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污染土壤中苯并[a]芘的微生物共代谢修复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多环芳烃(PAHs)是一类普遍存在于环境中的优先具毒有机污染物,具有致突变、致癌特征,美国EPA已将16种PAHs列入优先控制有机污染物黑名单中[1],苯并[a]芘(B[a]P)是PAHs的典型代表种类之一。PAHs因疏水性、辛醇水分配系数高,而易于从水生态系统向沉积层迁移,最终造成沉积层土壤的污染。目前普遍认为PAHs在土壤中是一类难降解有机物,具有较高的稳定性,生物可降解性随着苯环数和苯环密集程度增加而降低,尤其是四环以上的PAHs常以共代谢方式进行[2-3]。共代谢(Co-metabo-lism)是指某些有机物在环境中不能作为微生物的唯一碳源与能源,必须有另外的化合物存在提供碳源与能源时  相似文献   

2.
东莞市土壤中多环芳烃的含量、代表物及其来源   总被引:27,自引:3,他引:27       下载免费PDF全文
2002年10~12月采集东莞市各地土壤样品64个,采用气相色谱-质谱仪对土壤中的16种优先控制的多环芳烃(PAHs)进行分析。结果显示,东莞市土壤中16种PAHs平均含量413μg/kg,含量较高的几种组分分别是菲、萤蒽、屈、苯并[b]萤蒽、芘。与PAHs总含量相关性较好的7种组分分别为屈、苯并[a]蒽、苯并[b]萤蒽、苯并[k]萤蒽、苯并[a]芘、茚并[1,2,3]芘、二苯并[a,h]蒽;所有相关系数R2均超过0.9000,可作为东莞市土壤中PAHs的代表物。北部平原水乡的PAHs污染明显高于南部丘陵山区、水乡上游保护区以及中部过渡带。化石燃料高温燃烧产物的大气沉降为东莞市土壤中PAHs的主要来源。东莞市农业土壤中PAHs含量显著低于天津市受污染严重的农业土壤。  相似文献   

3.
江苏省典型生态示范区土壤中多环芳烃的含量与风险评价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采集了江苏省某典型生态示范区内58个监测单元的土壤样品,并对样品中的多环芳烃(PAHs)进行了定量分析。结果表明,生态示范区土壤中的PAHs平均含量较低,但不同土壤样品之间PAHs的变异系数较大,以二苯[a,h]并蒽、苯并[a]蒽、苯并[b]荧蒽、苯并[k]荧蒽为主要组成成分。从8个生态类型区分析,工矿企业搬迁区PAHs含量最高,达49.196μg/kg,其次是化工区周边,农业科技园土壤中的PAHs含量最低。工业区的PAHs多来源于石油输入,而以农业为主的生产基地、科技园等,PAHs主要来源于化石燃料的不完全燃烧。生态风险评价结果显示生态示范区内的PAHs处于较低毒性水平,尚未对生物造成不利的影响。  相似文献   

4.
多环芳烃对冬小麦早期生长的影响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多环芳烃(Polycyclic Aromatic Hydrocarbons,PAHs)是一类重要的土壤有机污染物,其在土壤中半衰期为2个月至2年[1],很多PAHs具有毒性、致癌、致畸和致突变的作用[2,3]。但由于单靠化学分析难以评价PAHs的毒性[4],因此,PAHs污染土壤的生物生态风险评价成为人们关注的热点。高等植物是陆地生态系统的主要组成部分,仅在近十年来开始被利用来评价生态环境风险。平衡、稳定、健康的土壤生态系统可生长出优良的植物,反之,不稳定或受污染的土壤生态系统则会对植物正常生长发育带来负面影响。根据高等植物的生长情况可以监测和判断土壤的污染程度,评价土壤质量[5,6]。目前已  相似文献   

