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正日前,从湖北省水产局获悉,湖北省小龙虾、河蟹、鳝鳅3个百亿元产业势头强劲。据不完全统计,2016年,小龙虾产量占全国六成以上,河蟹养殖面积超过300万亩,黄鳝产量占全国近一半。2016年,湖北省小龙虾生产总面积达465.2万亩,其中稻虾共作、稻虾连作面积352.68万亩,总产量48.9万吨,养殖、加工、流通、餐饮综  相似文献   

2.
近年来,小龙虾(克氏螯虾)养殖在宝应县己形成继河蟹养殖之后的第二个养殖高潮,全县龙虾养殖面积己超过5万亩以上,主要养殖模式为蟹虾混养,龙虾精养。一般亩产龙虾504150千克,蟹15425千克,亩产值达3500元左右,亩效益达2000元左右。  相似文献   

3.
克氏原螯虾土池苗种繁育技术初探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克氏原螯虾俗称淡水小龙虾,因其肉味鲜美,风味独特、营养量丰富,深受国内外消费者青睐。据统计2010年仅淮安市小龙虾养殖面积就达38.2万亩,但目前苗种仍依赖自繁,病害多发、规格小,养殖效益不高。苗种问题已成了制约小龙虾产业发展的瓶颈之一。  相似文献   

4.
黄冈市小龙虾产业经过近两年的努力,4个小龙虾繁育基地基本建成,以野生寄养模式为主的小龙虾养殖面积达到1.43万hm^2,2007年小龙虾总产值过2亿元,为全市农民人均增收贡献近20元;随着湖北神鹭、海鲲两大小龙虾加工企业落户我市,一个以小龙虾为主体的产业化经营格局基本上形成。主要经验是:  相似文献   

5.
莲虾共生高效模式及生产技术要点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湖北省潜江市位于江汉平原腹地,境内水域面积宽广,河渠交织,湖、塘密布,全市水域面积26667 hm2(占全市国土面积的13.3%),发展水生蔬菜和水产养殖具有得天独厚的条件.潜江是小龙虾(克氏原螯虾)与中稻轮作(即虾稻连作)的发源地和小龙虾人工繁殖的首创地,是全国最大的良种选育、繁育养殖、科研示范、加工出口、餐饮服务、精深加工基地.小龙虾产业链条十分完整.从2004年首创虾稻连作种养模式以来,潜江市在长期养殖小龙虾实践中,不断创新养殖模式,已由原来单一的虾稻连作模式发展到莲虾共生和油-虾-鱼、虾-鳅-稻、鱼-虾-蟹等多样化养殖模式.2010年全市小龙虾养殖面积达1.2万hm2,产量3.8万吨,产值6.08亿元;全市小龙虾产业总产值达到了15.5亿元,为农民贡献人均纯收入达到1244元,占整个农民人平纯收入的23.9%.潜江小龙虾产业为解决农村剩余劳动力和促进农民增收做出了巨大贡献.潜江是名副其实的"中国小龙虾之乡"和"中国小龙虾加工出口第一市".  相似文献   

6.
一、2007年水产工作回顾 2007年,全省水产养殖面积达到366万亩,水产品总产量达到74.7万吨,与2006年相比,分别增加了15万亩和13万吨,增长4%和22%;渔业行业总产值突破百亿元大关,达到115亿元,同比增加26亿元,增长29%;渔民年人均纯收入达到5094元,同比增加924元,增长22%,高于同期农民人均纯收入1240元。渔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渔业已成为大农业中最具生机、最富活力的产业之一,是新时期农业增效、农民增收的重要渠道之一。  相似文献   

7.
正据统计2015年宿迁全市小龙虾养殖面积4.35万亩,产量2814吨,初步形成了小龙虾池塘单养、鱼虾套养、藕池套养、蟹虾套养、稻虾套养等多种不同养殖模式。其中莲藕塘套养小龙虾养殖模式因具有藕池利用率高、管理较为容易、立体生态、藕虾产量高、养殖效益明显等优势,近几年发展最快,不少藕池套养小龙虾养殖户纯收入达4000元/亩以上。沭阳县陇集镇李爱龙养殖户2015年利用155亩进行莲藕套  相似文献   

8.
<正>小龙虾是我国养殖面积最广和产量最大的淡水虾,据《2019年中国小龙虾产业发展报告》显示:2018年全国开展小龙虾养殖的省份有21个,养殖总面积达1680万亩,总产量163.87万吨,社会总产值3690亿元,主要采用稻田养殖模式。广西稻虾养殖虽然起步较迟,但由于地处华南,气候条件优越,越冬期短,与主产区相比,错季节和反季节生产优势明显。从2017年发展至今,广西养殖面积已达到3万多亩,群众养殖积极性高,开始进入快速扩展阶段。从目前的生产情况来看,广西小龙虾上市期主要在每年2月至5月初,  相似文献   

9.
武汉市去年出口龙虾6000吨,今年不到4000吨。与此同时,小龙虾的产量却在飞速增长。目前为止,仅武汉市的龙虾野生寄养面积达16.7万亩,1~9月份产量1.4万吨,均比去年翻了一倍。产量增长与出口受阻的矛盾,使得龙虾收购价直线下跌。大个龙虾,今年收购价只有6~8元/千克,比去年跌了一半;出口虾规格多在35克以上,今年,35克的虾只能卖到9元/千克,而去年的价格是25元/千克。  相似文献   

