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蛋鸭产蛋期禽流感免疫时添加抗应激药物的效果试验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据大多数养蛋鸭户反映,蛋鸭产蛋期间,特别是产蛋高峰期禽流感免疫后的减蛋应激较为严重。有人曾作试验,免疫后5d内,蛋鸭采食量大减,产蛋率可急减30%以上。经30d统计对比结果,免疫试验组比非免疫对照组产蛋率平均降低12.7%,损失较严重。  相似文献   

2.
为了观察不同产龄蛋鸭注射禽流感疫苗后的产蛋恢复能力,对2、4、6、8、10、12个月产龄的蛋鸭注射疫苗进行产蛋重量的观察.发现产龄在6个月以下的鸭群产蛋能力得到了很好的恢复,而8个月以上的鸭群则不能恢复到高峰期.产蛋期间禽流感疫苗最迟注射时间不应迟于6个月产龄.  相似文献   

3.
根据养殖户反映,产蛋期蛋鸭注射禽流感疫苗后应激反应较大,造成短时间的拒食、委顿,并在一定时间内造成产蛋率下降,经济损失较大。多数养殖户在蛋鸭开产期不愿注射禽流感疫苗,给免疫工作带来一定的难度,也容易产生免疫空档。为了在产蛋期注射禽流感灭活疫苗,尽可能减少免疫应激  相似文献   

4.
1鸭流感鸭感染H5亚型流感后食欲减退或废绝,高热,排白色或黄绿色水样稀粪,精神沉郁,后期常出现神经症状,病种鸭产蛋量迅速下降。鸭感染H9亚型流感后免疫器官和生殖器官发育受阻,出现免疫抑制,患病商品鸭易发浆膜炎和大肠杆菌病,患病种鸭和蛋鸭产蛋受影响。鸭H5亚型流感的病变为心肌条纹状坏死、胰腺有坏死灶、肠黏膜出血等。感染禽流感H9亚型蛋鸭病变为卵巢出血、卵巢坏死,并产大量畸形蛋。预防:建议免疫国家供应的禽流感H5RE-4-5疫苗和禽流感H9疫苗,最好在肉鸭6~9日  相似文献   

5.
<正>有报道称,使用电解多维对蛋鸭在产蛋高峰期注射禽流感疫苗有一定的保护作用,差异极显著。特建立以下试验,研究电解多维对蛋鸡注射禽流感疫苗后产蛋率的影响。1材料与方法  相似文献   

6.
为了明确持续低产蛋率开产蛋鸭群的主要病毒病感染情况,应用已建立的间接ELISA方法和血凝抑制试验对2013年1月至2015年10月采自福建、广东、广西、江西、浙江、江苏和安徽等7省(区)免疫过H5亚型和H9亚型禽流感灭活疫苗但未免疫禽1型副黏病毒病疫苗和禽坦布苏病毒病疫苗,表现为持续低产蛋率的29个开产蛋鸭群的4 737份血清样品进行抗体检测,同时采集蛋鸭卵巢组织进行RT-PCR检测。结果显示,29个开产蛋鸭群中,H5亚型禽流感、H9亚型禽流感、禽1型副黏病毒病和禽坦布苏病毒病抗体的群阳性率分别为100.0%,100.0%,10.3%和100.0%,群内阳性率分别为79.4%~100.0%,82.5%~100.0%,0.0%~13.1%和33.7%~100.0%;蛋鸭卵巢组织中H5亚型禽流感病毒、H9亚型禽流感病毒、禽1型副黏病毒和禽坦布苏病毒的阳性率依次为13.8%(4/29),0.0%(0/0),3.5%(1/29)和86.2%(25/29)。上述结果表明,我国以上7省(区)表现持续低产蛋率的开产蛋鸭群存在禽坦布苏病毒的严重感染,应引起养鸭生产者的高度重视。  相似文献   

7.
通过两种禽流感疫苗对蛋鸭接种后,每天观察记录各组的产蛋数、蛋重、软破蛋数,结果表明,禽流感疫苗接种后,对蛋鸭产蛋率的影响无明显差异,但疫苗接种过程中的机械应激反应使蛋鸭有1次降蛋过程。  相似文献   

