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54 毫秒
1.
研究采用组织匀浆涂片及酸性α-醋酸萘酯酶染色法检测毒害艾美耳球虫(E.necatrix)初次、二次感染雏鸡局部黏膜组织盲肠扁桃体和哈德尔氏腺的T细胞百分含量变化。结果发现,毒害艾美耳球虫一次感染雏鸡后,其盲肠扁桃体和哈德尔氏腺的T淋巴细胞百分含量在一定时期内较对照雏鸡明显增加;毒害艾美耳球虫二次大剂量攻击性感染雏鸡后的初期,上述指标呈现一过性下降,随即开始回升,14 d较对照和一次感染雏鸡明显增加。  相似文献   

2.
应用细胞培养技术结合MTT检测法,通过白细胞介素-2(IL-2)诱生活性和T、B淋巴细胞对ConA或PMA增殖能力的检测,研究雏鸡二次攻击性感染毒害艾美耳球虫后,其胸腺、脾脏和法氏囊上述被检指标的动态变化.结果发现,雏鸡二次攻击性感染毒害艾美耳球虫后,其胸腺、脾脏T淋巴细胞IL-2诱生活性在感染后4~7 d较对照和一次感染雏鸡显著降低,7d后迅速回升,且幅度较大.T、B淋巴细胞对ConA或PMA的增殖功能在二次感染后的早期下降,随后也迅速回升.  相似文献   

3.
将90只14日龄雏鸡随机分为3组,即毒害艾美耳球虫二次感染组(Ⅰ组)、一次感染组(Ⅱ组)和对照组(C组),通过对空肠和盲肠肠液中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和过氧化氢酶(CAT)活性及丙二醛(MDA)含量动态变化的测定,探究毒害艾美耳球虫感染对雏鸡空肠和盲肠肠液氧化、抗氧化能力的影响。结果表明,初次小剂量感染毒害艾美耳球虫后,雏鸡空肠和盲肠液中SOD和CAT活性及MDA含量明显升高;大剂量攻击性感染毒害艾美耳球虫后,Ⅰ组雏鸡肠液中SOD和CAT活性明显高于Ⅱ组雏鸡,但明显低于C组雏鸡。同时,Ⅰ组和Ⅱ组雏鸡肠液中MDA含量均高于C组雏鸡,且Ⅱ组雏鸡又明显高于Ⅰ组雏鸡。由此可见,毒害艾美耳球虫对雏鸡空肠和盲肠肠液氧化-抗氧化平衡的影响与其感染剂量和次数密切相关,为进一步探讨鸡球虫的致病机制提供了重要的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4.
本文通过人工复制的鸡球虫病鸡,利用免疫组化技术等方法,检测了柔嫩艾美耳球虫(E.tenella)初次感染雏鸡后,盲肠局部和免疫器官中IgG生成细胞数的动态变化。结果表明:攻毒后雏鸡盲肠粘膜、脾脏、法氏囊、盲肠扁桃体中的IgG生成细胞分别于第3、3、3、2d开始增殖,在第12、12、16、9d达到峰值,随后即开始下降,盲肠扁桃体中的IgG生成细胞数在第22d仍高于对照组,且差异显著(P<0.05)。  相似文献   

5.
采用大肠杆菌表达鸡艾美耳球虫微线蛋白(ETMIC—2),对石歧杂小公雏在1、2周龄按分组以不同剂量分别肌注免疫,3周龄人工感染强毒柔嫩艾美耳球虫孢子化卵囊,4周龄全部捕杀,进行增重、盲肠病变和免疫淋巴器官病理组织学观察。结果表明,全部试验组增重率均高于红对照组,其中两组超过白对照组;盲肠病变均低于红对照组;免疫淋巴器官发生不同程度的增生,尤其是胸腺,盲肠扁桃体及脾脏,淋巴滤泡增大,淋巴细胞明显增殖。此结果可以提示,适量的ETMIC—2基因表达产物免疫雏鸡后,再进行柔嫩艾美耳球虫的强毒攻击,能刺激机体的免疫淋巴组织器官产生免疫应答反应,对机体具有较好的保护力。  相似文献   

6.
对1日龄感染和未感染传染性法氏囊病毒雏鸡接种小鼠红细胞后,免疫中枢器官(法氏囊、胸腺),外周免疫器官(脾脏),以及消化道和呼吸道相关的局部免疫组织(盲肠扁桃体、哈德尔腺)中浆细胞、ANAE^+T细胞、淋巴细胞数的变化及其分布进行了检测。结果表明:1日龄雏鸡感染传染性法氏囊病毒后,其免疫器官组织对小鼠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应答均明显降低。  相似文献   

