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采用双列杂交试验设计和Hayman分析方法,对结茧率,死笼率、健蛹率,茧层量、茧层率,万蚕产茧量,万蚕产茧层量和产卵数进行遗传分析得知,这些性状均受基因的加性效应及显性效应控制;茧层量、茧层率呈部分显性,死笼率为完全显性,其余性状均为超显性;所有性状的显性效应均有利于数量性状的提高;狭义遗传力茧层率最高,茧层量,产卵数次之,万蚕产茧量最低。  相似文献   

2.
本文以二化性品种为材料,采用不完全双列杂交法分析家蚕部分数量性状的遗传效应.分析得知:家蚕的幼虫生命率、虫蛹率、万蚕收茧量、全茧量、茧层量等性状具有显性效应,无上位性效应;茧层率性状既具有显性效应又具有上位性效应.系统间遗传分量和基因频率有的性状较一致,有的性状差异较大.  相似文献   

3.
柞蚕茧质性状的遗传效应与杂种优势分析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为了解柞蚕茧质性状的遗传规律和群体杂种优势的表现,对柞蚕3个品种采用完全双列杂交试验设计,利用加性-显性遗传模型(AD模型)和MINQUE(1)统计分析方法分析柞蚕茧质性状的遗传表现。结果表明:全茧量和茧层量同时受加性基因和显性基因的控制,茧层率则主要受显性基因的控制;遗传率的大小顺序为全茧量>茧层量>茧层率;3个茧质性状均表现为正向的群体平均优势,且F2代的优势减半;全茧量表现为负向的群体超亲优势,茧层量F1代的群体超亲优势不明显,F2代表现为负向的群体超亲优势,茧层率则表现为正向的群体超亲优势。3个供试柞蚕品种中,582的全茧量和茧层量具有较高的基因加性效应值,适合作为高全茧量和茧层量育种的杂交亲本。  相似文献   

4.
柞蚕饲料转化效率的遗传模型与基因效应值的估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2对柞蚕杂交组合8821×四青、8822×青6号的6个世代材料,对柞蚕茧重转化率和茧层生产率两个数量性状进行了遗传分析,结果表明:茧重转化率的基因作用复杂,不符合加-显性遗传模型,存在着基因互作,且显性互作大于显性效应,使茧重转化率增加;茧层生产率的基因作用符合简单的加-显性遗传模型,显性效应为正值,使茧层生产率增加。  相似文献   

5.
为了选择茧层率高和其它性状优良的品种用作育种材料,于2015-2016年春、秋蚕期4次分别以我所保育的18个品种为研究对象,采取定量给桑、个体选择等方式开展比较试验。结果表明:18个品种的结茧率、虫蛹率、全茧量、茧层量、茧层率、万蚕产茧量存在明显的差异,茧层率表现优良的品种是育成高茧层率品种的优选材料,而综合性状优良的品种则是选育适应性广的优选材料。  相似文献   

6.
2016年春季河南省蚕业科学研究院对鲁41×鲁42和优食二号这2对桑蚕新品种进行了实验室鉴定.优食二号的龄期经过较短,虫蛹统一生命率较高;鲁41×鲁42的全茧量、茧层率高,万蚕产茧量和万茧产丝量优势明显.  相似文献   

7.
2016年春季对鲁51×鲁52、锦23×2308桑蚕新品种进行了实验室鉴定,2对品种蚕期表现良好,全茧量、茧层量、茧层率,万蚕收茧量、万蚕茧层量等五项成绩都明显高于对照品种,其它性状与对照品种相比各有其特点.  相似文献   

8.
“37·抗×86·A”是中·中×日·日四元杂交种。原母种抗逆性强、丰产性能高、茧丝质优。四元杂交种抗逆性、抗大气污染能力强,孵化、发育、眠起齐一,茧形大,茧层厚、产量高、丝质好;是一个易繁易养,综合经济性状优良的家蚕新品种。生命力与“两广二号”相当,对100-200ppm的氟化钠有很高的抵抗性。4龄起蚕结茧率达到98.9%,虫蛹统一生命率达到96.65%,全茧量1.594g,比“两广二号”提高7.99%;茧层量0.38lg,比“两广二号”提高19.81%,万蚕收茧量15.65kg,万蚕茧层量3.830kg,一茧丝长1058m,解舒率7.03%,解舒丝长741.8m,纤度2.734 D,净度94.4分,表现出优良的经济性状。  相似文献   

9.
家蚕量性状及效率性状的相关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本试验按窝式设计,用同胞分析法估算家蚕5龄起蚕体重、蛹体重、茧重、茧层重和食下量、消化量等6个量性状及消化率、茧重转换率、茧层率和茧层生产效率等4个效率性状相互间的表型相关和遗传相关.结果表明,量性状间存在正的表型与遗传相关;食下量、消化量与茧重转换率、茧层生产效率间的表型和遗传相关为显著负相关,与消化率为显著正相关;消化率与茧重转换率的表型及遗传相关为高度负相关,与茧层生产效率的表型相关也为负相关;雌蚕的茧重、蛹重与茧层率间的表型及遗传相关为显著负相关;茧重转换率与茧层生产效率为正相关.本文还讨论了茧层生产效率及茧层量的育种选择问题.  相似文献   

