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28 毫秒
1.
贵妃鸡肌肉脂肪酸的GC-MS 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应用气相色谱-质谱(GC-MS)联合技术对贵妃鸡肌肉脂肪酸组分进行分析, 并计算各脂肪酸的相对百 分比含量结果表明贵妃鸡肌肉中共分离和鉴定出21 种脂肪酸其中饱和脂肪酸6 种,分别是豆蔻酸,十五烷酸, 棕榈酸,十七烷酸硬脂酸和花生酸,占总脂肪酸的28.61%,不饱和脂肪酸(UFA)15 种,分别是十四碳一烯酸,棕榈 油酸,油酸,亚油酸,十七碳烯酸9,12,15-十八碳三烯酸11-二十碳一烯酸11,14 二十碳二烯酸8,11,14-二十碳三 烯酸,花生四烯酸(AA),芥酸二十二碳五烯酸(DPA)4,7,10,13,16,19-二十二碳六烯酸甲酯(DHA),酌-亚麻酸, 11,14,17-二十碳三烯酸,占总脂肪酸含量的71.45%多不饱和脂肪酸(PUFAs)占总脂肪酸含量的25.08%,必需脂肪 酸占总脂肪酸含量的23.52%  相似文献   

2.
尖鳍鲤的肌肉基本营养成分和脂肪酸组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使用常规营养测试方法,测定尖鳍鲤的肌肉营养成分.结果表明,其水分含量为79.29(±1.54)%,粗蛋白含量为16.77(±0.31)%,粗脂肪含量为2.48(±0.1 1)%,粗灰分含量为1.54(±0.1 1)%.使用GC-MS(气相色谱-质谱联合)技术,对尖鳍鲤的肌肉脂肪酸成分进行分析,研究各组分脂肪酸占总脂肪酸的比重.结果表明,尖鳍鲤肌肉中共分离和鉴定出18种脂肪酸,其中饱和脂肪酸(SAF)8种,分别是2-己基-环丙烷辛酸、月桂酸、12-甲基十三烷酸、肉豆蔻酸、十五烷酸、棕榈酸、珠光脂酸和硬脂酸;单不饱和脂肪酸(MUFA)4种,占总脂肪酸的40.4%,分别是9-十六烯酸、9-十八烯酸、11-十八烯酸和11-二十碳烯酸;多不饱和脂肪酸(PUFA)6种,分别为9,12-十八碳二烯酸、11,14-二十碳二烯酸、α-亚麻酸、11,14,17-二十碳三烯酸、花生四烯酸和DHA,占总脂肪酸比重的17.0%.  相似文献   

3.
钱宗耀  刘河疆  王建梅  周晓龙 《安徽农业科学》2011,39(36):22293+22352-22293,22352
[目的]分析并测定沙棘茶中的脂肪酸。[方法]采用索氏提取法提取沙棘绿茶和沙棘红茶中的脂肪酸,并通过气质联用法对脂肪酸的化学组成及含量进行了测定分析。[结果]气质检测结果表明,2种沙棘荼的脂肪酸化学组成相同,均含有十四烷酸(肉豆蔻酸)、十五烷酸、十六烷酸(棕榈酸)、十八碳二烯酸(亚油酸)、十八碳烯酸(油酸)、十八碳三烯酸(亚麻酸)、十八烷酸(硬脂酸)、二十烷酸(花生酸)和二十烷烯酸等9种脂肪酸。[结论]该方法准确、简便,适用于沙棘茶中脂肪酸的分析和含量测定。  相似文献   

