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冬小麦芬蘖期氮素亏缺时间对某些生理特性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应用含 1/ 9强度氮素的 Hoagland营养液 ,对分蘖期小麦分别进行 5 ,10和 15 d的胁迫处理 ,以生长在正常 Hoagland营养液中的小麦为对照 ,探讨了氮素胁迫时间对冬小麦叶绿素、硝酸还原酶活性 (NRA)、可溶性蛋白、硝态氮、铵态氮以及根系活力的影响。结果表明 ,胁迫 15 d后 ,叶绿素含量下降 ;硝酸还原酶活性和可溶性蛋白变化趋势基本一致 ;胁迫后根系硝酸还原酶活性均低于对照水平 ;叶片与根的硝态氮含量在胁迫后均低于对照水平 ,但变化趋势一致 ;铵态氮含量在胁迫后 5 ,10 d高于对照水平 ;胁迫 5 d时根系活力和根系还原活性高于对照且达到最高值。  相似文献   

2.
以‘津优4号’黄瓜为试验材料,研究施用不同作物秸秆对衰老过程中黄瓜根系活力和叶片氮代谢关键酶、叶片氮素含量及可溶性蛋白含量等影响。结果表明,与对照相比,作物秸秆还田不仅显著提高了黄瓜的根系活力、叶绿素含量和叶片氮代谢关键酶硝酸还原酶、谷氨酰胺合成酶、谷氨酸合成酶的活性,降低了谷氨酸脱氢酶活性,而且还降低了叶片铵态氮的含量(15.6 μg·g-1),提高了叶片硝态氮、可溶性蛋白及游离氨基酸的含量,有效地保持较高的氮代谢水平,延缓了黄瓜的衰老。其中施用玉米秸秆效果最好,黄瓜的根系活力、硝酸还原酶活性、可溶性蛋白含量分别比对照提高了23.4%、33.3%、18.7%,其次为花生秸秆,硝酸还原酶活性比对照提高了10.8%,施用稻壳效果不明显。  相似文献   

3.
氮素形态对小麦根系特性影响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盆栽方法,研究2个氮素吸收效率不同的小麦品种根系特性的差异及不同形态氮素对其根系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2个小麦品种氮素吸收效率不同,而且受氮素形态影响不同,秦麦11号的氮素吸收效率由大到小依次为酰胺态氮、铵态氮、硝态氮,扬农9817依次为酰胺态氮、硝态氮、铵态氮。秦麦11号的根体积、根重、根系活力、根系总吸收面积、根系活跃吸收面积大于扬农9817。氮素形态对2个小麦品种根系特性的影响不同,整个生育期内秦麦11号的根体积、根重以及拔节期至开花期的根系活力、根系活跃吸收面积受氮素形态的影响由大到小依次为酰胺态氮、铵态氮、硝态氮,扬农9817依次为酰胺态氮、硝态氮、铵态氮。可见,从拔节期到开花期,氮素形态对小麦氮素吸收效率的影响与对根系特性的影响规律较为一致。  相似文献   

4.
原始红松林及其次生林土壤游离氨基酸季节动态变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凉水国家自然保护区内原始红松林及其次生林土壤为研究对象,测定了土壤游离氨基酸(TFAA)的质量分数,并分析了其与土壤铵态氮NH4+—N、硝态氮NO3-—N、有机质、全氮、水解氮的质量分数及含水率的关系。结果表明:原始红松林及其次生林的游离氨基酸质量分数都在7、8、9月呈现"V"型变化趋势;在同一月份中,TFAA、NH4+—N、NO3-—N之间具有相同的差异性关系,不同月份差异性不同。对土壤A层各形态氮素的质量分数及土壤基本性质指标进行相关分析可知:土壤游离氨基酸的质量分数与铵态氮、硝态氮、有机质、全氮、水解氮质量分数及含水率之间均不相关。对土壤A0及A层各指标进行相关分析可知:土壤游离氨基酸质量分数与铵态氮、硝态氮、全氮、水解氮质量分数以及含水率均相关性极显著(p0.01),与有机质质量分数不相关。  相似文献   

