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65 毫秒
1.
在精准农业生产过程中,传感器实时采集作物信息或环境状态,传感器与作物的相对位置,直接影响到采集数据的准确性,及后期处理的效率,甚至影响到作业的效果。而田间道路、垄间颠簸,会影响传感器与作物相对位置,造成信息失真和不准确,为了减少地面不平整干扰对传感器位置的影响,该文提出了基于MEMS传感器步进电机驱动的两轴姿态调整系统。该研究分析了系统的工作原理和控制方法,以陀螺仪、重力加速度计为姿态测量元件,步进电机为驱动部件,设计基于单片机控制的两轴姿态调整系统平台软硬件结构。系统采用单片机对陀螺仪和加速度计信息的实时采样,建立了多传感信息的融合算法和姿态判定模型,可以实时分析检测对象姿态,并输出控制步进电机,对平台姿态进行补偿调整,保持控制对象的相对惯性空间方位不变,实现了平台姿态平衡的快速控制。同时系统加入了绝对位置传感器,实现初始工作状态的自动复位。测试试验结果表明,系统运行稳定,单轴姿态调整精度在平整坡路状态下最大误差在0.5°以内,在田间颠簸路况运行下最大误差在3.0°以内,能够满足信息采集和检测过程中姿态自动调整、保持相对位置的控制要求。利用该控制系统,能够提高信息采集的准确性,在精准农业生产中具有应用作用。  相似文献   

2.
基于MEMS传感器的两轴姿态调整系统设计与试验   总被引:1,自引:3,他引:1  
在精准农业生产过程中,传感器实时采集作物信息或环境状态,传感器与作物的相对位置,直接影响到采集数据的准确性,及后期处理的效率,甚至影响到作业的效果。而田间道路、垄间颠簸,会影响传感器与作物相对位置,造成信息失真和不准确,为了减少地面不平整干扰对传感器位置的影响,该文提出了基于MEMS传感器步进电机驱动的两轴姿态调整系统。本研究分析了系统的工作原理和控制方法,以陀螺仪、重力加速度计为姿态测量元件,步进电机为驱动部件,设计基于单片机控制的两轴姿态调整系统平台软硬件结构。系统采用单片机对陀螺仪和加速度计信息的实时采样,建立了多传感信息的融合算法和姿态判定模型,可以实时分析检测对象姿态,并输出控制步进电机,对平台姿态进行补偿调整,保持控制对象的相对惯性空间方位不变,实现了平台姿态平衡的快速控制。同时系统加入了绝对位置传感器,实现初始工作状态的自动复位。测试试验结果表明,系统运行稳定,单轴姿态调整精度在平整坡路状态下最大误差在0.5°以内,在田间颠簸路况运行下最大误差在3.0°以内,能够满足信息采集和检测过程中姿态自动调整、保持相对位置的控制要求。利用该控制系统,能够提高信息采集的准确性,在精准农业生产中具有应用作用。  相似文献   

3.
徐胜祥  贺立源  黄魏  陈杰 《土壤》2006,38(2):210-216
针对土壤信息数据在农业生产中的重要作用,结合数据库技术、网络技术等,采用MapXtreme作为网络地理信息系统平台,设计了湖北三峡库区土壤资源信息系统,对扩大库区土壤信息数据的共享范围及高效管理土壤资源信息具有重要意义。文章着重介绍了系统的设计思想、体系结构和实现的关键方法,并给出了系统的运行实例。  相似文献   

4.
基于Android智能手机的小麦生产风险信息采集系统   总被引:8,自引:6,他引:2  
为快速、方便地获取小麦生产风险信息,本文提出一套基于智能移动终端的信息采集系统,详细介绍了该系统的总体框架、主要功能与操作流程。并重点围绕一般信息采集、农田信息采集和灾害信息采集三个方面,分别就其中的一些关键技术点(本地存储、数据提交、空间信息获取、图像信息采集、视频信息采集与传输等)进行了阐述。通过初步应用的情况来看,该系统的特点及优势均较明显。  相似文献   