4.
[目的]分析测定阿魏菇中的脂肪酸类化学成分。[方法]采用气质联用法对索氏提取和超声波提取的阿魏菇脂肪酸的化学组成及含量进行了测定分析。[结果]索氏提取与超声波提取的阿魏菇脂肪酸的主要成分基本一致,但索氏提取的阿魏菇脂肪酸的不饱和脂肪酸含量比例较高。气质检测结果表明:索氏提取与超声波提取的阿魏菇脂肪酸的均含有十四烷酸甲酯(肉豆蔻酸甲酯)、十五烷酸甲酯、十六烷酸甲酯(棕榈酸甲酯)、十八碳二烯酸甲酯(亚油酸甲酯)、十八碳烯酸甲酯(油酸甲酯)、十八烷酸甲酯(硬脂酸甲酯),索氏提取阿魏菇脂肪酸各组分的相对含量分别为0.43%、2.76%、14.84%6、3.41%、2.10%、16.46%1、6.46%,超声波提取阿魏菇脂肪酸各组分的相对含量分别为0.32%、2.49%、12.73%6、1.53%1、.14%、21.78%、21.78%。[结论]索氏提取法是一种较好的阿魏菇脂肪酸的提取方法。  相似文献   

5.
梅花鹿油脂肪酸组分的气相色谱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测定梅花鹿油脂肪酸组分含量,将熬制处理后的梅花鹿油,经甲酯衍生后用气相色谱分析测定其脂肪酸组成,表明,梅花鹿油中各脂肪酸组分含量分别为:肉豆蔻酸5.83%,十四-5-烯酸1.87%,十五烷酸3.29%,十一碳烯酸1.00%,软脂酸35.81%,十六-9-烯酸1.49%,十六二烯酸1.84%,十七碳烯酸微量,硬脂酸11.49%,油酸31.28%,亚油酸3.72%,亚麻酸0.56%,不饱和脂肪酸占总  相似文献   

6.
付静  叶永浩  王瑞  郭坚华 《安徽农业科学》2009,37(28):13492-13494
[目的]分析拟茎点霉属真菌次生代谢产物中具有重要生理活性的脂肪酸类成分。[方法]从棉花植株根部分离得到1株内生真菌By254。通过形态学和分子生物学手段对其进行鉴定,并利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首次对该真菌固体发酵产物中的脂肪酸成分进行分析.[结果]在PDA培养基上生长的内生真菌By254具有拟茎点霉属典型的形态特征,与Phomopsis sp.XSC002的相似性达到99%.据此被鉴定为拟茎点霉属内生真菌。从该真菌中共分离鉴定出19种脂肪酸成分,占总提取量的92.6%,主要包括:硬脂酸(18.7%)、14-甲基十五烷酸(16.3%)、8,11-十八碳二烯酸(15.5%)、棕榈酸(8.1%)和11-十八碳烯酸(7.2%),其中不饱和脂肪酸占41.3%。[结论]首次报道了拟茎点霉代谢产物中的脂肪酸成分。  相似文献   

7.
五叶地锦种子中脂肪酸成分的GC-MS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王建刚 《安徽农业科学》2010,38(29):16204-16205
[目的]分析测定五叶地锦种子中的脂肪酸成分。[方法]采用索氏提取法提取五叶地锦种子中的脂溶性成分,经甲酯化处理后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GC-MS)分离和鉴定,运用面积归一化法确定各个成分的相对百分含量。[结果]从五叶地锦种子脂肪油中鉴定出11种脂肪酸,其中不饱和脂肪酸6种,主要有:亚油酸(87.14%)、棕榈油酸(0.05%)、8,11-二十碳烯酸(0.12%)、11-二十碳烯酸(0.22%)等;饱和脂肪酸5种,主要有:棕榈酸(8.13%)、硬脂酸(2.60%)、花生酸(0.09%)、十七烷酸(0.09%)等。[结论]五叶地锦种子的营养价值较高,具有很好的开发利用价值。  相似文献   

