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90 毫秒
1.
为了研究饲料中添加不同剂型维生素C对锦鲤生长性能及其组织中维生素C含量的影响,按饲料中维生素C有效含量为50、100、150、200 mg/kg的剂量分别添加维生素C多聚磷酸酯和包膜维生素C,进行为期60 d的锦鲤饲养试验。结果表明,当分别在饲料中添加维生素C多聚磷酸酯100~200 mg/kg和包膜维生素C 150~200 mg/kg (均以有效维生素C含量计)时,锦鲤生长速度较快,成活率较高,尤其是有效维生素C含量分别在150 mg/kg和200 mg/kg时,锦鲤肌肉和肝脏组织维生素C含量最高,且肝脏的维生素C含量高于肌肉;饲料中添加维生素C多聚磷酸酯对锦鲤的生长促进效果优于添加包膜维生素C。  相似文献   

2.
水温21~26℃下,分别在基础饲料中添加不同含量的维生素C(以抗坏血酸多聚磷酸酯为维生素C源,添加量分别为0、50、120、240、360、500mg/kg),研究维生素C对(1.996±0.176)g泥鳅幼鱼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随着维生素C添加量的增加,泥鳅幼鱼的特定生长率呈现先升后降趋势,并在添加量为132.2mg/kg时达到最高值,显著高于其他几个试验组(P0.05)。组织和肌肉中的维生素C积累量随着饲料中维生素C添加量的增加呈先升后降趋势,在132.2mg/kg时和248.8mg/kg时分别达到最高。随着饲料中维生素C含量的增加,溶菌酶活性也呈现出先升后降趋势,在362.6mg/kg时达到最高,显著高于其他组(P0.05);血清总抗氧化能力呈上升趋势,以特定生长率和血清溶菌酶含量为指标,做折线模型回归分析最终求得泥鳅幼鱼饲料中维生素C的最适添加量分别为95mg/kg和423.3mg/kg。  相似文献   

3.
在翘嘴(Culter alburnus)鱼种基础饲料中添加相当于抗坏血酸含量为0 mg/kg、25 mg/kg、50 mg/kg、100 mg/kg、150 mg/kg、200 mg/kg和400 mg/kg的包膜维生素C(Vc),制成7种实验饲料,饲养初始体质量为(3.71±0.11)g的7组翘嘴鱼种8周,每个实验组包含3个重复。结果表明,摄食不添加Vc饲料的实验鱼成活率显著低于其他Vc添加组(P<0.05)。饲料中Vc添加量为0~50 mg/kg时,对鱼体增重有显著影响(P<0.05),鱼体增重随添加量的增加而上升。但添加量继续增大,对鱼体增重不再有显著影响(P>0.05)。饲料中维生素C添加量为0和25 mg/kg时,饲料效率和蛋白质效率低于其他各组(P<0.05)。试验饲料中Vc不同添加量对肝体指数和全鱼体成分无显著影响(P>0.05)。肌肉中抗坏血酸含量随饲料中Vc添加量加大而不断上升,二者呈正相关关系(P<0.05)。肝胰脏抗坏血酸含量在Vc添加量≤100 mg/kg时,随饲料中Vc添加量加大而不断上升(P<0.05),但高于此添加量时,则肝胰脏中抗坏血酸不再随添加量的上升而有显著变化(P>0.05)。分别以鱼体增质量和肝胰脏中抗坏血酸为指标,经折线模型(Brokenline model)回归分析求得翘嘴鱼种饲料中Vc的适宜添加量分别为53 mg/kg和97 mg/kg。[中国水产科学,2007,14(1):106-112]  相似文献   

4.
刘伟  文华  吴建开  蒋明  吴凡 《淡水渔业》2008,38(2):12-16
采用在实用饲料(含铜11.68 mg/kg)中分别添加铜(以分析纯CuSO4.5H2O为铜源)了0 mg/kg(对照组),25 mg/kg(适量组),50、100、200、400 mg/kg(高铜组)(编号为C0、C25、C50、、C100、C200、C400)的6组饲料,喂养凡纳滨对虾(Litopenaeus vannamei)(0.49±0.03 g)8周,研究了高铜饲料对凡纳滨对虾生长、肌肉和肝胰脏铜积累的影响。结果显示:饲料铜含量过高具有毒性,C100~C4003组存活率显著低于其它组(P<0.05),分别为51.11%、37.78%、14.81%;随饲料铜水平的增加,增重率、饲料效率、特定增长率先升高后降低,C50组的增重率和特定生长率显著高于其他组(P<0.05),C25、C50组的饲料效率显著高于其他组(P<0.05);随饲养时间的延长,肌肉、肝胰脏铜积累增加,试验末期各组肌肉、肝胰脏铜积累显著升高(P<0.05),试验期间肌肉铜积累在3.10~11.08 mg/kg之间,而肝胰脏铜积累则在10.89~449.48 mg/kg之间,同组对虾肝胰脏铜积累量远高于肌肉;饲养8周肌肉铜积累小于50 mg/kg,符合食品安全,而肝胰脏除C0组外均大于50 mg/kg。  相似文献   

