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59 毫秒
1.
含茉莉酸甲酯的生物活性膜对蓝莓采后保鲜效果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蓝莓为试材,采用涂膜与生物防治结合的方法,以1.5%海藻酸钠+0.3%甘油为主要材料,无菌水为溶剂,分别加入109CFU/m L罗伦隐球酵母(Cryptococcus laurentii)和100μmol/L茉莉酸甲酯进行涂膜处理,研究蓝莓在0~2℃下贮藏28 d的保鲜效果。结果表明,采用1.5%海藻酸钠+0.3%甘油+109CFU/m L C.laurentii+100μmol/L茉莉酸甲酯复合涂膜液处理的蓝莓失重率和腐烂指数明显降低,糖、酸和花青素含量的变化减缓,果实可保持较高的硬度和弹性,丙二醛的产生受到抑制,而超氧化物歧化酶活性得到提高,使蓝莓果实能够保持良好的外观品质和较高含量的营养成分,保鲜效果最佳。  相似文献   

2.
采用浓度为10、20、40 g/L的焦亚硫酸钠溶液对红地球葡萄(Vitis vinifera L.)浸泡15 min,沥干后放入托盘,用0.1 mm厚的PE膜包装2层,在(5±0.5)℃温度条件下贮藏28 d,研究不同浓度的焦亚硫酸钠溶液处理对采后红地球葡萄品质与生理代谢的影响。结果表明:焦亚硫酸钠溶液浸泡处理能有效抑制红地球葡萄的失重和腐烂,降低果实多酚氧化酶(PPO)与过氧化物酶(POD)活性,减缓总酚和可溶性固形物含量下降的速率,抑制贮藏初期果实的呼吸强度,延长红地球葡萄的保鲜期。其中较高浓度的焦亚硫酸钠溶液处理(40 g/L)在贮藏后期会导致葡萄表皮轻微漂白,而20 g/L浓度处理可使红地球葡萄在(5±0.5)℃下贮藏21 d具有最佳保鲜效果。虽然各浓度焦亚硫酸钠溶液处理均会导致葡萄中总二氧化硫残留量上升,最大浓度处理的SO2残留量为0.63 mg/kg,但远远低于国家标准(50 mg/kg)和美国FDA标准规定的限量(10 mg/kg)。  相似文献   

3.
1-MCP对三峡库区丰水梨果实采后生理与品质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丹 《保鲜与加工》2016,16(1):27-30
以三峡库区生产的丰水梨为试材,采用保鲜纸+网套+纸箱的方式包装,研究0.5、1.0、1.5μL/L浓度的1-甲基环丙烯(1-MCP)处理对(0±0.5)℃贮藏过程中果实生理和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低温贮藏过程中,各浓度1-MCP处理均能明显延缓果实软化,抑制果实的乙烯释放和呼吸作用及多酚氧化酶活性,减少丙二醛含量,抑制可滴定酸和可溶性固形物含量的下降,有效保持果实的品质与风味。其中1.0μL/L浓度的1-MCP处理对三峡库区丰水梨保鲜效果最好,可作为三峡库区丰水梨贮藏保鲜的重要技术措施。  相似文献   

4.
1-MCP处理对绿宝石梨保鲜效果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了常温(20℃)与冷藏(0℃)条件下不同浓度1-MCP处理对绿宝石梨采后贮藏品质及保鲜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绿宝石梨属非呼吸跃变型果实,1-MCP处理降低了果实乙烯释放量和呼吸强度,能较好地保持果实硬度,但对果实可溶性固形物与可滴定酸含量无影响。1-MCP处理对绿宝石梨果柄保鲜效果显著,1.0μL·L^-1 1-MCP处理加重了果实真菌病害的发生,对照果实冷藏120天后货架7天后出现轻微的果皮黑点病。  相似文献   

5.
在不同温度条件下,研究了不同浓度1-MCP处理对圆黄梨、黄金梨和丰水梨保鲜效果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3个梨品种在-1.5℃条件下贮藏易发生冷害,1.0mL/L1-MCP处理果实冷害率较高;0.5mL/L1-MCP处理能明显地降低0℃和1.5℃条件下果实的果心褐变指数和果实腐烂率,贮藏期可达120天以上;不同浓度1-MCP处理对5℃条件下果实作用效果较明显,但只能应用于短期贮藏(60天左右)。  相似文献   

