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正鹅细小病毒感染是由鹅细小病毒引起的一种高度接触性传染性疾病,主要侵害30日龄以内的雏鹅。根据雏鹅感染的日龄不同,本病可表现为急性型、亚急性型和慢性型。急性型可引起10日龄以内的雏鹅全部死亡。本病有严格的年龄相关性,1周龄以内雏鹅感染死亡率达到100%,2~3周龄的雏鹅发病率虽然很高,但死亡率可能低于10%,而4~5周龄雏鹅感染后,造成的损失可能不大,但如果饲养管理不善,继发其他细菌、真菌或病毒感染,可使最终  相似文献   

2.
鹅裂口线虫病是主要危害雏鹅的一种常见寄生虫病,严重感染时可引起雏鹅大批死亡。2005年5月,本站接诊了一养鹅户饲养的雏鹅感染裂口线虫病的病例,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3.
小鹅瘟,又称鹅细小病毒感染,是雏鹅的一种急性败血性传染病,以精神萎顿、食欲废绝、严重下痢,有时出现神经症状,死亡率高为临诊特点,可经消化道和呼吸道感染,并可经卵垂直传播。目前本病呈世界性分布,常引起雏鹅大批死亡,对养鹅业的发展影响极大。雏番鸭亦可感染小鹅瘟病毒,并有类似的临床表现。因此,搞好小鹅瘟的防治工作是当务之急。  相似文献   

4.
1 不同时期鹅的疫苗免疫 1.1 雏鹅群 未经小鹅瘟活苗免疫种鹅的后代雏鹅,或经小鹅瘟活苗免疫100天之后种鹅的后代雏鹅,在出壳后1—2天应用小鹅瘟雏鹅活苗皮下注射免疫。免疫后7天内需隔离饲养,防止在未产生免疫力之前因野外强毒感染而引起发病,7天后免疫的雏鹅已产生免疫力,基本上可抵抗强毒的感染。  相似文献   

5.
雏鹅曲霉素病是由烟曲霉菌为主要病原菌引起的各种禽类都能感染且发病率高,可造成大批死亡的一种以呼吸系统感染为主的真菌病,主要发生于幼龄雏鹅.  相似文献   

6.
近两年以来,由于养鹅获利较丰,养鹅户渐多,但由于养殖户对预防鹅病不重视,且所购雏鹅无小鹅瘟母源抗体或母源抗体水平较低,雏鹅小鹅瘟时有发生,死亡率达50%~100%,给养鹅户造成较大经济损失。 小鹅瘟是一种高度接触性传染病,5~30日龄为易感日龄,5~15日龄为高发日龄,7日龄以内的雏鹅感染后多呈最急性型,不表现任何症状而突然死亡。一般雏鹅感染以后,首先表现精神萎顿,下痢,拉黄白色水样或混有气泡的稀粪,鼻液分泌增多,有的死前出现角弓反张等神经症状,仰卧倒地,1~2天后死亡。 剖检病死鹅可见心肌炎,肝…  相似文献   

7.
小鹅瘟。又称鹅细小病毒感染.是雏鹅的一种急性败血性传染病,以精神萎顿、食欲废绝、严重下痢,有时出现神经症状,死亡率高为临诊特点.可经消化道和呼吸道感染,并可经卵垂直传播。目前本病呈世界性分布,常引起雏鹅大批死亡,对养鹅业的发展影响极大。雏番鸭亦可感染小鹅瘟病毒,并有类似的临床表现。因此,搞好小鹅瘟的诊断与防治工作是安全养鹅的关键所在。  相似文献   

8.
雏鹅新型病毒性肠炎病毒弱毒株的培育及其特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应用在鸭胚成纤维细胞上连续传代的方法,获得了由雏鹅新型病毒性肠炎病毒强毒株(NGVEV-CN株)致弱的弱毒株(CN40株)。该弱毒株TCID50为10^-8.083,具有良好的安全性和稳定性,在易感1日龄雏鹅连传8代不返强。该弱毒具有良好的免疫原性,最小免疫剂量为10000TCID50,免疫后3d产生部分免疫力,5d产生坚强免疫力。口服免疫效果最好,对雏鹅免疫期在30d以上。该弱毒株能够干扰强毒在雏鹅体内繁殖,进入鹅体后能够进行一定程度繁殖并排泄出体外,使同居雏鹅感染并获得一定程度免疫力。临床使用后可极显著降低雏鹅的死亡率。  相似文献   

9.
鸭新型疱疹病毒的致病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研究分别探讨了F株鸭新型疱疹病毒对番鸭,半番鸭,鹅和SPF鸡的致病性,经实验室人工感染试验表明该株病毒可导致雏番鸭,雏半番鸭发病,死亡,对雏番鸭相同的病变,自致死鸭脏器中重新分离到原攻击病毒;人工感染幸存鸭大多腹泻,生长发育明显受阻,体况消瘦,通过同居感染雏番鸭试验结果表明,该病毒不易经空气传播。对雏鹅,SPF雏鸡的人工感染试验结果可见。该病毒对雏鹅。SPF雏鸡均无致病性。  相似文献   

10.
导读雏鹅新型病毒性肠炎病毒(New gosling type viral enteritis virus,NGVEV)是继发现小鹅瘟(GPV)和鸭瘟病毒(DPV)能够引起雏鹅感染发病后1-3,于1993年由四川农业大学程安春在四川省内首次发现且于1998年首次报道,其是一种能引起30日龄以内的雏鹅感染发病的病毒,在流行病学、临床症状(综合病例)和病理变化(后期死亡雏鹅病变及其组织学变化)与小鹅瘟极相似的传染病,  相似文献   

