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通过梯度饲喂茭白鞘叶对生长獭兔体重、采食量和饲料营养物质消化率的影响,为獭兔合理利用茭白鞘叶提供依据.50日龄生长獭兔按照体重和性别分成4组,分别饲喂含0、10%、30%、50%茭白鞘叶的日粮(粗饲料总量为50%,不足部分由花生秧粉补足),测定试验30 d、60 d獭兔体重、采食量和饲料营养物质消化率.结果显示:添加茭...  相似文献   

2.
为研究茭白叶青贮料的饲用价值,试验分析了茭白叶青贮料的营养成分,并选取身体健康、体况中等、体重相近的獭兔24只,随机分成3组,每组8只,测定茭白叶青贮料对獭兔生长性能的影响。结果显示:(1)茭白叶青贮料颜色为黄绿色,气味上有酸香味,质地松软不粘连,无渗出、霉变;(2)茭白叶青贮料干物质(DM)为28.73%,粗蛋白(CP)为14.32%,中性洗涤纤维(NDF)为62.69%,酸性洗涤纤维(ADF)为33.78%;(3)茭白叶青贮料pH值为4.21,氨态氮/总氮(NH3-N/TN)为2.42%;(4)试验组间体重变化并未有显著差异,与对照组相比,试验I组、试验II组增重分别提高10.94%(P0.05)、4.72%(P0.05)。  相似文献   

3.
本试验旨在研究饲粮中添加不同水平的啤酒酵母对生长獭兔盲肠微生物及营养物质消化率的影响。选取120只30日龄、体重相近的健康白色獭兔(公母各占1/2),按性别和体重分成4组,每组30个重复,每个重复1只。对照组饲喂基础饲粮,Ⅰ、Ⅱ、Ⅲ组为试验组,分别饲喂在基础饲粮中以5、10、15 kg/t的啤酒酵母等量替代豆粕的试验饲粮。预试期10 d,正试期60 d。结果表明:1) 60、80、100日龄时,各试验组獭兔盲肠微生物操作分类单元(OTU)数量均高于对照组(P0.05)。80日龄时,各试验组Ace指数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试验Ⅰ、Ⅲ组Chao1指数显著高于对照组(P 0. 05)。100日龄时,试验Ⅱ组Shannon指数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2)试验Ⅱ组干物质、总能、磷、粗蛋白质和中性洗涤纤维的消化率均最高,且显著于对照组高(P0.05)。由此可见,啤酒酵母可以丰富獭兔盲肠微生物种群,有助于獭兔盲肠微生物区系稳态的建立,提高营养物质消化率。  相似文献   

4.
本试验旨在研究饲粮中添加柠檬酸对伊拉肉兔盲肠微生物多样性及代谢产物的影响。选取35日龄体重相近的健康断奶伊拉肉兔100只,随机分为5组,每组20个重复,每个重复1只兔。空白对照组饲喂基础饲粮,抗生素对照组饲喂添加抗生素的基础饲粮,3个试验组分别饲喂在基础饲粮中添加0.5%(试验Ⅰ组)、1.0%(试验Ⅱ组)、1.5%(试验Ⅲ组)柠檬酸的试验饲粮。预试期5 d,正试期22 d。饲养试验结束后,采用Illumina HiSeq高通量测序技术对试验兔盲肠微生物的16S rDNA基因的V4区进行生物信息学分析。结果表明:1)试验Ⅲ组盲肠微生物Chao指数、Shannon指数和Simpson指数均极显著高于2个对照组及其他试验组(P0.01)。2)在门水平上,各组试验兔盲肠微生物均主要由厚壁菌门、拟杆菌门和变形菌门组成,且饲粮中添加柠檬酸对各主要优势菌门的相对丰度均有极显著影响(P0.01);在属水平上,各组最大的优势菌属均为瘤胃球菌科NK4A214群,除青枯菌属、伯克氏菌科未分类菌属和罕见小球菌属外,饲粮中添加柠檬酸对各优势菌属的相对丰度均有显著或极显著影响(P0.05或P0.01)。3)与空白对照组和抗生素对照组相比,饲粮中添加柠檬酸对试验兔盲肠内容物pH及微生物代谢产物各挥发性脂肪酸的浓度均没有显著影响(P0.05)。由此得出,饲粮中添加柠檬酸可提高伊拉肉兔盲肠微生物多样性,通过改变盲肠微生物组成比例来改变盲肠微生物的动态平衡。  相似文献   