8.
禽流感(AI)和新城疫(ND)是目前影响我国养鸡业发展的主要疫病,在实际生产中主要通过免疫来预防其发生.但在经过正常的免疫程序后,蛋鸡开产后和产蛋高峰期经常会出现新城疫和禽流感的抗体水平同时下降的现象.针对这种情况,养殖户往往同时应用两种疫苗免疫,但免疫效果不尽相同.为此,本试验通过观察对比新城疫疫苗、禽流感疫苗同时免疫和单独免疫的抗体水平变化,揭示两种疫苗同时免疫时是否存在相互抑制或促进的作用,为蛋鸡免疫计划的制定提供参考,进而为减少养殖户的经济损失作出贡献.  相似文献   

9.
用H5亚型禽流感疫苗对58个养鸭场的150~450日龄产蛋鸭进行2次免疫后,21~180 d随机抽取有效血清674份进行HI抗体水平监测,分析其免疫效价。结果表明:处于产蛋高峰期的300日龄组蛋鸭免疫效果最佳,抗体有效率达到100%,抗体效价达到8.7 log2,除与250日龄组无显著差异(P>0.05)外,与其他各组比较差异显著(P<0.05);蛋鸭在免疫后21~120 d内均能维持较高的HI抗体效价,并在61~90 d进入高峰期,此期抗体合格率达97.9%,抗体效价为7.7 log2,与免疫后121~150 d及151~180 d比较差异极显著(P<0.01);同时,经与鸡的免疫效果相比,蛋鸭免疫后所产生的HI抗体效价显著高于鸡(P<0.05)。  相似文献   

10.
鸭黄病毒油乳剂灭活疫苗研制及免疫效果测定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对5株鸭黄病毒致病性试验和全基因组的生物信息学分析,从中筛选出对开产蛋鸭致病力较强和鸭胚传代稳定的WR株作为种毒株。按照研制灭活疫苗的常规方法制备了鸭黄病毒油乳剂灭活疫苗,菌检合格后经腿部免疫注射7日龄健康雏鸭(1mL/羽)和抗体阴性的健康开产麻鸭(3mL/只)进行疫苗安全性试验,表明所研制的油乳剂灭活疫苗安全、无毒副作用。以3组抗体阴性的健康开产麻鸭分别经胸部1次单剂量免疫接种疫苗不同批次的鸭黄病毒油乳剂灭活疫苗(1mL/只),免疫后21天经另侧胸部肌注WR株鸭黄病毒1mL/只,攻毒后每天观察蛋鸭产蛋等情况,连续观察14天。结果3个免疫实验组蛋鸭和空白对照组蛋鸭平均产蛋率下降均无差异,且观察期内均未见发病、死亡,观察期满捕杀后均无肉眼可见病变。而未免疫攻毒组蛋鸭减蛋明显,4天内平均产蛋率下降为40.85%,比疫苗免疫组平均产蛋率低39.15%;第5天产蛋率为6.7%,比疫苗免疫组平均产蛋率低82.2%;第6天起停产。以上结果表明,所研制的鸭黄病毒油乳剂灭活疫苗安全性好,对鸭黄病毒强毒具有良好的免疫保护效果。  相似文献   

11.
水禽禽流感灭活疫苗免疫程序初探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疫苗免疫是预防禽流感的主要手段.在种水禽生产中,需要制定一个较为合理的免疫程序,以确保种禽体内维持较高免疫抗体水平,又能避开产蛋高峰,且不影响种禽生产性能的充分发挥,为此进行以下试验.  相似文献   

12.
禽流感疫苗的不同使用方法对安全性的影响试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禽流感免疫是禽流感疫病防治工作的重要措施和有效途径.目前我国推广使用的禽流感疫苗均为灭活油剂苗,鸡、鸭、鹅等家禽使用后免疫反应较大,影响了规模养禽场户的免疫积极性.为提高禽流感疫苗使用的安全性,我们于2004年7月按照预定的免疫程序对常山县某种鸡场进行了禽流感、减蛋综合征等疫苗的免疫效果试验,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3.
几年来,虽然我县浙东白鹅禽流感防制工作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是在疫苗选择及免疫方法上还存在着不同的看法。有的认为,浙东白鹅是草食水禽,必须选用水禽专用禽流感疫苗,才能达到理想的免疫效果;有的且认为,不同的禽流感疫苗对浙东白鹅的免疫效果影响不大(只要是农业部指定生产企业生产的疫苗),对免疫效果影响的应为免疫方法(程序)。对此,我们针对上述两种看法,进行不同禽流感H5疫苗及不同免疫方法对浙东白鹅免疫效果影响的试验,  相似文献   