8.
研究结果显示,五爪桐[Vernicia fordii(Hemsl.)Airy-Shaw cv.Five fingernails tung]的桐油组分中含有63种成分,其中18种十八-6,9,12-三烯酸甲酯顺反异构体的α-桐酸的总含量达63.94%,(Z,Z,Z)十八-9,12,15-三烯酸甲酯的β-桐酸含量为8.62%,十八-9-烯酸甲酯含量为6.23%,(Z,Z)十八-9,12-二烯酸甲酯含量为8.05%,棕榈酸甲酯含量为3.30%,二十-11-烯酸甲酯含量为1.19%。五爪桐桐油总脂肪酸的相对含量为99.04%,其中有21种不饱和脂肪酸,干性油含量为90.63%;其种仁含油量为62.89%,折光指数1.520 6,酸化值5.1 mg/g,碘化值165 mg/g,皂化值190 mg/g,透明无异味,色泽0.1,密度0.937 6g/mL,热聚合时间446 s。五爪桐桐油脂肪酸因含β-桐酸高,桐油产品中有结晶析出,不能达到商品桐油的质量要求;但β-桐酸是一种治疗心血管疾病有显效的有效成分,含量高,有提取价值,可将它作为药用油桐树发展。  相似文献   

9.
[目的]为了进一步探讨水栉霉(Leptomitus agardh)的营养价值,对其脂肪酸和氨基酸成分进行了分析。[方法]利用气相色谱-质谱分析仪和氨基酸自动分析仪进行分析。[结果]水栉霉主要脂肪酸成分分别是十六烷酸、十八碳二烯酸、油酸、十八烯酸,其相对质量分数分别为17.238%、12.427%、20.666%、24.121%,其中不饱和脂肪酸相对质量分数为67.981%;含有17种氨基酸,总量为15.73%,必须氨基酸总量为6.69%。[结论]水栉霉中脂肪酸和氨基酸的含量适于开发菌体饲料。  相似文献   

10.
利用索氏提取器提取开口箭地上部位脂溶性成分,采用BF_3-CH_3OH和HCl-CH_3OH分别进行甲酯化处理,运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GC-MS)对其成分进行分离和鉴定,比较2种不同甲酯化方法对开口箭地上部位脂肪酸成分分析的影响。结果表明,通过BF_3-CH_3OH甲酯化和HCl-CH_3OH甲酯化预处理后,经GC-MS测定和NIST2011谱库检索,分别从开口箭地上部位得到化学成分31种和25种,包括脂肪酸成分21种,共有成分13种,其中正十二烷酸、癸二酸、正十四烷酸、正十六烷酸、(Z,Z)-9,12-十八碳二烯酸、(Z,Z,Z)-9,12,15-十八碳三烯酸和正十九烷酸的含量差异明显。正十三烷酸、肉豆蔻油酸、三甲基硅烷基肉豆蔻酸、(Z,Z)-7,10-十六碳二烯酸,(Z)-9-十六碳烯酸,3,5-二叔丁基-4-羟基苯丙酸,L-抗坏血酸-2,6-二十六烷酸,(Z,Z,Z)-9,12,15-十八碳三烯酸和16-甲基十七碳酸均为首次从开口箭中分离鉴定得到。BF_3-CH_3OH甲酯化方法处理更适于开口箭地上部位脂肪酸的分析测定,有利于进一步开发利用其含有的不饱和脂肪酸。  相似文献   

11.
纪晓玲  白明生  石新卫 《安徽农业科学》2011,39(26):15838-15839
[目的]分析四合木链格孢发酵产物的脂肪酸组分。[方法]对四合木链格孢进行液体发酵培养,提取分离发酵产物中的脂肪酸,甲酯化处理后,利用GC-MS技术分别检测四合木链格孢发酵液和菌丝体中脂肪酸的组成。[结果]发酵液中检测出9种脂肪酸,其中不饱和脂肪酸含量63.04%,主要为油酸28.41%,亚油酸24.17%,亚麻酸3.85%,饱和脂肪酸中的棕榈酸相对含量最高为26.19%,其次为硬脂酸5.15%。菌丝体检测出7种脂肪酸,其中不饱和脂肪酸含量74.30%,主要为油酸30.87%,亚油酸31.57%,亚麻酸7.51%;饱和脂肪酸中的棕榈酸相对含量最高为16.85%,其次为硬脂酸5.76%。[结论]对四合木链格孢进行液体发酵培养能产生多种脂肪酸,可以开发作为利用微生物发酵生产脂肪酸的重要途径之一。  相似文献   