6.
不同浓度1-MCP对早酥梨果实常温贮藏品质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以早酥梨为试材,研究常温(20℃),相对湿度80%~90%贮藏条件下不同浓度(0.5、1.0、1.5μL/L)的1-MCP对早酥梨果实贮藏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1-MCP处理能够较好地抑制果实叶绿素含量的降低与黄化指数的升高,延缓早酥梨果实的黄化、软化过程,并保持果实较高的可溶性固形物和可滴定酸含量。其中,1.5μL/L浓度的1-MCP对早酥梨果实的黄化控制效果最好,且能较好地保持果实品质,是早酥梨果实的适宜处理浓度。  相似文献   

7.
以德龙808红肉火龙果为试材,研究7种植物精油对采后火龙果常温贮藏的保鲜效果,筛选出具有防腐作用的植物精油。结果表明,常温贮藏8 d后,香芹酚(15μL/L、25μL/L)、丁香花蕾油(10μL/L、15μL/L)和丁香叶油(20μL/L)对采后火龙果具有一定的防腐作用;其中,香芹酚精油效果最显著。同时,通过分析火龙果的蛋白质、可溶性糖、VC和甜菜素含量发现,25μL/L香芹酚处理能够使火龙果采后贮藏保持较高的果实品质。综上所述,香芹酚精油在火龙果绿色保鲜剂开发中具有较大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8.
以金红苹果为试材,在常温(20±1)℃条件下贮藏,研究不同浓度1-MCP(0.5、1.0、1.5μL/L)熏蒸处理对金红苹果生理及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在贮藏期内,与对照组(未熏蒸处理)相比,经1-MCP处理后,果实的乙烯释放速率和呼吸强度均明显降低,并推迟了乙烯高峰的出现,增强了过氧化物酶(POD)活性,延缓了衰老;降低了多酚氧化酶(PPO)活性,抑制了果肉褐变;保持了果肉较高的硬度,减缓了可滴定酸(TA)含量和可溶性固形物(TSS)含量的下降。在不同浓度的1-MCP处理中,以1.0μL/L1-MCP处理的果实贮藏效果最好,具有较高的好果率,肉质坚硬,果实酸甜适口,果皮色泽红青鲜艳。  相似文献   

9.
以乍娜葡萄为试材,研究0.5μL/L和1.0μL/L两种浓度的1-MCP处理对葡萄采后常温(25±0.5)℃货架期的主要品质及相关生理指标的作用效果。结果表明:两种浓度的1-MCP处理均能在不同程度上降低常温贮藏条件下葡萄果实的腐烂率、脱粒率、果梗褐变指数和果穗失重率,延缓葡萄果实可溶性固形物和VC含量的下降,抑制货架后期可滴定酸含量的增加,提高果实货架期的品质。其中以1μL/L浓度1-MCP处理的作用效果为好。  相似文献   

10.
1-MCP处理对乍娜葡萄常温货架期保鲜效果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乍娜葡萄为试材,研究0.5μL/L和1.0μL/L两种浓度的1-MCP处理对葡萄采后常温(25±0.5)℃货架期的主要品质及相关生理指标的作用效果。结果表明:两种浓度的1-MCP处理均能在不同程度上降低常温贮藏条件下葡萄果实的腐烂率、脱粒率、果梗褐变指数和果穗失重率,延缓葡萄果实可溶性固形物和VC含量的下降,抑制货架后期可滴定酸含量的增加,提高果实货架期的品质。其中以1μL/L浓度1-MCP处理的作用效果为好。  相似文献   

11.
4个南瓜栽培种的光合特性比较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本研究以中国南瓜(太久秀丽)、印度南瓜(永安2号、巨型南瓜、036号、美国迷你南瓜)、美洲南瓜(晶莹1号)、黑籽南瓜(云南黑籽南瓜)为材料,在生长旺期(开花坐果初期),分别对生长在露地和日光温室中的南瓜用CB-011 光量子自动监控系统对其光合效率变化情况进行检测,同时用用光量子仪进行光量子校核。结果表明:4种南瓜的净光合速率Pn日变化大体都呈现双曲线型,只是峰值出现的早晚,峰值大小有差异;最高峰出现在下午的15:30左右,次高峰出现在9-11:30,美洲南瓜(晶莹1号)第一峰值出现的最早;蒸腾速率E日变化也基本呈现双曲线型,不同栽培种之间有一定的差别,其中中国南瓜(太久秀丽)水分效率最高,黑籽南瓜最低。  相似文献   