5.
通过投喂维生素C含量为0~2000.0mg/kg的饲料,对七彩神仙鱼仔幼鱼非特异性免疫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当饲料中维生素C的添加量达到500.0mg/kg(Ⅴ组)以上时,七彩神仙鱼仔幼鱼血清替代补体活力、溶菌酶活力和白细胞吞噬活性均开始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且同一水平随时间的增加而升高。添加量达1500.0mg/kg(Ⅷ组)之后,随着饲料中维生素C添加量的进一步增加,各组数据反而呈下降趋势。可见饲料中适量添加维生素C能够提高七彩神仙鱼仔幼鱼的非特异性免疫力,维生素C缺乏和过量都会对其带来不利影响。  相似文献   

6.
为测定维生素C对患病尼罗罗非鱼生长和病理的影响,埃及水产科研人员进行了试验。 试验鱼平均体重20g,分别投喂添加维生素C0mg/kg、50mg/kg、150mg/kg、250mg/kg、500mg/kg、1000mg/kg的饲料,试验12周。测出投喂不添加维生素C饲料的鱼生长差,添加维生素C 50mg/kg防止了鱼体缺乏症状,添加150mg/kg提高了罗非鱼的增重、饲料转换率、特定生长率和蛋白质效  相似文献   

7.
饲料中维生素C对大菱鲆繁殖性能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在基础饲料中分别添加0、800和4 800mg/kg的维生素C饲养大菱鲆亲鱼240d,通过比较各处理组亲鱼的生长、性腺指数、相对产卵量、上浮卵率、孵化率、卵径以及各组织中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和丙二醛(MDA)含量,研究维生素C对大菱鲆亲鱼繁殖性能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各处理组亲鱼生长无显著差异(P>0.05),但随着饲料中维生素C添加量的增加,亲鱼的生长呈上升趋势。800和4 800mg/kg组亲鱼相对产卵量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随着饲料中维生素C添加量的增加,亲鱼性腺指数、产卵次数、上浮卵率、受精率和孵化率均显著提高(P<0.05),亲鱼卵和组织中维生素C含量反映了饲料中的维生素C含量。虽然各处理组亲鱼的卵径和油球径差异均不显著(P>0.05),但随着饲料中维生素C添加量的增加,亲鱼卵径和油球径呈上升的趋势。肝脏、卵巢和血清中SOD活性随饲料中维生素C添加量的增加而显著升高(P<0.05),而MDA含量则显著下降(P<0.05)。综上所述,大菱鲆亲鱼饲料中添加维生素C,能有效改善大菱鲆的繁殖性能。  相似文献   

8.
采用单因子试验设计方法,进行了饲料中添加维生素E对花鲈生长(增重率、存活率、特定生长率、饲料效率)、组织中维生素E积累量和免疫指标(血清中溶菌酶活性和总补体活性)影响的研究,设计了5个不同维生素E水平(0.6、24.7、49.0、98.8、198.2 mg/kg)的等氮等能饲料,对花鲈进行为期8周的生长实验,每个水平含3个重复,每个养殖单元放养初始体重为10.1 g左右的花鲈20尾.饲养试验在海水网箱(1.5 m×1.0 m×1.0 m)中进行.结果表明:饲料中未添加维生素E组的增重率、饲料效率、特定生长率以及存活率显著低于维生素E添加组,随着饲料中维生素E添加量由0.6提高到49.0 mg/kg时,花鲈的增重率和特定生长率显著提高,以增重率和特定生长率为指标,花鲈最佳生长性能的饲料维生素E添加量为60.5 mg/kg左右;对鱼体生物学指标的分析表明,饲料中维生素E添加量达到49 mg/kg时能显著影响鱼体的肝体比指数,鱼体水分、粗脂肪不受饲料中维生素E添加水平的影响,然而对鱼体粗蛋白含量的影响显著;随着饲料中维生素E添加量由0.6提高到49.0 mg/kg时,花鲈肌肉和肝脏中维生素E的积累量显著升高,但当维生素E添加量达到49.0 mg/kg后,肌肉和肝脏中维生素E的积累量变化不显著;饲料中未添加维生素E组的花鲈血清溶菌酶和总补体活性显著低于维生素E添加组,花鲈血清溶菌酶和总补体活性随着维生素E添加量的增加而显著升高,饲料维生素E添加量达到98.8 mg/kg时,血清溶菌酶和总补体活性较高.综上所述,花鲈生长和免疫的维生素E适宜添加量为60.5~98.8 mg/kg.  相似文献   