5.
在3种氮素形态及其配比(铵态氮/硝态氮的比例分别为100:0、0:100,50:50)的霍格兰营养液中添加不同浓度的AlCl3(20、40、60 mmol/L),研究铝胁迫下氮素形态对水稻幼苗生长及生理生化的影响,探讨铝毒防治措施.研究结果,铝胁迫下水稻幼苗地上部可溶性蛋白质含量、叶绿素含量随着铝处理浓度的升高而减少,根系活力降低,地上部丙二醛含量增加;株高、地上部和地下部干重、主根长度、根总体积均比对照减少.在20~60 mmol/L AlCl3处理范围内,水稻幼苗可溶性蛋白、叶绿素含量和根系活力均以铵态氮/硝态氮为50:50时最高,其次是铵态氮/硝态氮为0:100和100:0;丙二醛则表现为铵态氮/硝态氮为50:50时最低,其次是铵态氮/硝态氮为0:100和100:0.对水稻幼苗各项农艺性状进行了测定,表现为铵态氮/硝态氮为50:50时,铝胁迫下水稻幼苗的根系质量最好,株高和干重最大.各项生理指标和相关农艺性状综合分析结果,铵态氮/硝态氮为50:50营养能缓解氯化铝对水稻幼苗的毒害作用.  相似文献   

6.
郭晓惠  金亚波  韦建玉  王军 《安徽农业科学》2013,41(3):1055-1057,1245
以K326烤烟品种为材料,通过生育期烟株的碳氮代谢主要相关酶活性及其主要代谢产物含量动态变化,从氮素形态调控的角度对烤烟产量和烟株碳氮代谢的影响进行探讨。结果表明,不同配比硝态氮和铵态氮对烤烟品质有明显的影响。随着硝铵比的增加,烤后烟叶的可溶性总糖、还原糖含量明显增加,而烟碱、蛋白质含量明显降低,但是对全氮含量没有影响;硝态氮和铵态氮配合施用有利于烤烟产量和产值的提高。适当的硝铵比可以有效调节烟株碳氮代谢及其产物,有利于生长前期烟株维持较高的硝酸还原酶、谷氨酰胺合成酶活性和水溶性蛋白质、游离氨基酸含量,保持较高的氮代谢,降低生长前期烟株淀粉酶的活性,提高可溶性总糖和淀粉含量,而在烟叶生理成熟期能够适时提高淀粉酶活性,即促进前期碳水化合物的合成和后期碳水化合物的分解。在该试验条件下,以75%~50%硝态氮+25%~50%铵态氮的施用比例最佳。  相似文献   

7.
硝态氮与铵态氮对紫花苜蓿根系生长及结瘤固氮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4,他引:2  
以‘甘农3号’紫花苜蓿为材料,采用砂培方法,研究了硝态氮和铵态氮对紫花苜蓿根系生长、根系活力、地上部和地下部全氮含量、根瘤数量和固氮酶活性的影响.结果表明:铵态氮培养下,‘甘农3号’紫花苜蓿的根系及根瘤生长、根系活力、地上部和全株全氮含量、固氮酶活性均好于硝态氮培养;在不同形态氮素培养下接种根瘤菌,紫花苜蓿的根系活力、...  相似文献   

