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43 毫秒
1.
对云南省5个产区的普洱茶生茶和熟茶中茶氨酸的分析结果表明,15个普洱熟茶样品中茶氨酸含量在20-104mg/100g范围内,15个普洱生茶的茶氯酸含量在628~2131mg/100g范围内;普洱生茶氨基酸含量远远高于普洱熟茶,更接近绿茶类。  相似文献   

2.
茉莉凌云白毫茶利用全国茶树良种——凌云白毫茶天然优良品质特性,根据茶叶吸香原理,在传统窨制工艺基础上进行优化创新。其工艺特点是适温干燥,最大限度地提高茉莉芳香物利用率,提高品质,降低成本。成品茶品质达到外形美观,内质香气浓郁、鲜灵、持久。该茶曾获1989年度农业部名优茶称号  相似文献   

3.
茶叶有效成分复合分离提取技术研究   总被引:22,自引:1,他引:22  
以中、低档绿茶为原料,研究了茶多酚、咖啡碱和茶多糖的复合提取技术,探讨了微波对绿茶茶多酚类物质浸出特性的影响,建立了从同一茶叶原料中同时获得茶多酚、茶多糖、咖啡碱3种产品的工艺。研究结果表明:1)以水为介质,微波处理绿茶有利于茶叶有效成分的浸出,平均粒径0.246mm的绿茶用料液比(W/V)1∶20,时间3min,微波浸提2次,再50℃水浴浸提10min,1次,茶多酚浸提率达90.73%,高于乙醇水浸提。2)Al3+沉淀茶多酚的最佳pH范围为5.3~5.7;确定茶多酚——铝盐的最佳转溶条件为:茶多酚——铝盐沉淀用pH1.5的酸溶液,以料酸比1∶2(V/V)于60℃水浴中转溶15min,1次,茶多酚的转溶率达79.09%。3)萃取法结合升华法制备咖啡碱,较直接升华法得率高;确定咖啡碱最佳萃取条件为:供试液中NaCl浓度0.2%,二倍量的乙酸乙酯萃取3次,咖啡碱萃取率达95.14%。4)以水为介质,茶末经微波联合水浴浸提,溶剂法和沉淀法分离,能制备得率为11.8%的茶多酚、1.5%的茶多糖和1.2%的咖啡碱,效果明显优于单一溶剂法和沉淀法  相似文献   

4.
茶叶流通过程中,净含量是检验指标之一,且使用直接称重法为主。为考察普洱茶饼质量在储存过程中的变化规律,以昆明市为存储地,观察普洱七子饼茶饼质量(饼重)的变化规律,以期为普洱茶的生产、储存及贸易检验提供理论依据。随机选取同一批普洱茶生饼与熟饼各10饼,自然条件存储,每天称量饼重并记录当时的温湿度。存储12个月后,数据分析统计结果表明:(1)存储过程中,普洱茶饼重有变化,且波动范围可导致净含量项不合格;(2)普洱茶饼重与湿度呈正相关,与温度呈负相关。回归方程相关系数分别为:熟饼0.978,生饼0.916,熟饼大于生饼;(3)月平均饼重极值(最大值与最小值)生饼均晚于熟饼一个月出现。  相似文献   

5.
便携式茶鲜叶品质光谱检测装置研制   总被引:4,自引:4,他引:0  
品质监测对茶鲜叶适时采摘和茶叶加工品控具有重要意义。该研究基于可见/近红外光谱技术,研发了便携式茶鲜叶品质无损检测装置。该装置分为主机和手柄2部分,主机大小约240 mm×250 mm×240 mm,包括光谱仪、光源、可充电锂电池、稳压板和散热风扇;手柄大小约130 mm×100 mm×30 mm,包括光纤探头、金属灯杯、白参考板和外触发按钮。基于该设备,采集了茶鲜叶500~900 nm范围内可见/近红外漫反射光谱,对比了归一化(Normalize,NOR)、一阶导数(First Derivative,FD)、标准正态变量变换(Standard Normal Variable Transformation,SNV)和概率商归一化(Probabilistic Quotient Normalization,PQNOR)等不同光谱预处理方法对茶叶光谱的处理结果,建立了茶鲜叶干物质含量、水浸出物含量、茶多酚含量的偏最小二乘定量预测模型。结果表明,PQNOR预处理后建立的偏最小二乘预测模型精度最好,干物质、水浸出物和茶多酚含量预测模型在验证集的相关系数分别为0.905、0.896和0.747,均方根误差分别为0.856%、0.559%和0.549%。在茶园对装置的精度进行了现场测试,单片茶鲜叶检测时间约为1 s,干物质、水浸出物和茶多酚含量预测值与测量值的均方根误差分别为0.903%、0.634%和0.551%。该装置可以实现茶鲜叶光谱原位采集和干物质含量、水浸出物、茶多酚的定量分析,对及时掌握茶树生长情况、辅助决策采茶方案和保障茶叶品质具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6.
7.
茶园高产栽培数学模型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利用系统工程学原理和方法,对临沂市茶园的不同铺草厚度以及N、P1K和有机肥不同施用量的栽培试验进行了研究分析,对茶叶产量和投资效益两个目标函数分别建立了五因素农艺措施的数学模型,通过对数学模型的解格和模拟杂优,分析了各因素对产量影响程度的大小,找出了最佳组合方案,为北方茶园的高产栽培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8.
夏秋季节气温高、日照强,茶树体内碳代谢水平相对较高,氮代谢水平相对较低,从而造成夏秋茶多酚类物质含量较高,氨基酸含量偏低,制成的绿茶苦涩味重,口感差,清香缺乏,品质远远不及春茶,因而使得一些茶厂对夏秋茶少采甚至不采,造成了茶园经济效益降低,茶叶总产量减少。文章就茶园栽培管理技术方面如何提高夏秋茶利用率及品质作一定的总结,以期对提高夏秋茶品质有所帮助。  相似文献   