12.
石榴籽成分分析   总被引:10,自引:1,他引:9  
杭志奇  韩清波  许景松 《安徽农业科学》2010,38(33):18740-18741
[目的]对石榴(Punica granatum Linn.)籽主要成分进行分析。[方法]测定石榴籽水分、蛋白质、脂肪、灰分、黄酮类物质和单宁含量,并分析石榴籽油脂肪酸组成成分和干燥脱脂石榴籽蛋白质中氨基酸成分。[结果]石榴籽中蛋白质和脂肪含量相对较高,其含量分别为13.62%、20.29%,石榴籽油中含有8种不饱和脂肪酸和4种饱和脂肪酸,其中不饱和脂肪酸相对含量为92.22%,9,12,15-十八碳三烯酸占82.76%。石榴籽蛋白质中氨基酸组成较完全,其中必需氨基酸含量为31.98%。[结论]该研究可为石榴籽的进一步利用奠定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13.
武定鸡肌肉脂肪酸含量比较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从脂肪酸的角度探讨影响武定鸡肉品质的因素。[方法]对不同日龄、性别的武定鸡胸肌脂肪酸相对含量进行测定比较。[结果]武定鸡胸肌中不饱和脂肪酸的含量都远远高于饱和脂肪酸含量;性别对鸡肉质脂肪酸的组成与含量没有显著影响,而日龄对其脂肪酸组成与含量影响显著(P<0.05):饱和脂肪酸含量以230日龄较高,150日龄含量较低,不饱和脂肪酸和必需脂肪酸含量则以150日龄含量较高,230日龄含量较低;阉割能够提高武定鸡的脂肪酸品质,提升鸡肉的营养价值。[结论]结果为武定鸡的养殖及深入研究提供重要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4.
许玉兰  吴裕  杨晓玲  段安安 《安徽农业科学》2010,38(8):3993-3993,3999
[目的]提取滇南风吹楠(Horsfieldia tetratepala)种子油脂,并对其脂肪酸成分进行分析。[方法]采用索氏提取法提取滇南风吹楠种仁的油脂,进行甲酯化处理后用气相色谱-质谱(GC/MS)联用仪检测其脂肪酸组成及含量。[结果]滇南风吹楠种仁的平均含油率为54.73%。GC-MS分析表明,滇南风吹楠种子油脂中含有16种脂肪酸,其中月桂酸的含量较高,为48.66%,肉豆蔻酸的含量次之,为43.29%。[结论]该研究为滇南风吹楠的保护及利用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15.
纪韦韦  徐银  洪文龙 《安徽农业科学》2012,40(21):10919-10921
[目的]评价雪山草鸡的营养价值。[方法]以雪山草鸡为材料,对各种氨基酸的含量及组成进行分析,并评价其营养价值。[结果]雪山草鸡肌肉中氨基酸含量占蛋白质含量的95.34%,且种类齐全,8种人体必需氨基酸的含量达1.096 g/kg。鲜味氨基酸、甜味氨基酸和芳香族类氨基酸占总氨基酸的质量分数分别为24.97%、17.86%和7.07%,各种人体必需氨基酸种类齐全且比例均衡,比值系数分(SRC)为76.91。在各种人体必需氨基酸中,第一限制氨基酸为甲硫氨酸+半胱氨酸。[结论]该研究可为雪山草鸡进一步开发利用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6.
桔梗中脂肪酸成分的GC-MS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宫勋  王建刚 《安徽农业科学》2010,38(22):11780-11782
[目的]分析测定桔梗中的脂肪酸成分。[方法]采用索氏提取法提取桔梗科植物桔梗中的脂溶性成分,经甲酯化处理后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GC-MS)分离和鉴定,运用面积归一化法确定各成分的相对百分含量。[结果]从桔梗脂肪油中分离鉴定出34种脂肪酸,其中不饱和脂肪酸15种,主要种类有亚油酸(42.79%)、棕榈油酸(0.30%)、11-二十碳烯酸(1.53%)、亚麻酸(14.02%)等;饱和脂肪酸19种,主要种类有棕榈酸(13.71%)、硬脂酸(1.36%)、花生酸(0.79%)、山愈酸(1.78%)、木蜡酸(1.38%)、二十六烷酸(3.14%)、二十八烷酸(3.51%)等。[结论]桔梗的营养价值较高,具有很好的开发利用前景。  相似文献   

