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研究采用PCR-SSCP方法分析了吐鲁番斗鸡和新罗曼鸡单胺氧化酶A基因外显子6部分序列的多态性。结果表明:吐鲁番斗鸡单胺氧化酶A基因外显子6存在1个单核苷酸多态性(SNP)位点T-102C,产生AA、AB两种基因型;新罗曼鸡未检测到多态,只表现AA一种基因型。χ^2适合性检验结果表明:2个鸡种均处于Hardy—weinberg平衡状态(P〉0.05),说明吐鲁番斗鸡单胺氧化酶A基因外显子6位点基因型频率的分布与新罗曼鸡差异极显著(P〈0.01)。  相似文献   

2.
《畜牧与兽医》2016,(6):70-73
为探讨影响吐鲁番斗鸡攻击行为相关基因的分子标记,以单胺氧化酶A(monoamine oxidase A,MAOA)为候选基因,采用PCR-SSCP方法对吐鲁番斗鸡60只、新罗曼鸡及其杂交(吐鲁番斗鸡♂×新罗曼鸡♀)子一代鸡各200只进行了MAOA基因12个外显子的SNP分析。结果显示MAOA基因12个外显子15对引物中只在MAOA-2、MAOA-3、MAOA-4-1、MAOA-12外显子上检测到多态位点,而且,MAOA-3、MAOA-4、MAOA-12在3个鸡群中均存在着多态,只MAOA-2在吐鲁番斗鸡和杂交子一代上检测出多态,经序列比对发现在25506位点上发生TC碱基突变并引起丝氨酸变为丙氨酸的氨基酸变化。因此,推测MAOA-2的突变可能是影响吐鲁番斗鸡攻击行为的分子标记。  相似文献   

3.
旨在把分子标记辅助选择应用于吐鲁番斗鸡攻击行为的选育。试验参照GenBank的鸡单胺氧化酶A(MAOA)基因DNA序列,利用软件Primer 5.0设计了10对引物,采用聚合酶链式反应-单链构象多态(PCR-SSCP)方法,对103只吐鲁番斗鸡和73只新罗曼鸡MAOA基因的10个外显子进行多态性检测分析。结果表明:MAOA基因的MAOA1、MAOA2、MAOA5、MAOA7扩增的片段检测到多态,其中引物MAOA1、MAOA5、MAOA7扩增的位点NC_006088.5(25424-25662)、NC_006088.5(34980-35257)、NC_006088.5(38401-38613)在吐鲁番斗鸡和新罗曼鸡上均检测到多态,MAOA2引物扩增位点NC_006088.5 (30260-30535)只在吐鲁番斗鸡上检测到多态。对检测到的多态性位点进行测序,经序列对比这些突变均为同义突变。经X~2适合性检验表明,研究中出现多态性的基因位点的基因频率和基因型频率都符合Hardy-weinberg平衡状态(P0.05)。用X~2独立性检验表明,研究中出现多态性的基因位点的基因型的构成,与品种间有极显著性差异(P0.01),说明MAOA基因与鸡的攻击行为有一定的联系。  相似文献   

4.
《畜牧与兽医》2017,(3):52-56
为探讨下丘脑-垂体-甲状腺轴对斗鸡攻击行为的影响,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法对比分析不同生长阶段吐鲁番斗鸡与新罗曼蛋鸡下丘脑中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TRH)神经元的数量,结合酶联免疫吸附法测定两品种成年公鸡攻击行为表现前、中、后各时期血清中TRH和甲状腺激素(TH)的含量。结果表明两品种鸡的TRH在下丘脑中的阳性细胞数随着周龄增加而减少,整体上吐鲁番斗鸡TRH的阳性细胞数高于新罗曼蛋鸡,公鸡高于母鸡;斗鸡和新罗曼蛋鸡血清中TRH的含量随着周龄增加逐渐上升,TH呈下降趋势,且吐鲁番斗公鸡的TRH和TH含量较高,打斗时间的持续性也比新罗曼蛋公鸡长。因此,吐鲁番斗鸡较强的攻击行为可能与这两种激素含量偏高有关。  相似文献   

