,大肠杆菌7株、芽孢杆菌3株、链球菌1株、假单胞菌1株。大肠杆菌对诺氟沙星、恩诺沙星、庆大霉素、氟苯尼考均不耐药;大肠杆菌对头孢噻肟和卡那霉素的耐药率为14.29%,对四环素和氨苄西林的耐药率均为28.57%,对红霉素耐药率为57.14%。芽孢杆菌对卡那霉素、诺氟沙星、恩诺沙星、氟苯尼考、庆大霉素、四环素均不耐药,而对头孢噻肟、红霉素及氨苄西林的耐药率均为33.33%。大肠杆菌和芽孢杆菌对青霉素均完全耐药(100%)。链球菌对氨苄西林、氟苯尼考、头孢噻肟敏感,对青霉素中度敏感,对其他6种抗菌药物耐药。假单胞菌对青霉素和头孢噻肟耐药,对其他8种抗菌药物敏感。  相似文献   

6.
山东省家禽致病性大肠杆菌的分离鉴定及耐药性监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山东省各地大肠杆菌自然发病鸡群进行了细菌分离鉴定,对所分离的39株菌株采用纸片扩散法用26种抗菌药物进行了药敏试验测定。结果表明,分离菌存在广泛的耐药性,以多重耐药性为主,最少的耐药5种,最多的耐药24种,大部分对10~20种药物具有耐药性。26种药物中安普霉素、复达欣、氧氟沙星、阿米卡星、先锋必、环丙沙星敏感率最高,敏感菌株超过67%;痢菌净、庆大霉素、妥布霉素、利福平、氯霉素、氟哌酸、氟苯尼考、头孢噻肟敏感率次之,敏感菌株在40%~60%之间;对青霉素、氨苄西林、四环素、复方新诺明高度耐药,耐药率达95%以上。  相似文献   

7.
嗜水气单胞菌分离鉴定与药敏试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江苏、上海不同发病水生动物中分离细菌,经细菌形态特征、生化反应、毒力因子检测及回归感染试验鉴定,结果与标准菌株一致,获得4株致病性嗜水气单胞菌。药敏试验表明,标准菌株及4个分离菌株对阿米卡星、左氧氟沙星和氟苯尼考均表现出高度敏感性,对氨苄西林、阿莫西林、红霉素和四环素耐药,对阿奇霉素、链霉素、庆大霉素、多西环素、诺氟沙星、环丙沙星、复方新诺明的敏感性表现不尽相同,对链霉素、庆大霉素总体表现敏感,对阿奇霉素、多西环素、诺氟沙星、环丙沙星、复方新诺明存在一定的耐药性。  相似文献   

8.
从山西某奶牛场随机采集25份奶样,进行细菌分离培养、染色镜检、H2O2酶试验鉴定,并对其进行了9种药物的敏感性试验。结果表明,从25份奶样中分离出18株金黄色葡萄球菌;这18株金黄色葡萄球菌对多种药物呈现出耐药性,其中,对阿莫西林耐药率最高,达77.8%,对卡那霉素、庆大霉素、阿米卡星、环丙沙星、氧氟沙星、磷霉素、头孢曲松的耐药率介于11.1%~44.4%,对左氧氟沙星的耐药率最低,为5.6%。说明金黄色葡萄球菌为该奶牛场奶牛乳房炎的主要致病菌,该场奶牛对9种抗生素产生了普遍的耐药性,建议该奶牛场以体外药物敏感试验为参考,进一步扩大药物的筛选范围,选择更多敏感药物进行治疗。  相似文献   

9.
从海安县海安镇一猪场病猪体内分离得到一株细菌,命名为S0603,通过培养、形态染色、生化实验以及动物试验确定为沙门氏菌。对该分离菌株用15种药敏纸片进行药敏试验,结果表明,S0603株沙门氏菌对丁胺卡那、氟哌酸、卡那霉素、氧氟沙星、蒽诺沙星五种药物高度敏感,对庆大霉素、氯霉素、氨苄青霉素、环丙沙星、诺美沙星、磺胺间甲氧嘧啶中度敏感,而对红霉素、林可霉素等耐药。  相似文献   