8.
作物根系多环芳烃(PAHs)与氮素吸收的相互作用研究对于通过施肥措施保障农产品的安全与强化PAHs污染环境的植物修复效果具有重要意义。本文以菲为PAHs代表,采用活体测定法研究了小麦、大豆和莴苣根系硝酸还原酶(NR)活性对硝态氮和铵态氮与菲共存下的响应。结果表明:无论菲处理与否,两种形态的氮素均能明显提高作物根系NR活性,硝态氮促进根系NR活性效果更好;铵硝混合氮处理中,小麦和莴苣根系NR活性随着硝态氮比例增加而增大,而大豆在硝态氮和铵态氮比为1∶1时NR活性最大。同一氮素水平,菲或无菲处理的作物根系NR活性因作物品种不同差异较大;在单一硝态氮或单一铵态氮存在下,根系NR活性从大到小依次为小麦、大豆、莴苣;铵硝混合氮存在下,作物根系NR活性大小顺序与硝态氮或铵态氮处理相同。与无菲处理相比,菲处理对小麦、大豆、莴苣的NR活性都有促进作用;在硝态氮和菲处理下,米氏常数从小到大为小麦、大豆、莴苣,而亲和力从大到小是小麦、大豆、莴苣;菲处理作物根系NR的米氏常数均小于相应的无菲处理,而亲和力则相反。表明,菲增强了根系NR与NO-3的亲和力是菲与不同形态氮共存促进作物根系NR活性的重要原因。  相似文献   

9.
选择3个不同钾效率基因型棉花品种,在不同供钾水平条件下追施不同形态氮素,研究不同供钾水平和氮素形态对棉花功能叶质体色素、碳氮代谢及钾含量的影响,为合理追施氮肥、提高钾肥利用效率提供理论依据。结果表明,提高供钾水平可增加棉花功能叶质体色素、淀粉、蛋白质及钾含量,降低可溶性糖和游离氨基酸含量。硝态氮肥处理有利于维持吐絮期功能叶叶绿素含量,预防早衰。相比铵态氮肥,硝态氮肥有利于功能叶游离氨基酸和可溶性蛋白的积累,在不供应钾肥或不充分供应钾肥条件下,追施硝态氮肥有利于增加功能叶淀粉含量;在充分供应钾肥条件下,各品种功能叶淀粉含量受氮素形态影响较小,差异不显著。受品种遗传特性的影响,不同钾效率基因型棉花品种功能叶质体色素、可溶性糖、淀粉、游离氨基酸、可溶性蛋白含量存在差异,在棉花生育后期钾高效基因型棉花品种在供钾水平较低的情况下功能叶能保持相对较高的叶绿素含量,延缓叶片衰老。综上,提高供钾水平、追施硝态氮肥有利于增加棉花功能叶质体色素含量,促进碳氮代谢。  相似文献   

10.
【目的】研究不同形态氮素对4种常见苹果砧木幼苗生长的影响,探讨苹果砧木对不同形态氮素的利用情况。【方法】以西府海棠(M.micromalus Hemsl)、新疆野苹果(M.sievesii(Ledeb)Roem)、富平楸子(M.pruni-folia(Willd)Borkh)和平邑甜茶(M.hupehensis(pamp)Rehd)等4种常见苹果砧木为试材,采用水培的方法,研究铵态氮(NH4+-N,3.0mmol/L(NH4)2SO4)、硝态氮(NO3--N,2.5mmol/L KNO3和1.735mmol/L Ca(NO3)2)及铵态氮+硝态氮(NH4+-N+NO3--N,其中1.5mmol/L(NH4)2SO4和1.5mmol/L NH4NO3的浓度比为3∶1)3种氮素处理下苹果砧木幼苗生物量、叶绿素含量、根系活力和植物全氮含量的变化情况。【结果】不同形态氮素对4种苹果砧木幼苗生长的影响有明显差异,其中长势最好、生物量和植株全氮含量均最高的是平邑甜茶;西府海棠的叶绿素含量、植株全氮含量及干质量均较低。4种苹果砧木幼苗的根系活力均表现为硝态氮处理>铵态氮+硝态氮处理>铵态氮处理。3种处理中,铵态氮+硝态氮处理时4种砧木根系中的全氮含量均最高。对于平邑甜茶,铵态氮和硝态氮处理的干质量较高,且均显著高于铵态氮+硝态氮处理;对于富平楸子,以硝态氮处理的干质量高于铵态氮处理和铵态氮+硝态氮处理;对于西府海棠和新疆野苹果,不同氮素处理的生物量无显著差异。【结论】不同形态氮素对4种苹果砧木幼苗生长的影响不同,综合分析认为,硝态氮对苹果砧木幼苗生长较为有利。  相似文献   

