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21 毫秒
1.
再生稻“一种两收”,解决了水稻“双改单”的困扰,又成功解决了水稻“单改双”中劳力紧张、粮食产量低和种植效益差的现实问题,缓解了劳力紧张、稳定了粮食产量、增加了种植效益,堪比双季稻种植模式,具有“一种两收三头好”优越性的稻作制度。晶两优1468系湖南百分农业科技有限公司以晶4155S为母本,以R1468为父本选育的两系籼型杂交水稻新品种。该品种再生能力好、抗逆性强、两季米质优良。晶两优1468为优质型水稻品种,2019年被湖南省农业技术推广总站评定为重点推广的再生稻品种之一,也是浏阳市近年来作为优质稻推广的当家品种之一。本文着重介绍晶两优1468在浏阳市作再生稻的种植表现及高产栽培技术。  相似文献   

2.
丰优22优质稻系粤丰A×扬灰22杂交育成的籼型三系稻,于2006年通过国家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的审定,其高产、优质、适应性强、抗性好等优点得到专家的一致认可,本文通过对该品种在福建闽清农业主产区的种植技术进行研究,示范与推广,总结其高产优质的栽培经验,为当地的广大优质稻种植农户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3.
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改善,对优质稻米的需求不断增加,优质稻生产成为农业发展的必然趋向。2005年至2006年,全省12个常规优质稻品种在思茅坝连续两年的区试结果表明,除“红优6号”平均亩产290.67kg,比对照(滇屯502)404.92kg低外,其余品种平均产量421.58~569.33kg,比对照增产16.67~164.42kg,增3.36%~40.81%。平均亩产最高的是“德优14号”、依次是“德优13号”、“云籼1号”、“文糯l号”、“云籼2号”,通过适应性分析,以上品种适宜在思茅海拔1300m以下的籼稻区推广种植,为思茅市优质稻产业化开发提供种源服务。  相似文献   

4.
黔东山区杂交水稻新组合比较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5个优质稻新品种为试材,在铜仁市进行了品种比较试验,旨为筛选出适合该区推广种植的高产优质水稻新组合。结果表明:Q优1号和Q优6号产量较高,可作为高产品种在全区推广,其中Q优1号更适合作为优质米发展;黔优301和宜香优725可作为搭配品种推广;黔香优302较CK减产极显著,暂不推广。  相似文献   

5.
“川优2189”系以“川香A”和“福恢2189”配组育成的杂交中稻新品种,2012年被引入光泽县作中稻直播种植.为促进“川优2189”在光泽县的推广应用,介绍了该品种在光泽县的种植表现及高产栽培技术,以供参考.  相似文献   

6.
优质稻晶两优1125在安陆市的种植表现和栽培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优质稻晶两优1125在湖北省安陆市的大面积示范种植表明,该品种表现出成熟期较早、株高适中、分蘖力较强、穗粒数多、抗病性较强、产量高、米质优,适宜在安陆市栽培种植。介绍了该品种在安陆市种植的高产栽培技术。  相似文献   

7.
为筛选出适合梅州市推广种植的优质稻品种,2020年引进13个优质晚稻新品种在梅州市梅江区西阳镇开展了品种展示试验。结果表明,19香、隆8优丝苗、软华优金丝等3个优质稻品种在产量、农艺性状、抗性等方面表现较好,适宜在梅州地区作为优质稻推广品种进一步扩大示范种植。  相似文献   

8.
对湖南省稻区种植结构调整中普通稻调优质稻的情况进行了调研,总结了当前湖南省优质稻种植的现状,分析了湖南省稻区普通稻调优质稻过程中出现的问题,例如早稻优质品种少,加工体系不完善,中、晚稻优质品种不高产、易倒伏;优质稻标准不统一;优质稻种价高谷价不高;重金属镉污染影响优质稻销售。针对上述问题,提出了加强早稻饲用和加工优质品种及中、晚稻优质高产抗倒伏品种的选育,同时在双季稻区推广"早加晚优"生产模式,以及积极开展区域土壤污染状况普查,提前做好镉污染地区土壤普查与预警工作等建议。  相似文献   