5.
本试验旨在探讨日粮中添加不同比例黄芪茎叶对断奶仔猪盲肠微生物区系的影响。选用24头健康的长×大二元杂交仔猪,按体重随机分成对照组、2.5%黄芪茎叶组、5%黄芪茎叶组和7.5%黄芪茎叶组4组,每组3个重复,每个重复2头仔猪,试验期为28 d。试验结束后,采用高通量测序方法对仔猪盲肠内容物进行分析。结果表明:断奶仔猪盲肠微生物的多样性随黄芪茎叶的添加量不同发生改变,其中2.5%组的微生物多样性最高,盲肠内容物中微生物菌群以Firmicutes(厚壁菌门)和Bacteroidetes(拟杆菌门)为主,占总含量92%以上;在属水平上,2.5%黄芪茎叶组与7.5%黄芪茎叶组的优势菌属数量最高为11种,其中Prevotella菌属的丰度最高。综上所述,在仔猪日粮中添加适量的黄芪茎叶,可降低盲肠p H及提高微生物多样性,有利于断奶仔猪的健康生长。  相似文献   

6.
研究日粮中性洗涤纤维(NDF)水平对断奶獭兔血液免疫细胞、小肠分泌型免疫球蛋白A(sIgA)、盲肠微生物及盲肠pH的影响,为揭示日粮NDF和肠道健康关系和断奶獭兔日粮的配制提供理论依据。选择35日龄体重差异不显著的断奶獭兔56只,随机分成4组,每组14只(每只为一个重复)。分别饲喂NDF水平为29%,33%,37%,41%的日粮。预试7 d,正式试验28 d。试验结束后各组随机选取6只屠宰采样,测量血液及肠道各项指标。结果表明,随着日粮NDF水平提高,断奶獭兔白细胞数无显著差异 (P>0.05);血液淋巴细胞数上升(P<0.05);十二指肠和空肠sIgA+细胞数显著增加(P<0.05);盲肠总细菌数无显著差异(P>0.05);拟杆菌数先增加后减少,33%组显著高于其他各组(P<0.05);乳酸菌和大肠杆菌数降低,且乳酸菌29%组显著高于37%组和41%组(P<0.05),大肠杆菌41%组显著低于29%和33%组(P<0.05);盲肠pH值升高;腹泻率和死亡率降低。日粮NDF 水平提高对断奶獭兔的肠道健康有利,NDF 41%组断奶獭兔肠道最健康。  相似文献   

7.
试验旨在研究日粮中添加单宁酸对家兔盲肠微生物菌群的影响。选择50日龄左右体重相近的健康獭兔150只,随机分为5组,按照单因素设计进行饲养试验。Ⅰ组为对照组,饲喂基础日粮,Ⅱ、Ⅲ、Ⅳ和Ⅴ组为试验组,在饲喂基础日粮的基础上分别添加0.05%、0.10%、0.15%和0.20%的单宁酸,预饲期5 d,正饲期60 d。研究发现:与对照组相比,饲喂添加单宁酸的日粮组家兔盲肠双歧杆菌和乳酸杆菌的数量均呈上升的趋势,试验组盲肠大肠杆菌的数量呈下降的趋势,结果表明,在家兔日粮中添加单宁酸能增加盲肠有益菌(双歧杆菌和乳酸杆菌)的数量,减少盲肠有害菌(大肠杆菌)的数量,改善盲肠微生物环境。  相似文献   

