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豫麦51号是由周口地区农科所以周8425B为母本,豫麦17号为父本杂交选育而成.它集早熟、多抗、高产、优质于一体.1998年通过河南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命名.在多年多点品比及区域试验中,比对照种豫麦18号、豫麦21号均增产10%以上,达到显著或极显著水平.在黄淮南片麦区有望替代豫麦18号.  相似文献   

2.
<正> 豫麦13是河南省农科院小麦所丰优育种室选育的小麦新品种。经过几年的试验、示范和大面积推广,表现高产、稳产、抗逆性强、适应性广等优点,深受农民欢迎。生产实践表明,在目前推广的小麦品种中,豫麦13是一个比较理想的品种。一、生产试验,连年夺冠豫麦13从1989年开始参加全省高肥组生产试验,连续三年,产量均居第一位。1989年13个试验点汇总,亩产量幅度347.5—464.4公斤,平均亩产420.5公斤,比对照豫麦2号平均增产5.8%,居7个品种的第一位。浚县原种场种植的产量最高,亩产达到463公斤。1990年继续参加生产试验,据14处汇总结果,其中有13处比对照增产,一处减产。亩产量幅度304—493公斤,平均亩产407.5公斤,比对照平均增产11.8%。豫北6个点  相似文献   

3.
<正> 豫麦17原名内乡182,是内乡县农科所以偃大7406×南阳756杂交选育而成的早熟、丰产小麦新品种。1988~1990年,连续三年参加河南省小麦新品种生产试验,表现突出,通过省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命名为豫麦17,目前正在我省迅速推广。现简述其在三年生产试验中的表现及利用情况。一、产量表现豫麦17在1988~1990年参加生产试验的35个点次中,较对照增产的有27个,减产的有8个。1988~1989年度试验,13处平均亩  相似文献   

4.
<正> 豫麦13综合性状好,增产显著,是一个较好的换代品种。两年来,在我市由点到面已推广1万余亩,但其缺点是易感白粉病。我们在过去研究豫麦16白粉病的发生和栽培条件关系的基础上,调查了白粉病对豫麦13产量的影响和引起发病的主要栽培条件。通过调查,初步认为:①白粉病对豫麦13产量的影响并不太大;②栽培因素中的氮、磷比例失调,是发生白粉病造成减产的主导因子。一、白粉病对豫麦13的产量影响在大田中,小麦白粉病一般在年前开始发生,到3月底发展成中心片,4月中旬后气温回升,病株迅速增加,发病中心迅速向外扩散,病害流行,4月下旬到5月中旬,正值  相似文献   

5.
<正> 本文以豫麦13(郑州891)为例,结合黄淮麦区和长江中下游麦区大面积丰产品种表现,就此类品种的性状要求和育种特点进行一些阐述,供小麦育种工作者参考。一、豫麦13在不同环境条件下的表现豫麦13在河南省区试中连续三年名列第一、二位,平均亩产400多公斤,比对照增产10%以上;在黄淮南片和北片大区区试也均居第一、二位,表现高产、稳产。从地点分布来看,在1990年、1991年多病受灾之年,除淮河以南和烟台地区为其不适应区表现减产外,在陕西武功、山西临汾、山东  相似文献   

6.
"豫麦34"原名为"郑农7号",是郑州市农林科研所于1982年以"矮丰3号×盂201×牛株特"为母本,"豫麦2号"为父本,经杂交和系统选育而成的优质小麦新品种.1994年9月经河南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命名为"豫麦34",1995年3月被农业部鉴评为面包用优质小麦新品种,同年在全国第二届农业博览会上被评为银奖,1997年通过全国黄淮区区试,1998年1月经全国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命名为"GS豫麦34号".1997年我场引进,经两年试验、示范种植获较高产量,1998年在新西分场25大队种植550亩,平均亩产达481.8kg,比同样栽培条件下的"豫麦29"增产3.8%、比"豫麦18"增产5.9%,表现丰产、稳产.  相似文献   

7.
豫麦10号已成为我省主要推广小麦品种之一。为使广大农民群众更好地了解该品种,以加速其推广,现就该品种的特征特性、栽培技术分15个问题,系统解答如下:1、豫麦10号的主要形态特征有那些?豫麦10号原名豫西832,系豫西农专1976年以山前麦与偃师4号杂交,经连续培育选择,于1983年育成。1988年9月经河南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定名为豫麦10号。豫麦10号属大穗型中熟品种,弱春性。株高85~90厘米。茎秆粗壮、叶片宽大,株型较松散。穗子粗大,呈长方型或棍棒型,长芒,白壳。穗长9~12厘米,每穗结实小  相似文献   

8.
小麦新品种豫麦24号韩相林,王华瑞,许国震(濮阳市农科所,濮阳457000)小麦濮阳8441经过三年省区试和一年省生产示范试验,表现产量三要素协调、耐寒、耐病、高产、稳产,于1993年9月14日经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命名为豫麦24号。一、产量...  相似文献   

9.
<正> 豫麦18号(矮早781)1987年参加漯河点河南省小麦良种区试,1988年进入漯河、许昌两市生产示范,1989年漯河、许昌两市组织推广,至1991年秋播种植面积仅漯河市已达11.6万亩,占晚茬麦播面积的30%左右。在试验及生产实践中,豫麦18号综合性状较优,深受群众欢迎。  相似文献   

10.
<正> 1987—1991年,豫麦18号(矮早781)先后参加了洛阳市小麦品种区域试验、河南省小麦良种区域试验、河南省小麦新品种生产试验和生产示范试验、北方冬麦区黄淮南片区域试验和河南省小麦品种博览试验。从不同年份、不同地点的综合产量结果看,豫麦18号表现高产、矮秆、早熟,平均比对照增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