10.
闽西地处闽、粤、赣三省交界处,受水面资源等因素的制约,闽两水产业一直排在福建省末位,进入21世纪后,随着一批大中型水库的建成蓄水,水库渔业迅速兴起。2005年全市有养殖面积20.6万亩,养殖产量4.2万吨,其中水库养殖15.8万亩,产量达1.6万吨(其中网箱面积15.2万米^2,产量4891吨)。水库养殖面积占养殖总面积的76.7%,水库养殖产量占养殖总产量的38.1%。网箱养殖面积居全省内陆区市之首,并表现如下特点:持续快速增长,比重日趋扩大;环境压力增大,富营养化趋势明显;局部规模失控,疫病频发蔓延,效益明显滑坡;开发形式单一,产业结构不合理,水面利用率较低。为促进闽西水库渔业的健康发展,特提出以下措施:  相似文献   

11.
中国小龙虾产业发展报告(2018)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正2017年,中国小龙虾(克氏原螯虾,Procambarus clarkii)产业加快发展,养殖面积突破1000万亩,产量突破100万吨,经济总产值突破2600亿元(未包括香港特别行政区、澳门特别行政区和台湾省的统计,下同)。小龙虾养殖已成为生态循环农业发展的主要模式之一,是新时代加快推进渔业绿色发展最  相似文献   

12.
正近日,湖北省潜江小龙虾智慧水产养殖项目在潜江试点建设初步完成,目前该项目已进入计费确认阶段。这是湖北联通首个利用MEC(移动边缘计算Mobile Edge Computing)技术试点的项目。目前,潜江小龙虾养殖面积达35万亩,年产小龙虾5.4万t,稳居全国第一,是名副其实的"中国小龙虾之乡"。但小龙虾养殖并不容易,病害和偷盗是虾农最大的困扰,一次  相似文献   

13.
潮州市地处闽粤交界,是广东省十四个沿海市之一,渔业经济发展迅猛。2007年全市水产养殖面积10877.75公顷,其中海水养殖面积5958.75公顷,淡水养殖面积4919公顷;水产品总产量17.06万吨,总产值15.48亿元,分别比上年同期增12.3%和16.4%,其中海水养殖产量9.03万吨,比增12.04%;淡水养殖产量4.19万吨,比增12.67%;  相似文献   

14.
<正>小龙虾,学名克氏原螯虾(Procambarus clarkii),味道鲜美,市场需求不断上升。1929年引入中国后,经过几十年的扩散,表现出生长快、适应广等特点,已成为长江中下游重要的经济虾类[1-2]。安徽省是小龙虾主要产区之一,据统计,2013年安徽省产量约15万吨,居全国第3位,合肥市被命名为"龙虾之都",年消耗龙虾量达3万吨,龙虾消费也刺激了安徽龙虾产业的发展和养殖技术水  相似文献   

15.
《海洋与渔业》2008,(10):4-5
08年江西省转变养殖业发展方式,大力发展生态健康养殖,结出丰硕果实。08年1月至8月,全省水产养殖面积同比增加10万亩,水产品产量同比增长5.9%。其中,特种水产品产量同比增长12.9%,水产品质量抽检合格率达100%。水产品出口量达到10359.67万吨,同比增长18.1%;出口创汇10226.76万美元,同比增长37.1%。  相似文献   

16.
<正>湖北省潜江市享有"中国小龙虾之乡"、"中国小龙虾加工出口第一市"的美誉,是目前中国最大的淡水小龙虾加工出口基地。2016年,潜江养殖小龙虾面积达45万亩,产量达7.35万t,综合产值180亿元(人民币,下同),出口创汇达1.5亿美元。潜江市龙虾产业发展局总工程师陶忠虎表示,一只小龙虾可食用的部分不到20%,因此在传统  相似文献   

17.
<正>据统计,2016年湖北"稻虾共作"、"稻虾连作"面积达到352.68万亩,同比增加26%,湖北省各类小龙虾生产总面积达到465.2万亩;小龙虾产量达到48.9万t,同比增加13%;小龙虾批发市场综合平均价格为48.09元/kg,同比上涨5%;小龙虾养殖产值达到195.79亿元,同比增加25%;养殖、加工、流通、餐饮综合产值达到723.33亿元,同比增加20%。  相似文献   

18.
克氏原螯虾因其肉味鲜美、风味独特、营养丰富,深受国内外消费者青睐;特别是盱眙中国龙虾节的连续成功举办,盱眙十三香龙虾更是风靡整个长三角。据统计2010年仅淮安市小龙虾养殖面积就达38.2万亩,但苗种仍依赖自繁,造成病害频发、规格小、养殖效益不高等问题,已成为制约小龙虾产业发展的瓶颈之一。  相似文献   

19.
罗氏沼虾是高邮市水产支柱产业,2003年养殖7.5万亩,产量1.8万吨,产值3.52亿元;2004年养殖面积已达10.5万亩。为了与罗氏沼虾的无公害养殖生产配套,我们承担了江苏省水产三项工程项目“罗氏沼虾无公害配合饲料的研究开发与应用”。现将所做的工作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20.
正本刊讯近年来,湖北省水产业紧紧围绕省委省政府"一鱼一产业"战略,着力调整养殖结构,努力提升渔业特色养殖比重,通过加强人工繁育技术研发、标准化示范基地创建、高效养殖技术模式推广、新型经营主体培育、精品名牌打造等措施,推动黄鳝、泥鳅产业健康发展。2015年,黄鳝、泥鳅产量分别达17.21万吨和4.39万吨,养殖产值合计107.38亿元,鳝鳅产业成为继小龙虾、河蟹之后的第三个"百亿元"产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