5.
随机选取同期孵化出雏的漳州斗鸡32只,测定12周龄鸡的部分免疫指标。利用PCR-SSCP技术检测斗鸡Nramp1基因第九外显子的多态性,并对不同基因型与免疫指标进行相关分析。结果显示:斗鸡Nramp1基因第九外显子在C315G、C357T处有2个突变,两处均为同义突变,并检测到3种基因型,不同基因型在异嗜性细胞与淋巴细胞比率(H/L值),Ig M和Ig M含量均呈现出显著差异(P0.05)。AA基因型的H/L值、Ig G和Ig M含量均显著高于BB基因型,Ig M和Ig G含量与AB型差异显著(P0.05),其余指标与AB基因型差异不显著。初步研究结果显示,斗鸡AA基因型的综合免疫性能要优于AB和BB型,可作为一种高抗性基因型。  相似文献   

6.
绵羊催乳素受体基因PCR-SSCP分析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采用PCR-SSCP技术分析了催乳素受体基因(PRLR)在小尾寒羊、萨福克羊、多赛特羊、多赛特公羊×小尾寒羊母羊F1代杂种羊4个绵羊群体中的多态性。结果表明:PRLR基因在3对引物扩增片段中均存在PCR-SS-CP多态性。对于引物1,4个绵羊群体均检测到AA基因型,AB基因型只出现在小尾寒羊、多赛特羊和萨福克羊中,仅在多赛特羊中检测到BB基因型。对于引物2,4个绵羊群体均检测到AA和AB基因型,只有萨福克羊没有BB型。对于引物3,4个绵羊群体均检测到AA、AB和BB基因型。在4个绵羊群体中,A等位基因频率均明显高于B等位基因频率。  相似文献   

7.
采用PCR-SSCP和DNA测序技术检测POU1F1基因在京海黄鸡中的单核苷酸多态性(SNPs),并对不同基因型与京海黄鸡生长性能的相关性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在POU1F1基因第三外显子第5 231 bp位置有A→T碱基的点突变,在京海黄鸡群体中检测到AA、AB、BB 3种基因型,A等位基因的频率为0.500,B等位基因的频率为0.500.基因型与生长性能的关联分析得知:POU1F1基因不同基因型显著影响京海黄鸡各周龄体重,AB型显著高于从型和BB型(P<0.01).因此,推测POU1F1基因可能是影响鸡生长性状的主效基因或与主效基因紧密连锁的标记基因,并且能够在分子标记辅助选择中用于对鸡生长性状的遗传改良和固定.  相似文献   

8.
ESR和PGR基因在5个山羊品种中的多态性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检测贵州白山羊、河北绒山羊、河南槐山羊、美姑黑山羊、承德黑山羊5个品种的单核苷酸多态性(SNPs),试验采用PCR-SSCP技术和DNA测序技术分析雌激素受体(ESR)、孕酮受体(PGR)基因外显子的多态性,并分析其山羊产羔率的关系。结果表明:ESR基因在这5个山羊品种中不存在多态位点,保守性高。PGR基因在146 bp处有C→G的突变,产生3种基因型,即AA基因型、AB基因型、BB基因型。贵州白山羊AA基因型比BB基因型多0.03只,AB基因型比AA基因型多0.49只;河北绒山羊AA基因型比AB基因型多0.07只,BB基因型只有1只产羔数为2.00只;河南槐山羊AB基因型比AA基因型多0.27只,但不同基因型对3个品种的产羔数影响没有达到显著水平。  相似文献   