10.
试验采集辽宁农业职业技术学院种猪场16份疑似仔猪水肿病病料,进行细菌分离和生化鉴定,并进行大肠杆菌药敏试验。结果表明,分离到大肠杆菌13株,全部为致病性大肠杆菌。应用微量平板凝集试验,对分离的13株致病菌进行了血清型鉴定,鉴定出11株共有5种血清型,其中以O139血清型最多,共有5株,占能定型分离致病菌株的45%,各菌株的耐药菌谱不同,大多数菌对氟苯尼考,头孢呋新敏感,对新霉素、环丙沙星、丁胺卡那霉素、氟哌酸、庆大霉素较敏感,对氧氟沙星、头孢唑啉、氨苄西林、红霉素不敏感。  相似文献   

11.
为了解新疆焉耆县不同动物源沙门氏菌(Salmonella)对临床常用抗菌药物耐药和携带耐药基因的情况,以及不同动物源耐药沙门氏菌之间的亲缘关系,从新疆焉耆县几个规模化养殖场分别采集鸡、牛、猪及羊肛拭子样;对样品中分离出的沙门氏菌运用琼脂稀释法进行13种抗菌药物的最小抑菌浓度测定;并对耐药菌株通过PCR方法进行相关耐药基因的检测;采用MLST方法分析不同动物源耐药沙门氏菌之间的亲缘关系。结果显示:①分离鸡源沙门氏菌110株(27.5%;110/400),牛源沙门氏菌63株(64.9%;63/97),猪源沙门氏菌40株(10.0%;40/400),羊源沙门氏菌17株(6.8%;17/250)。②牛源沙门氏菌对氨苄西林、卡那霉素以及氟苯尼考这3种抗菌药物的耐药率均在50.0%以上,以7耐(33.3%)为主;猪源沙门氏菌对四环素的耐药率高于本地区其他动物源菌,多药耐药结果显示在0耐~7耐均有分布。③牛源沙门氏菌和羊源沙门氏菌中blaTEM、blaOXA、oqxA、oqxB、aac(6′)-Ib-cr、ant(3″)-Ia、aadA2和tetB基因的携带率高于鸡源和猪源沙门氏菌的携带率,但blaCMY-2、qnrB、qnrS和tetA这4种耐药基因仅在猪源沙门氏菌中检出。④筛选出8株多药耐药且携带多种耐药基因的沙门氏菌,MLST分析发现8株菌的ST型均为ST34,进化树分析显示它们之间存在较近的亲缘关系。结果表明,焉耆县被检养殖场的动物粪便中均分离出沙门氏菌,且对13种不同抗菌药物表现出不同程度的耐药,存在多种耐药基因共存的情况,不同动物源耐药沙门氏菌间存在克隆传播的机制。  相似文献   

12.
黄颡鱼体表溃疡病病原菌分离鉴定及药敏试验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目的]对广西永福县某养殖场患溃疡病的黄颡鱼进行病原菌分离鉴定和药敏试验,为有效防治该病提供科学依据.[方法]用常规方法从患典型溃疡病的濒死黄颡鱼的心脏、肝脏及病灶等处取样分离病原菌,通过人工感染试验确定分离菌株的致病性,用API 20NE生化鉴定系统对其进行鉴定,药敏试验采用纸片扩散法.[结果]分离获得的4株细菌(YFHS01、YFHS02、YFHS03和YFHS04)对健康黄颡鱼均有很强的致病性,都是黄颡鱼体表溃疡病病原菌,其中YFHS01为温和气单胞菌(Aeromonas sobria),YFHS02、YFHS03和YFHS04为嗜水气单胞菌(Aeromonas hydrophila).4株病原菌对青霉素和氨苄青霉素均不敏感;对复达欣、先锋霉素Ⅵ、菌必治、庆大霉素、新霉素、氟哌酸、恩诺沙星、环丙沙星、多粘菌素B、左氟沙星、先锋必、特治星、氟苯尼考、盐酸沙拉沙星、复方磺胺嘧啶等15种药物高度敏感.[结论]广西永福县某养殖场黄颡鱼体表溃疡病是由嗜水气单胞菌与温和气单胞菌混合感染引起,可选用复达欣、先锋霉素Ⅵ、菌必治、庆大霉素、新霉素、氟哌酸、恩诺沙星、环丙沙星、多粘菌素B、左氟沙星、先锋必、特治星、氟苯尼考、盐酸沙拉沙星、复方磺胺嘧啶等15种药物进行防治.  相似文献   