11.
通过营养液配制对小白菜硝酸盐的积累进行调控,为降低小白菜硝酸盐含量提供理论依据。采用416-B混合最优设计,利用SAS软件建立不同氮源(NO3^--N,NH4^+-N)、磷、钾与保护地小白菜硝酸盐含量关系的数学模型。结果表明,氮是影响小白菜硝酸盐含量的最主要原因,营养液中硝态氮含量与小白菜硝酸盐的积累呈正相关关系;铵态氮则可降低小白菜硝酸盐的积累。磷、钾也是影响小白菜硝酸盐积累的主要因素,在适宜的浓度条件下,有利于硝酸盐含量的降低。不同氮源、磷、钾之间的互作效应也是影响硝酸盐积累的重要因素。通过调节营养液中的不同氮源、磷、钾的数量及相互比例,可对小白菜硝酸盐的积累进行调控,降低其硝酸盐含量。  相似文献   

12.
利用NO3^- -N:NH+^4 -N为10.0:0(A),5.0:5.0(B)和2.5:7.5(C)0:10(D)四种配比的营养液对小白菜品种进行水培试验,结果表明:不同的NO3^- -N/NH4^+ -N配比对不同品种小白菜的硝酸盐含量及其品质等有着显著的影响,同一氮源培养下不同的小白菜品种间也表现出显著的差异;供试小白菜品种叶绿素SPAD值随着培养液中铵态氮比例的增大而增大;供试的小白菜品种的硝酸盐积累量随着铵态氮比例的增加而下降,而Vc、可溶相糖的含量增加,表明适当地配施铵态氮较纯硝态氮营养液培养小白菜能获得较低的硝酸盐积累量和良好的品质。  相似文献   

13.
采用大棚土壤,研究了土样预处理方式、KCI浸提液浓度和液土比对用连续流动注射分析仪测定的土壤NO3-N、NH4-N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土壤预处理方式、KCI浸提液浓度和液土比都不同程度影响土壤NO3-N、NH4-N的含量测定结果.风干、烘干的土样预处理方式对土壤NH4-N、NO3-N含量测定有显著影响,表现为新鲜土<风干土<烘干土;用2 mol/L KCl溶液作为浸提液,液土比5:1(V:V)测定大棚NO3-N含量,测定结果稳定.  相似文献   

14.
丹江口水库水体三氮时空变化特征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根据2000—2004年监测资料,对丹江口水库库区11个监测断面进行了氨氮(NH3-N)、硝酸盐氮(NO3-N)和亚硝酸盐氮(NO2-N)时空变化特征的分析和评价.结果发现:三氮(NH3-N,NO3-N和NO2-N的总称)中对水质影响较大的为NH3-N,NO3-N影响较小,NO2-N完全符合Ⅰ类水质标准;三氮在小清河口和唐白河口断面含量较高,枯水期含量高于丰水期,其它断面则相反;以坝上断面三氮含量为例进行年内变化分析,结果表明,NH3-N在2001和2004年出现峰底,2002年枯水期值达最高,是影响水质的主要因子.  相似文献   

15.
湿地土壤能有效地对营养物质滤过截留,是氮素和磷素的储藏库,能减轻水体由于氮素和磷素过高而引起的富营养化,通过土壤样品的吸附试验,研究了位于鄱阳湖南部的南矶山自然保护区沼泽湿地土壤对NH 4-N的吸附能力。结果表明,供试土壤对NH 4-N的吸附符合Langmuir、Freundlich、Temkin方程,最大吸附量为222.22mg·kg-1土,吸附常数为0.5294,最大缓冲容量(MBC)为117.65mg·kg-1土。其较强的吸附能力,使它在稳定整个鄱阳湖生态系统中发挥巨大作用。另一方面,它储存的营养物质也将为湿地中生物群落所利用,对湿地生态系统的生产力影响突出。因此,加强保护湿地土壤对鄱阳湖生态系统的稳定非常重要。  相似文献   