10.
本试验采用“3×5”的不完全双列杂交设计,分析了家蚕的全茧量、茧层量、茧层率、万蚕收茧量、万蚕茧层量等五个性状配合力的遗传组成。估算了广义遗传率,狭义遗传率等遗传参数。全茧量的一般配合力以C_2最高、C_5最低,茧层量的一般配合力仍以C_2最高、C_5最低,茧层率的一般配合力以N_3最高,N_2最低。万蚕收茧量的一般配合力以C_2最高,C_5最低,万蚕茧层量的一般配合力仍以C_2最高,C_1最低。因此通过本试验从五个中系品种中筛选出配合力好,综合经济性状游览的C_2,从三个日系品种中筛选出N_1。一般配合力和特殊配合力有相似的变化趋势,五个性状的广义遗传率都较高,其顺序为万蚕收茧量>万蚕茧层量>茧层率>茧层量>全茧量,狭义遗传率的变化趋势与广义遗传率基本相同。  相似文献   

11.
柞蚕三个茧质性状的遗传效应分析   总被引:8,自引:4,他引:4  
徐亮  吴艳  孟宪民  黄先敏 《蚕业科学》2005,31(3):354-357
以柞蚕品种9906、H043及其F1、F2、B1、B26个世代类型作材料,对柞蚕茧质的3个主要性状(全茧量、茧层量和茧层率)进行了基因效应分析。结果表明,3个性状均不符合简单的加性-显性模型,普遍存在基因互作,使杂种优势表现较为复杂。茧质的3个主要性状受环境条件影响较大,遗传力较低;广义遗传力除全茧量的雌雄个体之间无明显差别之外,茧层量和茧层率的雌雄个体之间则开差较大;茧层量的遗传变异系数最大,而全茧量和茧层率的遗传变异系数则略低。实验还表明新品种9906比H有较多的部分显性等位基因。  相似文献   

12.
从杭g×春5(中×中系统)子三代群体出发,以茧层量和茧丝长为指标,分别向茧层量大、茧层量小、茧丝长长、茧丝长短4个极端方向作选择.经连续4代选择后,各原种品系分别与杭8杂交,计算杂种优势率,比较歧化选择对各原种品系及其杂种优势的影响.结果认为:(1)在同一分离世代群体中,选择极端的表型,经连续4代,可以分离出具有不同经济性状的原种品系.(2)向茧层量大和茧丝长长的方向选择,全龄经过稍有延长的倾向,全茧量、茧层量、茧层率、万蚕产茧量、万蚕产茧层量、茧丝量、茧丝长、解舒丝长均增加,其他性状与小系和短系相比互有高低或相仿.(3)在本试验条件下,各原种品系的产卵量、不良卵和良卵率开差不大.(4)各原种品系与抗8组成的杂交种,主要经济性状的观测值与原种品系大体一致,即大系×杭8和长系×杭8的全龄经过稍长.茧层量、茧层率、万蚕产茧量、万蚕产茧层量、茧丝量、茧丝长均增加,其他性状与小系×杭8和短系×杭8相比,互有高低或相仿.(5)杂种优势多数性状均以小系×杭8为最大,大系×杭8最小,优势率绝对数的合计顺序为小系×杭8(323)>短系×杭8(274)>长系×杭8(248)>大系×杭8(241).(6)从原种品系及其杂种的主要经济性状来看,向茧层量大和茧丝长长的方向作选择.具有相似的结果.即均向高茧层、多丝量的方?  相似文献   

13.
雄蚕品种的几个茧质性状遗传效应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用不完全双列杂交试验,对雄蚕品种的结茧率、全茧量、茧层量、茧层率、万蚕产茧量等5个茧质性状作了配合力分析,得出了这些性状的遗传方差分析、一般及特殊配合力方差、广义及狭义遗传力和供试品种的配合力效应,可供雄蚕品种选育和杂交组合选配时利用。  相似文献   

14.
为了评价添食壳聚糖对家蚕若干饲养成绩的影响,以家蚕一代杂交种菁松×皓月为试验对象,采用桑叶喷洒壳聚糖溶液的方法,从4龄第2天开始连续添食不同质量浓度的壳聚糖,调查家蚕4龄起蚕死笼率、4龄起蚕结茧率、4龄起蚕虫蛹率、万头收茧量和万头茧层量等。结果表明,4龄第2天开始连续添食壳聚糖,当质量浓度达到1.0 mg/mL时,可以缩短家蚕幼虫的龄期经过、提高4龄起蚕生命率;4龄起蚕虫蛹率比对照提高了1.07个百分点以上,普通茧百分率比对照提高了0.55个百分点以上;茧层率、总收茧量、万头收茧量和万头茧层量等也均优于对照,但是差异不显著。  相似文献   