9.
科技动态     
《中国家禽》2006,28(20)
Apo-AI基因多态性与鸡生长和体组成性状的相关研究以明星肉鸡和丝毛乌骨鸡杂交产生的F2资源群体为试验材料,根据鸡载脂蛋白AI(Apo-AI)基因的5′端序列设计引物,采用测序和PCR-SSCP方法进行SNP检测和基因型分析,探讨Apo-AI基因多态性与鸡生长和体组成性状之间的关系。研究发现在Apo-AI基因序列起始密码子ATG上游163bp处存在一个A/T突变。该突变产生的不同基因型与鸡生长和体组成性状进行的统计分析结果表明,BB基因型个体的1、2周龄体质量显著高于AA和AB基因型个体的相应体质量(P<0.05);BB基因型个体腹脂质量显著高于AA基因型个体的腹脂质量(P<0.05);BB和AB基因型个体的腹脂率显著高于AA基因型个体的腹脂率(P<0.05)。可以尝试将Apo-AI基因应用于鸡生长和腹脂性状的分子标记辅助选择育种方案中。  相似文献   

10.
鸡GDF-5基因外显子1多态性与鸡骨骼发育性状的相关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根据GenBank发表的鸡GDF-5基因的mRNA序列设计引物,以白耳鸡和东北农业大学选育的肉鸡高、低腹脂系第8世代鸡群为试验材料,通过测序和PCR-SSCP的方法进行SNP检测和基因型分析,探讨GDF5基因多态性与鸡生长和骨骼发育性状之间的关系。结果发现在GDF-5基因外显子1的84bp处存在1个C/T的突变位点,对该突变位点在研究群体中进行基因型分析,结果产生3种基因型,AA型个体的基因序列和GenBank(Accession No:AF123389)中的一致为C,而BB型个体的基因序列在84bp处突变为T。基因型与鸡体组成性状的统计分析结果表明,AA基因型个体的跖骨围显著高于AB基因型个体(P〈0.05);AA基因型和AB基因型个体的跖爪重和跖爪率显著高于BB基因型个体(P〈0.05);AB基因型个体的股骨长和股骨重显著高于BB基因型个体(P<0.05);表明该基因对鸡的骨骼性状有较大的影响或与控制骨骼发育性状的主效基因相连锁。  相似文献   

11.
以明星肉鸡和丝毛乌骨鸡杂交产生的F2资源群体为试验材料,根据鸡载脂蛋白AI(Apo-AI)基因的5’端序列设计引物,采用测序和PCR—SSCP方法进行SNP检测和基因型分析,探讨Apo-AI基因多态性与鸡生长和体组成性状之间的关系。研究发现在Apo-AI基因序列起始密码子ATG上游163bp处存在一个A/T突变。该突变产生的不同基因型与鸡生长和体组成性状进行的统计分析结果表明,BB基因型个体的1、2周龄体质量显著高于AA和AB基因型个体的相应体质量(P〈0.05);BB基因型个体腹脂质量显著高于AA基因型个体的腹脂质量(P〈0.05);BB和AB基因型个体的腹脂率显著高:于AA基因型个体的腹脂率(P〈0.05)。可以尝试将Apo-AI基因应用于鸡生长和腹脂性状的分子标记辅助选择育种方案中。  相似文献   

12.
不同鸡品种TYR基因遗传变异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采用PCR-SSCP方法,对中国宁夏固原鸡、海南文昌鸡、西藏藏鸡和国外引进海赛克斯鸡TYR基因5′侧翼区及外显子13个位点(P1、P2、P3)的遗传变异进行研究。结果表明,P2位点无多态,P1位点在3个中国鸡品种中均出现3种基因型,分别为AA型、BB型和AB型;在引进的海赛克斯鸡中,只检测到BB型和AB型2种类型。4个鸡品种在该位点均处于Hardy-Weinberg平衡状态;P3位点在中国3个鸡品种中均检测到3种基因型,分别为AA型、BB型和AB型,而海赛克斯鸡中只检测到AA和AB型,固原鸡和文昌鸡在该位点处于Hardy-Weinberg平衡状态,藏鸡和海赛克斯鸡均处于极不平衡状态。进一步说明,中国地方鸡品种的TYR基因蕴藏丰富变异资源。经克隆测序分析,P1位点存在C→T的单碱基替换突变,P3位点存在G→A的单碱基替换突变,但未引起氨基酸突变。独立χ2分析显示,两位点基因型和等位基因分布在不同鸡品种之间存在显著或极显著差异(P〈0.05和P〈0.01),提示TYR基因的基因型和等位基因分布与鸡品种因素显著相关。本研究为以后对鸡TYR基因5′侧翼区及外显子1的进一步研究提供基础依据。  相似文献   