9.
杂交粳稻是通过三系配制的杂粳良种,我区引进至推广已有10多年历史。其品种有“寒优”、“泗优”、“8优”、“86优”“申优”、“常优”等,种植杂交粳稻具有高产、稳产、优质、多抗、省工、省肥、节本等优点。一般亩产量在550kg,丰产方高产田块亩产量可达650~700kg。杂交粳稻已是我区农户欢迎种植的品种,是不可缺少的优质良种,每年种植面积4万亩以上。  相似文献   

10.
水稻是我国三大粮食作物之一,在保证国家粮食安全方面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为了进一步提高水稻的产量和品质,农技站不断加强优质稻新品种的引进和推广应用,调整水稻品种种植结构,进一步促进水稻产量和品质提升,增加种植户的经济收益。本次研究以优质稻新品种畾优1068为例,分析了水稻高产栽培技术要点,希望通过本次研究对更好地推动优质稻新品种畾优1068在广大基层地区的种植有一定帮助。  相似文献   

11.
分析天津"小站稻"产业的发展现状,并基于SWOT分析法,对"小站稻"产业发展的利弊及面临的机遇和威胁进行分析。发现"小站稻"面临自然环境制约、经营主体不规范,以及外部品牌竞争、商品同质化等威胁。据此提出发挥"小站稻"稻作文化,培育既有食味特性又具有良好耐盐碱特性的水稻品种等措施,促进天津"小站稻"特色农产品产业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2.
为了解抗生素对农作物生长的作用机理,选择中国养殖业中普遍使用的土霉素,采用水培试验研究了不同污染水平土霉素对苗期水稻根系生长、根系活力、叶片叶绿素含量和氧化酶活性等的影响。结果表明,土霉素污染对水稻地下部分的影响明显大于地上部分。低浓度(0.5和1 mg·L-1)的土霉素处理能促进水稻根系总长度和根表面积的增加,增强根系活力;但高浓度的土霉素(>5 mg·L-1)可显著降低水稻根系生物量,对根系活力、叶片叶绿素含量和氧化酶活性有明显的限制作用,增加根系相对质膜透性。研究认为,高浓度土霉素可对水稻幼苗产生毒害作用,限制水稻幼苗正常生长。  相似文献   

13.
富锦市位于三江平原腹地,水稻种植面积常年稳定在200万亩以上,随着近几年异常天气增多,病虫害基数增大,对水稻病害防治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此,探索防治效果更好,农药残留更低的水稻病害防治药剂是当前重点工作之一。通过试验对比,36%噻呋?嘧菌酯悬浮剂对水稻安全,且有一定的促进生长作用,对水稻纹枯病、穗颈瘟防治效果好,可以在生产中大面积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4.
为有效控制水稻细菌性条斑病病害,科学合理选用防治正安县地区水稻菌性条斑病的杀菌剂,本研究以当地主要栽培水稻品种“宜香优2115”为试验材料,测定了60%唑醚·代森联、6%春雷霉素、20%吡唑醚菌酯、40%稻瘟灵对水稻菌性条斑病防治效果及生长发育和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药剂防治下水稻细菌性条斑病病情指数和防治效果间存在差异性显著(p<0.05),20%吡唑醚菌酯对水稻细菌性条斑病的病情指数最低和防治效果最优;较喷施清水对照处理相比,60%唑醚·代森联、6%春雷霉素、20%吡唑醚菌酯和40%稻瘟灵施用时水稻叶面积指数和干物质积累量增幅分别为10.29%、13.48%、15.17%、12.92%和15.15%、16.77%、18.92%、17.31%;20%吡唑醚菌酯施用时的水稻穗粒数和产量最高,分别为61.76穗/粒和627.75kg/亩。本研究可为遵义市正安县地区水稻生产中细菌性条斑病的防治提供理论依据和数据支撑  相似文献   

15.
龙稻20是黑龙江省农业科学院耕作栽培所选育的黑龙江省水稻品种第一积温带早熟水稻新品种,具有优质,稳产,整精米率,抗病等特点。2015年通过黑龙江省农作物品种委员会审定,本文介绍了龙稻20的选育经过和所拥有的优质等位基因以及抗性基因以及优质栽培技术。  相似文献   