9.
本研究探讨了饲料中不同维生素E添加量对黄颡鱼(Pelteobagrus fulvidraco)幼鱼生长和免疫的影响。在以鱼粉、豆粕为蛋白源的基础饲料中分别添加0mg/kg(对照组)、25mg/kg、75mg/kg、125mg/kg和175mg/kg的维生素E配成5种实验饲料。在水温(24.0±3.0)℃下,用上述实验饲料分别饲喂平均体质量约为5.1g的黄颡鱼幼鱼50d。实验结果表明,饲料中维生素E的添加量对黄颡鱼的特定生长率和饲料效率的影响不显著(P0.05);而添加量为175mg/kg时,黄颡鱼摄食率显著降低(P0.05);随着饲料中维生素E添加量的增高,黄颡鱼血浆超氧化物歧化酶(SOD)的活性未产生显著变化(P0.05);添加量为125mg/kg和175mg/kg时,血浆中丙二醛(MDA)的含量显著降低(P0.05);白细胞吞噬指数随添加量升高显著上升(P0.05),而吞噬百分率没有显著变化(P0.05)。综合以上结果,饲料中添加适量的维生素E可适当改善黄颡鱼的摄食,增强黄颡鱼的非特异性免疫力和抗氧化能力,从而提高动物的健康状况。推荐在黄颡鱼幼鱼饲料中添加125mg/kg的维生素E。  相似文献   

10.
幼鳖饲料中添加维生素E的试验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周勇 《河北渔业》2004,(3):42-43,46
在幼鳖饲料中添加维生素E ,分A、B两个试验组和对照C组 ,试验组维生素E添加水平分别为 5 0× 10 -6和 15 0× 10 -6,对照组投喂常规维生素E水平的品牌饲料。经过 5 3d的试验 ,结果表明维生素E的添加有利于提高幼鳖的免疫力和抗病力 ;也有利于提高幼鳖的饲料效率和生长速度。根据试验结果 ,甲鱼饲料中的维生素E添加量应不低于 15 0× 10 -6。  相似文献   

11.
饲料VC 对草鱼生长、肌肉品质及非特异性免疫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维生素C(Vc,以Vc磷酸酯为Vc源)添加量分别为50mg/kg、100mg/kg、150mg/kg、200mg/kg、300mg/kg饲料的配合饲料,喂养体质量(42.4±5.0)g的草鱼(Ctenopharyngodon idellus)60d,以不添加Vc的基础饲料饲喂组为对照,探讨vc对草鱼生长性能、肌肉品质和非特异性免疫的影响.结果表明,饲料中添加Vc能显著提高草鱼增重率,降低饲料系数,当Vc添加量为150~200mg/kg时,草鱼生长性能最佳:随Vc添加量增加,肌肉失水率、肌纤维直径和肌原纤维耐折力呈增加趋势;肌肉胶原蛋白含量和肝脏Vc含量随Vc添加量的增加而增加;Vc添加量为150mg/kg及以上水平时,各实验组草鱼血清碱性磷酸酶(AKP)活性比对照组显著提高(p<0.05);Vc添加量达到300mg/kg后血清溶菌酶(LSZ)活性比对照组显著提高(P<0.05);各组间血清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差异不显著(P<0.05).上述研究表明,饲料中添加Vc能促进草鱼生长,改善肌肉品质,增强非特异性免疫力.适宜的Vc添加量为150mg/kg饲料.  相似文献   