17.
不同品种冰鲜鸭肉加工特性和游离脂肪酸组成的比较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为生产高品质鸭肉提供参考依据。[方法]测定并比较番鸭、高邮鸭、荆江鸭3种鸭肉中的水分、粗脂肪、蛋白质含量、pH值、失水率、剪切力和游离脂肪酸含量。[结果]3种鸭肉的水分含量、脂肪含量和失水率均存在一定差异。不同品种鸭肉的剪切力差异显著(P<0.05)。一般来说,肌内脂肪含量越高,剪切力值越低。鸭肉肌内脂肪中含量最高的游离脂肪酸为油酸,其在番鸭、高邮鸭和荆江鸭的提取脂肪中含量分别为7.65、16.10和12.80 mg/g。棕榈酸、亚油酸、硬脂酸和花生四烯酸含量也较高,而棕榈油酸和亚麻酸的含量较低。肌内脂肪主要是饱和脂肪酸,其含量占总脂肪酸含量的40%~50%。[结论]肉鸭的脂肪酸组成与地方鸡种和肉鹅类似。  相似文献   

18.
[目的]提取新疆产地的迪西型鹰嘴豆的油脂,测定脂肪酸含量及组份,并测定迪西型鹰嘴豆的分级蛋白和蛋白质氨基酸组成。[方法]以新疆产地的迪西型鹰嘴豆为试验材料,提取其种仁油脂。用气相色谱-质谱法测定脂肪酸的含量及组分;采用微量定氮法和分级提取法测定粗蛋白和分离蛋白,并对蛋白质中的氨基酸组成进行了分析。[结果]鹰嘴豆中油脂含量高(为18.2%),油脂以不饱和脂肪酸油酸、亚油酸为主要成分,占脂肪酸总量80%以上,饱和脂肪酸含量较低。鹰嘴豆中粗蛋白质含量平均为23.71%,以球蛋白和清蛋白为主,占蛋白质总量的80%以上,而谷蛋白、醇溶蛋白含量比较低。其蛋白质均含18种氨酸酸,属完全蛋白质。谷氨酸含量最高,占蛋白质的15.8%。天冬氨酸含量占10.7%。此外还有精氨酸(9.30%)、亮氨酸(7.56%)和赖氨酸(6.34%),其次为苯丙氨酸、丙氨酸、缬氨酸、异亮氨酸。色氮酸、蛋氨酸和胱氨酸含量最少。鹰嘴豆中必需氨基酸含量丰富。[结论]新疆迪西型鹰嘴豆是一种不饱和脂肪酸含量很高,氨基酸含量丰富的豆类作物。  相似文献   

19.
几种作物中脂肪酸含量的分析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瑞  孙长霞  卢树昌 《安徽农业科学》2010,38(10):5322-5323
[目的]为食用油品质的改良提供参考,同时也为作物资源的开发利用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采用索氏提取法对松籽、核桃仁、棉籽、葵花籽、花生、芝麻、黄豆和亚麻籽等8种市售作物进行粗脂肪含量测定,再将作物中脂肪酸进行甲酯化处理,利用气相色谱法对其脂肪酸组成及含量进行分析。[结果]葵花籽、芝麻、黄豆、花生、棉籽、核桃仁、松籽和亚麻籽中粗脂肪含量分别达到53.16%、56.10%、23.77%、49.81%、30.06%、72.88%、60.37%和42.15%;不饱和脂肪酸含量分别占其脂肪酸总量的87.29%、83.25%、84.35%、83.90%、72.71%、92.04%、71.17%、89.03%。[结论]各作物中不饱和脂肪酸的含量均较高,因而都有较高的营养价值和开发前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