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43 毫秒
1.
安定区气候干旱,土壤肥力差,肥料利用率低。选择商品有机肥和腐熟农家肥与化学肥料配合施用,并对化学肥料减量施用。结果表明,在施用商品有机肥和腐熟农家肥时,如果化肥用量较常规用量减少25%,不会影响马铃薯的产量,施用商品有机肥量6000kg/km2+化肥减量25%处理的产量是42870 kg/hm2,较常规施化肥方式增产3960 kg/hm2,增产率10.18%;施用腐熟农家肥45000kg/km2+化肥减量25%处理的产量为41260 kg/hm2,较常规施化肥方式增产2350kg/hm2,增产率6.04%。如果化肥用量较常规用量减少35%,会影响马铃薯的产量,施用商品有机肥量6000kg km2+化肥减量35%处理的产量是39750 kg/hm2,较常规施化肥方式增产840kg/hm2,增产率2.16%;施用腐熟农家肥45000kg km2+化肥减量35%的产量为38120kg/hm2,较对照增产-790kg/hm2,增产率-2.03%。因此,在马铃薯的生产中,应注重对有机肥的施用,减少化学肥料的施用,提高马铃薯产量和品质。  相似文献   

2.
在如东县丰利镇和马塘镇的两组冬小麦缓控释肥试验上,常规施肥全肥区较配方施肥全肥区,折纯化肥投入总量增加了96kg/hm2,实收产量仅增加约60 kg/hm2,配方施肥的平均肥料利用率分别为:40.08%(N)、17.62%(P2O5)、31.73%(K2O),常规施肥的平均肥料利用率分别为:34.14%(N)、15.52%(P2O5)、19.52%(K2O)。说明配方施肥较常规施肥具有化肥减量节本增收优势。  相似文献   

3.
为探究猪粪和鸡粪有机肥部分替代化肥对椪柑橘园土壤培肥及果实产量品质的影响,通过2年定位试验,选用鸡粪和猪粪2种有机肥,开展7.5 t·hm-2和15 t·hm-2替代施用量对椪柑橘园土壤肥力、果实产量及品质的影响效果研究。结果表明,采用鸡粪和猪粪2种有机肥部分替代化肥的模式,可明显提升柑橘园土壤肥力。与全化肥处理相比,施用有机肥替代化肥处理的土壤酸化有所改善,全氮、有效磷、速效钾和有机质含量分别提高16.1%~54.7%、15.9%~30.1%、12.9%~36.9%和6.8%~39.6%。土壤微生物多样性的香农指数和均匀度增加,平均CO2产生率总体随着有机肥替代量的增加而提高,微生物数量明显增加。在同等有机肥替代化肥施用量条件下,猪粪有机肥培肥地力和增加土壤微生物数量及多样性的效果优于鸡粪有机肥。有机肥替代化肥处理较全化肥处理提高柑橘产量5.1%~19.5%,增加果实可溶性总糖2.7%~11.8%、维生素C 2.1%~10.8%、可溶性固形物5.9%~10.8%。7.5 t·hm-2猪粪有机肥替代化肥处理柑橘产量最高,而15 t·hm-2猪粪有机肥替代化肥处理柑橘品质最好。研究表明,采用有机肥部分替代化肥的施肥模式,有利于提高椪柑橘园土壤肥力和微生物多样性,进而提高果实产量、改善柑橘品质。  相似文献   

4.
为减少大蒜种植过程中化肥施用量,在大蒜上实行有机肥替代化肥技术,通过研究生物有机肥替代不同用量化肥对大蒜的生长、产量、品质、经济效益等指标的影响,探究在大蒜生产上生物有机肥替代化肥的适宜用量。结果表明,与当地常规施肥处理相比,每公顷增施3000kg生物有机肥替代10%复合肥的处理对大蒜的生长、产量、品质、经济效益等均有促进作用,产量增加4252.5 kg/hm2,经济效益增加15192元/hm2,具有减肥增效效果。  相似文献   