12.
杨理想  徐杭忠  刘长江  王贵龙  艾怡  蒋万胜  罗庆华  李虹  罗莉  向枭 《水产学报》2023,47(10):109614-109614
本试验在大鲵基础饲料中添加不同梯度的维生素C,探究其对机体消化系统各器官结构和功能的影响。[方法]以鱼粉、鸡肉粉等为蛋白源,鱼油为脂肪源配制大鲵基础饲料,基础饲料中分别添加0 mg/kg(D1)、150mg/kg(D2)、300mg/kg(D3)、450 mg/kg(D4)、600mg/kg(D5)和750mg/kg(D6)的维生素C(维生素C磷酸酯,35%含量),配制成6种等氮等脂的试验饲料,饲喂初始体质量为(34.14±0.15)g 的试验幼鲵。[结果]结果表明:随维生素C添加量的增加,幼鲵胃蛋白酶、H+-K+-ATP酶活性均在D3组达到最高,通过对胃切片肌层厚度、绒毛高度等统计,添加300mg/kg维生素C比添加0、600mg/kg更有利于大鲵胃部发育(P<0.05);肠道糜蛋白酶、脂肪酶及Na+-K+-ATP酶活力均呈先升后趋于平稳趋势,在D4组达到最高(P<0.05),对肠道淀粉酶无显著性影响(P>0.05),通过对肠道切片肌层厚度、绒毛高度统计,添加300mg/kg维生素C比添加0、600mg/kg更有利于大鲵肠道发育;胰腺糜蛋白酶及脂肪酶活力均呈先升后趋于平稳趋势,分别在D3、D4组达到最大(P<0.05),对胰腺淀粉酶无显著性影响(P>0.05);肝脏MDA、AST和ALT活性均呈先降后升趋势,并均在D3组达到最低,而CAT、T-SOD、ACP及AKP则呈先升后降的趋势,CAT、T-SOD、ACP在D4组达最高峰,AKP在D3组达最高,通过对肝脏切片发现,添加300mg/kg维生素C相较于添加0、600mg/kg炎性细胞浸润现象明显减少,肝巨噬细胞数量明显增加。[结论] 综上所述,适量的维生素C可有效的改善大鲵消化道的结构,提高消化酶活性,增强肝脏抗氧化能力,保护肝脏健康。  相似文献   

13.
为探讨维生素C对克氏原螯虾生长及非特异性免疫机能的影响,以初始体质量(3.19±0.06)g的克氏原螯虾为试验对象,分别投喂维生素C添加量为0(对照),30、60、120、240和480 mg/kg的等能等氮饲料,进行为期60 d的养殖试验。结果表明,饲料维生素C添加水平对克氏原螯虾的存活率(SR)、肝胰腺指数(HSI)、肥满度(CF)及饲料系数(FCR)没有显著影响(P0.05),增重率(WGR)和特定生长率(SGR)随饲料维生素C含量增加先上升后下降,其中120 mg/kg组增重率和特定生长率显著高于其他各组(P0.05);克氏原螯虾血浆溶菌酶(LZM)活性以120 mg/kg组最高,且显著高于其他各组(P0.05),酸性磷酸酶(ACP)和碱性磷酸酶(AKP)活性变化趋势一致,均以120 mg/kg组最高,显著高于除480 mg/kg组外的其他各组(P0.05);克氏原螯虾肝胰腺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不受维生素C添加水平影响(P0.05),肝胰腺过氧化氢酶(CAT)活性随饲料中维生素C含量的增加先升高后降低,120 mg/kg组显著高于其他各组(P0.05),120 mg/kg组肝胰腺丙二醛(MDA)含量显著低于其他组(P0.05)。可见,饲料中适量的维生素C(120 mg/kg)可促进克氏原螯虾生长,提高机体免疫和抗氧化能力。  相似文献   