12.
Plants are often subjected to periods of water stress. There are little data examining the effect of water stress on the forage species Plantago lanceolata and Cichorium intybus. In two pot experiments with P. lanceolata and C. intybus, morphological responses under optimum, dry, and very‐dry water treatments with weekly, fortnightly and 3‐weekly defoliation intervals and physiological responses under optimum and very‐dry water treatments were measured. A third experiment compared the rooting depths of P. lanceolata and C. intybus under field conditions. These findings suggest that both P. lanceolata and C. intybus can survive and continue to grow under water stress conditions with the main differences between the two species being attributable to morphological characteristics (root mass, taproot diameter and shoot mass fraction) rather than differences at a physiological level. Overall, the results suggest plantain may be more productive under moderate drought due to its greater shoot mass fraction, whereas chicory may be more productive and persistent under severe drought due to its greater root mass, taproot diameter and root depth under field conditions.  相似文献   

13.
棉花遗传转化和植株再生的研究   总被引:15,自引:1,他引:15  
利用农杆菌(GUS基因(β-葡萄糖苷酸酶基因)为标记基因,NPTⅡ为选择基因)用共培法对棉花下胚轴切段直接转化,在0.1mg/L2,4-D和0.1mg/LKT的MS的培养基上共培48h,转移到加头孢霉素500mg/L和50~100mg/L卡那霉素的上述培养基中诱导和筛选抗性愈伤组织,70~80天计算愈伤组织的诱导频率,并有组织化学定位法检测GUS基因的表达,统计转化频率,结果表明:平均出愈率为40  相似文献   

14.
为提高农林废弃物的再利用率,减少农作物栽培对施肥的依赖,以农林废弃物堆肥发酵基质为栽培基质,通过采用田间对比试验的方法,对冬小麦生长进行肥效对比试验。结果表明:与普通小麦肥以及化肥相比,有机复合栽培基质对小麦增长促进作用显著,小麦平均穗长比不施肥增长8.90%,比施化肥增长5.85%,比单施普通小麦肥增长5.49%;小麦平均穗数比不施肥增长40.79%,比施化肥增长17.11%,比单施普通小麦肥增长2.63%;小麦平均单产量比不施肥增长34.78%,比施化肥增长7.89%,比单施普通小麦肥增长2.01%。该研究可为农林废弃物在作物栽培方面的合理利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5.
郑单958与先玉335黄淮海北部物候期特点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研究目的】为了实时掌握夏玉米在黄淮海北部生长发育进程,综合评价环境因素对玉米生长发育的影响,调查分析了郑单958与先玉335在北纬37°53′、东经115°42′的物候期特征。夏播玉米郑单958与先玉335播种后6d出苗,生育期间为111d,灌浆期持续66d,叶片展开速率和灌浆速率随温度升高而加速,收获前6d(10月5-11日期间),郑单958与先玉335产量贡献率分别达6.61%和4.20%。【结论】分析结果认为,黄淮海区域属于一年两熟种植模式,黄淮海北部夏玉米一般不能达到完熟收获。选用中早熟品种,及早抢播、适时晚收,保证玉米充足的有效积温和授粉后充足的灌浆时间可以显著提高玉米产量。  相似文献   

16.
南方红豆杉嫩枝扦插技术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为了探索南方红豆杉嫩枝扦插的最优条件,解决南方红豆杉的繁殖难题,本研究拟通过激素、消毒时间、激素处理时间、插穗年龄和扦插基质等5个因素对南方红豆杉扦插愈伤率、生根率、根长和根数的影响,研究南方红豆杉的扦插技术。结果表明,激素、插穗年龄和扦插基质对红豆杉的扦插影响较显著,消毒时间和激素处理时间对扦插生根的影响不显著。南方红豆杉最优扦插组合为:A2B1C1D2E1,IBA 1000 mg/L+高锰酸钾消毒30 s+激素浸泡30 s+成年树插穗+泥炭:珍珠岩体积比为1:1基质。  相似文献   