5.
针对玉米氮肥施用量大、利用率低、环境负荷日益严重的现状,本研究以活性海藻酸为增效剂,对普通尿素进行改性增效,开展海藻酸增效尿素对夏玉米产量形成、氮素吸收利用及损失的调控作用研究,为实现氮肥减量、提高氮肥利用率、降低环境负荷提供理论依据。本试验以夏玉米为供试作物,采用 15N同位素示踪技术与田间试验结合的方法,以不施尿素为对照,共设置7个处理:CK(不施尿素)、U(普通尿素)、AU1(0.5%海藻酸增效尿素)、AU2(2.5%海藻酸增效尿素)、AU3(5.0%海藻酸增效尿素)、U-N(普通尿素减量 20%)、AU2-N(2.5%海藻酸增效尿素减量 20%)。采用一次性施肥方式,并在施肥后测定氨挥发和氧化亚氮排放量。结果表明:海藻酸增效尿素在1 038 cm-1左右出现糖类C—OH伸缩振动,且在3 426~3 325 cm-1范围和1 584 cm-1的NH2、1 450 cm-1和1 143 cm-1处的C—N振动峰强度增大;常量处理中,施用海藻酸增效尿素使玉米平均增产5.04%,氮素积累量平均增加13.55 kg·hm-2,氮肥利用率平均提高4.63个百分点;减量处理中,U-N处理没有显著减产,AU2-N处理玉米产量较AU2处理增产 2.30%,氮肥利用率提高 7.16 个百分点;与 U 处理相比,AU1、AU2 处理 0~60 cm 土壤中氮素残留量分别增加了 2.94、8.21 kg·hm-2;海藻酸增效尿素可减少氧化亚氮排放和淋洗等其他途径氮损失,与普通尿素处理相比,常量海藻酸增效尿素处理氮肥损失率平均降低6.16个百分点,与U-N处理相比,AU2-N处理氮肥损失率降低9.95个百分点。在本试验条件下,综合考虑玉米产量、氮素吸收利用、残留及损失,2.5%海藻酸增效尿素减量施用20%可以取得较好效果。  相似文献   

6.
针对保山市油菜种植成本高、效益低及生产中普遍存在盲目施肥、过量施肥、偏施氮肥等实际,2017-2018年选择我市温凉区具有代表性田块,以化肥减量增效为切入点,以测土配方施肥技术成果为基础,采用随机区组设计,通过田间试验,研究氮磷钾推荐施肥及减量、氮缓释配方肥及减量、复合微生物菌剂、中量元素肥对油菜产量和效益的影响,探寻油菜化肥减量增效的途径。结果表明,施用氮缓释配方肥能显著提高油菜种植效益,与推荐施肥相比,氮缓释配方肥处理及减量10%处理生物产量增4.37%*和1.27%、籽粒产量增6.38%*和1.33%、产投比增11.85%**和8.89%**、经济效益增38.0%**和24.52%,符合油菜轻简化栽培要求;增施复合微生物制剂、中量元素肥对改善油菜经济性状有一定作用,但产投比和经济效益分别降低11.11%、10.37%和34.07%*、33.75%*,对油菜种植节本增效意义不大;推荐施肥减量10%和减量20%导致产量降低1.23%和4.29%、产投比降低14.07%**和15.56%**、经济效益降低46.70%**和55.01%*,氮缓释配方肥减量20%虽导致产量极显著降低,但对产投比和经济效益没有显著影响。因此,在油菜生产中不能盲目减少化肥用量,减肥必需与增效措施相结合,推广缓(控)释配方肥是油菜化肥减量增效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7.
【目的】阐明碳基营养肥和化肥对土壤养分及大白菜生长、产量和品质的影响,为大白菜生产中合理施肥提供参考。【方法】以大白菜品种春大白菜9号为研究对象,在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太白蔬菜试验示范站和陕西杨凌的曹新庄试验农场2个试验点同时进行大白菜施肥试验。试验共设常规施肥(N、P2O5、K2O的施用量分别为300,120和112.5 kg/hm2,CK)、有机 无机复混肥(N、P2O5、K2O的施用量分别为360,240和120 kg/hm2,OF)、常规施肥基础上减施氮肥15%(N1)、常规施肥基础上减施氮肥30%(N2)、N1处理基础上配施碳基营养肥2 250 kg/hm2(CN1)、N2处理基础上配施碳基营养肥2 250 kg/hm2(CN2)6个施肥处理,每处理3次重复。分别采集2个试验点大白菜莲座期、结球期、采收期0~20 cm根围土壤,测定土壤养分含量,并于采收期测定大白菜农艺性状、产量和品质,分析不同施肥措施对大白菜种植区土壤养分及大白菜品质和产量的影响。【结果】2个试验点减施氮肥显著抑制了大白菜生长,降低了大白菜产量,而施用有机 无机复混肥和碳基营养肥对大白菜产量和品质有明显促进作用,其中太白试验点OF和CN1处理大白菜的产量较CK分别显著增加12.8%和7.6%。配施碳基营养肥处理可以显著提高大白菜的营养品质,2个试验点CN1处理大白菜的可溶性蛋白含量较CK分别显著增加了29.6%和29.1%,可溶性糖含量较CK分别显著增加了106.9%和60.6%,维生素C含量较CK分别显著增加了15.5%和25.3%。在大白菜的同一生育时期,2个试验点施肥处理土壤理化性质的变化趋势类似,在大白菜采收期,与CK相比,太白与杨凌试验点的CN1处理土壤EC分别显著下降19.9%和7.0%,而土壤铵态氮含量分别显著增加25.2%和33.1%,土壤硝态氮含量分别显著增加10.8%和17.1%,土壤有效磷含量分别显著增加23.7%和30.7%。【结论】在两种类型土壤上施用有机-无机复混肥与碳基营养肥均取得了较好的表现,其中OF和CN1处理能够增加土壤养分含量,提高土壤综合肥力水平,进而促进大白菜生长,改善大白菜营养品质。  相似文献   