14.
2021年在产蛋种鸭上共分离到3株鸭肝炎病毒,1株分离自临邑农户父母代产蛋鸭(1型和3型混合毒),另2株分别分离自益客集团肥城3场和肥城1场。本试验拟通过鸭肝炎病毒疫苗免疫攻毒,以期验证鸭肝炎病毒是否会引起产蛋鸭产蛋下降和不同免疫方式能否提供免疫保护。经过实验证明,分离产蛋鸭的鸭肝炎1型野毒株可造成产蛋高峰鸭群产蛋下降,并引发种鸭自然换羽;活苗加油苗的免疫方式可提供较好的免疫效果。  相似文献   

15.
动物园鹦鹉科鸟类H5 N1禽流感疫苗免疫后效果监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多年来动物园虽然严格按照国家强制要求对园内饲养的野生鸟类进行禽流感疫苗的免疫接种工作,但是对于接种后各种鸟类免疫效果的问题仍未有研究。本次研究主要目的为探究圈养鸟类免疫商品化禽流感疫苗后的免疫效果如何,以及各个物种对疫苗的免疫应答水平是否相同。实验中选取动物园几种圈养小型鹦鹉科鸟类为实验对象,对其进行禽流感H5N1亚型疫苗免疫接种后,利用血凝(HA)及血凝抑制(HI)实验监测禽流感抗体水平变化规律,评估免疫效果。从初步的实验结果发现,鹦鹉科鸟类仅接种一次商品化禽流感疫苗,其免疫应答水平普遍偏低,免疫效果不理想。根据实验结果,尝试性地以虎皮鹦鹉为实验对象,尝试调整免疫程序后再次进行禽流感疫苗的免疫接种,通过多次尝试找出较好的免疫程序,使得虎皮鹦鹉的禽流感疫苗免疫效果得到改善,为今后制定出适合其他种类野生鸟类的禽流感免疫程序提供了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6.
为了解禽流感疫苗的免疫效果,笔者选用2种不同类型的禽流感疫苗,对其免疫后HI抗体水平进行测定,以了解抗体的产生情况,为以后更有效地做好禽流感的预防免疫工作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7.
1)种鸭、蛋鸭免疫。雏鸭14~21日龄时使用H5N1亚型禽流感灭活疫苗初免,间隔3~4周再用H5N1亚型禽流感灭活疫苗加强免疫1次。以后根据免疫抗体检测结果,每隔4~6个月用H5N1亚型禽流感灭活疫苗免疫1次(避开产蛋高峰期)。2)农村散养禽免疫。在集中免疫时对7日龄以上的鸭用H5N1亚型禽流感灭活疫苗全面免疫,此外每月应定期对新增家禽补免。  相似文献   

18.
为了解泰安及周边地区肉鸭禽流感的免疫状况,为该地区鸭禽流感的有效防控提供正确的理论依据,对山东泰安及周边地区45个养鸭场高致病性禽流感免疫情况进行了调查,并采集720份血清进行了H5禽流感血清学检测,结果表明:种鸭及大多数商品蛋鸭群禽流感的免疫状况较好,但针对变异毒株的抗体水平较低;少数商品蛋鸭群及绝大多数商品肉鸭群未进行禽流感免疫,商品蛋鸭及中后期肉鸭群抗体水平几乎为零,故均为易感鸭群,若遇禽流感疫情会存在一定的发病风险,应加强禽流感疫苗免疫。  相似文献   

19.
禽流感对养禽业的危害十分严重,疫苗免疫是目前预防和控制禽流感发生的最有效途径,免疫后抗体水平的高低直接关系到实际的免疫效果,现主要借助于抗体监测来了解或考核免疫效果。因而,免疫抗体监测的准确性、有效性、可靠性、代表性等对禽流感防控工作起着非常关键的作用。笔者根据自身的工作经验认为以下几个问题在禽流感免疫监测中值得注意。  相似文献   

20.
通过疫苗免疫仍然是防控禽流感的主要手段,但免疫的实际效果如何,受多种因素的影响,我们只有通过对免疫抗体水平的检测才能予以分析与判断。为了及时了解禽流感的免疫效果,准确把握禽流感流行病学动态,近年来,我市在大面积地开展禽流感强制免疫工作的基础上,通过各种方式对不同的养禽场抽取血清进行实验室抗体水平的检测,旨在更加有效地指导禽流感的免疫工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