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在桃园应用了基于无线传感器网络的微灌控制系统,通过选取合适功率的太阳能充电板给传感器及路由节点中的锂电池充电,延长节点寿命,实现节点连续稳定工作、采集数据以及传递指令控制水泵和电磁阀的工作状态。节点在不充电情况下,以每天唤醒48次,每次工作20 s的节奏,可以连续工作约70 d,连接太阳能电池板后,可保证充电电量大于耗电电量,有效延长了节点寿命。桃园的园区应用测试表明,转发数据包最多的传感器及路由节点耗电量最大,不充电时单日电压降幅为0.35%,连接太阳能充电板后,电池电压在额定电压附近维持小幅波动。随机改变灌区内被测土壤的湿度,系统可以按照设定的土壤湿度上、下限,自主控制水泵和电磁阀的工作状态,实现按需灌溉。  相似文献   

2.
为了摆脱智能灌溉中电磁阀依赖的有线电源,研究设计了基于超微型水轮发电机供电的智能电磁阀系统,实现了无线"电源+网络"。采用超微型水轮发电机与太阳能发电板双供电系统为可充锂电池充电,并使用流体力学、电学等物理、数学方法对其进行发电效率计算,选用额定容量为6 800 mA·h的可充锂电池为YCL11型双稳态脉冲型电磁阀和LTE-Luat通信控制模块供电。设计安装了一套测试装置,计算测试通信控制模块与电磁阀的耗电量以及发电机的充电效率。结果表明超微型水轮发电机每小时充电效率为1.23%~2.45%,即在40.8~81.6 h之间可充满一次额定容量为6 800 mA·h的锂电池,而太阳能充电板在正常工作情况下5.44 h左右便可充满电池,充电效率每小时18.38%。在没有超微型水轮发电机和太阳能充电板的情况下,一个充满电的额定容量为6 800 mA·h的锂电池可以在GPRS、WCDMA和LTE 3种标准下保证至少89、129和67 d的使用,双发电机充电效率达到每天1.12%(1/89)、0.77%(1/129)和1.49%(1/67)即可满足整个系统的用电需求。该系统不论是超微型水轮发电机还是太阳能充电板的充电效率都超过了所要求的充电效率,可完全保证系统持续运转,符合系统设计要求。该系统的研发成功将为智能灌溉节省大量的电力基础设施建设成本,也为中国偏远地区实现智能灌溉提供一条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3.
针对光照影响食用菌产量及品质的特点,利用太阳能LED节能技术设计了一款食用菌补光控制系统。该系统由太阳能电池板组件、太阳能充电管理模块、锂电池、LED补光灯、单片机控制器、定时器模块、键盘、LCD显示器和光照传感器组成,补光强度和补光时间可设置。测试结果表明,该系统工作稳定且满足设计要求。   相似文献   

4.
针对大田应用中传感器多样、低功耗、低成本、通信可靠等要求,设计了一款无线传感器网络节点。节点以MSP430F1611单片机为核心,Si4432作为无线通信模块,采用太阳能板和可充电式锂电池互补供电的方式提供电源。同时,选用了扰动观察法作为太阳能最大功率跟踪算法(MPPT算法),采用了周期性采样策略,并对相邻节点数据进行组合的数据融合方法。本文测试并分析了节点的功耗、通信距离与丢包率之间的关系及太阳能充电时间等。结果表明,该设计具有通用性强、功耗低、充电快、通信可靠等特点,能够满足农业大田信息采集的应用要求。  相似文献   

5.
介绍一种基于太阳能供电的田间信息采集系统设计,完成系统硬件设计及软件开发。硬件设计主要包括数据采集模块、数据处理模块、无线通信模块和供电模块四部分。其中,数据采集模块完成对田间信息的采集;数据处理模块采用CC2530,完成对数据的存储和处理;无线通信模块采用ZigBee技术,实现数据无线传输功能;太阳能供电模块采用芯片LT3652,完成对太阳能板的最大功率点跟踪(MPPT)控制,并选用超级电容器作为储能元件。软件开发中农产品电子档案管理系统以SQL Server为后台数据库,并采用ADO.NET数据访问技术进行访问。测试结果表明:系统工作稳定,摆脱了对农村配电网的依赖,促进了智能农业的发展。  相似文献   

6.
由于蔬菜大棚一般都在野外,且现代化蔬菜大棚中有许多传感器,使用太阳能电池板和蓄电池能够缓解电网压力,以及达到节能环保的作用。以太阳能电池板为主要研究对象,针对太阳能电池板所接受光照和其周围温度的改变,以及蓄电池本身的局限性设计了MPPT算法和三段式充电算法组成的系统,实验证明该系统能够使太阳能电池板的使用率得到近一步提升。  相似文献   