5.
基于数据质量控制的葡萄生产信息采集系统设计与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克服传统调研的时间周期长、数据质量低等缺点,实现葡萄生产信息远程获取,在采用模型(Model)-视图(View)-控制器(Controller)模式的结构框架和PHP(hypertext preprocessor)语言的基础上开发了浏览器/服务器(Browser/Server)模式的基于数据质量控制的葡萄生产信息采集系统。同时,设计了一套针对数据获取过程的约束规则、异常数据以及空缺数据的质量控制流程。应用结果表明,系统运行稳定,且大大提高了收集到数据的准确性和效率,为葡萄产业信息分析提供了快捷的数据收集工具和可靠的数据质量控制技术。  相似文献   

6.
基于精确地理位置的农田信息采集是实施精准农业的基础工作。介绍了一种基于掌上电脑和DGPS/背夹式GPS设备的农田信息采集系统的开发过程。该系统在Microsoft eMbedded Visual C++ 3.0集成开发环境下,采用嵌入式GIS开发组件,实现了掌上电脑环境下GPS、GIS功能的集成。系统由GPS实时通讯和数据处理模块、基于WinCE的基本GIS功能模块和农田信息采集功能模块等组成模块,能够实现与DGPS设备或背夹式GPS设备的实时通讯和定位数据的解析,实现了矢量农田地理信息的显示、操作、查询等基本GIS功能,同时,系统能够采集农田地物分布和多种影响作物生长的环境差异性信息。该文还介绍了使用Microsoft数据库访问组件对象ADOCE对Pocket Access数据库的操作方法,实现了对嵌入式农田信息采集系统中农田信息的有效管理。  相似文献   

7.
基于移动GIS的棉田病虫害信息采集系统   总被引:5,自引:5,他引:5  
为了减少棉田病虫害对棉花造成的损失,对其进行防控是种植过程中的重要环节,及时有效地采集病虫害信息是对其监测、预测的前提和基础。传统模式下通过人工填写纸质表格采集数据,时空差异性大、统计繁琐、耗时耗力。该文基于移动GIS,以当前主流的Android/IOS手机操作系统为平台,运用GPS定位、离线地图加载、图形绘制等技术实现了病虫害发生位置及属性信息的快速采集,位置精度可达15 m。通过采用定义JSON模板,实现了异构平台数据的一致性,并通过无线网络发送信息至服务端的时空数据库,从而实现了空间数据与属性数据的聚合存储,数据从发送至入库可在5 s内完成。服务端运用空间插值对数据进行分析、处理及可视化表达,并将结果推送给移动终端用户,从而提供病虫害监测、预测服务,准确度可达70%以上。初步应用表明,该系统具有用户参与度好、实时性强、位置精确、经济便捷等特点,为农作物病虫害信息采集及农情监测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8.
针对当前作物表型采集平台存在适用性差、采集数据量少、对农田配套设施要求高且需要人工实地采集等问题,该研究设计了一种基于桁架导轨结构的农田高通量信息远程采集平台。采集平台的运动轨道为桁架导轨结构,平台搭载相机、雷达、北斗及集成式环境传感器,可在轨道上进行前后(X轴)、左右(Y轴)、俯仰(P轴)运动,通过4G通信方式实现作物表型信息及农田环境信息的远程多方位采集。田间试验表明,4G远程通信端到端的最大延时不超过60 ms,远程监控端和采集平台端可在极短时间内进行数据交互;在远程监控端下发XYP三轴阶跃运动控制指令,采集平台三轴的运动速度分别为0.5 m/s、0.0769 m/s和1.81°/s,表型传感器可在较短时间内到达目标位置进行信息采集,响应稳态误差分别为0.04 m/s、0.001 m和0.5°,运动过程平滑稳定,保证采集数据质量;Y轴从最左端移动到最右端跨度2 m的过程中,可有效对10行玉米产生近距离有效拍摄,P轴从-60°到60°的俯仰拍摄中,可对玉米苗带行垂直、前侧、后侧等几种不同的方向进行表型采集,且相机图像与雷达点云采集的一致,相机旋转俯仰拍摄的过程中受光照影响较小;对采集到相机及雷达数据融合得到具有颜色信息的三维点云,通过融合后的信息对油菜进行分株及提取株高信息,与人工实际测量株高值对比得到的R2为0.96,表明采集数据效果满足后期实际作物表型参数的分析与处理;单区域的环境信息采集平均耗时10 s,各项环境参数组内无明显差异,与实测数据相比较精度均大于0.95。研究结果表明该采集平台满足对农田高通量表型数据的智能化采集要求。  相似文献   

