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27 毫秒
1.
发热性疾病是各种致病因素作用所引起的一种全身反应,是常见性、多发性疾病。其临床特征为体温升高。可伴发疼痛,引起生理功能紊乱,生产性能下降,甚至导致盲禽的死亡,给养殖业带来严重的损失。在临床防治工作中,特需要一种高效、毒副作用小、经济实惠的解热药。鉴于此,我们自制复方解热灵与常规解热药对人工复制的发热性病例和自然发热性病例(非传染性)分别进行了比较治疗。试验结果表明:解热灵解热作用快,疗效好,病盲非传染性发热病体温下降明显,P〈0.01,差异显著。  相似文献   

2.
吴忠  贺永建  李林华 《畜禽业》2005,(12):52-53
复方解热灵,常规解热药给药于发热动物,均能起到解热的效果。通过不同剂量的复方解热灵和常规解热药,对人工复制病例兔与自然病例猪(非传染性发热)分别进行治疗。比较给药前后的体温变化,表明两种药物作用于动物后体温均呈下降趋势,但复方解热灵的疗效更显著,体温变化明显,p<0.01,差异显著。  相似文献   

3.
李洁 《畜禽业》2015,(2):50-52
发热是由各种致病因子作用于机体所引起的一种全身反应,其临床特征是体温升高,引起全身疼痛,生理功能紊乱和生产性能下降,甚至导致畜禽的死亡,给畜牧业带来严重的经济损失。在目前的临床防治工作中,常规的解热镇痛药只能抑制体温调节中枢PG的合成,不能彻底解除致热原、毒副作用较大,治疗效果不明显。文章对解热灵的试验进行研究,力求探索出一种高效、毒副作用小、经济实惠的新型复方解热灵。  相似文献   

4.
黄山羊传染性胸膜肺炎俗称"烂肺病",是由支原体引起的一种高度接触性传染病,临床上以发热、咳嗽、浆液性和纤维素性蛋白渗出性肺炎和胸膜炎为特征。而传染性脓疱,俗称"口疮"是由口疮病毒引起的传染病,其特征为口唇等处皮肤和粘膜形成丘疹、水疱、脓疱、溃疡和疣状厚痂。这两种病在我县和邻近的德宏州多为零星散发散发,且多见单独发生的病例,混合感染的病例在龙陵县为首次发生。文章介绍了羊传染性脓疱和传染性胸膜肺炎在龙陵县的流行情况、症状,诊断和防治措施。  相似文献   

5.
《畜禽业》2016,(5)
正山羊传染性胸膜肺炎俗称"烂肺病",是由支原体引起的一种高度接触性传染病,临床上以发热、咳嗽、浆液性和纤维素性蛋白渗出性肺炎和胸膜炎为特征。该病在我县及周边的县市多年来均有零星的临床病例报告,笔者从事兽医诊疗工作26年,现将黄山羊传染性胸膜肺炎诊治方法总结如下,以供借鉴。1流行情况多年来,在我县的龙新乡、镇安、  相似文献   

6.
养殖对虾的疾病可分为传染性疾病、非传染性病毒以及寄生性原生动物、营养、环境、中毒等引起的疾病。一、传染性疾病:传染性疾病基本上是由病毒、细菌、真菌等引起的。目前已经知道甲壳类中将近有20种病毒性疾病。  相似文献   

7.
<正>仔猪腹泻是一种常见、多发性疾病,是引起仔猪死亡的重要原因之一。现就临床上常见的几种引起仔猪腹泻的疾病阐述如下。1临床上几种常见的仔猪腹泻病1.1传染性胃肠炎它是由传染性胃肠炎病毒引起的,各  相似文献   

8.
报道了养殖稚鲵在变态前期因环境渗透压的变化而引起的腹水性疾病。该病无明显的传染性和流行季节,但发病快,死亡率高,是对变态前期的养殖稚鲵造成严重危害的一种非病原性腹水病。用低质量分数的氯化钠溶液浸浴可以有效缓解患病稚鲵的症状并治愈。  相似文献   