15.
为了选择茧层高和其它性状优良的新品种,基于前期研究的基础,在2016-2017年春、秋蚕期共4次分别通过中×中、日×日及中×日正反交组合进行综合试验,选择目标亲本进行杂交组配,并以此类杂交组合为研究对象,采取常规饲养方法,开展比较饲养试验。结果表明:各种类型杂交组合的结茧率、虫蛹率、全茧量、茧层量、茧层率、万蚕产茧量存在显著的差异,茧层率表现优良的杂交组合,选择为目标组合,其亲本组配的四元杂交种有多个杂交组合超过对照品种"菁松×碧月",可见,其亲本可通过进一步培育研究,可育成高茧层率品种。通过该试验的开展,有望育成综合性状将达到预期的指标——成虫蛹率较高、产茧量较高的高茧层率的蚕品种。  相似文献   

16.
三眠蚕品种选育的配合力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用不完全双列杂交法对8对三眠蚕杂交组合的虫蛹生命率和万蚕收茧量进行了配合力的初步研究。结果表明三眠蚕的虫蛹生命率主要受基因加性遗传效应控制,万蚕收茧量则受基因加性效应和非加性效应的控制。配合力分析结果与实际饲养成绩趋势一致,三×源这对三眠蚕组合性状优良,配合力好,有望培育成优良的高产优质的三眠蚕新品种。  相似文献   

17.
选取市场销售的其中7种不同牌子的蚕用营养饲料,4龄饷食后第二天起连续添食,发现:试验B的全茧量、茧层量、万头收茧量和万头茧层量略低于对照,其他试验区蚕的发育经过、结茧率、虫蛹生命率、全茧量、茧层量、茧层率、万头收茧量、万头茧层量、上车茧率、一茧丝长和干茧出丝率与对照相仿。试验结果表明:本试验用的蚕用营养饲料对家蚕没有增产和增丝效果。  相似文献   

18.
分别在家蚕4龄眠起与5龄眠起时推迟饷食以及在5龄第3天进行饥饿处理,调查蚕体的生长发育、产茧和产卵情况,为制定新的家蚕共育模式技术规范以及一代杂交种生产的发蛾调节技术规范等提供试验依据。4龄起蚕推迟8 h饷食对幼虫5龄经过、全茧量、茧层量、茧层率、蛹体质量及蚕蛾羽化率、产卵量和良卵率均没有不利的影响;推迟16 h、24 h饷食,雌蚕的5龄经过延长及熟蚕体质量、全茧量、蛹体质量等性状成绩显著下降(P0.05),对雄蚕的影响较小(P0.05)。5龄起蚕分别推迟8 h、16 h、24 h饷食,5龄经过延长,熟蚕体质量、全茧量、茧层量、蛹体质量及产卵量、良卵数量等均显著下降(P0.01)。5龄第3天幼虫分别饥饿12 h、24 h,熟蚕体质量、全茧量、茧层量和蛹体质量均显著下降(P0.01);饥饿48 h后结茧率显著下降(P0.01),雌蚕和雄蚕分别仅为60.67%、42.66%。依据试验结果建议:农村养蚕如采用集中共育至4龄起蚕的模式,为方便共育蚕的分发配送,可适当推迟4龄起蚕的饷食时间,但推迟时间不应超过8 h;家蚕一代杂交种生产过程可将4龄起蚕饷食时间推迟8~16 h,调节对交品种发育进度;无论丝茧育还是种茧育,均不宜使旺盛生长期的5龄幼虫遭受饥饿,需预先调节好桑叶的充足供给。  相似文献   

19.
本文分析认为:(1)中系品种C_(23)、日系品种N_(70)一般配合力好,组合C_(93)×N_(70)的特殊配合力好;(2)群体配合力方差组成中,全茧量、茧层量、茧层率的Vg均在80%以上,幼虫生命率和虫蛹率的Vg在70%左右,万蚕收茧量的Vg为6.55%;(3)一般配合力效应值与F_1表现型值在所有分析的经济性状上呈极显著正相关,特殊配合力效应值与F_1表现型值在部分性状上呈显著正相关,说明一般配合力也是组配一代杂交种的重要参数。  相似文献   

20.
不同标记数对家蚕茧质性状的QTL定位比较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分析了家蚕茧质性状不同标记数的QTL定位效果 :6 92个标记和 5 4 2个标记的全茧量都是以基因互作效应为主 ,而茧层量、茧层率以及蛹体重性状既有加性也有显性和互作效应 ,且与全茧量、茧层量、茧层率和蛹体重之间的基本相关性相吻合 ;392个标记的分析结果与前两种类型有别 ,定位的总QTL组合数、QTL总数 ,以及效应显著的QTL数都表现最多 ,表明标记数减少反而定位出更多的QTL ,但 392个标记定位的QTL在连锁群的分布同全茧量与蛹体重、茧层量与茧层率之间的显著正相关不符合。分析认为 6 92个标记数的定位结果比较可靠。QTL的效应与贡献率之间的关系分析结果显示 :QTL效应值与QTL贡献率的相关系数达 0 95以上 ,表现为显著的正相关关系 ;但QTL的效应值和贡献率的大小与QTL效应的显著性并无直接关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