7.
针对目前农村饮用水水源地水质监测存在实时性差、监测区域小、多点同步连续感知手段缺失等问题,对水源地水质在线监测传感器节点和GPRS网关节点进行了设计。传感器节点负责对监测区域水质参数进行采集,通过无线传感器网络将数据发送至网关节点,并由网关节点通过GPRS模块远程传输数据至监测中心。传感器节点与网关节点在系统休眠时的电流消耗平均为0.026 m A,传感器节点在数据采集、数据发送以及数据接收时的电流消耗分别为32.82、27.35与23.45 m A,网关节点在数据发送、数据接收以及数据上传时的电流消耗分别为34.47、30.12和57.43 m A;节点p H远程采集误差范围为0.63%~1.67%,溶解氧远程采集误差范围为1.10%~2.20%,温度远程采集误差范围为2.23%~2.27%;在43 d的组网测试中,网络平均丢包率为2.08%。测试结果表明,所设计的节点与网关可实现数据采集以及远程、稳定传输,满足农村饮用水水源地水质在线监测需求。  相似文献   

8.
针对当前ZigBee无线数据采集系统中感知节点信息采集参数单一、灵活性差、且功耗难以控制等问题。本文基于美国DIGI公司无线XBee模块和TI公司超低功耗MSP430F5系列单片机开发农业环境通用数据采集设备,其采用优化的网络协议构建低功耗ZigBeeMesh网络,并设计通用传感器接口以支持多种类型传感器。通过实验表明该设备支持数字、模拟、SDI-12等多种接口类型传感器,数据传输丢包率低,可靠性高,室外传输距离达1.3km,整机休眠功耗低至100μA,低功率太阳能电池板应用满足农业设施生产现场环境信息的有效、快速、准确、可靠采集。  相似文献   

9.
为提高电池能量利用率,降低温室环境无线采集节点功耗,延长节点寿命,以16位低功耗MCU(MSP430F149)和CC1101射频模块进行温室环境无线采集节点硬件设计,电源管理模块采用TPS63031芯片实现双电源供电,即节点在工作和休眠状态下分别采用3节AA南孚电池和1节3 V纽扣电池供电,通过DC-DC转换,电池可使用能量提高22.8%。软件协议采用有限状态机(FSM)模型设计,实现节点工作模式和休眠模式的任务调度,使节点休眠时进入LPM3深度休眠,大大降低节点功耗。电池放电试验和节点性能测试试验表明,在设定30 min采集周期下,设计的供电方案可保证节点11 019.8 h(约459.2 d)的可靠使用寿命。  相似文献   

10.
太阳能和无线充电技术的结合设计。利用太阳能电池板的光电效应,把光能转换成电能并储存在蓄电池中,由发射电路转为高频交流电,经电磁耦合由接收器接收,再通过降压稳压处理,进而实现手机充电。该充电器能够替代传统的手机充电器,简单便捷。  相似文献   

11.
传统手机电池容量不够、充电宝易损坏、数据线漏电,种种问题屡见不鲜,无法满足人们的生活需求。本文通过介绍手机的发展历程,剖析太阳能的发展与太阳能充电的应用,将太阳能充电与无线充电和普通充电进行比较,得出研发太阳能手机的必要性与时代的需求性。太阳能手机的研发既方便了用户,也为我国环保事业做出贡献。  相似文献   

12.
针对单一太阳能照明系统稳定性差、自动化低等问题,提出基于太阳能和市电的双电源太阳能路灯智能控制系统。根据系统要求设计系统控制器、无线通信模块、LED驱动电路,分析太阳能电池板和蓄电池选型及容量,设计系统控制流程和监控界面。经过调试表明,该系统效率高、稳定性好,可合理完成系统状态的管理和控制,应用前景广阔。  相似文献   

13.
为解决现有无线检测系统无法精准有效反映温室内立体空间的环境变化情况,以及传感器节点定位误差大、硬件成本高等问题,设计了一种基于UWB(Ultra wide band)定位的智能温室三维温湿度检测系统。系统通过一款自主设计的集成UWB定位模块的STM32F系统板对各传感器节点进行定位,并搭载AHT25型高精度传感器对环境数据进行采集。UWB主基站使用4G网络通信模块将各传感器数据及位置信息发送到上位机,并在Web端根据HTML5技术实现温室三维温湿度场可视化,完成温室三维温湿度远程检测。系统定位测试试验证明,各传感器节点精度主要集中在10~30 cm范围内,部分节点测量位置误差大于50 cm,各节点最大丢包率为2.5%,平均丢包率为1.9%,满足温室测量基本需求,对检测温室热工缺陷区域以及研究植物生长适宜环境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4.
该文结合山区光伏电站的设备特点,从太阳能电池板、蓄电池、充电控制器、逆变器等逐一介绍日常维护与管理,为光伏电站的稳定可靠运行提供了有用的经验。  相似文献   