8.
本试验旨在研究饲粮粗纤维水平对1~28日龄仔鹅盲肠微生物区系的影响。选取健康、体重接近的1日龄扬州鹅公鹅468只,随机分为3组,每组6个重复,每个重复26只。对照组(Ⅰ组)饲喂基础饲粮,试验组在基础饲粮基础上分别添加1.86%(Ⅱ组)和3.72%(Ⅲ组)微晶纤维素,使Ⅰ、Ⅱ、Ⅲ组饲粮粗纤维水平分别达2.5%、4.3%和6.1%。试验期28 d。结果表明:1)与Ⅱ、Ⅲ组相比,Ⅰ组22~28日龄的平均日增重显著降低(P<0.05),而料重比显著升高(P<0.05)。2)PCR扩增片段变性梯度凝胶电泳(PCR-DGGE)指纹图谱分析结果显示,28日龄时,Ⅱ和Ⅲ组的仔鹅盲肠中的微生物条带数分别比Ⅰ组多18.2%和31.8%。3)Illumina MiSeq高通量测序结果显示,与Ⅱ、Ⅲ组相比,Ⅰ组盲肠微生物操作分类单元(OTU)总数、ACE指数、Chao1指数和Shannon指数下降,Simpson指数增加;拟杆菌门、厚壁菌门的相对丰度降低,变形菌门的相对丰度增加,拟杆菌属、巨单胞菌属、普雷沃菌属的相对丰度降低。4)实时荧光定量PCR结果显示,与Ⅱ、Ⅲ组相比,Ⅰ组盲肠微生物大肠杆菌相对丰度增加(P<0.05),梭菌Ⅳ、梭菌ⅩⅣ、乳酸菌、韦荣球菌、拟杆菌和双歧杆菌的相对丰度显著降低(P<0.05)。由此可见,通过添加纤维素提高饲粮粗纤维水平到4.3%和6.1%,可增加1~28日龄仔鹅盲肠微生物多样性和潜在有益菌的相对丰度,降低潜在有害菌的相对丰度,改善盲肠微生物平衡。  相似文献   

9.
为研究饲粮中添加苹果渣对伊拉肉兔盲肠微生物多样性的影响,选取32日龄断奶肉兔100只,按照体重和性别,随机分为5组,每组20只兔。各组分别饲喂含0、6%、12%、18%和24%苹果渣的饲粮。试验期为30 d。饲养试验结束后,采用高通量测序技术对盲肠微生物多样性进行分析。结果表明:与对照组相比,添加苹果渣对门、科水平上菌群相对丰度影响不显著(P0.05);在属水平上,与对照组相比,试验Ⅱ组、Ⅳ组UCG-010属的比例极显著增加(P0.01);厚壁菌门一种未定义菌属的比例显著高于对照组及其他试验组(P0.05),添加苹果渣对其他菌属相对丰度没有显著影响(P0.05)。由此可见,饲粮中添加苹果渣可以改变生长肉兔盲肠微生物的丰度和多样性。  相似文献   

10.
本试验旨在研究不同剩余采食量(RFI)的湖羊生长性能和瘤胃、盲肠微生物多样性的差异。选用60只健康湖羊公羔[体重(25.2±2.5) kg],单栏饲养,饲喂相同颗粒料,预试期14 d,正试期63 d。通过干物质采食量、平均日增重和中期代谢体重多元回归模型计算出60只羊的RFI后,选择RFI最高和最低的个体各6只,屠宰采样。结果表明:1)高RFI组干物质采食量显著高于低RFI组(P<0.05),但RFI对初始体重、终末体重、平均日增重、饲料转化率、GR值和尾脂重无显著影响(P>0.05);RFI和干物质采食量呈显著正相关(P<0.05),和饲料转化率及GR值呈显著正相关(P<0.05),和尾脂重有正相关趋势(0.05≤P<0.10),和初始体重、终末体重、平均日增重无显著相关性(P>0.05)。2) RFI对瘤胃微生物丰富度和多样性指数无显著影响(P>0.05),对盲肠微生物丰富度指数没有显著影响(P>0.05),但低RFI组盲肠Shannon指数显著高于高RFI组(P<0.05),Simpson指数有高于高RFI组趋势(0.05≤P<0.10);高RFI组盲肠理研菌科_RC9_gut_group属相对丰度显著高于低RFI组(P<0.05),低RFI组盲肠拟杆菌属和瘤胃球菌科_UCG-013属相对丰度显著高于高RFI组(P<0.05)。综上,高RFI个体更倾向于沉积体脂肪,不同RFI对湖羊瘤胃、盲肠微生物的影响只体现在个别可能具有重要作用的菌属上。  相似文献   