9.
<正>在农产品质量安全追溯系统中,作为生产者的农产品种植者必须在市主管部门注册,在生产履历中心登记,并对整个生产过程进行记录并上报至生产履历中心;包装场负责对产品进行洗净、包装,并且在包装上粘贴产品追溯条码上市,信息上报至生产履历中心;消费者可以通过产品包装上的追溯标签,通过网站、门店触摸屏、手机短信、电话等方式查询生产履历相关信息。《农产品质量安全生产平台》是一个集生产过程数字化记录、安全间隔期和禁用物资等预警、强大统计分析、企业管理水平展示等功能的数字化生产平台,并为《农产品质量安全追溯查询平台》提供质量追溯的基础数据。  相似文献   

10.
理顺农业信息采集机制 加快农产品市场预警建设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叙述了我国农业信息采集分析的现状及存在问题;从"为什么要来理顺,谁来理顺农业信息采集分析机制,怎样理顺农业信息采集机制,理成什么样才算理顺"几个方面论述了应理顺农业信息采集分析机制;提出应建立不断完善的农产品市场预警机制;建议采取"建立农产品市场信息规范采集长效机制,整合农产品市场信息资源,开发农产品市场信息综合采集平台,强化农产品市场预警指标研究,强化农产品市场监测预警体系培训,建立市场信息定期公开制度,加大财政支持力度"一系列措施来建设农产品市场监测预警系统。  相似文献   

11.
农业园区全景GIS数字化系统设计与应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以物联网、大数据为核心的数字化技术是当前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推动力,其本质是利用信息技术改造提升传统产业,通过数据化、在线化业务,实现用数据生产、用数据管理、用数据决策目标。园区信息化建设是当前乡村振兴战略下支撑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重要切入点,为了解决基层现代农业园区高起点应用而信息资源相对不足、管理决策模式急待提升的难点问题,该文以农业园区数字化管理为例,运用物联网、无人机、科研协同等手段获取数据,进行与基层园区规模相适应的全景GIS(geographic information system)数字化云服务系统设计,以获取的数据为核心,设计了农业园区全景信息管理、在线数据挖掘分析和试验数据协同分析等核心功能,以提高园区农业生产经营的精细化管理水平,为农业"优质、高效、生态、安全"生产目标提供技术支撑。  相似文献   

12.
基于区块链的农产品追溯系统信息存储模型与查询方法   总被引:8,自引:6,他引:2  
针对区块链追溯系统信息数据存储负载过大、查询效率低等问题,该文以果蔬菜类农产品为例,基于Hyperledger Fabric设计了一种区块链农产品追溯信息存储模型和查询方法。提出"数据库+区块链"的链上链下追溯信息双存储设计,本地数据库存储追溯明文数据,区块链上存储追溯数据加密后的哈希值,并在此基础上建立了外联数据库索引的查询方法。通过该方法与基于key键遍历查询和批次号字段查询的2种传统区块链数据查询方法进行对比测试,结果表明当区块链追溯记录总量达到11×10~4条,批次追溯记录条数为400时,该方法查询效率分别提高了70.56%和88.66%,有效解决了区块链链式结构中数据查询效率低的问题,保证了数据隐私安全,提高了追溯信息的可靠性与时效性。  相似文献   