13.
为了分析寿光鸡CAPN1基因的多态性与部分肉质性状的关系,试验采用PCR-SSCP方法对CAPN1基因外显子2,3及其侧翼序列进行多态性检测.结果表明:CE2引物扩增的座位在群体检测到3种基因型即AA型、AB型和BB型,基因型频率分别为0.531,0.327,0.143;CE3引物扩增的座位在群体也检测到3种基因型即C...  相似文献   

14.
采用聚合酶链式反应-单链构象多态性(PCR—SSCP)技术,用3对引物鉴定了黄淮山羊和波尔山羊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受体(GnRHR)基因外显子2和外显子1部分序列的多态性,并对黄淮山羊Gn—RHR基因多态性与产羔数的关联性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引物P1、P3扩增片段在2种山羊中均只,检测到1种基因型,不存在多态性;而引物P2扩增片段,2种山羊类型均检测到AA、AB和BB基因型。黄淮山羊AA、AB和BB基因型频率分别为0.725、0.200和0.075;波尔山羊AA、AB和BB基因型频率分别为0.765、0.206和0.029。测序分析发现AA型基因与BB型基因相比在58bp处发生A—C碱基突变,该突变导致编码氨基酸由赖氨酸改变为谷氨酰胺。在黄淮山羊中,BB型比AA型个体平均产羔数多0.66只(P〈0.05)。因此,山羊GnRHR基因第1外显子具有多态性;GnRHR基因可能是控制黄淮山羊多胎性能的一个主效基因或是与之存在紧密连锁的一个遗传标记。  相似文献   

15.
鲁西斗鸡IGF-I基因多态性与体型指标关系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采用PCR-RFLP技术,对124只鲁西斗鸡IGD-I基因的5’端调控区进行遗传多态性研究,并初步探讨其基因型与体型指标的相关性。将扩增产物进行Pst I酶切后出现AA、AB和BB 3种基因型,其基因型频率分别是0.4516、0.3710、0.1774,等位基因A、B的频率分别是0.637、0.363。对纯合子进行测序,发现在IGF-I基因5’端距启动子7.8kb处有A→G的转换。经X^2检验,鲁西斗鸡在该位点上处于Hardy-Weinberg平衡状态(P〉0.05)。分析基因型与16周龄体重体尺时发现:在体重、胸宽、胸骨长指数和胫长指数方面,存在BB〉AB〉AA的趋势,但在颈长和腿长方面,存在着AA〉AB〉BB的趋势。表明“A”等位基因与颈长和腿长相关,含此基因个体适合向着斗性强的方向选育,“B”等位基因与体重、胸宽、胸骨长和胫长指数相关,含此基因个体适合向肉用方向选育。  相似文献   

16.
本研究通过检测鸡NLRC5基因编码区域单核苷酸多态位点,以期分析与免疫性状相关的遗传标记。采用PCR-SSCP方法对3个鸡品种NLRC5基因编码区SNPs进行检测,仅在外显子8区域发现多态位点,其中在文昌鸡中检测到AA、BB和AB 3种基因型,如皋鸡中检测到AA和AB 2种基因型,安卡鸡中仅存在AA基因型。序列分析结果显示,NLRC5基因外显子8存在G43A同义突变。测定部分免疫性状,分析不同鸡品种之间以及不同基因型与免疫性状间的关联性,结果表明:安卡鸡H/L值、ND抗体滴度、IL-1浓度均显著高于如皋鸡和文昌鸡(P0.05),AI抗体滴度极显著低于其他2个品种(P0.01),如皋鸡SBRC抗体滴度最高,但3个品种之间差异不显著(P0.05);不同基因型同免疫性状之间,AA型个体各项性状值均优于AB和BB型个体,但是差异不显著(P0.05)。综合分析,中国地方品种文昌鸡、如皋鸡的抗性优于安卡鸡种,AA型可能是NLRC5基因在机体免疫应答能力的有利基因型。  相似文献   