11.
选取176只30日龄体重相近的加利福尼亚断奶肉兔,随机分成4组,Ⅰ、Ⅱ、Ⅲ组为试验组,分别在基础日粮中添加10%竹枝粉+17%苜蓿草粉、15%竹枝粉+12%苜蓿草粉、18%竹枝粉+9%苜蓿草粉;Ⅳ组为对照组,在基础日粮中添加27%苜蓿草粉,研究在日粮中添加不同比例竹枝粉替代苜蓿草粉对肉兔生长和屠宰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试验各组料重比均极显著低于对照组(P<0.01),分别比对照组降低了16.27%、10.62%和3.47%;试验各组日增重极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分别比对照组提高了19.29%、9.19%和3.67%;试验各组半净膛屠宰率极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分别比对照组提高了2.61%、1.35%和0.26%;试验各组全净膛屠宰率极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分别比对照组提高了2.98%、2.55%和0.80%。提示,添加10%竹枝粉+17%苜蓿草粉效果最明显。  相似文献   

12.
【目的】通过研究发酵脐橙粕对番鸭肠道形态结构、肠黏膜免疫功能和微生物多样性的影响,探究发酵脐橙粕用于番鸭节粮养殖的可行性。【方法】选取健康、体重为(267.33±9.50)g的180只16日龄番鸭,随机分成2组(每组公母各半),每组6个重复,每个重复15只,对照组饲喂基础饲粮,试验组饲喂含有100 g/kg发酵脐橙粕的基础饲粮,预饲期7 d,正式试验期48 d。试验结束后,采集番鸭十二指肠组织样品和盲肠内容物。通过HE染色法和免疫组化法检测十二指肠肠道形态学指标和肠黏膜免疫功能指标;采用高通量测序技术对盲肠内容物的微生物16S rDNA进行测序,分析盲肠微生物多样性变化情况。【结果】(1)与对照组相比,100 g/kg发酵脐橙粕可极显著提高番鸭十二指肠的绒毛高度(P<0.01),显著提高绒毛表面积和上皮内淋巴细胞阳性率(P<0.05)。(2)显著物种差异分析结果显示,与对照组相比,饲喂100 g/kg发酵脐橙粕饲粮极显著抑制了番鸭盲肠脱铁杆菌门、厌氧菌科和无胆甾原体等有害菌丰度(P<0.01),极显著提高了黄杆菌属、螺杆菌属和巨单胞菌属等有益菌的丰度(P<0.0...  相似文献   

13.
本研究旨在探讨单株或双株益生菌补充剂对断奶仔兔饲料效率、生长性能和微生物数量的影响。试验选择64只28 d断奶(公母各半)新西兰白兔,随机分为4组,每组4个重复,每个重复4只。对照组饲喂基础日粮,试验组分别在基础日粮中添加1×10^6 cfu/g枯草芽孢杆菌(BS组)、1×10^7 cfu/g乳酸菌(LA组)及0.5×106枯草芽孢杆菌+0.5×10^7 cfu/g乳酸菌(BL组)。结果显示:LA组在42 d时体重显著增加(P<0.05),BL组较对照组显著提高日增重和饲料转化率(P<0.05)。LA组和BL组的干物质、有机质、粗蛋白质、中性洗涤纤维、总能量消化率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公兔回肠内芽孢杆菌和大肠杆菌数量均显著高于雌兔(P<0.05)。与对照组相比,BS组家兔肠道各节段的芽孢杆菌数量均高于对照组(P<0.05),而LA和BL组仔兔肠道乳酸杆菌数量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日粮单独添加1×107 cfu/g乳杆菌或0.5×10^6 cfu/g枯草杆菌+0.5×10^7 cfu/g乳杆菌可以提高肠道有益菌群数量、营养物质消化率、盲肠发酵、饲料效率和生长性能。此外,仅添加乳杆菌的家兔肠道大肠菌群和粪便评分均有所下降。  相似文献   