9.
<正>猪流行性感冒,是猪的一种急性、传染性呼吸器官疾病。其特征为突发、咳嗽、呼吸困难、发热及迅速转归。猪流感是猪体内因病毒引起的呼吸系统疾病。临床特点是突然发生,很快感染全群,体温升高、咳嗽和呼吸道症状。一般可自愈,如果在发病期管理不当,则易发生支气管炎、肺炎、胸膜炎,猪嗜血杆菌(混合感染)等,增加猪的病死率,加重病情引起死亡。因此加强对该病的预防与控制对提高养殖经济效益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0.
《畜禽业》2014,(9)
<正>副猪嗜血杆菌病是由副猪嗜血杆菌引起的一种多发性浆膜炎与关节炎的细菌性传染性疾病,主要引起肺的浆膜和心包以及腹腔浆膜和四肢关节浆膜的纤维素性炎症为特征的呼吸道综合征。本病在临床上常常以继发感染的形式发病,多见继发猪蓝耳病、猪瘟、猪流感、猪呼吸道冠状病毒病、猪传染性胸膜肺炎等疾病。此外,各种应激性疾病也会继发本病的发生。2006年、2007年流行的高热病多因继发感染  相似文献   

11.
丛宁  袁莉民 《水产养殖》2005,26(3):32-34
在江苏扬州的罗氏沼虾(Mocrobrochium rosenbergii)养殖区,选取具“白体病”典型症状的活体仔虾和幼虾,对其腹部肌肉的病变部位进行显微和超微结构观察,未见病原生物;光镜下未见明显病理变化;其超微病理变化主要在病程中后期可见,病变部位肌丝断解、形成肌溶灶;线粒体变性、并呈空泡化;特别是肌原纤维间脂滴明显增多,呈串珠状排列。分析该病可能是一种线粒体肌病,属脂质沉积性肌病。  相似文献   

12.
鱼类对温度的适应因其种类不同而有差异,这是长期进化和演变的结果.本文通过对不同种鱼类的最大临界温度和高起始致死温度这两个热耐受性指标、耐热相关基因的表达等进行了综述,发现影响鱼类耐热能力的重要因素是基础水温和温度升高的速率,以及生物的生理及遗传,进而掌握不同鱼类的耐热能力,并对在高温胁迫下表达差异显著的hsp70基因和...  相似文献   

13.
张善霹 《福建水产》2011,33(2):58-61
本文首次报道了罗源湾内网箱养殖的大黄鱼发现一种由体内寄生纤毛虫引起的新的疾病.该纤毛虫病发生水温为17℃ ~22℃,造成日死亡率1% ~2%.镜检结果表明大黄鱼体表粘液、鳍条、鳃、肝、脾、肾脏、肠道、脑组织都有该虫寄生,其中以鳃血管内虫体数量最多.笔者自拟了一个由百部、黄柏、苦参、蛇床子、茯苓等11种中药组成的复方,采...  相似文献   

14.
应用PCR方法检测患“黄水病”锯缘青蟹中的血卵涡鞭虫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黄水病"是目前锯缘青蟹养殖过程中的主要疾病之一,病蟹主要症状表现为肌肉白浊,体液呈土黄色或浊白色牛奶状。因该病流行范围广、发病率和死亡率高,给青蟹养殖业主造成巨大经济损失,严重地影响了青蟹养殖的健康发展。本研究从病蟹体液中发现大量疑似血卵涡鞭虫的寄生原虫,应用已建立的梭子蟹血卵涡鞭虫病的PCR检测方法对患"黄水病"青蟹进行检测。结果从患病青蟹组织的DNA中扩增出产物大小为585bp的特异性目的片段,经序列分析比较,与三疣梭子蟹上发现的血卵涡鞭虫的序列同源,同源性达99.7%。综合病原流行病学调查、组织病理学、电镜观察等分析结果,初步确定血卵涡鞭虫是引起养殖青蟹"黄水病"的重要病原。  相似文献   

15.
通过对千岛湖网箱养殖区内外水域的四季水质调查,分析得出网箱养殖对千岛湖局部水域会产生明显的影响。造成养殖区水域的DO、pH下降,TN升高,不同季节和不同的水层影响存在差别。冬季对浅层的DO、pH产生明显下降,影响区域小;春季对表层的DO、pH产生明显下降,影响区域大;夏季受水温分层,影响不明显;秋季造成各层水体DO、pH下降,TN上升,影响区域大。千岛湖网箱养殖在春季和秋季对养殖区局部水域影响明显,但分散的网箱养殖对水域影响范围较小,对千岛湖水体短期内影响不明显。  相似文献   