13.
信息技术提升农业机械化水平   总被引:13,自引:12,他引:1  
为适应中国现代农业建设的需要,保持中国农业机械化水平持续增长,实现中国农业可持续发展,该文提出,应将先进的信息技术融入中国农业机械的设计、制造、作业和管理等环节,使农业机械装备实现信息化和智能化,从而整体提升农业机械化水平。文中介绍了参数化设计、基于知识工程的农机产品设计、基于产品数据管理的并行协同设计等农机产品设计的关键技术;柔性制造、计算机集成制造、虚拟与网络制造等农机产品制造的关键技术;农情信息采集、农业机械导航、田间管理等农业机械作业的关键技术;农业机械管理、农业机械调度等关键技术。分析了这些关键技术信息化的不足,总结了世界各国的发展趋势,指出了用信息技术提升中国农业机械化水平应解决的核心问题。为加强农机装备的信息技术创新,该文建议,应突破一批智能农业装备数字化设计技术、自动导航协调控制技术及农业装备现场总线技术等关键技术;研发一批大田和设施农业生产作业系统、果园作业智能装备和畜禽水产精准生产装备等重大技术产品;构建一批水肥药田间精准作业系统、畜禽水产自动饲喂系统和自动化加工生产线等农业机械精准作业系统,从而进一步用信息技术提升农业机械化水平。  相似文献   

14.
运用信息采集技术、近程通讯技术、信息远程传输技术、智能分析与控制技术,结合农业生产技术信息,研究与开发了农作物生产智能测控系统,并开发了农业生产环境测控、农作物叶绿素分析、无线传输等低成本、实用型的系列产品。系统应用于农业生产中将有效提升农技术管理水平,促进农业产业化及现代化的发展。  相似文献   

15.
近场通信物联网技术在农产品供应链信息系统中应用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为了应对农产品安全问题,农产品供应链信息系统的构建和完善刻不容缓。该文在总结国内外农产品供应链信息系统研究进展的基础上,借鉴了关键信息技术在农产品供应链及信息系统平台中的作用,分析了近场通信(near field communication,NFC)技术在农产品供应链信息系统构建可能性及技术的可行性。以吉林省肉鸡为研究对象,设计并实现了NFC与物联网融合应用的肉鸡供应链信息系统,并就信息系统层次结构及数据结构等进行了系统设计与实现。研究表明,以物联网构架为基础,应用NFC技术实现了肉鸡供应链信息全记录,能够保证肉鸡供应链中每个节点信息的安全,可提高肉鸡供应链效率,保障肉鸡产品的安全,提升中国肉鸡产品在国际市场核心竞争能力,同时能为肉鸡及其他农产品的溯源及召回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6.
粮油食品供应链周期长、结构复杂、利益相关者众多,维护供应链的安全具有挑战性。近年来,特别是在粮食购销领域,存在"以陈顶新"、"转圈粮"、压级压价等现象,已严重威胁到粮食安全。追溯系统是一个能够对产品实施正向、反向和非定向跟踪的产品管理系统,可以连接粮油食品供应链的各个环节,监控原料采集、加工、储运、分销与销售过程,对粮食质量安全有重要保障。传统的追溯体系面临数据中心化、信息不透明、数据容易伪造、极易形成信息孤岛等问题。区块链作为继网络之后的下一代颠覆性技术,具备去中心化、分布式存储、匿名性、数据公开透明、内容不易篡改等新特点,为粮油食品供应链中的产品可追溯性问题带来新的解决方案。该文首先介绍近年来区块链智能合约、共识机制等关键技术的发展和应用,其次,阐述区块链技术应用到粮油食品溯源等领域的研究进展;最后,探讨当前粮油食品区块链溯源在存储、跨域与跨链、系统互操作性和可移植性等方面所面临的挑战,对区块链技术在粮油食品溯源领域中提高存储性能、跨域跨链、可扩展性等方面进行展望,为区块链技术在粮油食品中的创新应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7.
针对现有的农产品区块链溯源系统中,数据差异化共享与追溯效率不高,难以保障上链数据可信性的问题。该研究通过分析农产品供应链各环节业务逻辑与数据组成,设计了农产品区块链信息可信评估差异化共享模型。提出了农产品区块链信息可信评估差异化共享架构,构建了农产品信息存储优化模块,基于区块链技术建立企业链、溯源链,将数据按隐私性分账本存储于企业链,全供应链公开数据存入星际文件系统(InterPlanetary File System,IPFS)后,返回的数据哈希值存储于溯源链,通过企业链账本维护策略实现了供应链数据的高效性共享与追溯;设计了基于层次分析法的企业信誉度评估机制,根据企业和消费者对链上数据可信度的评估结果对数据发布节点进行信誉积分奖惩,提升链上数据可信性;并通过智能合约实现了数据格式和内容的链前监管。基于Hyperledger Fabric平台研发农产品区块链信息可信评估差异化共享系统,在某茶叶供应链上进行应用与测试。测试结果表明,此模型与现有数据差异化共享模型相比,数据存储时间缩短16.7%,隐私数据查询时间缩短10.01%,公开数据查询时间缩短38.3%。该研究提出的方法能够实现农产品供应链数据差异化共享,提供高效可信溯源服务,为农产品可信溯源系统的设计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8.
根据农业数字信息的基本特征,以我国主要农作物、园林作物、畜牧和水产的生产特点为核心,以密切关联的产前、产中、产后的相关可能的技术需求信息为对象,进行系统的分类,并建立了农业数字信息编码体系,为实现信息资源采集、整理、发布、利用和共享做好必要的准备。  相似文献   