17.
淮南麻黄鸡血清酯酶多态性与屠宰性能及肉质的关系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采用不连续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方法 ,测定了淮南麻黄鸡的血清酯酶多态性 ,探讨其与屠宰性能和肉质的关系。结果表明 ,AA基因型鸡的活重、胸肌率和腿肌率均显著高于 AB、BB基因型鸡 (P<0 .0 5 ) ;腹脂率 AB基因型鸡极显著低于 AA、BB型鸡 (P<0 .0 1) ;血清酯酶各基因型鸡的肌肉品质无显著差异 ;AA基因型鸡的腿肌肌纤维直径显著高于 AB、BB型。  相似文献   

18.
研究旨在探讨促卵泡素β亚基(FSHβ)基因与鸡生长和繁殖性状的关联性。以365只京海黄鸡为样本,采用PCR-SSCP技术和DNA测序技术探讨京海黄鸡FSHβ基因全部外显子的多态性。结果表明:7对引物中,P4扩增产物测序发现FSHβ基因2 049 bp处发生C→T突变和2 050 bp处发生A→T突变,形成AA、AB和BB 3种基因型;A等位基因频率为0.2917,B等位基因频率为0.7082;P6扩增产物测序发现FSHβ基因2 341 bp处发生T→C突变,呈现CC、CD和DD 3种基因型;C等位基因频率为0.8466,D等位基因频率为0.1534;关联分析发现AB型鸡12周龄体重显著高于BB型鸡(P0.05),CC型鸡2周龄体重极显著高于CD型鸡(P0.01)。可初步推断,FSHβ基因可能对京海黄鸡的生长性能有一定影响。  相似文献   

19.
根据鸭生长激素基因内含子3的序列设计引物,利用PCR—SSCP方法对籽鹅进行了单核苷酸多态性分析,并检测其多态性。结果表明,籽鹅生长激素基因内含子3长约364bp,共发现了7个突变位点,分别为A160G、C167G、T264C突变,以及AA型个体在176、177位点G、A碱基缺失和BB型个体在231、232位点C、T碱基缺失。产生AA、AB和BB3种基因型,其中BB基因型为优势基因型,且基因型频率表现为BB〉AB〉AA;卡方检验结果表明,基因型分布符合Hardy-Weinberg平衡(P〉0.05)。不同基因型与体重和屠体性状的关联分析结果表明:BB基因型个体的7周龄体重、9周龄体重、10周龄体重、胸肌重、胸肌率及心脏重显著高于AA型个体(P〈0.05);BB基因型个体8周龄体重显著高于AB型个体(P〈0O.05);在所分析的性状中,BB基因型个体的均值最大,AB型次之,AA型最小。  相似文献   

20.
利用PCR-SSCP技术对石歧杂鸡的催乳素(prolactin,PRL)基因外显子2进行SNP检测和测序分析,并对该基因与石歧杂鸡产蛋、就巢性状的相关性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PRL基因外显子2存在多态性位点,该位点由于在3838位点发生C→T的碱基突变,产生了AA、AB和BB3种基因型,并导致氨基酸的改变,由亮氨酸变为苯丙氨酸。基因型AA和等位基因A的频率最高;BB基因型个体首次就巢时间显著晚于AA和AB基因型(P0.01);BB基因型的就巢次数显著多于AA和AB基因型(P0.05);3种基因型与产蛋性状相关性不显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