8.
以当地秋马铃薯常规施肥为基础,采用有机肥替代部分化肥,通过试验探讨常规施肥化肥减量配施等量商品有机肥对马铃薯产量、效益和肥料利用率的影响。结果表明,化肥减量10%和20%配施等量商品有机肥的2个处理均可明显改善马铃薯经济性状、提高肥料利用率并获得高产。氮肥利用率分别提高1%和6.4%、磷肥利用率提高3.3%和5.6%、钾肥利用率提高8.4%和6.5%,增产7.8%和5.7%,但因施用商品有机肥投入过高,经济效益分别降低了2.5%和4.1%。化肥减量30%配施等量商品有机肥处理的肥料利用率、产量和经济效益较常规施肥处理显著降低。常规施肥化肥减量20%每公顷配施7 500 kg商品有机肥为秋马铃薯最佳化肥减量增效施肥模式。  相似文献   

9.
安定区气候干旱,土壤瘠薄。选用商品有机肥与其它4种新型肥料配合施用,筛选适宜当地气候条件和耕作制度的施肥模式。以商品有机肥和配方专用肥的施用效果最好,可提高土壤含水量、提高大薯率、增加产量。其产量为38807kg/hm2,较当地常规施肥方式(磷酸二铵600 kg/km2)(ck)增产7847kg/hm2,增产率25.3%。因此,在生产中,应加大对有机肥的施用,并按马铃薯的需肥规律施用配方肥,提高马铃薯的产量和品质。  相似文献   

10.
目的:验证节肥增效技术对玉米产量的影响。方法:在大田试验中,共设置5个处理,分别为处理A(施入全量化肥)、处理B(施入85%的化肥+15kg/hm2多黏类芽孢杆菌菌剂)、处理C(施入70%的化肥+15kg/hm2多黏类芽孢杆菌菌剂)、处理D(施入15kg/hm2多黏类芽孢杆菌菌剂)、处理E(不施入任何肥料),并研究不同处理玉米株高、地上干物质积累量、农艺性状、产量及经济效益。结果:在减肥15%,增施15kg/hm2 多黏类芽孢杆菌菌剂时玉米株高、地上干物质积累、成熟期农艺性状、产量均与全量施入化肥时差异不显著,但是其经济效益高于全量施入化肥时,具备良好的节肥增效效果。结论:可利用微生物与作物的共济作用,减少化肥的施入量,发展绿色农业、可持续性环境友好型农业。  相似文献   

11.
本研究通过采用优质双低油菜品种云油杂12号, 分别于2019和2020两年度在罗平油菜和烤烟主产区,采取使用缓释复合肥、不施肥、农户常规用肥3个处理方式进行同田大区对比试验,探索不同施肥模式对油菜产量、经济性状和效益的影响。两年结果表明:使用缓释复合肥375~450 kg/hm2比不施肥和常规用肥平均增产221.3kg/hm2和179.3kg/hm2。肥料投入与新增产值相比,使用缓释复合肥较不施肥增效904.5元/hm2,实现产量效益双增。  相似文献   