13.
为了诊断患病死亡兔,对死亡兔进行临床解剖,细菌分离培养,获得DX01、DX02、JX01、JX02等4株菌.按照常规生化鉴定法,对分离菌进行生理生化实验,结果:DX01、DX02对甘露醇、乳糖、葡萄糖、麦芽糖均产酸产气,不发酵蔗糖,枸橼酸钠、尿素、V-P、硫化氢、明胶等反应均为阴性,靛基质、M-R、硝酸盐等反应均为阳性,与大肠杆菌标准株完全一致;JX01、JX02均发酵甘露醇、蔗糖、葡萄糖、麦芽糖,不发酵乳糖,靛基质、M-R、V-P、硫化氢、明胶等反应均为阴性,硝酸盐反应为阳性,与巴氏杆菌标准株基本一致,JX01、JX02进一步经过16SrDNA检测与测序分析,与巴氏杆菌同源性为100%.分离菌动物接种试验结果,试验组小白鼠在2日内均死亡.死亡小白鼠体内均分离出了原培养物.结论:DX01、DX02为大肠杆菌,JX01、JX02为大肠杆菌,患病死亡兔由大肠杆菌和巴氏杆菌混合感染引起的.按照琼脂扩散法做药敏实验,结果DX01、DX02只对卡那霉素、氧氟沙星、甲氧嘧啶敏感,对其他的药物不敏感;JX01、JX02对氧氟沙星、甲氧嘧啶、庆大霉素、呋喃唑酮、强力霉素、链霉素、复方新诺明、大观霉素等敏感,对头孢拉啶等中度敏感.治疗该病临床用药首选氧氟沙星、甲氧嘧啶.  相似文献   

14.
【目的]为中华鳖红底板病病原鉴定和防治提供参考依据。[方法]从患红底板症的中华鳖幼鳖的血、心、肝、脾、肠等组织中分离病原菌,并进行形态学观察、16SrDNA序列分析鉴定及药敏试验。[结果]从中华鳖中分离到2株细菌,分别为嗜水气单胞菌(Aeromonas hydrophila)和格氏乳球菌(Lactococcus garviae)。人工感染试验结果表明2株分离菌对中华鳖都有致病性;用含有抗生素的20种药敏纸片进行药敏试验,发现该株嗜水气单胞菌对复达欣高敏,对呋喃妥因中敏,对其他18种药物耐药;该株格氏乳球菌对复达欣、万古霉素、呋喃妥因、妥布霉素、头孢唑啉等5种高敏,对庆大霉素、卡那霉素、头孢西丁等3种中敏,而其他13种药物耐药。[结论]从中华鳖幼鳖中分离的2株细菌具有较强的致病性和耐药性。  相似文献   

15.
采用Kirby-Bauer纸片扩散法(以下简称K-B法)和梅里埃公司的ATB Expression自动细菌鉴定及药敏分析仪(以下简称ATB法),测定了36株畜禽源沙门氏菌对16种抗生素的敏感性。结果表明:ATB法和K-B法对阿莫西林/克拉维酸、亚胺培南和复方新诺明的测定结果有显著性差异(P<0.05),对其他13种药物的测定结果没有显著性差异;全部菌株耐1种以上的抗生素,58%的菌株耐2种以上的抗生素。得出以下结论:在畜禽源沙门氏菌药敏性研究中,ATB法还不能完全替代K-B法;畜禽源沙门氏菌分离菌株不仅耐药性较强,而且耐药谱也在不断扩大。  相似文献   