16.
为明确不同植物生长调节剂组合对水稻产量性状的影响,为植物生长调节剂在水稻增产上的应用提供参考,本试验以喷清水为对照(CK),设置单独施用海藻素以及以相同用量的海藻素分别与不同植物生长调节剂复配,于水稻拔节孕穗期进行3次叶面喷施,比较叶面喷施不同植物生长调节剂后水稻在产量、分蘖、株高以及地上部干重的差异。结果表明,施用海藻素后水稻产量提高9.4%~36.9%,主要表现在有效穗数、每穗粒数和结实率的增加;海藻素与其他植物生长调节剂复配施用后的效果更好,较单独施用海藻素增产12.9%~25.1%,其中以添加海藻素和复硝酚钠处理增产最为显著,主要表现在有效穗数、每穗粒数、分蘖数和地上部干物重的增加;海藻素+胺鲜酯处理有利于提高有效穗数和每穗粒数;海藻素+芸苔素内酯处理可促进有效穗数、每穗粒数、分蘖数和地上部干物重的提高。  相似文献   

17.
为了提出适合大穗型杂交稻‘甬优1540’的最佳施肥模式,在机插且总氮施用量为195 kg/hm2条件下,以杂交稻‘甬优1540’为供试材料。在2019年设传统施肥(T1)、机插一次施肥(T2)、机插施肥:分蘖肥7:3(T3)、机插施肥:穗肥7:3(T4)四种氮肥施用模式,研究不同氮肥运筹模式对杂交稻‘甬优1540’产量和主要品质性状的影响。另外增设无氮区处理(磷、钾肥相同)作为对照(CK)。结果表明,穗期追施氮肥(7:3)产量最高。相比于传统施肥,机插施肥:穗肥7:3(T4)处理增加了整精米率、碱消值和胶稠度,降低了直链淀粉含量。说明‘甬优1540’在高产栽培中合理施肥模式为机插施肥:穗肥7:3(T4),该运筹比例有利于稻米品质提高。  相似文献   

18.
为筛选出适合六安市推广种植的高产、优质、高抗再生稻品种,六安市农业科学研究院选择10个近年来通过审定的水稻品种进行品种筛选试验。试验结果表明:参试水稻品中晶两优1212品种头季稻产量达7967.32kg/hm2,再生季产量达4278.81kg/hm2,综合产量表现最高;其后依次是甬两优4901、隆晶优1212、丰两优香一号,综合产量分别是12326.13、11865.94、11474.07kg/hm2。综合生育期、有效穗数、穗粒数、千粒重、产量、再生能力及抗逆性等方面进行分析,晶两优1212、甬两优4901、隆晶优1212、丰两优香一号、丰两优688共5个水稻品种更适合在六安市作再生稻品种进行推广种植。  相似文献   

19.
抗旱型稻根系形态与机能的研究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以6个抗旱性不同的栽培稻品种为材料,对其根系形态及解剖学进行研究.结果表明抗旱型稻平均根长、根粗、根系穿透力、不定根伸长速率、不定根中柱及导管面积等显著大于非抗旱型品种;而根干重、不定根数量、根冠比及根系的渗透调节能力等指标,抗旱型与非抗旱型品种间差异不显著.对栽培稻抗旱性的形态指标与抗旱机理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20.
以192份生产上广泛应用的水稻品种为研究对象,对其再生季分别进行了高留桩(40 cm )和低留桩(5 cm )处理,研究水稻再生力与品种及其留桩高度的关系。统计分析结果表明,高留桩处理时水稻再生芽出鞘率整体水平显著高于低留桩处理,但不同品种类型的再生力受留桩高度的影响程度各异。分析表明,粳稻品种普遍适合低留桩处理,而籼稻品种则多数适合于高留桩处理。同时,本研究还筛选出少蘖粳、台北309、K264806、R402-10等再生能力较强的品种,为强再生力水稻新品种的选育和再生力相关的遗传学分析及生理机制研究提供了可用的基因资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