12.
为了研究有机肥全替代化肥后不同施肥梯度对黄芪产量的影响,选用五丰有机肥及中药材复合肥为供试肥料,明确了有机肥全替代化肥后最佳施肥量。 结果表明,有机肥全替代化肥后施用量在7500 kg/hm2的处理产量表现最佳。  相似文献   

13.
针对寿县夏玉米生产过程中肥料施用现状、当前肥料市场销售的玉米配方肥情况及土壤养分状况,研究不同配方肥对夏玉米性状、产量及其经济效益的影响。结果表明:与常规施肥方式(CK)相比,4种配方肥对玉米生物性状的影响:除株高、穗位高、秃顶长外,其他生物学性状均高于CK;产量:与CK相比处理1和处理4增产效果达到极显著,处理3增产效果显著,处理2增产效果不显著;经济效益:处理1与处理4增收效果显著分别增收3322.35元/hm2、和2715.30元/hm2 ,增幅分别为17.87%和14.61%,处理2处理3与CK相比增收分别为1220.25元/hm21163.10元/hm2,,增幅分别为6.56%、6.26%;产投比处理1最高,因此最具有推广应用潜力。  相似文献   

14.
为研究紫云英-水稻轮作体系中紫云英稻秆联合还田与氮肥减量配施对水稻产量和氨挥发的影响,连续两个轮作季(2019—2021年)在陕西汉中开展田间试验,试验设置4个处理:冬闲稻秆不还田+常规施氮处理,即对照处理(CK);冬作紫云英稻秆还田+常规施氮处理(GRN100);冬作紫云英稻秆还田+氮肥减量20%处理(GRN80);冬作紫云英稻秆还田+氮肥减量30%处理(GRN70)。采用通气式氨挥发收集装置监测水稻生育期间氨挥发特征。结果表明:与CK相比,紫云英稻秆联合还田各处理可提高“黄华占”籽粒产量,产量由高到低的顺序为GRN80、GRN70、GRN100,其中GRN80和GRN70处理相较于CK处理的年均增幅分别为7.66%和6.37%。冠层氨挥发主要发生在水稻施肥30 d以后,其中水稻抽穗期至成熟期挥发速率较大。土壤氨挥发主要发生在水稻施肥后16 d内,在施肥后第2天达到峰值,2020年和2021年分别为0.53 kg·hm-2·d-1和0.58 kg·hm-2·d-1。与CK相比,GRN80处理显著降低水稻全生育期冠层氨挥发累积量和单位产量氨挥发强度,二者分别下降58.73%和57.14%。紫云英稻秆联合还田较CK处理可显著降低水稻全生育期土壤氨挥发累积量和单位产量氨挥发强度,其值由高到低依次顺序为GRN100、GRN70、GRN80。就水稻全生育期氨挥发累积量和单位产量氨挥发强度而言,紫云英稻秆联合还田较CK处理可显著降低2.88%~8.32%和5.26%~13.88%,其中GRN80处理降幅最大。相关分析表明,田面水铵态氮浓度与各处理土壤氨挥发速率呈显著正相关,与GRN80和GRN70处理冠层氨挥发速率呈显著负相关。研究表明,紫云英和稻秆联合还田与氮肥减量20%或30%配施,可显著提高水稻产量,减少稻田氨挥发损失,是适宜汉中地区兼顾水稻高产和环境友好的栽培措施。  相似文献   