9.
浅析闽东茶果园水土流失成因及其控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相似文献   

10.
为探究雅安藏茶茶多糖对~(60)Co-γ射线辐射损伤小鼠抗辐射作用的影响,从雅安藏茶中提取茶多糖,用不同浓度(50、100、200 mg·kg-1·d-1)的茶多糖连续15 d灌胃小鼠,在第6天采用5Gy的~(60)Co-γ射线一次性全身辐照各组小鼠,灌胃第16天测定各组小鼠外周血细胞、肝脏组织总抗氧化能力(T-AOC)、总超强氧化物歧化酶(T-SOD)活性和总蛋白(TP)含量等指标。结果表明,与单纯辐照组相比,雅安藏茶茶多糖能显著提高辐照损伤小鼠的外周血细胞数量,极显著提高肝脏组织T-AOC、T-SOD活性和股骨骨髓DNA含量,极显著降低肝脏MDA含量,缓解了免疫器官胸腺的萎缩;且随着茶多糖浓度的增加,其抗辐射作用效果增强。综上,雅安藏茶茶多糖对~(60)Co-γ射线辐照损伤小鼠抗氧化功能和造血功能具有较强的防护作用,且具有一定的剂量效应。本研究结果为进一步深入探究茶多糖防辐射作用机理提供了新参考,也为雅安藏茶辐照保健功效研究提供了一定的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1.
茶叶在种植、生产、加工及消费环节中会产生大量的茶剩余物,茶生物质呈中空多孔隙结构,富含纤维素、木质素、半纤维素及茶多酚、茶多糖等多种活性成分,在农牧业、医疗健康、食品、环境治理及复合板材领域具有广泛应用前景,尤其是茶生物质/高分子复合材料的研究与应用得到快速和广泛发展。该文首先概述了茶生物质资源特点及其化学组成,然后综述了茶生物质填充不同高分子复合材料的研究进展,并介绍了茶生物质填充高分子复合材料在刨花板、仿木材料、吸声材料、制浆造纸、环境治理及功能食品中的应用研究现状。并指出今后须加强:1)茶生物质中多种组分的综合化、集成化利用研究;2)茶生物质木塑复合材料在阻燃、电学、热学及抗菌除臭等性能研究;3)茶生物质填充高分子复合材料在旅游、养生、装修等领域的应用基础研究;4)茶生物质生化成分变化对茶食品口味、外观及保健功能的影响机制研究。  相似文献   

12.
分析国胜茶产业的发展现状、优势和存在问题,提出进一步促进国胜茶产业化发展的四点建议。  相似文献   

13.
根据白鸡冠茶品种特性,选择半山腰红壤地开垦茶园,采用适当密植,及时打顶,辅以充足的水肥营养,使其早日形成采蓬面,提前进入生产周期,并采用农业防治、生物防治、化学防治3种办法相结合进行病虫害综合防治,及时、适时分批采摘茶叶,做到既可以缩短茶园投资周期,又可早日收回投资,创出品牌.  相似文献   