14.
盐霉素和金霉素对仔猪促生长效果的比较试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选择72头平均体重(12.95±0.04)kg健康的杜×长×约杂交仔猪,随机分成2个组,每组3个重复,每个重复12头(公母各半)。试验共设2个组,在基础日粮相同条件下,试I组日粮中添加100mg/kg金霉素,试Ⅱ组添加30mg/kg盐霉素。结果表明,30mg/kg盐霉素组与100mg/kg金霉素组相比,平均日增重提高14.37%(P<0.05),饲料增重比和公斤增重饲料成本分别降低l0.04%(P<0.05)和10.29%(P<0.05)。综合各试验组仔猪平均日增重、饲料增重比和经济效益等指标表明,在仔猪饲料中添加30mg/kg盐霉素能获得较好的饲养效果和经济效益。盐霉素由于其药物残留和抗药性少,是较安全可靠的抗生素,应大力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15.
袁野  黄晓玲  陆游  马红娜  周歧存 《水产学报》2016,40(9):1349-1358
为研究饲料中不同泛酸水平对凡纳滨对虾生长性能、饲料利用及血清指标的影响,实验配制6种等氮等脂(41%粗蛋白质和8%粗脂肪)的实验饲料,泛酸添加水平分别为0(对照组)、50、100、150、300和600 mg/kg,饲料中实测泛酸水平分别为20.9、69.3、99.0、150.2、304.4和513.6 mg/kg。选用初始体质量为(0.73±0.12)g的凡纳滨对虾720尾,随机分为6组(每组3个重复,每个重复40尾),进行为期8周的养殖实验。结果显示,饲料中不同泛酸水平对凡纳滨对虾增重率和特定生长率的影响不显著;对照组凡纳滨对虾成活率显著低于泛酸添加组,然而各泛酸添加组的成活率组间差异不显著。随着泛酸水平从20.9 m.g/kg增加到99.0 mg/kg时,饲料效率和蛋白质效率显著提高,而随着泛酸水平的进一步增加,饲料效率和蛋白质效率显著降低。饲料中泛酸水平对凡纳滨对虾全虾和肌肉主要成分无显著性影响。对照组对虾血清葡萄糖含量显著低于泛酸各添加组,然而泛酸各添加组之间无显著差异;投喂150.2 mg/kg泛酸组血清甘油三酯含量显著低于对照组和513.6 mg/kg;而血清总蛋白和胆固醇含量不受饲料中泛酸水平的影响。随着饲料中泛酸水平由20.9 mg/kg增至150.2 mg/kg,血清超氧化物歧化酶活力显著提高,而随着饲料中泛酸水平的进一步增加,血清超氧化物歧化酶活力显著降低;饲料中泛酸水平为99.0mg/kg组凡纳滨对虾血清总氧化能力显著高于其他各组;投喂对照组和泛酸水平为69.3mg/kg组的凡纳滨对虾血清丙二醛含量最高,投喂泛酸水平为150.2 mg/kg组血清的丙二醛含量显著低于其他各组。以凡纳滨对虾的饲料效率和蛋白质沉积率为评价指标,通过折线模型分析得到凡纳滨对虾泛酸最适需要量分别为113.40和119.87mg/kg。  相似文献   

16.
为了研究饲料中添加维生素C对锦鲤生长性能、非特异性免疫及其组织中维生素C含量的影响,设计了0、20、40、80、160、320 mg/kg等6个不同维生素C添加水平,分别投喂锦鲤[初始平均体质量为(10. 21±0. 02) g],进行为期60 d的饲养试验。结果表明:锦鲤增重率随饲料中维生素C添加量的增加而显著升高(P 0. 05),试验组之间锦鲤的特定生长率和成活率差异不显著(P 0. 05);饲料中维生素C添加量对肌肉和肝脏中维生素C的含量均有显著影响(P 0. 05),呈先升高后趋于平稳的趋势,且肝脏中维生素C含量显著高于肌肉中维生素C含量(P 0. 05);饲料中添加维生素C对血清LZM酶活性没有显著影响(P 0. 05),80、160、320 mg/kg组锦鲤血清SOD、CAT和AKP酶活性均显著高于对照组和20 mg/kg试验组(P 0. 05)。研究表明,饲料中添加维生素C可促进锦鲤的生长发育和增强其机体非特异性免疫能力。  相似文献   

17.
在长毛对虾配合饲料中,适当添加肌醇B_6、Cu、Zn、鳕鱼肝油、大豆油对提高长毛对虾的存活率,增加产量有着极其密切的关系。为了弄清以上几种营养成份在配合饲料中的最佳添加量,我们采用五个因素、四个水平的正交试验设计,生产出16组饲料,在规格相同的16个水泥池中进行喂养试验。试验结果,几种营养成份的最佳添加量为:维生素B_624mg/kg,肌醇600mg/kg,Cu 5mg/kg,Zn 60mg/kg鳕鱼肝油:大豆油=1:1(各种30ml/kg)。  相似文献   