15.
为探索陕西关中地区冬小麦-夏玉米复种体系氮肥减量增效潜力,构建适宜的作物养分管理体系,于2018-2019年采用田间试验研究了减氮并配施不同肥料对麦玉复种体系作物生长状况、植株氮素积累分配、作物产量以氮素利用效率的影响。试验设置5个处理:常规施氮(225 kg·hm-2,N100);减氮20%(180 kg·hm-2 ,N80);减氮配施生物炭(180 kg·hm-2,生物炭22 500 kg·hm-2,N80+BC);减氮配施缓释肥(180 kg·hm-2,尿素∶缓释肥=1∶1,N80+S);减氮配施微生物菌肥(180 kg·hm-2,微生物菌肥3 600 kg·hm-2 ,N80+BF)。结果表明:减氮及其配施不同肥料对夏玉米大喇叭口期后株高、干物质和氮素积累没有显著影响;而N80+BF促进了夏玉米氮素向籽粒中的分配;N80+BC提高了夏玉米产量和收获指数,且较N80处理分别显著提高8.3%和20.1%;减氮下三种配施处理均能提高夏玉米氮农学利用率和氮肥偏生产力,且以N80+BC处理表现最佳,较N100分别显著提高43.3%和29.0%,较N80分别显著提高45.8%和8.3% ;N80+BC和N80+BF还能显著提高夏玉米氮肥表观表观回收率,二者较N100显著增加18.1%和10.7% ,较N80处理显著增加26.9%和19.0%。与N80相比,N80+BF有效提高了冬小麦扬花期和成熟期分蘖数、茎蘖成穗率以及成熟期干物质和氮素积累量,并能显著提高冬小麦穗数和产量,增幅分别为13.7%和16.2%。减氮下3种配施处理均能提高冬小麦氮农学利用率、氮肥偏生产力和氮素利用率,其中氮农学利用率和氮肥偏生产力在N80+BF处理表现最佳,较N100分别显著提高了31.2%和28.4%,较N80分别显著提高了33.7%和16.2%,氮素利用率在N80+S处理表现最佳。综上所述,减氮及其配施处理中,180 kg·hm-2配施生物炭(22 500 kg·hm-2)和180 kg·hm-2配施微生物菌肥(3 600 kg·hm-2)更有利于作物生长,促进氮素积累与分配,提高作物产量和氮素利用效率,实现关中地区麦玉复种体系氮肥管理的“减量增效”。  相似文献   

16.
研究不同施肥措施下东北黑土区玉米农田温室气体(CO2、N2O和CH4)的排放量及其增温潜势,将为制定农业温室气体减排措施提供理论依据。本研究以国家(公主岭)黑土长期定位试验为平台,采用静态箱-气相色谱法对不同施肥措施下玉米农田土壤温室气体排放通量进行了监测,并分析了不同施肥处理间玉米田的综合温室效应差异。结果表明:各施肥处理土壤温室气体CO2和N2O的排放高峰均出现在玉米拔节期。农家肥和化肥配施(M2NPK)处理土壤CO2、N2O排放通量和CH4吸收量均显著高于施化肥处理(P<0.05);施用化肥处理土壤CO2、N2O排放通量高于不施肥处理;撂荒区土壤CO2排放通量最高,而土壤N2O排放通量显著低于施肥处理;等施氮量条件下,化肥(NPK)处理土壤N2O排放通量明显高于秸秆还田(SNPK)处理,而土壤CH4净吸收量结果则截然相反。从土壤综合温室效应和温室气体强度可分析出,与不施肥(CK)比较,偏施化肥N和NPK处理的综合温室效应(GWP)分别增加了142%和32%,SNPK综合温室效应降低了38%;尤其是有机无机配施(M2NPK)处理的综合温室效应为负值,为净碳汇。平衡施肥NPK和有机无机肥配施(SNPK和M2NPK)温室气体排放强度(GHGI)较弱,显著低于不施肥(CK)和偏施化肥(N)处理,其中M2NPK为-222 kg CO2-eq·t-1。因此,为同步实现较高的玉米产量和较低的温室气体排放强度,有机无机肥配施是东北黑土区较为理想的土壤培肥方式。  相似文献   