16.
鸭疫里默氏杆菌的分离鉴定及耐药性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为了解广西鸭疫里默氏杆菌病的发病情况、流行血清型及其病原菌株的耐药情况,从广西不同地区20多个发病鸭场的病料中分离出36株疑似鸭疫里默氏杆菌(RA),经细菌培养特性、形态特征、生理生化特性鉴定,确定为RA。采用玻片凝集试验和试管凝集试验进行血清型鉴定,结果表明,广西RA分属于1型、2型和3型3个血清型。药敏试验结果表明,有70.0%以上RA分离株对头孢三嗪、先锋霉素V、头孢西丁、头孢拉定、呋喃妥因、氟苯尼考等6种抗生素高度敏感,但所有分离株对23种抗生素均存在耐药性,其中对强力霉素、庆大霉素、卡那霉素、丁胺卡那的耐药菌株比例达到100.0%。  相似文献   

17.
从患病克氏原螯虾肝胰腺内分离到1株病原菌,通过对其生理生化特征鉴定、16S rRNA序列分析和进化树构建对分离株进行了鉴定;测定了分离株对20种抗菌药物的敏感性及抗菌药物与天然化合物联用后的协同抑菌作用.结果发现,该菌株的生理生化特征与摩氏摩根菌基本一致,进一步通过测序和进化树分析发现该菌株与摩氏摩根菌的基因相似度达到...  相似文献   

18.
吉林省动物病原性大肠杆菌的耐药性监测试验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从吉林省5个地区分离出动物病原性大肠杆菌132株,采用药敏纸片法对22种抗生素进行了耐药性监测试验。结果表明;受检菌株全部对1种或多种抗生素耐药,无一全部敏感株。对13-15种抗生素耐药的菌株数较多。其中对氧氟沙星、诺氟沙星、环丙沙星、氯霉素、庆大霉素、卡那霉素、呋喃妥因同时耐药的菌株已达半数。采用平皿二倍稀释法测定随机挑选的40株大肠杆菌对6种抗生素最低抑菌浓度的结果为耐药水平很高。因而,采取有效的方法抑制大肠杆菌对多种抗生素的耐药已是当务之急。  相似文献   

19.
从解剖病变为心包炎、纤维素性肺炎、肺脓肿的病死仔猪体内分离到1株细菌,通过形态特征观察、生化试验,将分离菌株初步鉴定为绿脓杆菌。动物致病性试验结果显示,分离菌株对小鼠具有很强的致病性。药敏试验结果显示,分离菌株对氧氟沙星、恩诺沙星高度敏感,对头孢噻肟、庆大霉素中度敏感,对青霉素、氟苯尼考、氨苄西林、阿莫西林、强力霉素、卡那霉素等耐药。将分离菌株的16S rRNA基因序列与Gen Bank中发表的绿脓杆菌序列进行Blast比对,结果表明,分离菌株与绿脓杆菌不同菌株的同源性高达99%以上,进一步确定分离菌株为绿脓杆菌。基于16S rRNA基因序列,使用MEGA 5.05软件,构建系统进化树,结果表明,分离菌株与病人痰液和腹泻婴儿分离菌株的同源性最高,与未加工水果分离菌株同源性最低。  相似文献   

20.
【目的】研究引起石河子地区某养兔合作社兔不明原因大量死亡的主要病原菌及其耐药性。【方法】采用常规细菌分离培养、形态学观察、生化试验、PCR鉴定及荚膜血清分型、致病性试验、药敏试验明确主要致病菌及其生物学特性。【结果】引起此次疾病的主要病原为荚膜血清A型多杀性巴氏杆菌,且具有较强的致病性,并伴有大肠杆菌混合感染;临床常用的30种抗菌药物中较为敏感的是第三代头孢菌素类如头孢哌酮、头孢噻肟、头孢曲松、头孢他啶、头孢吡肟,部分喹诺酮类抗生素如氧氟沙星、左氟沙星以及氟苯尼考等敏感,对其余20余种药物中度敏感或耐药,分离菌株呈现出不同程度的多重耐药性。【结论】荚膜血清A型巴氏杆菌是引起石河子地区兔大规模死亡的主要病原菌,且对临床常用抗菌药物耐药严重;充实了巴氏杆菌在引起该地区引起多种动物疾病的研究基础,为指导临床科学用药和防控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