17.
不同基因型不同播期玉米单倍体自然加倍效果的研究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摘要:本文研究了不同基因型不同播期玉米单倍体的自然加倍效果。结果表明:不同基因型单倍体自然散粉率差异很大;单倍体的自然散粉率为6.56%~65.33%;夏播自然散粉率比春播高3.77%,自交结实率为6.23%~9.39%,单倍体自交结实率夏播比春播高2.37%;夏播有利于单倍体自然散粉及自交结实。  相似文献   

18.
臭氧溶解特性及对哈密瓜中农药残留降解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探讨臭氧水处理对农残降解的影响,研究了臭氧水的溶解特性以及臭氧水在不同浓度、不同处理时间、不同pH和不同处理方式对哈密瓜中4种农残(马拉硫磷、毒死蜱、高效氯氰菊酯和百菌清)降解的效果。结果表明:臭氧的溶解度随吸收液体积增大、pH的升高而下降,pH 4时的溶解度最高为10.15 mg/L;哈密瓜中4种农残的降解率随着臭氧浓度的增加、浸泡时间的延长均有不同程度的提高;动态臭氧水处理的降解率显著高于静态处理(P<0.05);pH 10的臭氧水动态处理30 min效果最佳,马拉硫磷、毒死蜱、高效氯氰菊酯、百菌清4种农药的降解率分别是90.87%、85.62%、78.31%和85.26%。  相似文献   

19.
种植密度对玉米籽粒灌浆及脱水特性的影响   总被引:11,自引:4,他引:11  
为了研究种植密度对玉米籽粒灌浆、脱水特性及产量的影响,探寻玉米收获时籽粒含水量与籽粒灌浆速率和脱水速率的相关性,建立玉米高产、高品质及合理密植栽培模式。以‘绿单2号’、‘绥玉10号’、‘鑫鑫1号’、‘德美亚3号’、‘吉单27’、‘嫩单11’为试验材料,采取裂区设计,种植密度为主区(种植密度设6.0万株/hm2、7.5万株/hm2、9.0万株/hm2、10.5万株/hm2 4个水平),玉米品种为副区,测定授粉后不同时期各玉米品种籽粒灌浆速率、脱水速率、籽粒含水量、产量及产量相关性状,研究种植密度对不同玉米品种籽粒灌浆及脱水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德美亚3号’10.5万株/hm2种植密度下,授粉后55天灌浆即停止,其他玉米品种授粉后56~60天、61~65天籽粒灌浆速率差异不明显,并趋于0;授粉后41~65天,‘绿单2号’7.5万株/hm2处理籽粒含水量低于其他密度处理(P<0.05),65天籽粒含水量最低,为41.34%;‘德美亚3号’7.5万株/hm2种植密度籽粒脱水速率表现单峰曲线趋势,峰值出现在授粉后51~55天,为3.90%/d;6个玉米品种10.5万株/hm2处理产量均低于其各自玉米品种其他密度处理,说明三江平原地区10.5万株/hm2密度不适于该6个玉米品种。综合籽粒灌浆、脱水特性及产量性状,‘鑫鑫1号’、‘绥玉10号’最适密度为6.0万株/hm2,‘绿单2号’、‘德美亚3号’、‘吉单27’最适密度为7.5万株/hm2;‘嫩单11’对密度处理不敏感。  相似文献   

20.
7株羊肚菌菌丝的生物学特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羊肚菌是著名的野生食用菌,味道鲜美,营养丰富,为了开发利用这一宝贵的自然资源,采用组织分离法,分离出七株羊肚菌菌丝并对其生物学特性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七株羊肚菌菌丝体在12℃-30℃均能生长,适宜温度范围为20℃-30℃,其中25℃是各菌菌丝体生长的最佳温度;菌丝体在pH值范围为6.0-8.0均可生长,其中01、05和07号菌的最适pH值均为7.0,02、03号菌的最适pH值均为8.0,04和06号菌的最适pH值分别为6.0和6.5;七株羊肚菌能利用多种碳源和氮源,其中02、03、04、05以及06号菌的菌丝生长最适碳源分别为葡萄糖、淀粉、葡萄糖、蔗糖和淀粉;01、04、05、06号菌的菌丝生长最适氮源均为蛋白胨,02和03号菌的菌丝生长最适氮源均为尿素,07号菌的菌丝生长最适氮源为蛋白胨和硝酸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