7.
为了揭示鸡柔嫩艾美耳球虫(E.tenella)病的免疫机制,试验从分子水平、细胞、亚细胞对人工攻毒病鸡特异性抗体、免疫细胞的动态变化及在抗球虫中的作用进行了探讨,试验结果如下:一是雏鸡感染E.tenella后,第6天即可在外周血液中检测出特异性IgG,于第18天达到峰值,第23天开始下降,第30天时降至感染后第7天的水平;二是揭示了雏鸡感染E.tenella后,鸡体IgG生成细胞的动态变化规律为:主要免疫器官胸腺、法氏囊、脾脏、盲肠扁桃体和盲肠局部的IgG生成细胞于第2天和第3天开始增殖,在第9天至第16天达到峰值,然后逐渐下降,盲肠扁桃体中的IgG生成细胞在第18天降至对照组水平,盲肠、脾脏和法氏囊中的IgG生成细胞数在第22天仍高于对照组,且差异显著。  相似文献   

8.
一日龄雏鸡感染传染性发法氏囊病病毒(IBDV)后,免疫器官组织(法氏囊、胸腺、脾脏、盲肠扁桃体、丕氏斑、十二指肠粘膜固有层及支气官粘膜固有层淋巴组织、哈德尔腺)和局部组织中浆细胞、酯酶阳性T细胞(TANAE)和淋巴细胞数显著降低。表明一日龄感染IBDV雏鸡、其中枢及外周免疫器官以及呼吸道、消化道、局部免疫组织的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均呈现抑制。  相似文献   

9.
将90只海蓝褐雏鸡随机分为对照组、毒害艾美耳球虫(E.necatrix)一次感染组和毒害艾美耳球虫两次感染组,应用二重PCR方法,通过对肠道组织热休克蛋白-90 (HSP-90) mRNA表达的检测,较全面系统地研究了毒害艾美耳球虫感染对雏鸡肠道组织HSP-90 mRNA表达的影响。结果发现,14日龄雏鸡经口第一次感染毒害艾美耳球虫后0~14 d,其肠道组织HSP-90 mRNA表达虽然不同程度的低于对照雏鸡,但总体呈上升趋势;上述雏鸡于28日龄时再次攻击性感染毒害艾美耳球虫,其十二指肠、空肠和回肠HSP-90 mRNA表达均呈先下降后上升,而盲肠HSP-90 mRNA表达始终呈下降趋势。28日龄雏鸡一次性大剂量感染毒害艾美耳球虫后,其十二指肠、空肠、盲肠HSP-90 mRNA表达均下降,而回肠HSP-90 mRNA表达先下降后上升。结果表明毒害艾美耳球虫感染雏鸡初期,肠道组织HSP-90 mRNA表达受到一定抑制,其表达量与肠道组织细胞损伤程度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0.
利用免疫组化技术和Dot-ELISA,分别检测了雏鸡初次感染柔嫩艾美耳球虫(E.tenella)后,盲肠局部和免疫器官中IgG生成细胞数的动态变化、循环血液中特异性IgG水平的动态变化、雏鸡母源抗体的动态变化以及不同抗体水平雏鸡的抗球虫能力。结果表明,(1)感染后2-3d,盲肠粘膜、脾脏、法氏囊、肓肠扁桃体中的IgG生成细胞即开始增殖,9-12d达峰值,随后开始下降,盲肠扁桃体中IgG生成细胞数在22d时仍高于对照组;(2)感染后6d即可在循环血液中检测到特异性IgG,18d达峰值,30d降至感染后7d时的水平;(3)特异性母源抗体IgG水平高的雏鸡,抗球虫能力高,二者呈明显的正相关。  相似文献   

11.
为了研究柔嫩艾美耳球虫对雏鸡免疫禽流感疫苗的免疫增强作用,试验将7日龄AA肉鸡随机分为4组,每组20只,1组试验鸡皮下注射柔嫩艾美耳球虫孢子化卵囊,同时免疫禽流感H5亚型灭活疫苗;2组试验鸡皮下注射柔嫩艾美耳球虫孢子化卵囊,同时免疫磷酸盐缓冲液;3组试验鸡皮下注射磷酸盐缓冲液,同时免疫禽流感H5亚型灭活疫苗;4组试验鸡皮下注射磷酸盐缓冲液,同时免疫磷酸盐缓冲液。在免疫后第7,14,21,28天,各组随机取5只鸡采血、称重,采集胸腺、脾脏、法氏囊,计算免疫器官指数,采用血凝抑制试验检测血清中禽流感抗体效价。结果表明:各组试验鸡的平均体重差异不明显,柔嫩艾美耳球虫孢子化卵囊与禽流感灭活疫苗共免疫不会影响试验鸡的日增重;柔嫩艾美耳球虫与禽流感疫苗联合免疫可以促进雏鸡免疫器官的生长发育,提高雏鸡免疫器官指数和禽流感抗体效价。说明柔嫩艾美耳球虫可以调节机体对疫苗的免疫反应,促进雏鸡的体液免疫应答。  相似文献   