14.
通过盆栽实验,从动态角度研究了在不同培养期内,Pb、Cu、Cd和Cr4种重金属在茶树中的累积规律。结果表明,茶树不同部位对4种重金属的累积量存在很大差异,重金属的分布顺序为根〉茎〉叶;4种重金属大部分被茶树根系固定,在其体内的迁移性较低,在茶叶中积累的顺序为:Cr〉Cu〉Cd〉Pb。茶叶中重金属累积量和重金属添加量、培养时间都存在显著的正相关关系。4种重金属元素中,Cr的累积速率常数最大,Cd最小。茶树对重金属的吸收与土壤pH值和土壤有效态重金属含量显著相关。本研究可为人们科学认识茶叶中重金属的残留问题、健康风险及其污染控制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5.
日本茶树种植导致的环境问题及施用氨晴钙的控制效果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K. OH  T. KATO  LI Zhong-Pei  LI Fa-Yun 《土壤圈》2006,16(6):770-777
A field experiment, involving lime N (calcium cyanamide, CaCN2) fertilization as a control measure, was conducted to study environmental problems induced by long-term heavy N application in Japanese tea fields. Long-term tea cultivation caused serious soil acidification. Seventy-seven percent of the 70 tea fields investigated had soil pH values below 4.0, and 9% below 3.0, with the lowest value of 2.7. Moreover, excess N application in tea fields put a threat to plant growth, induced serious nitrate contamination to local water, and caused high nitrous oxide loss. Compared with the conventional high N application treatment (1 100 kg N ha^-1) without lime N, the low N application (400 kg N ha^-1) with calcium cyanamide effectively stopped soil acidification as well as achieved the same or slightly higher levels in tea yield and in total N and amino acid contents of tea shoots. The application of calcium cyanamide could be a suitable fertilization for the prevention of environmental problems in tea cultivation.  相似文献   

16.
云阳县农林茶复合经营效益分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本文在对云阳县部分茶场进行深入调查的基础上,分析了实行农林茶复合经营为贫困山区带来的生态、经济和社会效益。  相似文献   

17.
福建省铁观音茶园土壤镁素状况研究   总被引:14,自引:2,他引:12  
调查了福建省安溪县、华安县和永春县等铁观音茶主产区的150个茶园表土和相应的茶叶镁素含量状况,探讨了铁观音茶园土壤镁素供应能力及其与土壤条件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供试铁观音茶园土壤全镁含量平均值为1.77 g/kg;其中以变质岩类发育的土壤全镁最高,而花岗岩类发育的土壤全镁最低。土壤全镁含量与有机质含量和0.02~0.002 mm粉砂粒含量呈显著正相关,与2~0.02 mm颗粒含量呈极显著负相关。土壤交换性镁含量平均值仅为9.63 mg/kg,土壤普遍缺镁。交换性镁含与pH、有机质含量和土壤全镁呈之间显著正相关,土壤镁有效度与0.002 mm 颗粒含量之间呈显著负相关。茶叶镁含量平均值为1.78 g/kg,与交换性镁含量呈极显著正相关。  相似文献   

18.
谢宇 《南方农业》2010,4(2):54-56
中国是山茶属红山茶组植物的分布中心,具有丰富的种质资源。该组植物作为著名观赏花卉和油料植物在中国有着悠久的栽培历史,是优良的乡土木本花卉,其观赏价值高,园林应用前景广阔,值得大力推广。加强对该组植物的研究和保护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9.
茶叶细胞悬浮培养中茶氨酸生物合成工艺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茶叶细胞摇床悬浮培养的基础上进行了发酵罐悬浮培养的放大试验,分析了摇床悬浮培养与发酵罐悬浮培养对细胞增长量和茶氨酸合成量的影响,以及发酵罐悬浮培养中采用不同搅拌器和盐酸乙胺不同添加方式对细胞增长量和茶氨酸合成量的影响。结果显示,发酵罐放大培养取得了与摇床悬浮培养类似的效果;从茶氨酸生产效率来看,细胞培养周期以20~22d为宜;发酵罐大规模培养时采用桨叶式搅拌器,细胞增长量和茶氨酸合成量优于标准板搅拌器;先加入一定量盐酸乙胺再每天进行少量补充,茶氨酸合成量比一次性加入的效果要好。  相似文献   

20.
建设生态茶果园 加快治理水土流失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泉州市人多地少,为促进农村经济发展,发挥区位优势,应大力开发山地种植茶果。但由于水土保持意识淡薄,加上资金儿技术的限制,造成广种薄收和水土流失的现象相当严重,这一状况巳严重制约着农村产业结构调整。因此要加快治理茶果园的水土流失,建设生态茶果园,达到茶果园土地资源的永续利用,提高茶果单产和品质,应对我国加入WTO对农业提出的挑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