18.
不同剂型维生素C对黄颡鱼生长和几种免疫指标的影响   总被引:7,自引:2,他引:7  
黄颡鱼(Pelteobagrus fulvidraco)是新兴淡水养殖对象,其养殖技术和适宜饲料蛋白及维生素C磷酸酯的需要量等已有报道,但对包膜维生素C的生长和免疫反应目前尚未见报道,而维生素C是鱼正常生长和抗病的重要微量营养素。为此,在水温(22.0±3.0)℃下,将平均体质量10.0 g的黄颡鱼幼鱼放养在30个60 cm×60 cm×120 cm的微流水网箱中,投喂以鱼粉为蛋白源,粗蛋白含量40.0%和粗脂肪8.0%的半精制饲料,按300 mg.kg-1、600 mg.kg-1、900 mg.kg-1、1 200 mg.kg-1和1 500 mg.kg-1的剂量分别添加维生素C磷酸酯和包膜维生素C。经90 d的饲养表明,饲料中维生素C磷酸酯和包膜维生素C的添加量分别为1 110~1 200 mg.kg-1和659~900 mg.kg-1时,黄颡鱼生长最快,饲料系数最低;添加量为1 200 mg.kg-1和600 mg.kg-1时,血清总蛋白含量最高;961 mg.kg-1和981 mg.kg-1时,溶菌酶活性最高;747 mg.kg-1和507 mg.kg-1时,淀粉酶活性最高;1 014 mg.kg-1和919 mg.kg-1时,蛋白酶活性最高。包膜维生素C的效果优于磷酸酯维生素C,这与其具稳定性且进入机体后缓释及蛋白酶活性和免疫力高有关  相似文献   

19.
在饲料中分别添加0、200、1200 mg/kg的维生素E(DL-α-生育酚乙酸脂形式)配制成Ec、El和Eh三种试验饲料,饲喂3龄半滑舌鳎亲鱼(雌性1.58±0.19 kg/尾、雄性0.20±0.05 kg/尾)70 d,探讨饲料中添加不同水平的维生素E对半滑舌鳎亲鱼繁殖性能的影响。结果显示,饲料中添加1200 mg/kg的维生素E(Eh组)不仅可以促进亲鱼性腺的发育,提高亲鱼产卵量、浮卵率、受精率、孵化率以及初孵仔鱼长度,而且影响仔鱼质量,仔鱼的成活率、12 d仔鱼长度、生存活力等方面均要高于对照组。而饲料中添加200 mg/kg的维生素E(El组)只对亲鱼性腺的发育和初孵仔鱼长度有一定的促进作用,对亲鱼产卵量、浮卵率、受精率、孵化率没有显著影响(P>0.05)。随饲料中维生素E的增加,血清中SOD的活性显著升高(P<0.05),MDA含量则显著下降(P<0.05)。此外,El和Eh试验组卵中干物质、维生素C的含量,以及卵子脂肪酸中PUFA、n-3PUFA、n-3HUFA和n-6PUFA的含量均要高于Ec组,El和Eh试验组之间的没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果表明,在半滑舌鳎亲鱼饲料中添加适量维生素E会亲鱼促进性腺的发育,增加产卵量,提高卵子和仔鱼的质量。在本试验中Eh组(1200 mg/kg)亲鱼的繁殖性能要优于Ec组(0 mg/kg)和El组(200 mg/kg)。  相似文献   

20.
在基础饲料中添加不同水平蛋氨酸锌(添加水平分别为0、50、150 mg Zn/kg)并饲喂凡纳滨对虾,养殖14 d后,取样测定对虾鳃组织中Toll受体mRNA和溶菌酶mRNA的表达水平以及肝胰腺、肌肉和血淋巴中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和溶菌酶(LSZ)活性,并进行溶藻弧菌人工急性感染试验。结果表明,凡纳滨对虾肝胰腺及肌肉中锌蓄积水平随饲料锌添加量的增加而显著增加(P<0.05),肝胰腺中锌蓄积更明显。添加50 mg Zn/kg组(锌含量为73.25 mg Zn/kg饲料)对虾鳃组织中的Toll受体mRNA和溶菌酶mRNA表达量均显著高于未添加锌组和添加150 mg Zn/kg组(P<0.05)。添加50 mg Zn/kg组对虾肌肉、肝胰腺和血淋巴中溶菌酶活性显著高于未添加锌组(P<0.05)。添加50 mg Zn/kg组对虾肝胰腺和血淋巴中的SOD活性也显著高于未添加锌组,但与添加150 mg Zn/kg组无显著差异。而肌肉中SOD活性在添加150 mg Zn/kg组中最高。经溶藻弧菌人工急性感染后,添加50 mg Zn/kg组对虾半致死时间和全致死时间大于未添加锌组和添加150 mg Zn/kg组。本研究表明,相比摄食未添加锌组饲料和添加150 mg Zn/kg组饲料,凡纳滨对虾的免疫抗菌机能在摄取添加50 mg Zn/kg(锌含量为73.25 mg Zn/kg饲料)饲料时得到改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