12.
中草药复方制剂对球虫感染鸡免疫器官和生长性能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探明中草药复方制剂对球虫感染鸡免疫器官和生长性能的影响,选择80只24日龄健康罗曼蛋公雏,随机分为4组,每组20只.所设组别分别为中药感染球虫组(Ⅰ)、中药不感染球虫组(Ⅱ)、不给药感染组(Ⅲ)和空白对照组(Ⅳ).将中草药复方制剂添加至饲料中喂给Ⅰ、Ⅱ组,Ⅰ、Ⅲ组于27日龄时接种5×104个/只柔嫩艾美耳球虫孢子化卵囊,于34日龄时称重、剖杀,并摘取胸腺、法氏囊和脾脏等称重.结果表明:Ⅰ、Ⅱ组的平均增重与Ⅳ组相比,差异极显著(P<0.01),同样,Ⅱ与Ⅲ组差异极显著(P<0.01).在免疫器官指数方面,Ⅰ组和Ⅲ组的脾脏指数与Ⅳ差异极显著(P<0.01).复方中草药制剂能提高球虫感染雏鸡的生长性能,并能促进雏鸡免疫器官的生长发育,提高饲料转化率.  相似文献   

13.
采用SPA菌体花环法、间接ELISA法和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毒害艾美耳球虫(E.necatrix)感染雏鸡后,其血液免疫球蛋白含量、B细胞和免疫器官抗体生成细胞数量的动态变化。结果发现:①E.necatrix感染雏鸡后10d血液B细胞数量和IgG、IgM、IgA含量均开始增加,16~18d达到峰值;②感染雏鸡法氏囊、脾脏等免疫器官的抗体生成细胞数量于7~21d不同程度增加,14~18d达最高峰。结果表明,雏鸡体液免疫在抵抗E.necatrix感染中也发挥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4.
为了探明鸡球虫保护性免疫机制,通过人工复制的鸡球虫病鸡,利用免疫组化技术和斑点酶联免疫吸附试验(Dot-ELISA),分别检测了柔嫩艾美耳球虫(E.tenella)初次感染雏鸡后,盲肠局部和免疫器官中IgG生成细胞数的动态变化,循环血液中特异性IgG水平的动态变化;雏鸡母源抗体的动态变化和不同抗体水平雏鸡的抗球虫能力.结果表明:(1)攻毒后雏鸡盲肠粘膜、脾脏、法氏囊、盲肠扁桃体中的IgG生成细胞早于第2~3d(d)开始增殖,在第9~12d达到峰值,随后即开始下降,盲肠扁桃体中的IgG生成细胞数在第22d仍高于对照组.(2)雏鸡感染E.tenella后第6d即可在循环血液中检测到特异性IgG,于第18d达到峰值,第30d降至感染后第7d时的水平.(3)特异性母源抗体IgG水平高的雏鸡,抗球虫水平高.雏鸡母源抗体IgG水平随日龄增长逐渐下降,同时雏鸡的抗球虫水平也随之降低,母源抗体IgG水平与抗球虫能力有明显的正相关性.  相似文献   

15.
采用ABC法检测了毒害艾美耳球虫(Eimeria necatrix)初次、二次感染雏鸡后,其免疫器官T细胞亚群的动态变化。结果发现:雏鸡初次感染E.necatrix后,其胸腺和脾脏的CD4^+T细胞和CD8^+T细胞于感染后4~21d不同程度高于未感染的对照雏鸡,14~16d达峰值,随后缓慢下降。其中CD4^+T细胞较CD8^+T细胞增殖辐度大,持续时间也较长。Enecatrix二次感染雏鸡后,上述免疫器官的CD4^+T细胞和CD8^+T细胞数量在感染后2~7d呈下降趋势,随后回升,至10~14d明显高于对照和初次感染雏鸡。其中CD8^+T细胞在二次感染后降幅较小,回升更迅速,增殖幅度也较大。表明鸡CD4^+T细胞和CD8^+T细胞在抵抗E.necatrix感染的不同时期发挥不同的作用。  相似文献   