16.
Bluefin tuna maintain a higher body temperature than ambient sea water. Body heat is derived mainly from metabolic heat to elevate and maintain regional body temperature that is higher than the ambient, while heat loss is caused by heat transfer throughout the whole body surface and gills. Retention of high body temperature is thought to differ at each growth stage, so that a larger body mass maintains a higher body temperature. We evaluated the whole-body heat transfer coefficient, thermal difference between each tissue and water temperature, and metabolic heat in tissues during swimming of juvenile bluefin tuna as a function of fork length (FL) using a small thermometer and a treadmill-type flow tank. A system for maintaining high body temperature was well developed in fish with FL greater than 20.0 cm. Whole-body heat transfer coefficient was fitted to a −0.695 power of mass. Juvenile bluefin tuna showed a transition speed of 3.0 FL/s at which they switched from aerobic to anaerobic motion.  相似文献   

17.
为研究大菱鲆过氧化物酶体增殖物激活受体家族(PPARs)的组织分布和高温胁迫下PPARs在肾脏中的表达情况。实验采用荧光定量PCR(qPCR)技术检测PPARs基因3种亚型在大菱鲆不同组织中的表达情况以及高温胁迫下大菱鲆肾脏中PPARs的表达情况。qPCR结果显示,大菱鲆PPARs 3种亚型的组织分布存在显著差异。PPARα1和PPARα2在心脏中的表达量显著高于其他组织;PPARβ在大菱鲆的各个组织中普遍表达;PPARγ在大菱鲆的鳃中出现了显著性的高表达。大菱鲆肾脏中PPARs的mRNA水平随着温度升高呈现出不同的响应模式。PPARα随温度升高表达水平先显著降低,后有所升高;PPARβ的表达量在14、20、23和25℃时差异不显著,当温度升高至大菱鲆的致死温度28℃时,表达量出现了显著性的升高;PPARγ在14℃时表达水平很低,但随着温度的升高不断增加。研究表明,大菱鲆中存在PPARα、PPARβ和PPARγ3种亚型,而且三者可能以组织特异性的方式参与脂质代谢的调节,首次指出PPARs 3种亚型在温度胁迫中的表达变化,对PPARs的研究将推动鱼类脂代谢研究,揭示鱼类PPARs在脂质代谢调控以及响应逆境胁迫中的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8.
石斑鱼是我国南方海水养殖的主要种类之一,而大部分石斑鱼种类均为暖水性鱼类,养殖水温要求在15℃以上,限制了石斑鱼在北方的发展。七带石斑鱼是唯一一种可以在较低温下生活,被人们称为“冷水石斑”,适合在北方养殖,如今已成为中、日、韩三国海水鱼类繁育研究的热点。由于七带石斑鱼人工繁殖和苗种培育过程中有许多制约条件,其人工繁育仍未达到稳定大批量生产的规模。主要问题有以下几个:①雄性亲鱼难获得,数量较少,限制了苗种的大量繁育;②初孵仔鱼的个体弱小、口径小,对开口饵料要求严格,适口饵料极少;③稚鱼期鱼苗互相残杀极其严重,出现大鱼吃小鱼的现象。此外,还有卵质不良,仔稚幼鱼疾病等难题。本文简要概述了国内外七带石斑鱼繁殖生物学与人工繁育研究进展情况,并对其养殖过程中出现的问题进行探讨和总结,为今后开展七带石斑鱼规模化人工养殖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9.
鱼类应激性出血病病因及防治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笔者通过调查对比,查证有关资料,从流行方式、病鱼病状、内脏解剖、药物试验、饵料配方的调整等方面的研究认为,鱼类应激性出血病属于营养性疾病,而非传染性疾病,通过配方调整的治疗和抗应激药物的治疗,能够收到良好效果。  相似文献   

20.
夏永旭  梁文平  刘娇 《河北渔业》2004,(4):10-11,13
PSB菌剂 (即光合细菌制剂 )是一种营养丰富的环保型饲料添加剂 ,具有可净化水质 ,防治鱼病 ,维持生态平衡 ,减少二次污染等优点 ,颇受养殖业者的欢迎。合理使用该菌剂 ,将在水产养殖中发挥巨大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