5.
宋丽莹  宋洋  刘翠英 《土壤》2022,54(5):1051-1057
多环芳烃(PAHs)是土壤中污染较为严重的一类持久性有机污染物,对农产品安全和人体健康构成严重威胁。本研究在某场地采集不同土层土壤,通过室内培养实验,研究添加5%活性炭对土壤中PAHs残留的影响,并利用羟丙基-β-环糊精提取方法评价土壤中PAHs生物有效性的动态变化,以期为治理石油泄露等突发性环境污染事件造成的土壤PAHs污染提供修复技术参考。结果表明,在8个月内,添加活性炭组土壤中菲、芘的残留量显著高于对照组,苯并[b]荧蒽的残留量显著低于对照组,苯并[ghi]芘残留量在两处理组之间无显著差异。在第1个月时,活性炭组土壤中菲、芘、苯并[b]荧蒽生物有效性较对照组分别降低了35.06%、37.73%、39.60%,苯并[ghi]芘生物有效性仅降低了1.37%。随着时间延长活性炭对土壤中PAHs生物有效性的阻控效果呈减弱趋势。因此,土壤添加5%活性炭能够有效降低PAHs生物有效性,减少其环境风险,并且在添加活性炭1个月内阻控效果最佳。  相似文献   

6.
多环芳烃长期污染土壤的微生物强化修复初步研究   总被引:21,自引:5,他引:16  
本研究通过室内模拟试验,以急性毒性较强的菲(Phe)和遗传毒性较强的苯并[a]芘(B[a]P)为代表性多环芳烃(PAHs)污染物,以不同C源、通气状况和水分条件为调控因子,对PAHs长期污染土壤的土著微生物强化修复进行初步研究。结果表明,搅动处理使污染土壤中Phe和B[a]P的降解率分别达59.44%和26.14%,而淹水处理使两者降解率分别达46.48%和13.27%。添加C源(淀粉和葡萄糖)处理提高了土壤中PAHs的降解率,且随着C源的施用量而增加。同时也发现污染土壤中PAHs降解菌和微生物总量呈正相关,并随着PAHs降解菌数量的增加,土壤中PAHs降解率也随之提高。可见,土壤中PAHs降解速率主要决定于PAHs的降解菌数量。  相似文献   

7.
溶解性富里酸对土壤中多环芳烃迁移的影响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多数多环芳烃(PAHs)因其水溶性低,且易被土壤有机质固持,曾经被认为其迁移能力十分微弱。但土壤中溶解性有机质可能影响PAHs的溶解、吸附等环境过程,进而影响其迁移性。本文旨在研究富里酸提取的溶解性有机质(FDOM)对PAHs在土-水间迁移的影响及其可能机制。溶液化学稳定性研究结果显示,FDOM在溶液pH 2.0~7.0、CaCl2浓度0~1 500 mmol L-1范围内均能保持较好的分散性,未发生絮凝沉淀。室内土柱淋溶试验结果表明,FDOM在土壤中具有较强的迁移能力,在FDOM持续淋溶条件下,菲、芘以及苯并[a]芘在淋出液中的浓度明显提高,并有少量二苯并[a, h]蒽淋出。FDOM淋溶处理的土柱表层土壤中菲、芘、苯并[a]芘和二苯并[a, h]蒽的淋失率分别为92.06%、92.07%、84.52%和23.27%,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以上研究结果表明,FDOM可作为载体提高PAHs在土壤中的迁移性,增加PAHs向深层土壤和地下水迁移的可能性。  相似文献   

8.
高分子量多环芳烃污染土壤的菌群修复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多环芳烃(Polycyclic aromatic hydrocarbons,PAHs)是环境中普遍存在的一类有机污染物,由于其在土壤中的半衰期较长和致癌、致畸形、致突变的性质而受到人们的重视。微生物是生态系统中最重要的分解者,对PAHs具有较强的分解代谢能力和较高的代谢速率。通常认为,PAHs的环数越高,越难被微生物降解利用[1]。高分子量PAHs(三环以上的PAHs)具有更高的毒性和亲脂性,更难被微生物降解。环境中PAHs通常以多种组分同时存在,呈现其复合污染现象,增加了微生物降解的难度。因此,筛选能够同时降解多种高分子量PAHs的微生物,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目前,越来越多的国内外学者采用微  相似文献   