16.
为了探明鸡球虫保护性免疫机制,通过人工复制的鸡球虫病鸡,利用免疫组化技术和斑点酶联免疫吸附试验(Dot-ELISA),分别检测了柔嫩艾美耳球虫(E.tenella)初次感染雏鸡后,盲肠局部和免疫器官中IgG生成细胞数的动态变化,循环血液中特异性IgG水平的动态变化;雏鸡母源抗体的动态变化和不同抗体水平雏鸡的抗球虫能力。结果表明:(1)攻毒后雏鸡盲肠粘膜、脾脏、法氏囊、盲肠扁桃体中的IgG生成细胞早于第2~3d(d)开始增殖,在第9~12d达到峰值,随后即开始下降,盲肠扁桃体中的IgG生成细胞数在第22d仍高于对照组。(2)雏鸡感染E.tenella后第6d即可在循环血液中检测到特异性IgG,于第18d达到峰值,第30d降至感染后第7d时的水平。(3)特异性母源抗体IgG水平高的雏鸡,抗球虫水平高。雏鸡母源抗体IgG水平随日龄增长逐渐下降,同时雏鸡的抗球虫水平也随之降低,母源抗体IgG水平与抗球虫能力有明显的正相关性。  相似文献   

17.
鸡奇异变形杆菌病病理学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研究运用组织学,组织化学等方法对鸡奇异变形杆菌病自然和实验病例进行了比较病理学研究,结果表明,雏鸡感染本病后体内受侵器官比较广泛,但主要脾脏,法氏囊,胸腺和盲肠扁桃体等淋巴器官的淋巴细胞变性,坏死,其中脾脏损伤最严重,法氏囊和盲肠扁桃体次之,胸腺受损害轻微,这些免疫器官和外周血液中的各类免疫活性细胞数无题出现不同程度的下降;中枢神经系统主要表现为非化脓性脑膜炎和脑软化,腿部肿骼肌变性,坏死,坐骨  相似文献   

18.
应用组织匀浆涂片和酸性α-醋酸萘酯酶(ANAE)染色及细胞培养技术和四甲基偶氮唑盐(MTT)测定法对毒害艾美耳球虫(eimeria necatrix,E.necatrix)初次感染雏鸡免疫器官的T细胞比例、白细胞介素-2(interleukin-2,IL-2)诱生活性、T细胞和B细胞对ConA或PMA的增殖功能的动态变化进行了较全面系统的研究。结果发现,E.necatrix初次感染雏鸡,其胸腺和脾脏T细胞比例分别于感染后7~21d和7~24d明显高于对照雏鸡;IL-2诱生活性分别于感染后16~18d和18~21d较对照雏鸡显著升高;T细胞对ConA的增殖反应分别在感染后14~16d和10~18d明显增加。法氏囊和脾脏B细胞对PMA的增殖反应分别于感染后14~24d和14~21d显著高于对照雏鸡。表明E.necatrix初次感染雏鸡免疫器官的IL-2调节及细胞免疫和体液免疫功能均明显提高。  相似文献   

19.
对感染鸡传染性贫血病毒(CIAV)雏鸡新城疫(ND)免疫及其强毒攻击后,其免疫器官kk法氏囊、脾脏和胸腺的IgG、IgM和IgA抗体生成细胞的动态变化进行了检测。结果发现,感染雏鸡IgG抗体生成细胞于免疫后7~28d,在法氏囊和胸腺髓质及脾脏红髓和白髓区明显低于未感染的免疫对照雏鸡;IgM生成细胞分别于免疫后7~28d、7d或14d明显降低;而IgA生成细胞于免疫后28d,仅在法氏囊髓质区明显减少,表明CIAV感染雏鸡免疫器官对ND免疫的体液免疫应答降低。ND强毒攻击后,CIAV感染ND免疫雏鸡法氏囊、脾脏、胸腺的三种抗体生成细胞均程度不同地低于对照雏鸡,其中IgG生成细胞减少最为明显。CIAV感染雏鸡免疫器官抗体生成细胞减少与免疫保护率降低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20.
180只14日龄雏鸡随机分为毒害艾美球虫(Eimeria necatrix,E. necatrix)一次感染组、二次感染组和对照组。应用免疫酶组织化学染色法,对免疫相关指标进行了检测。结果发现,毒害艾美球虫二次感染雏鸡局部黏膜免疫组织的IgA、IgM、IgG生成细胞数量均不同程度的高于未感染毒害艾美球虫的对照组雏鸡,表明E. necatrix二次感染雏鸡局部黏膜组织的免疫功能明显增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