15.
正1光伏发电系统简介光伏发电系统,是指利用安装的太阳能电池板将太阳能转化为电能并供给用户使用或输出并入电网的发电系统。光伏发电系统主要由太阳能电池板、逆变器、控制器、电缆、配电箱、负载等单元组成。太阳能电池板能吸收太阳能并通过光电反应将其转化为直流电能。常用的太阳能电池板有薄膜电池、多晶硅电池、单晶硅电池等。  相似文献   

16.
设计出了一套太阳能滴灌系统,由太阳能电池和蓄电池供电。A/D转换电路、STC系列单片机和相应的检测、继电器控制电路组成的单片机采集控制模块是整个测控系统的核心。通过土壤湿度检测模块实时采集土壤水分含量,与设定的土壤湿度数据进行对比,然后输出信号使继电器控制电路控制电磁阀门的开关,进行对农田作物实时滴灌。另外,采用太阳能追踪系统,实时调整电池板的角度,以最大限度地利用太阳的能量。系统兼有水位监测功能,水箱内水量不足时,水泵将水源送往水箱,以补充水源。本系统与计算机通信,可扩展串口,利用电脑远程控制,实时采集系统状态。  相似文献   

17.
作物需水信息的快速获取和实时传输是实现智能诊断和精量灌溉的前提。为此,设计了一种实时采集影响作物需水多环境参数的多通道数据采集系统。该系统以超低功耗单片机MSP430F149为核心处理模块、西门子MC39i为无线传输模块,以计算作物需水量的彭曼—蒙特斯公式中的主要气象要素(温度、湿度、日照时数、风速、辐射)和土壤湿度作为采集对象,根据各传感器输出信号设计了数据采集通道数量及类型。设计选用了系统的实时时钟电路、数据存储模块、LCD液晶显示以及控制键盘等电路,开发了系统各模块的控制软件,实现了通道选择、数据采集、数据处理、液晶显示及无线数据传输等功能。经电位器模拟输出电压测试,系统能实现数据采集和实时显示的功能,可以应用于灌溉决策系统中作物需水信息的实时监测。  相似文献   

18.
《农村电工》2014,(7):50-50
<正>据英国每日邮报报道,美国海军工程师最新公布一项未来派计划——从太空获得能量束。他们认为,大型太空太阳能模块可发送太阳能至地面。美国海军研究实验室航天器工程师保罗·杰斐(Paul Jaffe)博士现已建造和测试了两种模块类型,用于捕捉并传输太阳能。这一方案使用"三明治"模块,在两个方形太阳能板之间塞满所有电子组件,顶侧太阳能板是一个光伏板,可以吸收太阳光线;中间层电子系  相似文献   

19.
在太阳能干燥过程中,苜蓿表面的温度、附近气流相对湿度是影响苜蓿干燥的主要因素,所以温湿度的监测显得十分重要。本监测系统以S3C2440A为核心,用数字式温湿度传感器SHT10采集数据,通过LCD将测量的数据进行显示。软件部分选择Linux 2.6进行开发移植,采集到的数据通过串口通信模块传输到上位机,以此实现对采集数据的显示、存储、打印。该系统可以很好地满足太阳能干燥过程中对温湿度的实时监测的需要。  相似文献   

20.
为解决目前山地果园果树灌溉系统存在作用范围小、中继节点布置多和系统部署成本高等问题,本文设计了基于LORA通信的山地果园灌溉系统。该系统通过信息采集终端节点实时采集果园的土壤含水率,通过LORA无线通信网络将土壤信息发送至山地通信控制节点内的路由与控制模块;路由与控制模块对数据进行打包处理,将数据包通过无线分组网(GPRS)将处理后的数据包传输到云服务器;最终,通过不同客户端对云服务器内信息进行展示,实现人机交互。经测试,系统采用直连的方式在面积为20 hm2的山地果园中,通信覆盖面积可达92%以上,较Zig Bee通信方式,可节省中继节点;其长距离通信特点,为系统部署地点提供了更灵活的选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