17.
不同肥源、施氮量对土壤-作物系统中铬、镉含量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外源有害重金属是造成土壤-作物系统污染的重要渠道, 采用田间试验方法, 研究了不同施肥条件下土壤和作物中重金属镉、铬的含量状况, 分析了土壤-植物系统中重金属镉、铬的富集特征。结果表明, 施肥易造成表层土壤中重金属的累积, 重金属镉富集效果明显。化肥处理下, 土壤镉的生物有效性提高, 显著增加白菜对镉的吸收富集, 与对照相比, 过量施肥(N1)、常规施肥(N2)、减量施肥(N3)处理下白菜中镉含量分别提高59.7%、41.1%和40.3%(P<0.05), 过量施肥(N1)处理下, 白菜中镉含量接近食品安全国家标准的限量要求(0.2 mg·kg-1)。施用有机肥可以显著降低白菜对镉的吸收(P<0.05), 单施有机肥(N6)处理效果更为显著, 镉含量比对照降低了36.3%(P<0.05), 比有机肥配施磷钾肥(N4)和有机-无机肥混施(N5)处理也显著降低了41.9%和38.8%(P<0.05)。施肥同样造成表层土壤重金属铬的富集, 随着化肥施用量的增加, 白菜对铬的吸收富集也显著增加, 同样, 过量施肥(N1)处理下, 白菜中铬含量接近食品安全国家标准的限量要求(0.5 mg·kg-1)。有机肥的施用可以调节土壤pH值, 抑制白菜对重金属的吸收, 对镉的抑制效果要好于铬。有机肥、化肥具有不同的供肥特征和理化性质, 根据需求合理配施, 方可达到合理供肥和保护环境的双重效益。  相似文献   

18.
为探究规模化奶牛养殖场粪水农田就近消纳的区域适宜方案,减缓农田温室气体排放,建立田间原位试验,研究奶牛养殖场粪水(液体有机肥)对风沙土N2O和NO 排放及青贮玉米产量的影响。试验设5个处理,分别为:不施氮肥对照(CK)、常规化肥(NPK)、奶牛养殖场固体有机肥底肥尿素追肥(SM)、液体有机肥分3次(LMT)和4次施用(LMF)。结果表明:在氮用量250 kg·hm–2水平下,与 NPK 处理相比,SM 处理土壤 N2O 和 NO 累积排放量分别降低 16.58% 和 20.31%,LMT 处理的降低幅度分别达到39.59%和 30.02%,LMF处理则仅降低土壤 NO排放量而对 N2O排放无显著影响。与 LMT处理相比,玉米生长季内 LMF处理土壤N2O和 NO排放量分别增加了 76.92% 和 13.04%。SM 和 LMT处理青贮玉米产量和肥料氮利用率与 NPK处理无显著差异,而 LMF处理则显著降低肥料氮的利用率31.76%。综上,风沙土农田玉米季奶牛养殖场液体有机肥的推荐施用方案为:250 kg·hm–2氮分1次基肥和2次追肥施用,基追比为40%∶20%∶40%,追施时间为玉米拔节期和大喇叭口期。这一方案既可以高效消纳奶牛养殖场粪水,又可降低N2O和NO排放,实现青贮玉米生产与生态环境的双赢。  相似文献   

19.
为解决减量施肥造成作物产量降低和效益减少等问题,以添加生物有机肥为材料,于2019~2020年研究减量施肥模式下生物有机肥营养补偿机制对玉米产量的影响,以期为玉米增产增效的施肥方式提供技术方法。试验设置常规施肥、常规优化施肥、减量10%、减量20%、不施肥和不施氮肥处理,试验结果表明:在减施化肥10%的基础上,通过添加生物有机肥75kg/hm2和追肥时期速效与缓释尿素纯量施用比例2∶1的施用模式能够增加产量5.24%,提高经济效益929元/hm2;在添加生物有机肥75kg/hm2的基础上,减施肥料20%的N4处理减产4.42%,减少经济效益224元/hm2。添加生物有机肥能够有效提升玉米产量,也是我国北方寒区玉米作物增产增效的技术措施之一。  相似文献   

20.
为了弄清茄子优化施肥技术及其施肥的效益,2017年在常宁市城郊的黄菜园土上进行了茄子“2+x”田间肥效试验。试验表明:基础施肥试验优化施肥处理产量达到1899.3kg/666.7m2,比常规施肥增产189.7kg/666.7m2,增产11.09%,增产效果明显;氮肥总量控制试验以70%优化氮区平均产量最高,为1758.7kg/666.7m2,4个处理产量高低为70%优化氮区>优化氮区>130%优化氮区>无氮区。经Excel建立施氮量与产量的一元二次方程,计算得出茄子的最佳施氮量为10.8 kg/666.7m2,最佳经济产量为1757.6kg/666.7m2。建议在茄子的生产中应增施有机肥,控制氮肥施用量,促进化肥减量增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