16.
卫新东  员学锋  汪有科 《安徽农业科学》2011,39(12):7023-7025,7029
[目的]研究不同保墒灌溉措施对冬小麦土壤中NO3-N分布的影响。[方法]测定同一灌溉量不同保墒处理和同一保墒处理不同灌溉量条件下冬小麦土壤中NO3-N的积累量。[结果]不同保墒处理在灌溉或非灌溉条件下,其NO3-N含量基本随着深度的增加而递减;非灌溉和春灌条件下,NO3-N累积量大小顺序为PAM〉CK〉秸秆覆盖〉地膜覆盖,而冬灌条件下则PAM处理硝NO3-N累积量最小,其他处理差异不大。对于同一处理不同层次NO3-N含量大小顺序均为非灌溉〉春灌〉冬灌。经PAM处理后,土壤淋溶液中全N的累积量均低于对照,随着PAM施用浓度的增加土壤中N淋溶损失量越少。[结论]该研究结果可为下茬作物的施肥提供理论参考。  相似文献   

17.
本文研究了无机-有机肥配施下紫色土土壤NO-3-N在剖面的运移特征,同时对作物N吸收、N肥利用率及各施肥处理的产量效应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分蘖期和成熟期土壤剖面NO-3-N含量分布差异显著,各处理NO-3-N向下移动量顺序为纯化肥>鸡粪+化肥>猪粪+化肥>秸秆+化肥处理;各施肥处理对土壤NO-3-N累积的影响则明显的反映了纯化肥处理土壤NO-3-N移动较快,鸡粪矿化强烈、释放快,猪粪释放缓慢特点,秸秆与化肥配施处理对NO-3-N的滞留作用较为显著,证实了某些有机肥的施用对NO-3-N的淋失有一定的固持作用,阻碍了NO-3-N向下迁移;结合N肥的利用率、产量和农艺性状等特点分析,建议当地采用秸秆或猪粪的有机+无机施肥制度.  相似文献   

18.
以河源市新丰江新丰河段为研究对象,分析了新丰江流域内水环境NH3-N的污染特征,并对NH3-N的来源进行了深入探讨。结果表明:新丰江流域的NH3-N污染呈现季节性变化,并随经济发展有加重的趋势,已成为重要的污染因子之一,其中新丰江流域内的规模化畜禽养殖污染源是NH3-N污染的主要来源。  相似文献   

19.
ABR处理猪场废水试验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规模化养猪场排放的大量废水没有经过有效的回收利用或处理即直接排放,将对环境产生严重污染。针对猪场废水有机物浓度高、难处理的现状,采用厌氧折流板反应器(ABR反应器)处理猪场废水,借助试验装置,研究不同容积负荷和停留时间条件下,预酸化处理对污染物降解的影响,探索ABR技术处理猪场废水的可行性和运行效果。  相似文献   

20.
养殖池塘底泥脲酶活性与水体NH4+-N关系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天津市东丽区和两青区养殖池塘为对象,采用对照、沸石、脲酶抑制剂、芽孢杆菌及其组合处理,经过培养后,分析了底泥中脲酶活性与底泥和上覆水中NH4-N含量之间的关系及不同处理对脲酶活性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底泥脲酶活性与底泥铵态氮含量以及底泥脲酶活性与上覆水中铵态氮含量随时间的变化规律基本一致,且都达到显著相关关系.底泥和上覆水中NH4-N含量也呈显著正相关;在养殖水体中加入脲酶抑制剂、沸石及去磷脱氮的芽孢杆菌均能抑制脲酶活性,从而减少上覆水中NH4-N的含量,并且以加入脲酶抑制剂效果最好,其脲酶活性减少量2.12g·kg-1,上覆水中NH4-N含量减少6.09mg·L-1.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