19.
农业物联网技术应用及创新发展策略   总被引:1,自引:8,他引:1  
农业是物联网技术应用的重点领域之一,也是物联网技术应用需求最迫切、难度最大、集成性特征最明显的领域。该文对农业物联网国内外技术应用现状、存在的问题以及农业领域关键应用环节进行了深入分析,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农业物联网未来技术发展重点以及对策措施。农业物联网未来技术发展重点:农业物联网信息感知与识别技术,农业物联网自组织网络部署与信息传输技术,农业物联网自组织网络部署与信息传输技术,农业物联网安全监管与服务质量保障技术。农业物联网对策措施:加强农业物联网技术规范研究,加强核心关键技术产品研发,加强农业物联网技术集成平台建设,加强农业物联网产品设备检测,加强农业物联网应用布局,进一步优化和完善政策环境。该研究为中国农业物联网可持续发展提供决策参考。  相似文献   

20.
为了解决生鲜农产品供应链信息传递不连续、不完整、不真实等问题,防止农产品给人民生活健康带来威胁,该研究开发了基于近场通信技术的数据采集终端。该文分析了生鲜农产品供应链数据采集设备及工作环境的特点,开发一种基于近场通信技术(near field communication)、北斗系统(bei dou system)及全球移动通信系统(global system for mobile communications)集成技术的生鲜农产品供应链数据采集终端。该终端包含4个模块:NFC模块、系统CPU模块、北斗模块和GSM模块及电路系统。终端在写入数据时,同时将北斗加密数据通过NFC芯片PN532写入NFC标签,并通过GSM模块以短信的方式传递给后台数据库,利用RS232将数据信息传入节点企业平台,实现生鲜农产品数据信息的三重备份。该采集终端借助物联网及无线传感网的技术优势,实现生鲜农产品供应链各环节数据的自动智能采集并进行加密,满足企业在生产过程中不断变化环境下的数据采集及存储需求,该终端在极端环境下读取速度虽然降低了10%~25%,但存储率依然为100%,满足生鲜农产品供应链数据采集的需要,能够实现节点企业间信息连续度,为实现生鲜农产品可追溯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