14.
本试验旨在研究饲喂方式对德州驴生长性能、营养物质消化率和盲肠微生物多样性的影响。选择体重[(215±10)kg]相近、2周岁左右的健康德州公驴15头,随机分为C1组(饲喂方式为先粗后精)、C2组(饲喂方式为先精后粗)、C3组[饲喂方式为全混合日粮(TMR)],每组5头,预试期7 d,正试期75 d。结果显示:1)C2组平均日增重极显著高于C1和C3组(P≤0.01),C1组干物质和酸性洗涤纤维消化率以C1组最高,C3组次之,C2组最低,C1组与C2组间存在显著差异(P≤0.05)。2)饲喂方式对德州驴盲肠微生物组成有一定影响。在门水平上,各组盲肠微生物均以厚壁菌门(Firmicutes)和拟杆菌门(Bacteroidetes)为主(二者占比>75%),其次为螺旋体菌门(Spirochaetes)、变形菌门(Proteobacteria)和纤维杆菌门(Fibrobacteres),且C2组厚壁菌门相对丰度高于C1组和C3组;在属水平上,将401个属中相对丰度低于1%的属聚为其他(占比>75%)后,各组均以其他为优势菌属;随后,C1组以螺旋体科未定义属(unidenti⁃fied⁃Spirochaetaceae)和厌氧孤菌属(Anaerovirbrio)为主,C2组以厌氧孤菌属、链球菌属(Strepto⁃coccus)和螺旋体科未定义属为主,C3组则以乳酸杆菌属(Lactobacillus)和螺旋体科未定义属为主。3)通过UPGMAA聚类树、主成分分析和物种差异性分析发现,3组德州驴盲肠微生物组成不同,且C2组与其他2组差别较大,C1组和C3组可聚为一类。综上可知,饲喂方式可极显著影响德州驴的平均日增重,显著影响干物质和酸性洗涤纤维消化率,并可改变盲肠微生物组成。  相似文献   

15.
Giant pandas exhibit seasonal changes in bamboo plant part preference. The influences on the gastrointestinal tracts (GIT) microbial populations were evaluated during a 14‐month period for a pair of adult male and female giant pandas housed at the Memphis Zoo using traditional culturing methods to enumerate eight bacterial groups (total anaerobes, total aerobes (TAR), streptococci (STR), total enterics, Escherichia coli, Bacteroides spp., lactobacilli and Clostridium spp.). Both the male and female pandas altered bamboo consumption behaviours, with a sharp decrease in leaf preference in April 2010 and returning to high levels of leaf preference from June to October, corresponding to significant shifts in the densities of TAR, STR, and lactobacilli and Bacteroides spp. These findings indicate seasonal changes in food preference affect the assemblages of microbial populations within the GIT of the giant panda and contribute to a better understanding of the importance of bamboo in this species’ foraging strategy.  相似文献   

16.
对选育出的鲁西平长毛兔核心群100只种兔的生长发育及产毛量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成年公、母兔体重分别为4.59kg和5.15kg,成年公、母兔年产毛量分别为1331.97g和1388.12g;体尺、体重、单次剪毛量间均吾极显著的正相关(P〈0.01),其中以体长与单次剪毛量的相关系数最大,为0.8116(P〈0.01)。  相似文献   

17.
试验对颗粒饲料和粉状饲料饲喂吉戎兔效果生长性能的影响进行了初步探讨。试验选取胎次相同,初始体重无显著差异(P>0.05),60~66日龄健康吉戎幼兔100只,公母各半,随机分为2组,试验组饲喂颗粒饲料,对照组饲喂粉状饲料。试验期为30 d。试验结束测定2组平均日增重、平均日采食量以及料重比;测定日粮中的粗蛋白、粗脂肪、粗纤维表观消化率。结果表明:颗粒饲料组与粉状饲料组日增重差异显著(P<0.05),颗粒饲料组比粉状饲料组提高了9.57%;颗粒饲料组与粉状饲料组料重比差异显著(P<0.05),颗粒饲料组比粉状饲料组降低了13.13%;颗粒饲料组与粉状饲料组的粗蛋白、粗脂肪消化率差异显著(P<0.05),分别提高了9.01%、5.00%,粗纤维消化率的差异极显著(P<0.01),提高了31.87%。  相似文献   