9.
太原小店污灌区农田土壤多环芳烃的污染特征及其来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赵颖  张丽 《水土保持通报》2017,37(4):99-105
[目的]对太原小店污灌区农田土壤多环芳烃(PAHs)的污染特征及来源进行分析,为该区农田土壤环境质量评价及土壤污染防治对策的制定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集太原小店污灌区15个表层土壤样品,利用GC/MS分析16种US EPA优控多环芳烃(PAHs)的含量,并对其来源和生态风险进行探讨。[结果]所有样品的16种PAHs均被检出,其检出率为100%。研究区农田土壤中总PAHs的浓度为0.315~7.661μg/g,平均值为3.568μg/g。在组成上,2,3环含量约占总量的64.2%,4环含量约占总量的14.2%,5,6环含量约占总量的21.6%,低环和中环PAHs含量所占的比例较高。根据特征比值法及调查结果判定,农田土壤中PAHs污染来源一方面与灌溉水质及灌溉历史有很大的关系,另一方面,主要通过燃煤或化石燃料产生的PAHs在大气干湿沉降和风力输送作用下进入到土壤环境中。[结论]与国内外其他地区的相关研究比较,小店污灌区农田土壤PAHs含量处于中高等污染水平。依据Maliszewska-Kordybach建议的分级标准评价,该区域所有采样点PAHs总量均超标;但基于我国《土壤环境质量标准(征求意见稿)(GB15618-2008)》提出的16种多PAHs污染物总量的农业用地标准值,该区域均未超出此标准。  相似文献   

10.
在乌鲁木齐市周边,从乌拉泊到水西沟按不同距离与深度进行土壤样品采集,采用索氏提取法与层析净化法进行预处理,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土壤中16种多环芳烃(PAHs)的含量,并对PAHs进行对比分析、污染评价和来源分析的相关研究。结果表明:总PAHs平均浓度为998.23(306.94~3 652.16)ng/g,污染程度差异不大,处中度污染水平但更接近严重污染水平;16种PAHs的最低检测限为0.20~0.80 ng/g;一些采样点的表层土壤中苯并[a]芘的含量高于土壤质量控制标准。不同层次土壤PAHs的污染程度有所不同,其顺序为表层中层下层;高分子量(4~6环)PAHs占据了总含量的84.1%,低分子量(2~3环)PAHs占据15.9%,得出在乌鲁木齐市周边土壤中PAHs的重要来源是汽车排放,同时煤燃烧排放的贡献也很大。  相似文献   

11.
我国主要土壤剖面酶活性状况   总被引:76,自引:1,他引:76  
本世纪五十年代以来,由于科学的发展以及新技术的引入,土壤酶的研究愈来愈为人们所重视。试验研究已证明,土壤酶是土壤的组成分之一。  相似文献   

12.
青藏高原农田生态系统碳平衡   总被引:20,自引:0,他引:20  
为探讨青藏高原农田生态系统碳平衡规律及其影响因子 ,并揭示其对全球含碳温室气体源、汇变化的贡献与响应 ,1 998~ 1 999连续 2年在拉萨农业生态站农田用静态箱法和生物量取样法开展土壤—植被界面CO2 吸收与排放的试验研究。农作物生长季 ,以冬小麦为例 ,生长前期 (从播种到拔节 )土壤碳排放量高于植被碳固定 ,生长后期 (灌浆到成熟 )则是植被碳固定高于土壤碳排放量 ,从全年来看 ,土壤碳排放量略高于植被碳固定  相似文献   

13.
14.
15.
16.
太仓菜地土壤硝态氮状况   总被引:3,自引:3,他引:3  
王霞  董元华  王辉  安琼  郭宗祥 《土壤》2004,36(1):68-70
本文研究了不同种植制度对农田土壤NO3--N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由于管理方式不同,大棚蔬菜地土壤中NO3--N明显高于其它管理方式下的土壤,NO3--N含量依次为:大棚蔬菜地>露天蔬菜地>传统菜地>稻田。此外,大量的N肥投入带来了土壤pH的改变。土壤pH(y)值与土壤NO3--N含量(x)呈线性负相关(y = -9.961x 98.095 R2 = 0.151 n=84),经统计检验相关性达极显著水平。 -  相似文献   

17.
18.
19.
云南省烟区土壤中的放射性核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核辐射危害人类健康,是造成多种全身性疾病,如造血功能障碍,白血病、神经系统疾病和恶性肿瘤等的重要诱因。与所有的食品相比较,烟叶中的天然^238U、^232Th、^226Ra和^137Cs等放射性核素含量较高而引起对人体的危害。因此,有效降低烟叶中的放射性核素含量对于保护吸烟者的身体健康至关重要。  相似文献   

20.
植物不对称体细胞杂交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李桂英  韩粉霞 《核农学报》2003,17(6):442-446
本文就不对称体细胞杂交研究的方法 ,不对称体细胞杂种的形态学、细胞学、同工酶分析及分子生物学等方面的研究进行了综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