11.
曲霉菌病是一种常见的霉菌病,各种禽类都可感染。该病发病率高,可造成家禽大批死亡,一旦发病,给养殖户造成巨大的经济损失。鹅发生此病主要感染幼龄雏鹅,多呈急性发生,成年鹅多为散发,其病原为烟曲霉菌,黄曲霉菌也有不同程度的致病力。发病鹅明显特征是呼吸道发生炎症,所以又称曲霉菌性肺炎。  相似文献   

12.
<正>1小鹅瘟小鹅瘟是由小鹅瘟病毒引起的以侵害25日龄以内雏鹅,且具有高度传染性和致死率的传染病。该病只感染鹅和鸭,对其他畜禽无致病性。发病时以4~20日龄的雏禽为主,发病的日龄越小则死亡率越高。7日龄内的雏鹅发病多呈急性,患病雏鹅见不到症状而突然死亡,死亡率高达95%~100%。7~14日龄的雏鹅易发病,病程一般为2天左右,表现为不采食,多饮水,行动迟缓无力,站立不稳而卧睡,腹泻,张口呼吸,鼻孔有棕褐色或绿褐色分泌物,死前两腿麻痹或抽搐,有些还有神经症状。2周龄以上雏鹅病程3~7天,部分病鹅可自愈。  相似文献   

13.
叶健强 《动物保健》2008,(10):14-16
雏鹅新型病毒性肠炎病毒(NGVEV)是继发现小鹅瘟(GPV)和鸭瘟病毒(DPV)能够引起雏鹅感染发病后,于1993年由四川农业大学程安春在四川省内首次发现且于1998年首次报道的新型病毒,是一种能引起30日龄以内的雏鹅感染发病的病毒,在流行病学、临床症状(综合病例)和病理变化(后期死亡雏鹅病变及其组织学变化)与小鹅瘟极相似的传染病,因而在实际生产中常常将其误诊为小鹅瘟。  相似文献   

14.
小鹅瘟又称鹅细小病毒病、德西氏病,是由鹅细小病毒感染雏鹅所引起的急性或亚急性的败血性传染病。以急剧下痢或神经症状及病死率为特征,以肠道内发生渗出性肠炎为主要病变。小鹅瘟的易感动物是鹅。小鹅瘟的发生有明显的年龄关系。主要感染雏鹅,而20日龄以上的鹅就极少感染。小鹅瘟呈地方性流行性,且有显明显的周期性。  相似文献   

15.
鹅细小病毒病又称小鹅瘟,是雏鹅的一种急性亚急性败血症,主要感染4—30日龄雏鹅,该病病程短、传播快、死亡率高。具有一定的流行病学表现、临床症状、病理变化等,依此可对该病作出初步诊断。但对本病确诊还须采用病毒的分离与鉴定、免疫学、分子生物学等诊断技术。  相似文献   

16.
正春季是许多养殖户上鹅苗的时机。吉林省公主岭市周边有几个养殖场先后出现雏鹅大面积发病,且发病急,死亡率高。经诊断是小鹅瘟病,小鹅瘟是由小鹅瘟病毒引起的雏鹅急性败血性传染病,发病率和死亡率高,对养鹅业的生产和发展影响极大。经过现场查看,现将情况介绍如下。1流行病学小鹅瘟主要感染3周龄以内雏鹅,4~5周龄小鹅也有感染,40 d以后的中大鹅很少发病。日龄越小患鹅死亡越多,7日龄内雏鹅死亡率可  相似文献   

17.
鹅副粘病毒病的防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鹅副粘病毒是近年来新发生的一种烈性传染病,在我国各水禽养殖密集地区都有发生。该病由鹅副粘病毒引起,以腹泻、流鼻涕和神经症状为特征,各种年龄鹅都容易感染发生,养殖户往往都将其误认为是小鹅瘟。本病一年四季都可发生,不同品种、不同年龄的鹅都可发生。但以雏鹅发病率和死亡率最高,一般鹅发病率30%、死亡率10%,而雏鹅死亡率高达100%。病鹅的肌体、内脏、排泄物和分泌物都是传染源,可通过被污染的饲料、饮水、草地、用具和环境,经过健康鹅的呼吸道、消化道、皮肤或损伤的粘膜感染。污染的种蛋和炕坊是传染本病的重要环节,从疫区引进带毒的健康鹅,往往是发生本病的重要原因。  相似文献   

18.
鹅细小病毒感染,又称小鹅瘟,是由鹅细小病毒引起雏鹅和雏番鸭的一种急性或亚急性的败血性传染病。本病主要侵害4~20日龄的雏鹅,以传播快、高发病率与高病死率、严重下痢、渗出性肠炎、肠道内形成腊肠样栓子为特征。在自然条件下成年鹅常呈隐性感染,但经排泄物和卵可传播该病。该病是危害养鹅业的主要病毒性传染病。  相似文献   

19.
提高肉用种鹅受精率是提高出雏率,取得较好经济效益的关键。肉用种鹅产蛋少,一般年产蛋在30~80枚。为能当年出栏,又受出雏时间和饲养期限制,所以可利用的种蛋每只鹅只有30枚左右。只有提高种蛋受精率,才能提高出雏率。笔者在实践中采取如下措施,可提高种鹅受精率。  相似文献   

20.
1小鹅瘟小鹅瘟是由小鹅瘟病毒引起的以侵害25日龄以内雏鹅,且具有高度传染性和致死率的传染病。该病只感染鹅和鸭,对其他畜禽无致病性。发病时以4~20日龄的雏禽为主,发病的日龄越小则死亡率越高。7日龄内的雏鹅发病多呈急性,患病雏鹅见不到症状而突然死亡,死亡率高达95%-100%。7-14日龄的雏鹅易发病,病程一般为2天左右,表现为不采食,多饮水,行动迟缓无力,站立不稳而卧睡,腹泻,张口呼吸,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