18.
本试验旨在研究饲粮纤维源及粗纤维(CF)水平对肉兔营养物质消化率、肠道消化酶活性及盲肠菌群多样性的影响。试验采用双因子试验设计,依据等能等氮原则,设2种纤维源(苜蓿草粉、稻壳粉)、3个CF水平(12%、14%、16%),共配制6种试验饲粮。选择144只70~80日龄、平均体重(2 002±77)g的健康伊拉生长肉兔,随机分为6组,每组4个重复,每个重复6只兔,单笼饲养。饲养试验为期4周,饲养试验期末,采用全收粪法进行消化试验,之后进行屠宰,取肠道食糜用于消化酶活性及盲肠菌群多样性的测定。结果表明:1)苜蓿草粉组干物质(DM)、CF、酸性洗涤纤维(ADF)、木质素(ADL)的消化率显著或极显著高于稻壳粉组(P0.05或P0.01),粗蛋白质(CP)消化率则极显著低于稻壳粉组(P0.01);12%CF水平组DM、中性洗涤纤维(NDF)、ADF的消化率显著高于14%CF水平组(P0.05),同时该组能量的消化率及表观消化能(ADE)极显著高于14%、16%CF水平组(P0.01)。2)稻壳粉组十二指肠胰蛋白酶活性极显著高于苜蓿草粉组(P0.01)。与14%、16%CF水平组相比,12%CF水平组的空肠淀粉酶、胰蛋白酶活性及盲肠纤维素酶活性均最低。3)纤维源对盲肠菌群丰富度和香农指数无显著影响(P0.05),但苜蓿草粉组的盲肠菌群均衡指数极显著高于稻壳粉组(P0.01)。CF水平对盲肠菌群丰富度和香农指数有显著影响(P0.05),其中16%CF水平组的数值均为最高。综上所述,在本试验条件下:1)苜蓿草粉组肉兔DM、CF、ADF、ADL的消化率及盲肠菌群均衡指数显著或极显著高于稻壳粉组,但十二指肠胰蛋白酶活性极显著低于稻壳粉组。2)饲粮CF水平为12%时肉兔的ADE和各主要营养物质的消化率最高;CF水平越高,肉兔空肠淀粉酶、胰蛋白酶活性和盲肠纤维素酶活性越高;饲粮CF水平为16%时肉兔盲肠菌群的多样性较高。  相似文献   

19.
本研究旨在探讨饲粮中不同粗蛋白、粗纤维水平对四川白獭兔种母兔生产性能的影响,以确定其适宜的蛋白质、粗纤维需要量。试验饲粮设计4个处理,粗蛋白/粗纤维水平分别是18.59%/15.62%、19.84%/16.06%、19.05%/17.55%、18.56%/16.00%。结果表明:饲粮粗蛋白/粗纤维水平为19.05%/17.55%时,母兔受胎率、仔兔平均初生窝重、窝仔数、初生个体重显著高于其余各处理(P<0.05),说明妊娠期母兔适宜的粗蛋白/粗纤维水平为19.05%/17.55%;饲粮粗蛋白/粗纤维水平为19.84%/16.06%、18.56%/16.00%时母兔泌乳量、仔兔生长性能高于其余各处理(P<0.05),说明泌乳期适宜的饲粮粗蛋白/粗纤维水平为19.84%/16.06%或18.56%/16.00%。  相似文献   

20.
日粮添加大豆黄酮对去势仔猪生长性能及有关内分泌的影响   总被引:20,自引:0,他引:20  
断奶仔猪 (公母均去势 )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 ,分别饲喂基础日粮和基础日粮添加 5mg/kg日粮的大豆黄酮 ,试验期持续一个月。与对照组相比 ,实验组的增重和饲料利用率均有所改善 ,但存在明显的性别差异 :雄性去势仔猪增重提高 5 9.15 % (P <0 .0 1) ,但雌性去势仔猪低 2 6 .39% (P <0 .0 5 ) ;血液胰岛素样生长因子 (IGF I)含量平均提高 2 6 .6 0 % (P <0 .0 5 ) ,公、母分别为提高 5 0 .91%和降低 9.6 6 % ;睾酮含量提高 17.4 6 % (P <0 .0 5 ) ,其中雄性提高 18.4 1% ,而雌性降低 6 .86 % ;血钙含量提高 11.78% (P <0 .0 5 ) ,其中雄、雌分别提高 17.92 % (P <0 .0 5 )和 6 .4 7%。上述实验结果表明 ,大豆黄酮对去势仔猪生长和有关激素状态表现明显的性别差异性。能够显著促进去势仔公猪生长和睾酮、IGF I分泌 ,而对雌性去势仔猪则起抑制性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